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警世通言(三言二拍)/中国古代话本之精华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明)冯梦龙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警世通言》由四十篇白话文短篇小说组成,内容主要涉及: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功名利禄与人世沧桑,奇事冤案与怪异世界。描述的大多是市民阶层的思想面貌、情趣爱好、生活景象等等。

作为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一个高峰,《警世通言》构筑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我国古代白话小说,是在“说话”、“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加工、提高而来的。“说话人”的故事底本称为“话本”,现代学者称“三言”“二拍”为“拟话本”。与早期的“话本”相比较,《警世通言》在语言、文体和结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以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为代表的“三言”“二拍”最为有名,被公认为是我国白话小说最重要的代表之作。我们在2008年已出版新“三言”“二拍”丛书之《观世记言》、《阅世述言》、《觉世献占》、《拍案称奇》、《拍案叹奇》五册的基础上,今根据广大读者需求,又推出“三言”“二拍”丛书。这两套书是两个互为呼应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于“二拍”的书名,根据两套啦书名体例统一的需要,依照“三言”第一本《古今小说》曾更名为《喻世明言》、《拍案惊奇》曾因《二刻拍案惊奇》的出版而更名《初刻拍案惊奇》的先例,现将《初刎拍案惊奇》改为《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改为《拍案赞奇》,幸请广大读者理解,祈单学术同仁认同。

这两套选本的编选或整理、校点者,系从事二十多年古籍编辑工作的资深编审,是长期研究唐代文学与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知名专家。

本册为“三言二拍”之《警世通言》。

目录

卷一 钟子期采樵巧遇挚友 俞伯牙摔琴诚谢知音

卷二 田氏女开棺结新欢 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卷三 苏东坡续诗微讽王丞相 王安石出题三难苏学士

