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千百年来一直让人类欲罢不能的欲望,那就是追索“生命的意义”。
褚东伟博士新近译成的这本薄薄的小书,是历史学家、哲学家威尔·杜兰特集合了世界各地百位名人对这个问题思考的结果。
这本书里,威尔·杜兰特将各行各业的知名人士组成了一个思想上的“梦幻组合”,书的内容不但深刻而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种设计是史无前例的。从中我们看到了人的共性:人类不只寻求生命的意义,而且他们实际上找到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论生命的意义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作者 | (美)威尔·杜兰特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有一个千百年来一直让人类欲罢不能的欲望,那就是追索“生命的意义”。 褚东伟博士新近译成的这本薄薄的小书,是历史学家、哲学家威尔·杜兰特集合了世界各地百位名人对这个问题思考的结果。 这本书里,威尔·杜兰特将各行各业的知名人士组成了一个思想上的“梦幻组合”,书的内容不但深刻而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种设计是史无前例的。从中我们看到了人的共性:人类不只寻求生命的意义,而且他们实际上找到了。 内容推荐 1930年秋,纽约。历史学家、哲学家威尔·杜兰特在家门口用耙子清理树叶。一个穿着体面的人走了过来,他用安静的口气告诉杜兰特说他准备自杀,除非这位受人尊敬的人生导师能够找到有效的理由说服他。杜兰特立即给他讲了几个活下去的理由,这个人转身就走,从此再也没有看见他。 这次对话让杜兰特不能释怀。他联系了100位艺术界、政界、宗教界和科学界的名人,请他们回答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生意的意义是什么?”杜兰特把他们的种种回答整理成了一本书,叫做《论生命的意义》,该书于1932年发行。因为缺少宣传,这本宝贵的书只有很少人读到;今天,第一版的原书几乎已经找不到。 这本书里,威尔·杜兰特将各行各业的知名人士组成了一个思想上的“梦幻组合”,书的内容不但深刻而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种设计是史无前例的。诗人、哲学家、圣人、囚犯、运动员、诺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赏、音乐家、作家和世界级的政治人物的思想共冶一炉。尽管他们作为个人各有其特点,尽管他们的生活轨迹不同,读者会发现他们的观点有一条一致的主线贯穿着——从中我们看到了人的共性:人类不只寻求生命的意义,而且他们实际上找到了。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问全球名人:生命意义何在? 第一章 一封信,一个问题 第二章 生命的意义与宗教 第三章 生命的意义与科学 第四章 生命的意义与历史 第五章 生命的意义与乌托邦的理想 第六章 聪明无异于自杀 第二部分 我们为什么闷闷不乐——名人们的回答 第七章 文学家如是说 西奥多·德莱塞 H.L.门肯 辛克莱·刘易斯 约翰·厄斯金 查尔斯·比尔德 约翰·考珀·波伊斯 埃德温·阿林顿·鲁宾逊 安德鲁·莫洛亚 第八章 演艺人士、艺术家、科学家、教育家和政 治家的观点 威尔·罗杰斯 查理·赫拉斯·梅奥 加布里洛维奇 斯蒂芬森 阿瑟·施尼茨勒、H G.韦尔斯、尤金·奥尼尔、 哈维洛克·艾利斯 亨利·费尔菲尔德·奥斯本 理查德·伊夫林·伯德 卡尔·莱姆勒 厄恩斯特·M.霍普金斯 阿道夫·西蒙·奥克斯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C.V.拉曼 第九章 宗教人士如是说 穆罕达斯·K.甘地 约翰·海恩斯·霍姆斯 狄慕妮神父 第十章 三位女性的答案 玛丽·爱玛·伍利 吉娜·隆布罗索 海伦·威尔斯·穆迪 第十一章 狱中的思考 欧文·C.米德尔顿——美国新新监狱79206 号无期徒刑服刑人员 第十二章 不可知论者的回答 贝特朗·罗素 赫尔曼·凯塞林伯爵 萧伯纳 第三部分 我的回信 第十三章 生命的意义 试读章节 写这些话的时候,下面的街上传来一首歌。