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新一轮世界金融危机,我们的企业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中美之间新的投资机会已经来临!
您打算到美国做生意吗?您真正了解美国吗?
面对中国高房价、高物价、高通货膨胀的现状,您的资本该投向哪里?您的企业该走向哪里?该如何洞察国际经济大趋势?中美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将会给您带来怎样的机遇?《创投美利坚——巧解中美企业间的融合共生之道》作者郭志新以独特的视角,与您分享一些新的投资理念与操作方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创投美利坚(巧解中美企业间的融合共生之道)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郭志新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经过新一轮世界金融危机,我们的企业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中美之间新的投资机会已经来临! 您打算到美国做生意吗?您真正了解美国吗? 面对中国高房价、高物价、高通货膨胀的现状,您的资本该投向哪里?您的企业该走向哪里?该如何洞察国际经济大趋势?中美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将会给您带来怎样的机遇?《创投美利坚——巧解中美企业间的融合共生之道》作者郭志新以独特的视角,与您分享一些新的投资理念与操作方法。 内容推荐 《创投美利坚——巧解中美企业间的融合共生之道》一书的出版,展现了郭志新先生对投资美国的创新理念及方法。 在《创投美利坚——巧解中美企业间的融合共生之道》一书中,郭先生通过大量案例及个人经验为我们提出了一些很实际的观点和操作方法。 《创投美利坚——巧解中美企业间的融合共生之道》一书表现了志新对当今世界经济环境大趋势的判断与看法,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以及真实的案例,向我们展示出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以最低成本夺取海外市场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因为我深知,仅靠中国中小企业自身的力量去实现真正的走出中国是很有难度的。志新创造的这套理念与思想,源于他20多年国际商业操作经验,这是奠定五大湖国际贸易集团商业模式的基础。 目录 自序 世界本不该有墙/1 序言一 迈克尔·贝尔/5 序言二 丁·蒙斯克/8 序言三 龙安定/11 序言四 李振国/12 第一章 谁为我们埋单/1 危机前夜/2 没有电子商务,中国就不是世界工厂吗?/4 中国式的危机/7 谁为我们埋单/9 经济周期与软着陆/11 第二章 少些误会多些共赢/13 彼此都是“老外”/14 自行车·微笑·米饭/15 被世界关注的尴尬/17 从G8到G2中美合作势在必行/20 G8,美国主导的富国俱乐部/20 BRIC金砖,中国领衔的新兴经济体/21 G20,中关携手的G2/22 第三章 软件工程师和尿不湿/25 印度软件工程师——美国的选答题/26 繁荣:曾经那么接近班加罗尔/26 繁荣:美国进步的副产品/27 繁荣:美国的多选题印度的单选题/30 中国制造的尿不湿——美国的必答题/34 没有中国行不行?/34 “中国制造”威胁了美国?/35 第四章 热钱何处去/39 票房狂躁症——中国电影票房100亿元后的思考/40 滚滚钱潮何处去/43 脆弱的中国股市,能实现你的财富梦吗?/43 房产新政,最后的财富狂欢?