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让我们做最好的母亲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杨文//麓雪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家庭是影响人的首要因素

奔驰的火车上,三个跟着妈妈长途旅行的小学一年级男孩儿,因为旅途的寂寞凑到了一起。在那个卧铺车厢里,在场的成年人目睹了三个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不同的性情和表现。

“我们来比赛吧,看谁先赢。”来自南京的小男孩首先出了题目:“106+106+206+206+306+306=?”来自河北和东北的男孩儿抓耳挠腮使劲儿想。“1236。”南京男孩儿脱口而出,很自信地看着两个小伙伴。他学珠心算,算题是他的拿手好戏。

“那个……那个铅笔里面的那个芯儿叫什么?”河北男孩儿显得怯懦些,着急地磕巴着也出了题目。“铅。”南京男孩儿快速回答。“不对,是碳。”河北男孩也很得意。他喜欢钻研,懂的也不少。

轮到东北男孩儿出题了,他抓耳挠腮皱着眉头想,在两个小朋友“快点,快点”的催促下,终于说话了:“那……那一副扑克牌有几个老K?”南京男孩和河北男孩愣了,你看我,我看你。“哎呀,四张呀,俩笨崽儿。”东北男孩指着两个小朋友哈哈大笑,接着又问:“知道一把麻将和了挣多少钱不?”南京男孩儿和河北男孩儿面面相觑,东北男孩儿得意地摇头晃脑说:“笨呀,看下多大赌注了。”

在场的大人看着孩子们的表现,彼此心领神会地笑了。

 接着,孩子们又玩起了猜拳游戏。几个回合下来,小孩子的争强好胜使他们之间产生了矛盾,争吵起来。东北男孩儿指着河北男孩儿说:“你小崽子他妈的,净瞎掰,赖皮。”河北男孩儿很软弱地哭了。南京男孩儿很大气地挥挥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然后把自己的饮料给了河北男孩儿:“别哭了,喝点吧,口干嗓子疼。”

三个男孩儿的妈妈从各自的卧铺车厢来到孩子中间,劝着自己的孩子,于是有了下面的一幕:

南京男孩儿的妈妈温和地问:“怎么了?玩得不高兴了?有赢有输很正常嘛。”

东北男孩儿的妈妈指着儿子粗声吼着:“你小崽子,走哪闹哪,跟你爹一样,总那德行,看我回家怎么整你。”

河北男孩儿的妈妈脾气很急,很严厉地对儿子说:“怎么又哭了?不是告诉你男子汉遇到问题不许哭吗?”一看就是个掌控型的妈妈,对儿子管教过度,怪不得河北男孩儿显得怯懦呢!

这是作者亲眼目睹的事,自然想到家庭教育和人的性情之间的关系。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孩童时代所受的教育影响着人的一生,儿童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人刻骨铭心。

在一个办公室里,有两个同龄的女孩。一个心智成熟善良正直,尊重自我也尊重他人,工作认真,人际关系良好;而另一个敏感多疑,工作随心所欲,要么贬损别人,要么讨好别人,情绪起伏波动大,甚至几欲自杀。其实后者是个很聪明的女孩,也很想在工作上展现自己,但她的心理经常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时常莫名其妙情绪大爆发,走到哪里都树立一个“敌人”,人际关系总是处理不好,最终伤人伤己。

这两个女孩有着截然不同的家庭背景。前者父母恩爱,家庭温馨和睦,从小受到父母的疼爱,并且有良好的家规。而另一个从小生活在冲突和矛盾重重的家庭中,父母失和,姊妹之间争斗,甚至妈妈还经常拿她出气,动不动就殴打责骂,过后又无原则地补偿她。所以,她从小生活在恐惧不安和猜测中,最终形成了乖戾的性格,并且导致工作中的不顺。

一个人成年后的很多行为,都可以在他幼年时期的家庭环境中找到答案。家庭对孩子个性的塑造和能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的性格和命运与家庭的教育方式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是已经被心理学界证实了的结论。  人的成长和教育自家庭开始。家庭是孩子学习与他人相处的地方,学习什么是亲密的情感,什么是自我的感受以及如何表达;父母则示范什么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必须禁止的……正如《联合国宪章》宣布的理想精神——家庭应该有利于充分而和谐地发展孩子的个性,特别是在和平、尊严、宽容、自由、平等和团结的精神下,抚养他们,让孩子在幸福、亲爱和谅解的气氛中成长。

但是,遗憾的是,家庭教育又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教育分别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大支柱支撑,后两者已经有了较为现代化的环境、科学的指导和法律规范,只有家庭教育还处于自发状态。