一位黑衣少女在疯狂的铜管乐队伴奏下,唱着“万年岩石”(The Rock of Ages)。我默默地跟着唱,脑海里浮现出我虔诚的青春时代。我赶快下楼去,加入那自发聚集起来的人群。乐队的男生我没有好感,因为他们表情僵硬,一身俗气,宗教信仰对他们来说早已经变成挣钱的工具。乐队的女生声音刺耳,脸色苍白,体形消瘦,无论身体和灵魂都是空虚的。任何精神的东西一旦被出卖或被拿来做展览,那它便已经死亡。 围观的人群面貌却不同。这些人看起来大都生活比较窘迫,应该是没有工作、一文不名之辈,他们是被剥削和贫穷折磨的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都有这样没有被选择的人。此刻,他们的存在仿佛是多余。然而,他们没有悲观,布道者向他们做冗长的布道,希望他们皈依仁慈的耶稣,他们不厌其烦耐心地聆听。尽管布道者不时地发出诅咒和谩骂,他们中的一些人还是得到了慰藉,在那么一瞬间他们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忘掉了每日伴随他们的失业和徒劳无功的努力,忘却了难忍的饥饿和不堪的劳顿。一位老妇人站在黑暗的门口,满怀希望地聆听,眼里充满泪水,口中喃喃地祈祷。男人们基本上都不怎么相信,他们只是笑一笑,他们的贫穷无法证明上帝的荣耀。歌声重新响起的时候,他们都不再感兴趣,一个接一个地默默离开。这些单纯之至的灵魂也逃脱不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怀疑主义。我是个幸运儿,生活得丰衣足食,而这些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连抚慰心灵的信仰也没有,我怎么能够知道他们的绝望有多深? 因为,科学带给了人们无数奇妙的发明创造,他们开始相信科学,一如他们过去相信教会的牧师。科学告诉他们,曾经带给人们希望的天空,只不过是空无一物的蓝色寒冷空间,天使们嬉戏的天上彩云无非是地球蒸发的汗水。 科学给人的不是精神的安慰,而是灭亡。世间万物,不管是天文学家发现的宇宙奥秘,还是美丽、欢乐而充满生气的大学女生,都不免流逝而去;风流倜傥、英姿焕发的青年后生,今天还在体育场上逞英雄,明天就会被体内寄生的小小细菌击倒;伟大的:钢琴家,以其完美的音乐刻画他的时代,让无数的人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其实已经在死亡魔掌的掌控之下,过不了多久,他的身躯将在坟墓中腐烂。 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共产主义和个人主义之争,也不在于欧美之争,甚至说也不在于东西方之争,而是没有了上帝人还能不能活下去。宗教比哲学更深刻,它认为人类的幸福并不源于地球,人类的希望所在并不是人类的认知活动所能了解到的,即人类的希望在人类的墓穴之外。 也许亚洲比欧洲更深沉,中世纪比现代更深沉,因为亚洲人和中世纪的人都和科学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科学不管接触到什么都会把它毁掉,把灵魂简化为大脑,把生命简化为物质,把人格简化为化学,把意志简化为宿命。也许,某个自信而自制的民族,因为还保留着强烈的宗教热情,最终能够把失去了幻想的西方人吞噬并同化,西方入迷恋科学,其实就是迷恋灭亡。 这就是思想最后的胜利:它让所有的社会解体,最终也消灭思想者本身。也许,人类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发明了思想。因为,首先思想否定了超自然的意志和尊严,从而削弱了道德的力量,使道德沦为保护警察的社会工具,离开了上帝的道德是薄弱的,就像交通法律由徒步的警察来监管。再者,由于把性行为和传宗接代分割开来,思想也削弱了社会的根基,淫乱行为不再遭受惩罚,将个人从族群里解放出来,只有愚昧无知的人才会传宗接代。最后,人类的思想活动通过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和历史学让思想者看到一幅自身生存的全景图,认识到自己在宇宙里的微不足道和无足轻重,认识到自己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一个闪动的小火苗,思想让思想者不再相信自己的意志和未来,让他的命运无所谓高贵,无所谓辉煌,让他感到绝望,让他不得不投降。于是乎,所谓的思想者也不再有力量。 在可怕的“大结局”里,哲学和科学联手,一起带来大毁灭。