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悟读金瓶梅/中国作家别解古典小说
分类
作者 古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古典小说,尤其是古典小说中的优秀作品,如形成于明清两代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等,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它们以特有的丰赡超拔、厚积薄发,以及后人无法复现、也很难企及的原创性和经典性,不仅筑起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座高峰,而且为后来的小说创作与阅读,提供了恒久的启示和不尽的滋养。

而在这些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的大场景中,活跃着为数不少的颇具学者资质的作家和诗人。他们从对古典小说的深切了解和浓厚兴趣出发,或以散文、杂文、随笔的形式,讲述自己阅读古典小说的感受与体会,以及对古典小说的认识和评价;或在演讲、谈话和作品序跋里,结合创作实践,谈论古典小说给予自己的影响、启示,以及自己同古典小说结缘的契机和情形;或干脆启动逻辑思维,选择自己擅长的角度,展开古典小说的文本解读……

内容推荐

在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的大场景中,活跃着为数不少的颇具学者资质的作家和诗人。他们从对古典小说的深切了解和浓厚兴趣出发,或以散文、杂文、随笔的形式,讲述自己阅读古典小说的感受与体会,以及对古典小说的认识和评价;或在演讲、谈话和作品序跋里,结合创作实践,谈论古典小说给予自己的影响、启示,以及自己同古典小说结缘的契机和情形;或干脆启动逻辑思维,选择自己擅长的角度,展开古典小说的文本解读,乃至相关的分析、梳理和考证,建构学术研究的一家之言。这些不约而同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一方面表现为,一些作家凭借丰厚的文化:储备和精湛的学术造诣,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相继捧出了若干具有首创性和建设性的古典小说论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另一方面就是,现当代作家在同古典小说发生精神交流与艺术碰撞的过程中,每每从主体条件出发,注入了一种更多属于自己的价值取向、审美判断以及相应的思维方式、行文习惯,这不仅促成了他们笔下一些新观点和新结论的问世,而且使他们所从事的古典小说解读在整体上具备了一种独特的形态与风貌。

目录

现当代作家眼中的古典小说(代序)

谈《金瓶梅》

中国文学内的性欲描写

谈《金瓶梅词话》

灯市

《金瓶梅词话》中的音乐史料

西门庆与“金瓶梅”

谈《金瓶梅词话》

谈《金瓶梅》

《金瓶梅词话》跋

《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社会背景(节录)

《金瓶梅》:一部严格的现实主义作品

《金瓶梅》杂说

《金瓶梅》头上的王冠

《金瓶梅》及其他

李时人《金瓶梅新论》序

风俗画,话风俗

一个时代的经济生活面

我读《金瓶梅》

莎乐美、潘金莲和巴别尔的骑兵军

我做着非常“荒诞”的梦——《潘金莲》遐想录

《评点金瓶梅》序

读《金瓶梅》

《金瓶梅》PK《红楼梦》

双莲叙旧

永难凋谢的罂粟花

名声不好的名著《金瓶梅》

从精神分析观点看潘金莲的性问题

世间两部《金瓶梅》

莫将痈疽作桃花——我看《金瓶梅》中的性描写

试读章节

中国文学内的性欲描写

中国文学在“载道”的信条和禁欲主义的礼教连描写男女间恋爱的作品都被视作不道德,更无论描写性欲的作品;这些书在被禁之列,实无足怪。但是尽管严禁,而性欲描写的作品却依然蔓生滋长,“蔚为大观”。并且不但在量的方面极多,即在质的方面,亦足为世界各民族性欲文学的翘楚。这句话的意思请读者不要误会。我不是说中国文学内的描写性欲的作品可算是世界上最好的性欲文学,我是要说描写性欲而赤裸裸地专述性交的状态,像中国所有者直可称为独步于古今中外。我诚然浅学,未尝多读西洋的小说,尤其是专写性欲的小说见的很少,但是赤裸裸地描写性欲的西洋小说为世所称者,如莫泊桑(Maupassant)的《漂亮朋友》之类,其中虽有极碍目的篇章(此已为译者所不愿照译),然而较之中国小说内的性欲描写,尚不免类于小巫见大巫。莫泊桑的《一生》中也有几段性欲描写岂不雅驯,然而总还在情理之中,不如中国的性欲描写出乎情理之外。左拉(Zola)的小说内尝说浪子荡妇喜观“黄皮书”,意即为淫书;可是朋友告诉我,法国秘密发售的低筹淫书,亦未有像中国的淫书专述性交状态。莫泊桑有许多短篇,淫荡已极,但对于性交却还是虚写,不像中国小说之实写。故就实写性交,甚至绘声绘影,仪态万方,如中国小说之所有者,浅陋如我,实未于其他各民族的文学中见过;这便是我们谈到中国性欲文学时首先觉得是奇怪的一件事。