首先,我们的父母大多没受过专门的训练,我们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更多的是在生活中流传的观念:居高临下地对待孩子,以“家长”自居,“你是我生的,你得听我的”,“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才”……无论是我们小时候,还是长大恋爱成家,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除非我们有自觉学习的意识,很少有人会对我们说怎么做父母。没有经过专门为父为母训练的我们,在教育孩子上难免会出错。

其次,父母与孩子间有天然的情感联系,特别是母子一体,母亲对孩子自然会产生期待,把自己没实现的,没做成的,都转而寄期望于孩子来完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容易使家庭教育不切实际。

其三,由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很多父母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把责任更多地推向了学校。

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翻版,不是简单的“家教”和督促孩子完成作业,而是要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衔接相配合,共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为孩子由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做准备,为孩子获取谋生的本领、顺利就业做准备,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做准备。

这应该是一种“全人教育”,是健全人格的塑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具有良好身体、良好心理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教育的过程,应该是愉快地促进孩子的精神成长,潜移默化地把孩子带入人类的优秀精神文化中,使其成为具有创造精神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有些父母会感慨:“现在的孩子教育真是难。”其实,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幸福快乐的环境里,许多管教问题可能会迎刃而解。

心理学专家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认为以下几种家庭类型往往会使孩子行为不良,性格缺失。

批评式的家庭这样的家庭里,成员之间互相挑剔责备,每个人脾气都挺差。孩子长大以后,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单位里,总会以敌对的、不协同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恐惧焦虑型家庭主要是父母情绪焦虑紧张,使得孩子也生活在其阴影之下。作为子女,无论是幼年还是成年,因为与父母之间天然的血缘亲情,其对父母的情绪感知都很敏感,自然也很容易受父母情绪的影响。

厌恶式家庭父母勉强在一起是“为了孩子”,这样的家庭中,成员彼此间没有交流和爱意,也没有互相需要。当一个人感到他不被需要时,就很难培养出成熟的个性。

扼杀快乐型家庭这样的家庭总是弥漫着消极低落的情绪,家庭成员之间很少有快乐情绪的支持。比如爸爸说:“周日咱们全家一起去钓鱼吧?”妈妈回应:“你就知道去钓鱼,有什么意思?真无聊!”孩子说:“爸爸,快来和我下象棋。”爸爸回应:“一边去,没见我在看足球吗?”家庭成员之间很难融入共同的快乐中。

不良的家庭氛围是引发我们情绪性疾病的最关键因素。许多人不仅在父母身边时就染上了情绪疾病,结婚生子之后,仍然被情绪性疾病困扰。如果父母做不到营造平和温馨的家庭氛围,家人之间斗嘴争吵,彼此发牢骚埋怨,孩子就会很难自觉地约束、克制自己的坏情绪。所以,行为不良的孩子,往往是生活在不良家庭氛围中的不快乐的孩子。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安全的地方,好在其中成长。这个地方要能随着个人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需要,做弹性的规范调整。幼儿的生长环境和青春期孩子的生长环境应该是不同的,母亲应该能够了解孩子成长的这种需求,随时为孩子提供更为有利的成长环境。

身为父母的我们也曾经是孩子,许多不妥当的做法,往往来自于家庭系统的世代相传。伤人的父母,也曾经是受伤的孩子。虽然我们已经无法根据现在的感觉,去修正自己的童年,但是,我们可以有意识、有能力在学习中觉醒,并有意识地去改变那些曾经伤害我们的教育规则和方式,让我们的孩子不再在伤人的环境中长大!

对一个人来说,拥有一个背景良好的家庭,是一种幸运。这样的背景不是指权势与金钱,而是温暖且富有爱的成长环境。在父母婚姻美满幸福的家庭里,孩子会跟着父亲学习担当,跟着母亲耳濡目染温柔,在和谐宁静的环境里成熟自己的心智……当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他的人生会有一个宽阔的天地。

让我们把这样的家给孩子吧——

家庭不仅提供生存所需,也提供成长空间;它是个人社会化的主要单位,同时也是社会持久生存的关键;它能提供社会化训练以及性别角色的认同;它能满足家庭成员的心理需求,包括帮助和依赖之间的平衡;它是建立自尊的地方。它让每一个成员,包括父母,都有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如果我们能让我们的孩子拥有这样的家庭,那身处其中的我们该是多么的幸福和幸运。

P12-16

书评(媒体评论)

请您怀着开放的、自省的心灵来阅读这本书。它像一面反光镜,映照出我们自己曾经身受的教育模式,让我们有机会来重新审视做母亲的艺术,从而让那些曾经伤害我们的方式,不会代代相传……