卷四 王安石辞相归隐金陵城 拗相公谢世饮恨半山堂

卷五 诚实吕玉还金却完骨肉 贪婪吕宝卖嫂反卖妻妇

卷六 落第秀才街头趁食寻死觅活 幸运俞良酒楼题诗衣锦还乡

卷七 陈义侍者灵隐寺剃度 可常和尚端阳节仙化

卷八 崔宁因火乘乱巧得美娘 秀秀至死不改追随夫君

卷九 李谪仙醉草金銮殿里 杨太师捧墨皇帝座前

卷十 张建封赏识关盼盼 钱舍人题诗燕子楼

卷十一 郑氏受劫历尽苦难栖身尼庵 苏云告状最终团圆再合罗衫

卷十二 吕顺哥遭乱罹难却得夫君 范希周隐姓埋名倒合双镜

卷十三 孙押司三现身求人申冤 包龙图初断案为民报仇

卷十四 西山窟鬼癞道人除怪 杭州贫儒吴教授升天

卷十五 库银丢失金满冤屈秀童 真相大白令史酬谢仆人

卷十六 小夫人金钱美貌自赠年少 张主管立志坚诚不贪财色

卷十七 马德称时运未到处处碰壁 黄六嫫矢志不移时时追随

卷十八 座主喜少恶老误录三次 门生不忘旧德报恩三世

卷十九 崔衙内招摇新罗白鹞 罗真人降伏定山三怪

卷二十 庆奴偷情勒毙小孩子 周三窃财砍死岳父母

卷二十一 赵公子清油观里结兄妹 宋太祖千里途中送京娘

卷二十二 夫死父逼刘宜春誓作不嫁女 生逃迹发宋金郎重会守孝妻

卷二十三 乐和拼生觅偶情人 顺娘如愿连理成家

卷二十四 王景隆受骗回头发迹寻旧知 玉堂春被诬杀人落难逢夫君

卷二十五 桂员外贪没他财两度落难 施官人善意待人东山再起

卷二十六 秋香无心一笑成姻缘 伯虎屈身为奴娶美娘

卷二十七 龟精乔扮男女仙人 书生受惑阴阳淫情

卷二十八 许小乙得偕百媚美女 白娘子永镇雷峰高塔

卷二十九 宿香亭张浩遇人间才女 河南府陈公成男女姻缘

卷三十 金明池小吴清偶逢迷人女郎 褚家庄老员外喜嫁病重女儿

卷三十一 公子曹可成挥金脂粉地 妓女赵春儿重旺曹家庄

卷三十二 李公子受惑转让风尘女 杜十娘遭弃怒沉百宝箱

卷三十三 乔彦杰贪恋美色半路买小妾 董小二奸妾骗女最终害五命

卷三十四 周廷章万年永负薄情名 王娇鸾百世难消长恨泪

卷三十五 无赖支助奸谋引诱主妇成奸 寡妇邵氏淫欲失节奴仆生儿

卷三十六 真知县无端遭难服牢役 假太爷名正言顺享天伦

卷三十七 万员外无端招仇祸 合哥儿巧遇救女娘

卷三十八 张二官捉奸端午节 蒋淑真刎颈鸳鸯会

卷三十九 刘本道一人下谪人间 福禄寿三星度世仙界

卷四十 豫章城孽龙兴水 旌阳宫铁树镇妖

试读章节

伯牙闻言大喜道:“先生果非俗士,隔崖鸾远,难以问答。”命左右:“掌跳,看扶手,请那位先生登舟细讲!”左右掌跳,此人上船,果然是个樵夫。头戴箬笠,身披草衣,手持尖担,腰插板斧,脚踏芒鞋。手下人那知言谈好歹,见是樵夫,下眼相看。“咄,那樵夫!下舱去见我老爷叩头,问你甚么言语,小心答应,官尊着哩!”樵夫却是个有意思的,道:“列位不须粗鲁,待我解衣相见。”除了斗笠,头上是青布包巾;脱了蓑衣,身上是蓝布衫儿,搭膊拴腰,露出布棍下截。那时不慌不忙,将蓑衣、斗笠、尖担、板斧俱安放舱门之外。脱下芒鞋,骊去泥水,重复穿上,步入舱来。官舱内公座上灯烛辉煌,樵夫长揖而不跪,道:“大人,施礼了!”俞伯牙是晋国大臣,眼界中那有两接的布衣?下来还礼恐失了官体,既请下船,又不好叱他回去。伯牙没奈何,微微举手道:“贤友免礼罢!”叫童子看坐的。童子取一张杌坐儿置于下席。伯牙全无客礼,把嘴向樵夫一努,道:“你且坐了!”你我之称,怠慢可知。那樵夫亦不谦让,俨然坐下。伯牙见他不告而坐,微有嗔怪之意。因此不问姓名,亦不呼手下人看茶。默坐多时,怪而问之:“适才崖上听琴的就是你么?”樵夫答言:“不敢。”

伯牙道:“我且问你,既来听琴,必知琴之出处,此琴何人所造?抚他有甚好处?”正问之时,船头来禀话:“风色顺了,月明如昼,可以开船。”伯牙分付:“且慢些!”樵夫道:“承大人下问,小子若讲话絮烦,恐担误顺风行舟。”伯牙笑道:“惟恐你不知琴理!若讲得有理,就不做官亦非大事,何况行路之迟速乎!”樵夫道:“既如此,小子方敢僭谈:此琴乃伏羲氏所琢,见五星之精,飞坠梧桐,凤皇来仪。凤乃百鸟之王,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伏羲以知梧桐乃树中之良材,夺造化之精气,堪为雅乐,令人伐之。其树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数,截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叩之,其声太清,以其过轻而废之。取下一段叩之,其声太浊,以其过重而废之。取中一段叩之,其声清浊相济,轻重相兼。送长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数。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用高手匠人刘子奇斫成乐器。此乃瑶池之乐,故名瑶琴。长三尺六寸一分,按周天三百六十一度。前阔八寸,按八节。后阔四寸,按四时。厚二寸,按两仪。有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龙池,凤沼,玉轸,金徽。那徽有十二,按十二月。又有一中徽,按闰月。先是五条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内按五音宫商角徵羽。尧舜时操五弦琴,歌《南风》时,天下大治。后因周文王被囚于羡里,吊子伯邑考,添弦一根,清幽哀怨,谓之文弦。后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添弦~根,激烈发扬,谓之武弦。先是宫商角徵羽五弦,后加二弦,称为文武七弦琴。此琴有六忌、七不弹、八绝,何为六忌:

一忌大寒,二忌大暑,三忌大风,四忌大雨,五忌迅雷,六忌大雪。

何为七不弹:

闻丧者不弹,奏乐不弹,事冗不弹,不净身不弹,衣冠不整不弹,不焚香不弹,不遇知音者不弹。

何为八绝?总之清奇幽雅,悲壮悠长。此琴抚到尽美尽善之处,啸虎闻而不吼,哀猿听而不啼,乃雅乐之好处也。”

伯牙听见他对答如流,犹恐是记问之学,又想道:“就是记问之学,也亏他了,我再试他一试。”此时已不似在先你我之称了,又问道:“足下既知乐理,当时孔仲尼鼓琴于室中,颜回自外入。闻琴中有幽沉之声,疑有贪杀之意,怪而问之,仲尼日:‘吾适鼓琴,见猫方捕鼠,欲其得之,又恐其失之。此贪杀之意,遂露于丝桐。’始知圣门音乐之理,入于微妙。假如下官抚琴,心中有所思念,足下能闻而知之否?”樵夫道:“《毛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大人试抚弄一过,小子任心猜度。若猜不着时,大人休得见罪!”伯牙将断弦重整,沉思半晌,其意在于高山,抚琴一弄,樵夫赞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不答,又凝神一会,将琴再鼓,其意在于流水,樵夫又赞道:“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

只两句道着了伯牙的心事,伯牙大惊,推琴而起,与子期施宾主之礼,连呼:“失敬,失敬!石中有美玉之藏,若以衣貌取人,岂不误了天下贤士!先生高名雅姓?”樵夫欠身而答:“小子姓钟名徽,贱字子期。”伯牙拱手道:“是钟子期先生。”子期转问:“大人高姓,荣任何所?”伯牙道:“下官俞瑞,仕于晋朝,因修聘上国而来。”子期道:“原来是伯牙大人。”伯牙推子期坐于客位,自己主席相陪。命童子点茶,茶罢,又命童子取酒共酌,伯牙道:“借此攀话,休嫌简亵!”子期称“不敢”。童子取过瑶琴,二人入席饮酒。P3-4

序言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创作与流传,可谓源远而流长,它始于隋唐宋元时代的“说话”“话本”,发展于明清之际的“拟话本”,形成听者广泛、读者众多、深受欢迎的喜人局面。“话本”和“拟话本”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份珍贵遗产,佳作灿若明星,闪烁其间,流传人口,传誉后代,在我国古代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唐宋时期,在我国的城市中出现了一种新兴的引人注目的受人喜爱的职业——“说话”。“说话”是一种民间的技艺活动,“说话”的艺人们以讲述听众喜闻爱听、波澜起伏、情节复杂的故事来招徕听众。从事这种职业的艺人当时被人们称为“说话人”,他们讲故事时所依据的底本被称为“话本”,这是中国短篇白话小说的最初形态。

据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文字记载,“说话”在隋唐时期就已经悄然出现。隋代的侯白因为擅长“说话”,引人注目,受到欢迎,因而其“所在之地,观者如市”。他的顶头上司杨素常常强他为自己“说话”,“从旦至晚始得归”。杨素之子杨玄感也常常要求:“侯秀才可以(与)玄感说一个好话。”唐代的宦官头目高力士曾经为“移仗西内”的“太上皇”唐玄宗“说话”。而德宗、宪宗时期的官僚韦绶,罢官后则成了说书消遣的“积极分子”。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白行简也曾让说书艺人演说《一枝花话》,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有“光阴听话移”的描述,并在其下自注云:“又尝于新昌宅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词也。”这里的“话”就是“说话”,而《一枝花话》即当时名闻遐迩的名妓李娃的故事,后来元稹和白行简分别撰有《李娃行》、《李娃传》传世。历时十二个小时都没有“毕词”,可见说话内容的精采丰富,情节的曲折起伏。清代末叶发现的大量敦煌遗文中,其中不少是唐五代时期的变文,其变文《韩擒虎话本》、《庐山远公话》等亦应该属于“说话”之列。