为什么中国的性欲描写会进了这种“魔道”,自然是我们应当研究的,本篇所要论列的主要点,此亦其一,不过现在我们姑且搁开这一点,先来谈一谈中国性欲文学的大概面目。

就通例而观,性欲描写的文学大都是变态性欲的研究。但中国的性欲文学竟是例外。中国有许多写平常的才子佳人恋爱的故事里往往要嵌进一段性交的实写;其余以变态性欲为描写主题的小说,更是无往而非实写性交。所以若问中国性欲作品的大概面目是什么?有两句话可以包括净尽:一是色情狂,二是性交方法——所谓房术。所有中国小说内实写的性交,几乎无非性交方法。这些性交方法的描写,在文学上是没有一点价值的,他们本身就不是文学。不过在变态性欲的病理的研究上,却也有些用处。至于可称为文学的性欲描写,则除伪称伶玄作之《飞燕外传》与《西厢》中《酬简》的一段外,恐怕再也没有了。所以着着实实讲来,我们没有性欲文学可供研究的材料,我们只能研究中国文学中的性欲描写——只是一种描写,根本算不得文学。

现在所传的性欲小说——淫书,大都是明以后的作品;故中国性欲描写始盛于明代,是无疑的。但是我很疑西汉末已有许多描写性欲的文学出现,不过多不传于后世罢了。西汉诸王,大都淫乱,悉父姬,通姊妹,攘弟妇,诸如此类,史不绝书。■川王终古甚且使所爱奴与八子(妾号)及诸御婢奸,终古或参与被席;或白昼使赢(裸体也)伏,犬马交接,终古亲临观;产子,辄曰:“乱不可知”,使去其子(《前汉书》三十八)。这简直是很厉害的色情狂了。而成帝宫闱秽乱,亦复不能讳言。在此种环境内,性欲描写的作品的发生是可能的。今所传,有《飞燕外传》(旧题汉伶玄撰),《赵后遗事》(旧题宋秦醇,言得自同里李生,与《飞燕外传》大同小异),《飞燕遗事》(阙名,共琐闻五则),而尤以《飞燕外传》一篇为最著名,且文词亦较胜。此篇叙赵飞燕姊妹出身,得幸之原因,至成帝纵欲丧身而止。末有伶玄自叙,谓字子于,潞水人,由小吏,渐至淮南相;其妾樊通德为樊■弟子不周之子,能道飞燕姊妹故事,于是撰《赵后别传》。序末又称玄为河东都尉时,辱班彪之从父,故彪续史记不见收录(按今通行本无此序,此据《四库提要》所引)。两段文气不接,且亦不类自序口吻。所以很多人疑心序既假造,文亦伪作。然古来通人如晁公武颇信之;陈振孙虽有或云伪书之说,但又云通德拥髻等事(见自序中),文士多用,而祸水灭火之语(见本文中),司马公载之《通鉴》,则又为回护。平心而论,我们自然不能说伶玄之必有是人,与必作是文,但后世作伪者不拿别人作题材,而偏偏挑了一个正史上不算十分荒淫的汉成帝为题材(按《汉书·成帝纪》仅有沉湎酒色轻轻一句,《外戚传》亦唯记赵后姊妹妒杀后宫子而已),则大有可疑;如果当时毫无关于飞燕姊妹淫逸的传说,则作伪者为何无中生有拉上个成帝与飞燕姊妹呢?因此,我们不妨假定西汉末年或许有不少的描写性欲的文章都是以飞燕姊妹作题材的(按《西京杂记》载飞燕事凡三则,皆见《外传》;《西京杂记》旧题葛洪撰,有洪跋称得刘歆《汉书》一百卷,取校班作,有小异同,其为班固所不取者,不过二万言,抄出为《西京杂记》云云。然《隋书·经籍志》载此书二卷,不著撰人姓名;《汉书》匡衡传颜师古注,称今有《西京杂记》者,出于里巷,亦不言作者为何人。《酉阳杂俎广动植物》篇及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始言是葛洪撰,《杂俎语资》篇又载庾信语,谓是吴均所作。总而观之,此书传自晋世,出于里巷,盖传说之碎断者,云为葛洪作,或吴均作,皆依托也。然据此可见汉晋之间正多此种流传之故事。飞燕姊妹之事仅其题材之一),后来有人纂集而成《飞燕外传》乃加以伶玄一名托为撰者。故《飞燕外传》一文虽在汉家历史上毫无价值,而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却未便过于抹煞。又据晁公武语,及通德拥髻之事文士多用,二者而观,也可想见此文流传已久,恐系唐以前人所作。若问西汉末既有不少描写性欲的作品,何以今仅传飞燕故事,则解答亦甚易。第一,因性欲描写究是禁书,在雕版术已发明后,流传尚极困难,何况汉代并未有印刷,仅恃手抄。第二,中国小说自唐以前,皆为Romance体(即专以帝皇及武侠士为题材的小说),凡百故事,皆假托一二历史人物以为主体;又因题材既集中,便生出(a)后人合并诸故事而加改作,与(b)趣味较浅的故事渐归消灭,两个结果。所以我们不便以今日所存之少而质疑于古时——当时——之未必多。