后记

自我成长之路

麓雪

这本书完稿那天,正是我女儿的十七岁生日。

十七年,一段不短的岁月。

十七年前,我把幼小的女儿捧在手中,以为仅凭我爱她的心,我就会成为称职的母亲。但是,十七年过去了,我却在遗憾中发现,原来面对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爱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每一个做了母亲的人天生具备的,而是需要我们心怀温存的爱和自觉学习的意识,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岁月中、在不断地学习中慢慢培养的。

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面太多,看内心太少。我们经常以教育者的姿态,出现在孩子面前,而恰恰忘记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自己也是被教育者。

感谢漓江出版社符红霞女士的这个命题,让我有机会再次反省、学习做母亲的艺术。

也许是身为记者的原因,我总是喜欢留意身边形形色色的人以及他们的生活。所以,这本书的内容,既有自己作为母亲的体验、感悟、经验、教训,也有做记者二十多年的采访积累。

几年前,我在山东人民广播电台主持《阳光女性》节目,结识了众多优秀的女性和优秀的妈妈,她们的生活态度、教子理念使我受益匪浅,杨文女士就是其中的一个。在接触中,我深为杨文女士的教子理念叹服,邀请她在《阳光女性》节目中做“杨文教子”的系列节目,策划并协助杨文女士出版了《杨文教子》、《和儿子一起成长》等书,受到了听众和读者的欢迎。而我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慢慢地通过自我觉察、自我反省,逐渐成长为一个心智较为成熟、懂得爱的艺术的妈妈。

爱是一种自觉的艺术。因为想更好地爱,我一直在自觉地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调整,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寻做母亲的觉悟和智慧。 “觉悟”是个佛家语,觉察、醒悟的前提是看见自己的心,有一种生命觉悟的建立。希望这本书不仅让我看见自己的心,也能够让许多读到这本书的朋友看到自己的心。而所谓“智慧”,不在于我们有多高的文凭,而是能够用心去了解别人、懂得别人,能够宽容体谅、平心静气地去善待别人,包括我们深爱的孩子。

社会在加速前进,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跟着时代的步伐。孩子提供给我们很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一个合格的母亲,要努力把自己的心向外打开,更多地接纳新的东西新的元素,能够对这个多元社会有多元的理解。才会在觉悟中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跟得上孩子的成长。

“妈妈”这个字眼,充满温馨,充满甜美,但也意味着辛劳。孩子婴幼儿时的安康,少年时的躁动,青春期的升学、就业、恋爱烦恼,成人后的婚姻、家庭、事业困惑……哪一个时期的哪一样不牵着我们的心?

我的女儿还有一年就要去独立生活和学习。十七年的时光里,她从我的怀抱,逐渐走向属于她自己的未来旅程。虽然有许多的担心和不舍,但我知道她必将向前去走她自己的路。她将用她的背影告诉我:“不必追。”而我在她身后满怀挂念和祝福……

我不知道我的女儿一年后能考上什么样的大学,但只要我的女儿身心健康、品行良好,有思想,能动手,有创造力,有竞争力,同时是充满灵性和良善的,是怀着积极努力的态度去探求人生和自我未来的,是能够在劳动中获得幸福、快乐的,我就很欣慰。

但愿在一起走过的这十七年里,我与女儿共同播种下了发芽的种子!也希望从女儿十七岁开始,我把一个崭新的自己交给女儿:那是一个越来越理解她的妈妈,是一个缺点越来越少的妈妈,是一个身心越来越健康快乐的妈妈,是一个面向未来充满希望的妈妈……  女儿在长大,我也在继续成长……

感谢在本书的写作中给予指导的大姐们:林雨、李蔚红、亓玉玲、李丽莎……她们的人生智慧和爱的艺术,给了我很多启发,谢谢!

教育2009春天于济南

目录

推荐序 做母亲的智慧

前言 做个心智成熟健康快乐的妈妈

第一章 给孩子一个真正的家

 家庭是影响人的首要因素

 健康的婚姻是孩子成长的乐土

 当女人成为母亲,花儿便成了树

 反省我们生命中的“毒性教条”

 家庭中“爱的序位”

 别让孩子做父母的“夹心饼”

 告诉孩子“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给予孩子情绪支持

 单亲妈妈更要会爱

第二章 做个情绪健康心智成熟的妈妈

 母亲是家里的“绿化树”

 自我觉察是成长的第一步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母亲不要太强势

 做没有怨气的母亲

 快乐是学习来的

第三章 耐心和爱心是送给孩子的好礼物

 陪伴孩了,从小开始

 让孩子知道他对你多么重要

 用倾听来表达关注

 理解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包容

 和孩子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

 不吝鼓励和赞美

 成长是需要等待的

第四章 母亲的良好素质培养孩子的成熟人格

 母亲给孩子美好心灵

 孩子能自律吗?

