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猴
一天,汉森正在与邦德就孩子爱提问题这个话题进行讨论,邦德说:“小孩子有时真的很烦。他那张嘴整天都没有停过,叽叽喳喳不停地问这问那,我的头都快要被他吵炸了。”
就在此时,汉森的儿子走了过来。他手里拿了一本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少儿读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调描述了生物进化的过程,并且配有极为有趣的插图。
“爸爸,进化论中说人是由猴子变来的,这是对的吗?”儿子问道。
“我不知道是否完全对,但达尔文的理论是有道理的。”
“可是既然人是由猴子变的,那么为什么现在人是人,猴子仍然是猴子?”儿子问。
“你没有看见书是这样写的吗?猴子之中的一群进化成了人类,而另一群却没有得到进化,所以它们仍然是猴子。”汉森说道。
“这恐怕有问题。”儿子怀疑地说。
“什么问题?”
“既然是进化论,那么猴子们都应该进化,而不光是只有一群进化。”
“为什么这样说?”
“我觉得另一群猴子也应该得到进化,变成一群能够上树的人。”
这时,坐在一旁的朋友脸上流露出极不以为然的神色,他的眼光似乎是在说:“看你有多大的耐心。”
“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事实上是猴子当中的一部分没有得到进化……”汉森说。
“为什么?”儿子仍然不放过这个问题。
于是,汉森只能尽自己所知向他讲明其中的原因:“据我所知,一群猴子由于某种原因不得不在地面上生存,它们的攀缘能力逐渐退化,而又学会了直立行走,经过漫长的进化变成了人类;另一群猴子仍然生活在树上,所以没有得到进化。”
“我明白了。可是为什么要进化呢?如果人能够像猴子那样灵活不是更好吗?”儿子又开始了另一个问题。
“虽然在身体和四肢上猴子比人灵活,但人的大脑是最灵活的。”汉森说道。
“大脑灵活有什么用呢?又不能像猴子那样可以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儿子说道。
“身体灵活固然好,但只有身体上的优势是远远不够的。大脑的灵活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文明。”
“为什么要创造文明?”儿子问道。
“因为文明代表着人类的进步。”汉森说道。
就这样,儿子的问题一个又一个地如潮水般涌来。他的很多问题在成年人看来非常可笑并且毫无根据,但即使这样,汉森也尽力不让他失望。
“我真佩服你的耐心。”邦德笑着说道。
汉森说:“其实也并非我的耐心比其他人好,只不过我认识到认真回答孩子问题的重要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起他的究理精神,而不是将这宝贵的品质抹杀掉。”
教育哲理:面对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父母应该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神奇的音乐
有一天,母亲正在教小塞德兹学习一些形容词,当她讲到“快乐、兴奋、幸福”这些词时,小塞德兹流露出了不理解的表情。他觉得这几个词都差不多,在多次讲解之后仍然不能领会它们之间的区别。 这时,母亲拿起了那把可爱的吉他。
她轻松地弹奏了一连串音符,并且主要是在吉他的一弦(E)上演奏的。
“你明白了吗?这就是快乐的感觉。快乐是一个形容词,快乐就像在一弦上弹奏出来的音符。”母亲演奏完后对小塞德兹说道。
“哇,原来是这样。”小塞德兹似乎明白了一些,“那么兴奋和幸福又是什么样的呢?”
于是,母亲又以极快的速度演奏了几段和弦,又在吉他的二弦(B)和三弦(G)上演奏了一小段乐曲。
“这个和声就是兴奋的感觉,而二弦和三弦上的这几个音就是幸福。”母亲一边演奏一边对小塞德兹说道。
这时,小塞德兹的眼中充满兴奋的目光。“妈妈,我明白这几个词的意思了。”说着,他从母亲的手中抢过了吉他并有力地弹奏了几个和声,“我现在很兴奋。”
教育哲理:通常,人们总认为让孩子学习音乐仅仅是为了使他们多一种爱好,或者陶冶性情,或者消磨时光。而事实上,学习音乐正是开发孩子智力的有效手段。
参照物
在一次旅行中,刘淘毫不费力地掌握了一个物理学原理。
坐在火车车厢里的刘淘指着窗外说道:“那些树木在飞快地向后面跑,爸爸。”
“木,那不是树木在向后跑,而是我们坐的火车在向前跑。”父亲笑着对儿子说。
“不。我认为我们坐的火车并没有动,而是窗外的树动。”儿子天真地说,“因为我在这儿坐了很久了,但并没有发现火车有什么变化,反而发现外面的东西都变了。这不是说明窗外的东西在动还能说明什么?”
“那么,假如现在你不在火车上而是在窗外的话,你会怎么想呢?”
“这个嘛……”刘淘想了想说,“一定是我也在向后跑,就像那些树木一样。”
“你能够跑那么快吗?”
“是呀。我能跑那么快吗?这可有些奇怪了。”刘淘充满疑问地说。
“虽然你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我仍然向你表示祝贺。”
“什么?祝贺我什么?”
“你今天发现了一个物理现象,当然应该祝贺啦。”
“我发现了一个物理现象?”儿子不解。
“你刚才发现的,正是一个参照物的问题。”于是,父亲耐心给他讲解,“你之所以说窗外的树木在向后跑,是因为你把火车当成了参照物,也就是说相对于火车来说,树木的确是向后移动了。反过来,如果把树木当成参照物,火车就是向前跑了。”
“噢,我明白了。怪不得我会认为火车没有动呢!这是因为我把自己当成了参照物。火车带着我向前行驶,我们一起在运动,当然就不会感到它也在动!”刘淘说道。
“那么,把你放在窗外会有什么效果呢?”父亲问道。
“嗯,假如我站在窗外的地面上并以我自己作为参照物的话,火车就是运动的了。”刘淘回答道,“假如仍然以火车作为参照物的话,我就是和树木一样在向后飞跑了。”
“那么,你能跑那么快吗?”父亲又一次问道。
“当然能,因为这是相对的,火车能跑多快我就会有多快。”
教育哲理:要善于用实实在在的例子启发孩子,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知识。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