序言

中国古典小说,尤其是古典小说中的优秀作品,如形成于明清两代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等,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它们以特有的丰赡超拔、厚积薄发,以及后人无法复现、也很难企及的原创性和经典性,不仅筑起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座高峰,而且为后来的小说创作与阅读,提供了恒久的启示和不尽的滋养。关于这一点,美籍华裔学者夏志清先生曾立足于世界小说的大背景,作过高屋建瓴的阐述。他认为:“最苛求的现代读者,至少也会对那个传统(即中国小说传统——引者注)中的一部作品——《红楼梦》——持赞许态度;而大多数读者,一定会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和《儒林外史》这五部作品,也归入中国小说的古典名作之列……这六部作品是这种文学类型在历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每部作品都在各自的时代开拓了新的境界,为中国小说扩展了新的重要领域,并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小说后来的发展路径。直到今天,它们仍然是中国人最心爱的小说。”正因为如此,在五四以降的近百年里,中国文学界和学术界的人们,虽然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欧风美雨的冲击和裹挟,并因此而呈现出相当程度的西化倾向。但是,他们对于优秀的中国古典小说,却没有任何的忽略和轻视,而是始终给予了满腔的热情和充分的关注。诸多专家、几代学人围绕中国古典小说展开多视角、多层面、多方法、多途径的研究,拓展出广阔天地,收获了丰硕成果。正如《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小说卷》所写:“在20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可谓此起彼伏,风起云涌,真如长江后浪推前浪,形成了一道道绚烂的景观。”

在二十世纪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的大格局与大场景中,活跃着一批身份特殊但却实力雄厚的研究者,这就是为数不少的颇具学者资质的中国作家和诗人。他们从对中国古典小说的深切了解和浓厚兴趣出发,在进行各种创作之余,或以散文、杂文、随笔的形式,讲述自己阅读古典小说的感受与体会,以及对古典小说的认识和评价;或在演讲、谈话和作品序跋里,结合创作实践,谈论古典小说给予自己的影响、启示,以及自己同古典小说结缘的契机和情形;或干脆启动逻辑思维,选择自己擅长的角度,展开古典小说的文本解读,乃至相关的分析、梳理和考证,建构学术研究的一家之言。应当看到,这些不约而同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就,甚至呈现出别一种繁荣和生动。这一方面表现为,一些作家凭借丰厚的文化储备和精湛的学术造诣,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相继捧出了若干具有首创性和建设性的古典小说论著,其中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胡适的《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筚路蓝缕而又博大精深,开现代意义上古典小说研究的先河,并为其奠定基础,自不待言;就是俞平伯的《红楼梦辨》、吴晗的《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孟超的《金瓶梅人物小论》、张爱玲的《红楼梦魇》、邓拓的《论(红楼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何其芳的《论红楼梦》、聂绀弩的《水浒五论》、蒋和森的《红楼梦论稿》、吴组缃的《论贾宝玉典型形象》、林庚的《西游记漫话》、陈迩冬的《闲话三分》、王蒙的《红楼启示录》、刘心武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李国文的《李国文楼外说红楼》等,亦在各自的视阈内领异标新,卓尔不群,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更为重要和更有意义的方面,就是现当代作家在同古典小说发生精神交流与艺术碰撞的过程中,每每从既定的主体条件出发,自觉或不自觉地注入了一种更多属于自己的价值取向、审美判断以及相应的思维方式、行文习惯,这不仅促成了他们笔下一些新观点和新结论的问世,而且使他们所从事的古典小说解读在整体上具备了一种不同于一般学术研究的独特的形态与风貌,这是现当代作家对古典小说研究的特殊贡献。然而,遗憾的是,由于某些由来已久的学科樊篱和学术偏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学术界和文学界对现当代作家在古典小说研究方面所做的贡献,没有给予认真的整理和必要的总结,以致使这笔财富中的相当一部分陷入了散乱、沉寂与零落的状态,这无疑是一种不应有的损失。现在,我们有必要通过积极而扎实的努力,来尽量改变这种情况。