/44 砸钱去升级,不过是痴人说梦/47 热钱是柄双刃剑——从热胀冷缩的越南说起/49 热钱力挺越南小虎/49 釜底抽薪——爆炒越南危机的热钱/50 别让热钱水土不服/51 第五章 中国制造蜕变记——登陆美国/55 孙先生的事业沉浮记/56 拥有一个外国品牌/58 出产地不代表出身 品牌力量更大/58 印度人的“陆虎”,中国人的“沃尔沃”/59 拥有一家外资企业/62 转换身份后的新机遇/62 从美国走向中国/65 来自美国的中国制造/68 中国制造的用工荒危机/68 劳动力成本上升困扰中国企业/69 美国政府在招商/71 美国制造中国拥有/73 如何登陆美国/75 第六章 中国制造升级记——创投美利坚/77 将非常“6+1”收入囊中——中国制造的升级之路/81 升级实例 吉利收购沃尔沃/85 质优价廉是吉利的短板/85 天之骄子沃尔沃/86 升级后,吉利明天更美好/88 并购余波/89 拾宝不成,反成烫手山芋/91 TCL的国际化之梦/91 赢了天下难稳人心/92 黄粱一梦十年醒——并购不要学日本人/95 “日本的第41个县”/95 为并购而并购,注定要失败/96 中国不要成为下一个滞胀的日本/98 规避陷阱 法律先行/100 海外并购中的法律风险/100 并购后的法律风险/102 中国企业应对海外并购法律风险的对策/103 第七章 中国资本扩张记——置业美国/105 投资、置业、移民三部曲/107 置业美国 体验不同的文化/109 美国的人居/109 美国的教育/110 美国的医疗体制/112 美国的社会安全福利制度/114 成熟的市场与制度/117 置业美国 正是买房抄底时/120 大肆购房的美国人/120 华人的直觉/121 中国人的又一波抢购狂潮/125 关利坚魅力何在?/126 第八章 Hello,美利坚!/129 赴美之前/130 如何写招商书/130 了解你的伙伴/132 赴美之旅需要一位好翻译/135 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老外/138 商务之旅/140 如何敲开美国的国门/140 商务出访要公私分明/143 做生意不必找市长/144 谈判中要勇于说No/148 抛开面子/150 融资上市,你想明白了吗?/151 如何与外商打交道/154 美国式幽默/154 该说的与不该说的/156 读懂美国式的热情/159 红酒与白酒/16l 被冤枉的香水/163 演讲的力量/164 学会“女士优先”/167 管好你的手机/169 后记/172 附录/175 试读章节 新政不涉及商业地产商铺投资或受追捧 2011年2月16日新浪房产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中,在新“国八条”背景下的镇江楼市表现如何呢?业内人士认为,政策将对炒房现象起到明显打压作用,而对具有刚性需求的普通老百姓,影响则极为有限。在政策不断升级、市场极为敏感的阶段和时期,许多房地产企业将会调整销售策略,抢占市场先机的企业也会越来越多。 新政后,镇江楼市显“清冷” 新“国八条”、房产税等楼市新政,成为人们走亲访友时谈论的热点话题,而央行在节假日的最后一天宣布加息,也使得楼市走向备受关注。 据了解,初一至初六,我市房产交易量为“零”。目前的楼市冷清是否是受到新“国八条”的冲击呢?有业内人士指出,不排除有这方面心理因素的影响,但春节期间楼市有其特殊性,不可作为判断该措施效果的时间标准。短期内很难看出新“国八条”的效果。专家分析,由于政策调控力度逐步加码,春节后,部分开发商或许会主动通过打折优惠等“以价换量”的方式吸引购房者,以促进成交。 新政后,购房心理或将被影响 开发商面对新出台的楼市新政,还是有一些担心。他们认为,新政对于购房者的心理影响会比较大,提高一成的首付比例,会让他们重新计算购房成本,购房者的预期可能被干扰,影响购买的速度,造成短期内观望的态度,可能会减少销量,但价格还得再看。 购房者王宏对笔者说,他本来迫切想改善一下住房条件,但是看到新政策出台后,现在不敢轻易出手购房,主要是想着调控政策下来了房价也许会受到影响,再加上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又提高了一成,这样就意味着要多付出一些购房成本,所以王先生决定暂时看看情况,并不急于出手购房。 某楼盘销售总监表示,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对购房者实际的影响并不是太大,但是在购房心理层面上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调控会让准购房者对房价产生一定的期待,购买第二套住房的购房者或将被“误伤”。这一政策的出台,很有可能会挫伤那些真正的刚需者购房的积极性。 老投资客要“掉枪头”,商业地产或将“热”起来 新“国八条”将买房者投资住房资金成本提升,而商业地产首付只需50%。其次,新“国八条”明确住房限购,而商业地产完全不受约束。 拥有了这些有利条件,一些有经验的投资人员酝酿要“掉枪头”。一位已经拥有十几年实战经验的老投资客表示,他过去都是投资住房,但是当前看来在如此严厉的调控措施下,投资住房已经无太大的“花头”了,节后他就想去看一些店铺。 