但隋唐时期的“说话”活动,主要活跃在官僚集团和文人阶层之间,很少涉及民间,普通的市民尚没有参与进来。时至宋代,由于城市经济的逐步繁荣,以手工业主、中小商人为主体的市民阶层逐渐扩大。为了适应市民阶层的对文化活动的迫切需要,在一些公共场所出现了以文化娱乐为职业的艺人群体,其中自然也包括讲说故事的“说话人”。而同一故事在不同场所、不同时日里反反复复演说,不少“说话人”常常将故事的梗概记录下来。依据这些故事的梗概,“说话人”在讲说故事时再临场发挥,加上许多与此相关相近的内容,以加强故事的生动性、趣味性,吸引招徕更多的听众,某些“话本”也在这样不断修改、陆续补充中形成成熟的公认的本子。与唐代的“说话”有所不同的是:宋代的“说话人”和他们的听众,大多属于市民阶层;“话本”的内容,也大多与市民生活有关,无一不为市民阶层所关切所熟悉所理解所喜爱。

元明两代,戏剧悄然兴起,以新颖的形式出现在市民面前,逐渐吸引了市民的兴趣。而印刷术的普及与推广,又使“话本”找到了继续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渠道:通过把“话本”印刷成书,成为有阅读能力人们享受文化娱乐的精神食粮,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更广的范围内传播,而这种情况则引起了更多文人的注意。他们收集、加工原有的“话本”,将它们整理成篇成集,进而模拟“话本”进行新的创作——虽然它们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模拟“话本”的,但它们已经不再是仅仅供“说话人”“说话”时依据的“底本”,而主要是供读书人茶余饭后案头阅读的读本。这种读本,被后世称作“拟话本”。

可以这样说,隋唐宋元时期是话本小说的萌发产生期,它一登上文学的舞台就引起了众多听众的注意与欢迎。而明清时期是话本小说的发展繁荣期,它的作者队伍进一步扩大,除了一般的“说话艺人”以外,一些文化素质更高的文人也参与到话本小说的创作中来。作品数量越来越多,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主要的是“话本”的听众迅速扩大,成为广大市民阶层普遍认同的文娱活动。此后话本、拟话本的写作演变为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一直延续到今天,与长篇小说一起,形成久盛不衰的可喜局面。

我们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的短篇话本集,是《京本通俗小说》(此说目前尚有不同的意见)和嘉靖(1522—1566)年间洪椴编辑的《清平山堂话本》。虽然它们已经残缺不全,但从幸存下来的篇目中,还可以想见当时“话本”的大致情况。天启(1621—1627)之际冯梦龙广泛收集、改写宋元时期的“话本”与“拟话本”,编成了《古今小说》(后来改称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白话小说集,世人简称其为“三言”。此后,“拟话本”相继问世,其中以凌濛初撰写的《拍案惊奇》(后来改称《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最为知名。它与“三言”被公认为我国“话本”“拟话本”白话小说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冯梦龙,江苏苏州人,出生于明代万历二年(1574),清代顺治三年(1646)谢世。《苏州府志》有一段简单的记载:“冯梦龙,字犹龙,。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崇祯时,以贡选寿宁知县。”早年读书应举,同时出入青楼酒馆,对下层社会有较多的了解,是当时进步的政治文学团体复社的成员之一。著作甚富,有包括“三言”在内的《冯梦龙全集》存世。凌濛初,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乌程人,出生于明代万历八年(1580),崇祯十七年(1644)呕血病故。历官上海县丞、徐州通判等职。著作不少,以《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最为人知。

