本书是《红楼梦》的汇评本,不仅辑录了《红楼梦》问世以来各著名评点本(脂砚斋、王希廉、陈其泰、张新之、姚燮、东观阁、哈斯宝等)的经典评语,还囊括了近现代各位名家)王国维、蔡元培、鲁迅、胡适、俞乎伯等)的精彩评论,正文中夹有对具体文字的夹批,页旁有对相关段落的旁批。本书正文、评语互动,您可以同名家一起阅读,获得非同一般的体悟。
本书是《红楼梦》的汇评本,不仅辑录了《红楼梦》问世以来名著名评点本的经典评语,还囊括了近现代各位名家的精彩评论,正文中夹有对具体文字的夹批,页旁有对相关段落的旁批。本书正文、评语互动,您可以同名家一起阅读,获得非同一般的体悟。
本书是《红楼梦》的汇评本,收录了脂砚斋《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王希廉《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张新之《妙复轩评本石头记》、姚燮《增评补图石头记》、陈其泰《桐花风阁评(红楼梦)》、王伯沆评点、东观阁本评点、刘履芬评点、黄小田主人评点、哈斯宝《新译红楼梦回批》、佚名氏《读红楼梦随笔》、洪秋蕃《红楼梦抉隐》、张子粱《评订红楼梦》、周春《阅红楼梦随笔》、潘德舆《读红楼梦题后》、徐风仪《红搂梦偶得》、二知道人《红楼梦说梦》、苕溪渔隐《痴人说梦》、诸联《红楼评梦》、晶三芦月草舍居上《红搂梦偶说》、涂赢《红楼梦论赞》、江顺怡《读红楼梦杂记》、解禽盦《石头记臆说》、青山农《红楼梦广义》、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胡适《红楼梦考证》、俞平伯《红楼梦辨》、蔡元培《石头记索隐》的一些评论。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张新之〕“历过梦幻”之后,则此书为既醒之书可知。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姚燮〕现身说法,是开卷大宗旨。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张新之〕此即辛酸泪,乃书之由来,实作者隐痛。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
……
P1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即广受关注,古今名家对它进行了大量的评点、评论、研究。《红楼梦》初期的评点与其他古典名著的评点相比,有着较大的不同,最初的评点者如脂砚斋、畸笏叟等人,都曾以不同形式参与了创作,故其批语对于后世研究者来说尤为重要。1791年以后,《红楼梦》主要以刻本的形式流传,刻本中删除了“脂评”,即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评语,为白文本。这些刻本的大量发行,引发了又一轮的评点热潮,其中张新之、姚燮、王希廉等人的评点较具代表性。这些评点为深入解读《红楼梦》提供了参考。20世纪以来,许多名家的参与使得《红楼梦》的研究异彩纷呈,他们纷纷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自己的见解。有鉴于此,本社策划出版《红楼梦:名家汇评本》一书,辑录了这些较有代表性的评语,并囊括了自《红楼梦》成书以来各家各派的精彩评论,期望读者能够同名家一起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获得非同一般的体悟。本书的具体情况如下:
一、底本选择:本书主要以“庚辰本”为底本。在《红楼梦》的众多版本中,“庚辰本”是曹雪芹生前的最后一个本子,较近于《红楼梦》的原貌。六十四、六十七两回以及后四十回均以“程甲本”为底本,并参校了其他版本。
二、体例:本书采用夹批与旁批相结合的方式。夹批夹于正文之中,用红色标注,辑录了各评点本中的夹批,主要有姚燮、张新之、陈其泰、黄小田等的批语,并间以部分脂批,在书中分别以【姚燮】【张新之】【陈其泰】【黄小田】【脂评】等直接标注。旁批置于页边栏的相关段落旁,用红色标注,为各评点本中的回评,以及诸位名家的相关评论。
三、选辑评语的范围:夹批主要以姚燮与张新之的评语为主,另有黄小田、陈其泰等人的评语以及少量的脂批。张新之的评语,很多是用易理来阐释他本人对《红楼梦》的理解,对主题的理解比较深入;姚燮的评语较为简洁明快,他将自己的身心融入小说之中,与书中人物同喜、同悲,这些评语与小说文本一起阅读,更易于理解小说深层次的情感;脂批最为特殊,它的作者是曹雪芹身边的亲友,大都比较了解曹雪芹的身世与创作的经历。因有许多脂批辑本已经出版,故本书选取的脂批较少;黄小田的评语风格与姚燮有些近似,部分评语亦提及《红楼梦》艺术创作中的独创性。
旁批的选择比较自由,主要是自《红楼梦》面世至1949年之间的各种不同体裁的评论类文字。建国以后,有关《红楼梦》的研究专著颇多,但往往自成体系,本书体例难以容纳,且该部分专著相对来说易于购买,故本书较少收录。
四、选辑评语的标准:本书不求完整无遗和面面俱到,而以评语的质量为第一标准,做到最大限度地将能辑录到的精彩评语奉献给读者。本书辑选的评语,既有人物评价,也有艺术分析,评论者中更有王国维、胡适、鲁迅、俞平伯等名家。各家的立场与评论的出发点不同,评论的时代也相去较远。因而评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书辑录的各家评论文字,并不代表辑录者的立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于各家的见解认同与否,亦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五、本书编委会:本书由刘继保、卜喜逢主编,张桩、刘亮、赵卫平、李海琪、王晓洁、张晓磊、杨真真亦参与了部分审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