业内人士认为,商业地产投资对于老百姓而言相对陌生,成熟的投资市场尚未构成。但是,随着商业地产日益受到关注,具备实力的机构投资者也会从住房市场转向特别专业的商业领域。 一系列房产新政出台后,由于商业地产完全不受限购约束,且买商业地产只需五成首付,已经有投资者“掉枪头”投资商铺。据统计,在2月份报价上涨的约14个项目中,酒店式公寓和商办项目占三成以上,有的项目涨幅达到20%。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项目价格上涨出现在1月份限购、房产税等政策出台前,而非出台后。而涨价的原因,除了部分项目更新换代以外,借机炒作、吸引更多眼球和促进下单也是可能的原因。“有些楼盘可能实际成交没有涨价,却叫着要涨,目的就是让想买又被政策吓到没有下单的人快点交钱。”中房信分析师薛建雄说。 尽管已出现投资客“弃住投商”的现象,但我还是要提醒大家,商铺换手率极低,转让交易过程中税费很高,通常上家需要缴纳的税费占其利润的55%以上,因此绝大多数商铺投资者选择长期持有,通过收租获取利润,这和投资住宅讲究高抛低吸赚取差价的赢利模式有根本的区别。我不建议普通的投资客投资商业地产,尤其是从住宅市场转向商业地产的。商业地产有更高的专业性,要考虑它的定位、周边人气、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也比住宅市场高很多。国家政策在住房上下大力气,这也让房地产市场中从前本来就有些过剩的资本又集中在了商业地产。如此一来,商业地产将很快过热。要么无利可图,要么在国家出台针对商业地产的新政策之前匆匆出手。 在我看来,所谓的“最后的晚餐”并不存在,不过是国内房地产市场过热的必然结果。放眼望去,低利率、低价格、高质量的美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着实实在在的机会,我们不妨去美国看一看。 砸钱去升级,不过是痴人说梦 最近,我的一位朋友兴冲冲地来找我,说:“我最近看电视的时候,看到一则新闻,说江浙一个做服装的女老板,投资400多万元进行产业升级,购置机械设备,并且把厂子迁到了四川,这样不但节约了人工成本,还避开了民工荒。我也打算学她的样子把厂子迁到江西去,再购置一批新设备,这样可以少雇一半的工人。” 我听了他的话,连忙制止了他。为什么呢? 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用工荒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那里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人力成本也水涨船高。即使如此,很多工厂依然招不到工人。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中部、西部在国家政策的扶植下,也开始发展制造业,新工厂一个挨着一个地建成投产。他们走的路,和当年长三角、珠三角走过的一样——低端的加工制造业。这样的产业吞掉了大部分普通工人,于是中西部和沿海地区上演了人力资源争夺战。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这样不是挺好吗,用人荒最终导致农民工的待遇不断提高,也可以逼着已经先富起来的沿海制造业进行产业升级。这话前一半没什么错,后一半却大大地错了。 在中国,产业升级的唯一含义就是从前我造铅笔,如今我升级了,可以造钢笔了。尽管这也算产业升级,不过如此升级,无论升级多少次,无论升级到如何完美的地步,中国制造依然摆脱不了低利润、高消耗的老路。正如之前我们谈到的,苹果手机产自中国,结果又能如何呢?作为当今世界上处于技术领先地位的移动通信设备,苹果手机可以被中国人造出来,这说明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在技术层面无可挑剔,可即使如此,我们依然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 我们用太多精力和金钱进行技术升级,却忽视了我们在整个产品销售链中所处的地位——往往在一件产品设计、制造、物流、销售的过程中,制造业的利润是最小的。况且如今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如此激烈。长三角和珠三角竞争,东部和中部竞争,中部和西部竞争,然后大家再打作一团,最终哪一个能获胜呢?不是技术最好的那一个,而是敢于突破底线,以剥夺本国劳动阶层的各种劳动保障、放任自然环境的损害为代价,从而赢得竞争中的价格优势的那一个。 