编入冯梦龙“三言”与凌濛初“二拍”中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是精粹之作,在思想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既有社会上“乱民”和绿林好汉的行径、朝廷里忠奸斗争的剪影、地方各级贪官污吏对“子民”的盘剥、社会恶势力对善良百姓的欺压,也有家庭内部婆媳反目、兄弟失和、败子回头的叙述,也有科举制度下书生一举登第、门生报恩的描述,还有扑朔迷离的案情、奇奇怪怪的骗术、曲曲折折的巧合、令人叹息不已的妓女故事,更有男女情爱、婚变奸情、谋夫杀妻等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可谓是当时社会的大缩影、活写真、万花筒。而这些作品在故事情节的展开上,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在人物对话的表达里,往往各具艺术特色,吸引着众多读者的眼球。其中尤以《王三巧迷情私通陈大郎 蒋兴哥续弦重会珍珠衫》、《李公子受惑转让风尘女 杜十娘遭弃怒沉百宝箱》、《孙玉郎遵奉母命代姐出嫁 乔太守成人姻缘鸳鸯乱点》、《顾阿秀喜舍檀那物 崔俊臣巧会芙蓉屏》、《同窗友认假作真 女秀才移花接木》……最为人知。

当然就某一单篇的话本来说,它的容量无论如何无法与众所周知的长篇小说,诸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相比,犹如单独一丛艳丽开放的鲜花与一棵繁花累累的大树相形。但如果将两百来丛品种各异的花树集中在同一个花园之中,它们颜色各异,姿态有别,异香扑面,我们相信人们欣赏的脚步与欣喜的眼光同样会留恋其间,发出欢呼不已的赞叹,而冯梦龙与凌濛初为我们提供的“三言”、“二拍”就是这样一个令人神往的文学花园。如果我们再推而广之,将我们年前推出的《新“三言”“二拍”》中二百丛色彩各异的花树也加入进来,那末这座文学花园将更加繁花似锦,更加灿烂夺目,更加引人注目。

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局限,“三言”与“二拍”的某些篇目在思想内容上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那样的缺陷,如封建的纲常伦理、佛教的生死轮回与因果报应等等糟粕,我们整理时无疑应该恪守尊重原貌的原则,不作任何改动,但今天的读者阅读时却无疑应该取批判的态度。色情描写是古代白话小说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三言”与“二拍”自然也不能例外。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个别阶层的精神境界与思想追求,而它又往往与整个故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编者意在“劝戒”,起到“淫者贞,薄者敦”的效果,显然无法遽然割裂。这部分文字含有难于剔除的封建性糟粕,也请读者注意批判阅读。

我们整理校点之时,《喻世明言》以天许斋本为底本,《警世通言》以兼善堂本为底本,《醒世恒言》以叶敬池本为底本,而《拍案惊奇》、《拍案赞奇》则以尚友堂刊本为底本,参照已经面世的其他各种版本,同时也吸取了王古鲁、章培恒、魏同贤、谭正璧、石昌渝等众多前辈时贤的研究成果。对于原来《二刻拍案惊奇》中第四十篇“宋公明闹元宵杂剧”不属于话本范畴的问题以及第二十三篇与《拍案惊奇》中第二十三篇《大姊魂游完宿愿 小姨病起续前缘》完全重复的问题,我们虽然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但缺乏足够的根据,不敢贸然处理。还有《二刻拍案惊奇》中卷五《襄敏公元宵失子 十三郎五岁朝天》以及卷九《莽儿郎惊散新莺燕 馅梅香认合玉蟾蜍》两篇是否从《二续惊奇》移入的问题,目前学术界的意见也不尽一致。因此以上问题只能随同众议,存留原貌,不作处理。

为省篇幅,对某篇在不同版本中的异文,以底本的文字为主,个另q地方择善而从,不再另出校记。讹误衍夺之处,力求以他本补足、改正,无法补正的则重原貌,或以缺字符号“口”表示,衍文予以删除以畅文意,也方便读者阅读。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丛书成书于数百年之前,又并非成于一人之手,因此遣字造句的风格不尽相同,今天无法加以统一,更不能以近年规定、当今通行的汉语规范化来强求前人,这样做反失原貌,幸请读者垂察见谅。