那么,相对于学术界一般的古典小说研究,现当代作家在研究和解读古典小说时,究竟表现出了怎样的特征与个性?这样的特征和个性对于古典小说的研究和解读,又产生了怎样的积极效果?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启示?以下笔者在尽可能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尝试着加以归纳和描述。

……

时至今日,文学与文章、创作与理论,早已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文类。这种文类的不同反映到语言表述层面,便形成了相应的差异:前者多讲究感情的抒发、形象的摇曳和辞采的营造,突出的是生动性与感染力;而后者更注重概念的清晰、逻辑的严密和观点的鲜明,追求的是辩证性与说服力。古典小说研究与解读旨在对作品进行意涵的开发,从本质上讲,属于文章的理论范畴,因此,它的语言表述理所当然的呈现出对观念性、逻辑性和辩证性的倚重。然而,我们又必须看到,古典小说毕竟是一种文学性的存在。一种文学作品所具有的诗性内质决定了有关古典小说的研究和解读,最终无法同情感、形象、辞采等等绝缘,相反,它呼喊着这一切对自身的融入和与自身的结合,最终形成一种兼有文章和文学、理论和创作双重特点的语言表述风度。关于这点,一千五百年前的刘勰仿佛早有察觉。他的《文心雕龙·总术》所谓:“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夫文以足言,兼理《诗》《书》。”强调的就是在语言表述层面,文学特性对所有文本的渗透和支援。而在这方面,学者们当然可以做出积极的努力,但真正得天独厚的无疑是现当代作家。他们在创作实践中练就的发达的形象思维和丰沛的艺术才情,使得其笔下关于中国古典小说的言说,很自然的带有了文学作品似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譬如:早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张恨水的《水浒人物论赞》、孟超的《金瓶梅人物小论》,语词灵巧,格调隽永,意趣挥洒之间,颇得小品文的神髓与风范。至五十年代,何其芳的《论红楼梦》、蒋和森的《红楼梦论稿》,把感受引入文本,让诗情参与论析,走笔落墨,流光溢彩,浑如艺术美文。进入新时期,一大批作家写下的古典小说笔记,更是各见文心,各呈异彩。如舒芜品评《红楼梦》,深入浅出,娓娓道来;陈迩冬《闲话三分》,亦庄亦谐,意趣两见;王蒙漫说《红楼梦》,见微知著,妙悟不断;李国文解读《三国演义》,嬉笑怒骂,举重若轻;李存葆重读《金瓶梅》,纵横捭阖,气势如虹;即使年轻些的谈歌写《水浒》人物今解,亦诙谐幽默,活泼俏皮,每见歪打正着之妙。显然,所有这些构成了中国古典小说研究领域的别一种风景。

为了增加一点感性认识,还是让我们看看二月河解读《红楼梦》时,针对史湘云是“禄蠹”的说法所作的一番“正名”吧:“随着梦幻一般的家庭变故和与宝钗长期共同相处,史湘云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发生了重大变化。撩开那层纱幕,她听到了林黛玉内心深处凄凉的呻吟,看到了‘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大观园真境,她所崇拜的偶像头上也失去了灵光圈,像遇潮的糖塔一样坍塌了!她眷恋过去,但却与‘过去’坚决地分手了;她憧憬未来,但‘未来’对她却是一片模糊。她迷惘不知所之,在与自我的痛苦诀别中,她自愿作一只孤鹤去渡茫茫秋夜中的寒塘。”这样的文字表达与其说是论文,不如说是散文;与其说是学术的,不如说是艺术的。它借助文学语言特有的诗性和美感,使通常难免有些呆板枯燥的古典小说解读,变得生动、鲜活和亲切起来,从而为文章与文学、理论与创作的有效嫁接和有机互补,提供了某种可能。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之显见,同时说部,无以上之……

故就文辞与意象以观《金瓶梅》,则不外描写世情,尽其情伪,又缘衰世,万事不纲,爰发苦言,每极峻急,然亦时涉隐曲,猥黩者多。

——鲁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9: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