与其把资本拿出来为有局限的技术和设备升级,还不如研究产业链条中的新机会,创新商业模式。比如:我们有不断升级的制造技术,有世人惊叹的聪明才智,为什么只想着制造,而不直接销售呢?如果真的决定要建立自己的产业链,从研发到制造,从制造到销售,那么我还要哕嗦一句:与其在国内发展,不如直接以最低的成本登陆美国,以夷治夷。登陆美国,不意味着盲从,而是要有智慧、有计划地实施。更重要的是,找到最佳的途径。 中国在进行艰难的产业升级,按照市场流向,制造企业会自然撤出成本攀高的沿海地区,而走向中西部内陆地区。而沿海地区将腾出空间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以更多的赢利支付更高的成本。让人担心的是,随着外部订单的增加,东、中、西部一起上,陷入更加无序的订单大战。东部地区依仗产业链优势,躺在制造业上不思进取。 世界如此美妙,民工荒演绎出产业升级的梦想,但剥开这一切,我们却看到了产业升级所必需的市场制度的极大欠缺。 P45-48 序言 五大湖国际贸易集团董事长 李振国 多年来,我做事的原则很简单,主要看做事的人。人品加能力是我这么多年选择合作伙伴以及挑选员工的主要准则。我本人及我的企业在过去从未有过海外业务发展方面的真正尝试。当我的得力助手樊利星向我推荐他的大学同学郭志新时,我才开始有了走出中国去做些事的想法。 记得我在公司第一次见到志新时,他对想做的事情表现得信心十足。我听取了志新有关五大湖国际商品交易中心项目的介绍。可以说,在短短的半个小时内,我基本上做出了投资的决定。之后,我本人专程来到托莱多市,与当地的政府及企业界进行了接触,印象很好,尤其被托莱多市市长贝尔的风范所感染。在我们双方进行深入的交流后,贝尔市长特别提出他与我本人在人生价值观上完全一致。事实上,价值观决定人生。志新、贝尔市长、RGP主席丁·蒙斯克、俄亥俄州州长、著名企业家鲁道夫先生等人与我的交往,都让我觉得这是一些可以共同谋事的人,这些人最终促使我做出在该地区投资的决定。 这么多年的生意经验,让我得出了这样一个体会,那就是无论你做什么,你的成功与失败是与大势息息相关的。这种大势决定了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国家之间需要加强合作。 《创投美利坚》一书表现了志新对当今世界经济环境大趋势的判断与看法,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以及真实的案例,向我们展示出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以最低成本夺取海外市场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因为我深知,仅靠中国中小企业自身的力量去实现真正的走出中国是很有难度的。志新创造的这套理念与思想,源于他20多年国际商业操作经验,这是奠定五大湖国际贸易集团商业模式的基础。 在此,我期盼着与众多的中国企业家共同在美利坚创造新的商机,将我们的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做大做强。 后记 世界变化得太快了,已经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 10多年前,我刚从美国归来,觉得中国简直是购物天堂,物价低得惊人,怀揣几百美元的我依稀产生了自己是个有钱人的幻想。可10多年后,我再回美国,却发现美国的物价与中国已经相差无异。从物价上,已经分辨不出中国和美国,哪一个是发达国家…… 曾几何时,当G8峰会上,众多富国领导人聚会时,我坐在电视前慨叹着,落在世界脚步后面的中国,何时能够出现在G8的舞台上?没想到,今日,整个世界已经归人了中美共掌G2的规划中…… 10多年前的中国人对偶尔出现在中国都市街头的外国人抱着一种近乎盲目的崇拜。而如今的一些中国人,几乎用暴发户般的自大俯视老外…… 在奔波于世界各地的我看来,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 我有着20多年的对外商务经历,与外商打过不少交道。即使如此,面对这个变化一天快似一天的世界,我依旧不敢妄称自己为专家。我承认,对于这个时刻变化着的世界,需要用新的视角去打量。 然而,我觉得无论这个世界怎样变化,终究有一些东西是不会变的——人依旧是人,依旧需要与其他人沟通。回顾从前出版的《交道有方》和《如何与老外做生意》这两本书,我更加感觉沟通在这个变化的世界中是多么的重要。