我们去年曾经选编校点《新“三言”“二拍”》丛书,在不包括“三言”“二拍”在内的话本、拟话本中选编二百篇,组成《观世记言》、《阅世述言》、《觉世献言》、《拍案称奇》、《拍案叹奇》五册,在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今年上海大学出版社根据广大读者的需求,又推出了《“三言”“二拍”》丛书,它们是我们和出版社策划的总体计划的两个组成部分,两者互为呼应,遥相配合,使广大读者通过这两套丛书,对中国的话本、拟话本有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但关于《二刻拍案惊奇》书名的处理颇费踌躇,最后不得不以《拍案赞奇》代替,这样这两套十本书才能前后统一,互为照应。我们这样做,既有不得已的苦衷,同时也有我们自己的根据:就以“三言”为例,“三言”的第一本原来命名为《古今小说》,但随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相继出版,《古今小说》后来更名为《喻世明言》。“二拍”的情况也是这样,《拍案惊奇》后来也曾经因为《二刻拍案惊奇》的出版而更名为《初刻拍案惊奇》。我们这样的处理,幸请广大读者的理解,也望学术同仁的认同。

《新“三言”“二拍”》丛书出版的时候,由于丛书各篇选自不同的集子,各种集子的篇名也不尽相同:有的以“卷”为单位,有的以“回”为细目。有的单句出目,有的双句标题,也有的以词组为题。当时根据体例一致的需要,所有篇目一律称“卷”,其下标示在本书分册中的序数,而标题根据各篇内容另行拟目,一律以双句出题。这种体例的要求同样在处理《“三言”“二拍”》丛书的时候遇到了新的困难,“三言”的篇名是单句出题,而“二拍”的篇名则是双句出目,为了本丛书的统一,也为了与《新“三言”“二拍”》相一致,我们不得不承袭《新“三言”“二拍”》的体例要求,根据每一篇的具体内容,重新拟定“三言”部分的每卷篇名,而“二拍”中如《宋公明闹元宵杂剧》等个别篇名也作了相应的调整。我们这样做,并非出自独家的杜撰,前人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先例,如清代李渔《无声戏》的十二篇小说,分别有单句出题与双句标目两种不同的版本,如第一篇,一作《丑郎君怕娇偏得艳》,一作《美妇同遭花烛冤 村郎偏享温柔福》,第二篇《美男子避惑反生疑》,一本又作《清官不受扒灰谤 义士难伸窃妇冤》,其他各篇无不如此,也许是当时的出版者为了与《十二楼》、《连城璧》双句出题的篇名保持一致的缘故吧!我们改动“三言”的篇名之后,为了让读者对原来篇名有所了解,特地在每册书的最后,附录了本书《新旧篇名对照表》,以方便读者查阅。

为了统一全书的标点风格,根据作品的实际,按照我们的理解,所有篇目都由我们自行标点与重新分段,需要在这里特别说明。如果有疏误之处,理应由我们自己负责。同时恳请海内外专家与广大读者,对我们某些分段的不当与个别标点的失误不吝赐教。

另外,我们将本来搁置在原刻本书前或卷前的插图,以每卷两幅的方式移入正文的相应位置,图文并茂其间,有利于读者欣赏。而原来就没有插图的十五卷文字,则影印三十幅相应的书影附置其中,便于读者对照阅读。同时我们将所有插图都按比例缩小了尺寸,改成微型插图,以节省篇幅减轻读者的负担。而在每本书的最后,我们还附录了与“三言”“二拍”相关的材料,以方便读者对本丛书的进一步了解。

我们在工作中曾广泛吸收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受到不少学者的真诚帮助,包括南京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在内的各地图书馆的同志提供了各种便利,上海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姚铁军编审和总编辑助理、该书责任编辑李旭副编审为本书的出版作出了无私贡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在多年的工作中,家人在各方面给予支持,也参加了部分的工作,没有他们的全力合作,完成这样的工作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理应在此一并提及。

吴伟斌

2009年2月2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