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本色:周一良随笔》内容包括我所了解的陈寅一溶先生、回忆两件事纪念吴晗同志、纪念陈寅恪先生从《陈寅恪诗集》、看陈寅恪先生、纪念杨联陞教授、纪念丁声树先生、纪念邓先生等文学作品。通过这些随笔作品记录了周一良先生的书生本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书生本色(周一良随笔)/大学者随笔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周一良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书生本色:周一良随笔》内容包括我所了解的陈寅一溶先生、回忆两件事纪念吴晗同志、纪念陈寅恪先生从《陈寅恪诗集》、看陈寅恪先生、纪念杨联陞教授、纪念丁声树先生、纪念邓先生等文学作品。通过这些随笔作品记录了周一良先生的书生本色。 内容推荐 如果要研究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周一良先生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个案。像他那样出身于大资产阶级家庭,又长期沐浴欧风美雨的知识分子,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彻底的灵魂洗澡,脱胎换骨成为一个新人。就这一点说,可以视为共产党改造旧知识分子的一个成功范例。 目录 风华远去 我所了解的陈寅恪先生 回忆两件事纪念吴晗同志 读《冯秉诠教授的道路》 ——纪念两位挚友之一 未刊《丁则良文集》序 ——纪念两位挚友之二 追忆胡适之先生 平生读史叹无边 ——纪念老友吴于廑 纪念陈寅恪先生 从《陈寅恪诗集》看陈寅恪先生 纪念杨联陛教授 纪念丁声树先生 纪念邓先生 敦煌写经与日本圣德太子 ——纪念藤枝晃先生 悼念王岷源同志 哈佛大学中国留学生的“三杰” 学海留墨 《一个中国女人的自传》评‘夼 评《秦妇吟本事》 怎样使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从写历史札记谈起 何谓“敦煌学” 《西安历史风情》序 关于王文韶的日记 《江户时代日本儒学研究》序 正确理解传统文化 称谓与文化 还想说的话 百年感怀 《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序 《华夷变态》与东南亚史料 《大方联语辑存》前言 《季羡林与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序 《元蒙史札》序 《町人伦理思想研究》序 梅维恒《唐代变文》中译本序 《郊叟曝言》前言 《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序 《自庄严堪善本书影》后记 读书笔记可以这样写 ——周一良读书题记选登 人生瞬间 记巴黎的青年汉学家年会 扶桑四周 我的“《我的前半生》” 史语所一年 我和魏晋南北朝史 《毕竟是书生》一书中的误排、误记和误会 学术自述 试读章节 我讲的题目是《我所认识的陈寅恪先生》,或者说《我所了解的陈寅恪先生》。我认识、了解的陈寅恪先生,是否可以用这样十二个字来概括:儒生思想、诗人气质、史家学术。 先谈儒生思想。我觉得陈先生的文化主流是儒家思想。听说当初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有三位名教授,一位是冯友兰先生,一位是汤用彤先生,一位是陈寅恪先生,当时就有儒、释、道三种说法。冯先生是大胡子,人称“冯老道”,代表道教;汤先生是研究佛学的,是代表释教的;陈先生就是儒生,代表儒教,故时人用儒、释、道三字来代表这三位教授。当时这固然是开玩笑,但现在看起来也有一些道理。陈先生代表儒家,他的主体思想是儒家的。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我想还是用陈先生自己的话来说,他的思想是介于湘乡南皮之间。湘乡指曾国藩,曾国藩的思想主要是什么呢?就是孔孟之道,是儒家的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时,曾作过《讨粤匪檄》,檄文的主要内容就是讲中国的名教,讲孔孟之道,讲弘扬儒教;说太平天国要破坏中国的名教,破坏中国的孔盂之道,要搞耶稣,搞西方的那一套东西。所以曾国藩的思想的核心及他一生的行为、言论的表现都可以说是典型的儒家。而陈先生说他的思想介于湘乡南皮之间,可见他对曾国藩的敬仰。南皮指张之洞,张之洞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也是陈先生钦佩之人。当然,介于湘乡南皮之间的说法是比较早期的说法,是30年代的说法,到了60年代陈先生晚年是否依然如此呢?我觉得是没有根本的改变的。关于此点,吴雨僧先生在他的日记中也曾经提到过,说寅恪的思想没有改变,还是跟他开初想的一样。吴先生的这段记载,我觉得可以说明陈先生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是没有变化的。 陈寅恪先生在审查冯友兰教授哲学史的报告中,又说思想出入于“咸丰同治之际”,为什么陈先生不说“同治光绪之际”或“光(绪)宣(统)之际”,而说“咸丰同治之际”呢?至今我对此也不能很好地解释。我只有想,曾国藩是死在同治十一年(1872),是否陈先生所说的“咸丰同治之际”是与“湘乡南皮之间”相呼应,以推崇曾国藩呢?陈寅恪先生的思想,是以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的,这一点,我还想通过一些日常生活小事来加以说明。他在给王观堂的挽诗中已经讲了关于儒家传统文化。有一位当时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生讲过这么一件小事:王静安先生遗体入殓时,清华一些老师与学生都去了,对王先生遗体三鞠躬以敬礼。不久,陈寅恪先生来了,他穿着袍子、马褂,跪在地下叩头,并是三叩头,一些学生见陈先生行跪拜礼,也跟着行跪拜礼。实际情况我不大知道,我们至少可以知道陈先生在王静安先生人殓时行的是跪拜礼,这个就是封建文化、封建传统的很典型的一个表现。陈先生不行洋礼三鞠躬,而行传统跪拜礼。 还有一个例子,我也是听别人说的。说陈先生在国学研究院时,有一些陈先生的学生到上海陈先生家中去谒见散原老人,散原老人与这帮学生谈话,散原老人坐着,这帮学生也坐着,而陈先生是站在旁边的,并坚持到谈话完毕。这说明什么?这是过去时代很严格的旧式家庭的礼教,指导这种礼教行为的是什么思想呢?当然是儒家思想,是孔孟之道。 P3-4 书评(媒体评论) 一良出自名门家,家学渊源,年幼时读书条件好到无法再好的水平。因此,他对中国古典文献,特别是史籍,都有很深的造诣。他曾赴日本和美国留学,熟练掌握英日两国语言,兼又天资聪颖,个人勤奋,最终成为一代学人 ——学者 作家 季羡林 说到周一良先生的学问,无论他的同辈或我们这些晚辈都是十分佩服的。读他的书文,甚至札记,都会感到他学问的渊博和严谨。学界都认为一良先生是研究魏晋南北朝历史的大师,寅格先生的最有成就的后继者。 ——学者 汤一介 小心谨慎、循规蹈矩、清平正直,是周先生做人的作风,也是他书生一生的本色。 ——学者 陈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