如今的中国人,应该自信并且积极主动地融人地球这个大家庭中,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中立足。 我在结束了这本书的写作工作后,深深地意识到,在如今的世界,大的文化圈在不断缩小,而融合后的大文化圈中,小文化圈却在不断地形成。这是一个重新组合、重新开始的世界,机会随之诞生,令人振奋的事业即将建立。中国人要在这个机会中有所作为。 放眼全球,能够真正带给中国人机会的也许是地球另一端的北美大陆。就在两个星期前,我开车从美国西部的洛杉矶到东北部的托莱多,横跨了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犹他州、科罗拉多州、堪萨斯州、密苏里州、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等八大州,我近距离地感受到了美国在自然、资源、文化方面的多样性。它不仅有密西西比河河谷的丰饶肥沃,还有沙漠地带的荒凉贫瘠;它不仅有好莱坞式的浮华热闹,还有寂寞小城的普通平淡;它不仅有拉斯维加斯的繁华拥挤,还有西部破落小镇的萧条冷清;它不仅有中西部民众的热情善良,还有卡车司机的粗暴无礼。你可能不会想象得到,在美国州际公路两旁,大多是空旷的、未开垦的土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成群的牛儿在悠闲地吃草,甚至行驶数小时都遇不到一辆车,真有一种说不出的荒凉。而这其中是否就蕴涵着大量的商机呢? 我曾经看到在水草丰美的北美大草原上,成千上万的北美野牛在奔腾。它们冬季向南方迁移寻找食物更丰盛的地区,春季则向北方迁徙。而这些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不断从南到北,又从北到南奔波的北美野牛是否与四处奔波、寻找更好生存环境的人类极其相似呢?千百年来,中国人为了生存和子孙后代的繁盛同样在不断地迁徙着,在不毛之地上开垦出一块又一块的沃土良田,全球各地遍布华夏儿女的身影。如今,新的开垦又开始了。这一次中国人播洒下辛劳与胆识,收获的将是财富和幸福。 这本书得以面世,需要感谢的朋友有很多,例如身为80后的刘洋夫妇,他们富有创造性的观点为本书带来很多帮助。同时,我还要感谢与我共事多年的同事、我的美国朋友们以及浙江人民出版社的编辑等,他们的支持与鼓励是我完成这本书的极大动力。 书评(媒体评论) Simon是个跨文化交流的天才,他对中美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有着特殊的敏感性与准确的预见性。Simon撰写的《创投美利坚》一书,正是他20多年跨文化、跨国度商业活动经验的完美体现。我盼望着英文版《创投美利坚》尽早出版,在大饱眼福的同时,让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Simon Guo。 ——美国俄亥俄州托莱多市市长 迈克尔·贝尔(Miehael Bell) 《创投美利坚》一书展现了Simon Guo先生对投资美国的创新理念及有效方法。这本书揭开了中美企业间合作的新机遇,值得我们去认真品味。 ——美国五大湖区经济发展协会主席 丁·蒙斯克(Dean Monske) 在《创投美利坚》一书中,郭先生以大量案例及个人经验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很实际的观点和操作方法。在此,我特别向那些有意向在海外发展的企业及个人推荐此书。同时,我向郭先生在中外交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 ——前浙江省副省长、浙江省企业家协会主席 龙安定 《创投美利坚》一书展现了郭先生对当今世界经济环境大趋势的判断与看法,书中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以及真实的案例,向我们展示出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以最低成本夺取海外市场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因为我深知,仅靠中小企业自身的力量要真正走出中国是很有难度的。本书内容丰富、思想深邃,这对于中国的外贸型中小企业CEO来说是一本值得关注的优秀著作。 ——五大湖国际贸易集团董事长 李振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