哲学所宣扬并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的所谓整体视角,显然是人类意志和快乐的少有的也是最危险的敌人。在这广阔无边的世界上,在多如牛毛的物种之间,在永远也不会结束的时间流里,一个人的生命哪有什么意义可言,哪有什么尊严可言?制造知识者最终制造了悲哀。有多少智慧就有多少无奈。 这正是我们时代所面临的挑战,所有其他的哲学、宗教、经济和政治问题,相比之下都是小问题。比较起来,我们面前很明显的经济体制崩溃问题只是临时出现的一件小事,根本不值得我们费神考虑。读了前面的这几页,如果读者心里感到不安,这是好事。我想请读者自己好好想想,是什么在支撑着自己的信仰。请读者想一想自己怎样对这种绝望哲学作出回答。因为,如果我们要活得明明白白,要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我们必须面对所有这些疑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坦然地接受所谓的理性生活。 序言 人类已经征服了高傲的喜马拉雅。人类正在尝试征服远在天之涯的南极。我相信,只要人类愿意,一定可以征服。这块纯洁的地之角。人类早就觊觎月球,我同样相信,只要人类愿意,一定会征服那个并不大的星球。然而,如果有人说,人类要征服自己,我一定不相信。 在我看来,人类不可能征服的对象,就是人类自己。 人之所以不能征服自己,大概是因为自己的欲望太多,太容易膨胀。人类是世界上欲望最凶猛,最无穷无尽的动物。世界三大宗教的教义,无一不把“制欲”作为重要课题之一。但在现代,还没有哪个宗教在这方面取得令人满意的成功。 当然,在人类各色各样的欲望里,有善恶之分。恶欲一面,我们已经见得太多;善欲一面,有一个千百年来一直让人类欲罢不能的欲望,那就是追索“生命的意义”。褚东伟博士新近译成的这本薄薄的小书,正是集合了世界各地百位名人对这个问题思考的结果。问题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回答亦在30年代,然而这一页并没有翻过,这本小书讨论的问题也没有过时。从已进入新世纪的我们的角度看,在越来越焦虑浮躁的21世纪初年,在越来越关注物质满足之外的人生意义之今日,在人们越来越把握不住未来和自己的中国,它仍有巨大的价值。 百位名人思考的结果五花八门。本书的一大价值,便在于它的五花八门。回答者有的给出“零回答”,即选择不回答作为回答;有的不肯把自己思想的花朵栽在他人的花园里;更有的冥思苦想,检索自己的一生,想寻得一个满意的答案。总体而言,他(她)们的回答令人感到欣慰。检视其回信,发现一个共同特点,同时也是本书另一大价值,就是普遍的乐观。无论是网球手,还是囚犯,无论是大学校长,还是报业魁首,他(她)们都表现出审慎的乐观。他(她)们的乐观,绝非尚未涉世的青年男女那样的盲目冲动,亦非出于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而作出的展示,而是基于其对人类基本价值的坚信和坚守。从他(她)们的回信里,你很容易找到尊严、诚实和率直,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爱。他(她)们不约而同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构筑那个人生的核心,那就是爱:家庭之爱、友朋之爱、事业之爱、他爱与自爱,当然还有宗教之爱。有趣的是,过去我们常常听人批判世界上没有什么超然的爱,但在这本书里,我们分明看到,最伟大的爱,偏偏就是超然的。惟有超然,世界才有可能和谐。 就我个人而言,感触最深的,并不是声名赫赫的罗素的回信,也不是让我景仰的甘地那寥寥几行字,而是那位关在美国新新监狱里的囚犯。我们不知道其姓甚名谁,只知道其代号是79206。79206说:“简单地说,人生的价值在于我努力让它实现什么价值。”此话细细思之,并无丝毫新鲜,可它出自一位囚犯,还是让我们看到人类坚忍不拔的达观。 东伟在繁忙的教学之余,把精力投入到翻译这样的书籍中来,我以为,也是一件深有价值的事情。因为,他好像是通过自己流畅的译笔,送上别一种“心灵鸡汤”。倘若它能滋养国人日益浮躁和干渴的心,他就不仅帮助杜兰特重新实现了编写这本小书的价值,而且也实现了他作为教师和译者的价值。 广州天河教师村琉璃伞 王友贵 2008年9月29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