 孩子会沟通吗?

 孩子会公平地“吵架”吗?

 孩子冷静理智吗?

 孩子敢于直面挫折和痛苦吗?

 孩子富有幽默感吗?

 孩子有健康安全的性教育吗

第五章 真爱是一种自由关系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妈妈,放下你的聚光镜

 多余的担心是最差的礼物

 别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

 别做“橡皮擦妈妈”

 看吧,看吧,给孩子一双慧眼

 让他成为他自己

 和孩子一起成长

第六章 成为有足够生活智慧的人

 拥有智慧的生活态度

 懂得幽默、快乐会玩的妈妈

 管理好你的时间

 管理好你的金钱

 着装的品味与生活的艺术

代后记 自我成长之路

附 母亲节的呼吁:为素质教育而呼——一位“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和山东省十位女记者写给全省母亲的信

序言

做母亲的智慧

卢 勤

“母亲”这个天下独一无二的称呼,是儿女授予妈妈的特有的职称。获得这个职称很容易,不用考级、考证,不用申报、评选,只要你登记结婚生子,你就有权利拥有这神圣的称号。

但是,真正拥有这个职称却很难。因为“母亲”不仅仅是一个事业,一种责任,更是一门艺术。一个女人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母亲,要用一生的努力来学习领悟做母亲的艺术。

感谢全国十大杰出母亲杨文和资深媒体人、山东电台主持人麓雪合著了这本新书《让我们做最好的母亲》。

在这本书里,她们用许多生动感人的小故事,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和天下母亲交流如何给孩子一个真正的家,如何做一个情绪健康、心态良好、心智成熟的妈妈,如何成为有足够生存智慧的人,如何让孩子拥有快乐幸福的人生。

我欣赏这本书健康的主题。

我认为,做母亲的艺术,实质上是学习做母亲的智慧,学习用智慧的眼光认识孩子的世界,用智慧的方法走进孩子的世界。

生存需要聪明,更需要智慧。聪明是一种生存能力,而智慧则是一种生存的境界。

聪明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出手,而智者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手。因为拿得起的是聪明,放得下的是智慧。

聪明靠眼睛,靠耳朵,所以耳聪目明;而智慧靠心灵,所以智由心生。

有大智慧的母亲,是用心培育孩子的母亲。

智慧的母亲,不会只关心孩子今天得到什么,而是关心明天孩子能用上什么。

智慧的母亲,不会做牵动风筝的线,牢牢地把孩子的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而是做稳健的弓,目送飞驰的箭远行。

智慧的母亲,不会是个没有句号的演说家,整日在孩子耳边唠叨不完;而会是个忠实的听众,专注倾听孩子的心声。

智慧的母亲,不会做舞台上辛苦的演员,做出动作让孩子跟你学;而是会做热心观众,为孩子笨拙的表演鼓掌喝彩。

智慧的母亲,不会用挑剔的眼光看孩子,对孩子发出不满和指责;而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给予孩子鼓励和微笑。

总之,智慧的母亲,不是准备好一切去迎接孩子,而是让孩子准备好一切去迎接未来!

作为母亲,你想让孩子拥有快乐幸福的人生吗?你想成为孩子的朋友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做母亲的艺术吧!

智慧是幸福的源泉。

内容推荐

是做一个“橡皮擦妈妈”,忙着擦掉孩子的缺点和麻烦,还是把“橡皮擦”交给孩子,让他们在错误中修正自己?是做一个“聚光镜”妈妈,整天监控孩子的生活状态,电话短信上网聊天,还是给孩子更大的空间?是为孩子举一把遮风挡雨的伞,还是教他锻炼出不怕打湿的肩?是不断为孩子添衣加菜,还是让他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母亲的品质影响着孩子的人格,母亲的人生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好妈妈是孩子的老师,也把孩子当导师;好妈妈帮助孩子成长,也跟孩子一起成长。平等、包容、理解、信任。执着但不固执,强大但不强势,独立但不独裁,能干但不居功自傲。爱,但不溺爱。

“中国十大杰出母亲”杨文的人生经验,情感专栏“麓雪热线”主持人麓雪的真情声音,最好的妈妈这样成长。

编辑推荐

本书是《和儿子一起成长》的作者2009年的最新力作,由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倾情推荐。

在这本书里,作者用许多生动感人的小故事,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和天下母亲交流如何给孩子一个真正的家,如何做一个情绪健康、心态良好、心智成熟的妈妈,如何成为有足够生存智慧的人,如何让孩子拥有快乐幸福的人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8: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