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以清朝后期北方三口通商后中俄恰克图互市贸易为蓝本,描写清朝贸易监视官贺闻涛为了维护贸易秩序和国家政治、经济利益,在中国北方草原上与俄罗斯远东海关的矛盾冲突,与走私商人的斗争,与土匪、瘟疫的斗争,与俄罗斯对蒙古草原进行经济渗透、意识形态渗透的斗争,以及试图仿照俄罗斯海关模式建立清朝海关的努力。但当时整个国家、民族积贫积弱的时代注定了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贺闻涛的努力以失败告终,互贸市圈被俄罗斯侵略者的枪炮毁灭,海关梦破灭的贸易监视官最终以军人的身份拿起武器为保卫疆土而战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血沃边关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吕阳明 |
出版社 | 中国海关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小说以清朝后期北方三口通商后中俄恰克图互市贸易为蓝本,描写清朝贸易监视官贺闻涛为了维护贸易秩序和国家政治、经济利益,在中国北方草原上与俄罗斯远东海关的矛盾冲突,与走私商人的斗争,与土匪、瘟疫的斗争,与俄罗斯对蒙古草原进行经济渗透、意识形态渗透的斗争,以及试图仿照俄罗斯海关模式建立清朝海关的努力。但当时整个国家、民族积贫积弱的时代注定了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贺闻涛的努力以失败告终,互贸市圈被俄罗斯侵略者的枪炮毁灭,海关梦破灭的贸易监视官最终以军人的身份拿起武器为保卫疆土而战斗。 内容推荐 这是第一部以中国海关为题材的历史小说,以其史诗性的构思、悲剧性的风格,让人感动。值得称道的是,小说对清代海关命运的描写中,蕴蓄着爵这段历史的反思,表现了作品中的文化自省意识,这提升了小说的深度。小说的场面写得惊心动魄,使保卫边关、抗击帝俄的战斗充满了荡气回肠的正义感和英雄气。小说正是将独特的人生感悟与人格理想融入在作品之中,融注在那些既遥远又切近韵历史故事中,不仅写出了人物的悲剧性,也折射出中华民族深重的历史悲剧。 目录 1.严寒中的节日 2.娜塔莎的困惑 3.“暗房子”生意的“领房人” 4.“查玛” 5.春季围猎 6.会飞的野猪 7.雪原狼 8.银车计 10.暴客 11.闭市 12.归乡 13.无镞之箭 14.苦捱岁月 15.暗影斑驳的大地 16.潜伏与打劫 17.从公主到压寨夫人 18.南方传来战争的消息 19.大河涨潮 20.暗流 21.死亡的颜色 22.疯狂的情绪 23.通往大海的商路 24.走了两百年的驼路 25.五个太阳与活佛的预言 26.海关之梦 27.骆驼与轮船、信狗与电报的较量 28.佛祖的草原 29.茶叶之战 30.浓雾 31.山穷水尽 32.悲情岁月里的爱情 33.烽烟初起 34.喋血阿敦础鲁 35.幻灭 36.玉石俱焚 后记 试读章节 严冬的早晨,太阳似乎在地平线那边挣扎了许久才将被严寒冻得红彤彤的半个脸庞攀上东方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山冈,金黄的阳光斜斜地镀亮了冰封的鄂尔浑河河谷,国境线两边的茫茫雪原在渐渐明亮起来的天空下闪烁着梦幻般的银色光辉。零星点缀在草原和丘陵之间的亭亭玉立的樟子松和白衣少女般挺拔修长的白桦树将美丽的身姿投影在粉妆玉砌的旷野上。 贺闻涛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天刚刚放亮,响成一片的鞭炮声在这漠北草原商业市圈的各条狭窄的街巷回荡,透过阁楼的窗子望出去,正好看到道光十六年(1836年)春节的第一缕阳光照亮了喀克特城最北面那高高的龙柱,照亮了市圈里商号、货栈的飞檐和照壁,再向北面望过去,能看见金黄的阳光同样照亮了远处俄罗斯东正教堂那尖尖的屋顶,再往远处就是覆盖着厚厚的积雪、被早晨的阳光照得暗影斑驳的蒙古草原了。 忙碌到深夜的下人们已经早早起来,把一切都收拾妥当,外间小铁炉上煮沸的铜茶壶在“嘟嘟”地响,贺闻涛已经闻到房间里暖洋洋的空气中弥散的茶香了。 一阵脚步声,监视官衙门左护军统领乌力吉来了,“大人,新年好!”乌力吉按喀尔喀蒙古的习俗毕恭毕敬地向贺闻涛施礼。 “新年好,新年好!”贺闻涛微笑着拱手还礼。 “大人,中午的庆贺宴已经准备妥当了,和去年一样,十六张大桌,您看是否要增加儿桌,免得临时那边人来多了坐不开?”身材高大魁梧的乌力吉因为忙碌而喘息着,他宽宽的额头,高高的颧骨,典型的喀尔喀蒙古人的特征,黑红色的脸庞上洋溢着节日的喜庆,一脸的大胡子更显得勇武过人。 勇武的护军统领考虑事情这么周到,让贺闻涛心里很是感动。他赞许地看了看乌力吉,再透过窗子看了看国境线北面那异国的城市,苦笑了一下:“我看不必了,今年这种情况下,他们不会来太多人,你就按上一年的规模准备吧!” 送走了乌力吉,贺闻涛也开始精心准备起来,穿起考究的贸易监视官服,为了御寒,也为了美观,还在外面套了件海獭皮马褂。 中午时分,客人到了。 喀克特市圈在大清朝的版图中是个非常奇妙的城镇,它跨在大清朝与俄罗斯的边境线上。康熙、乾隆年间两国边境贸易发展起来后,俄罗斯政府在国境线的那一面修筑了专门对清朝贸易的市圈,市圈的所有一切设施都是俄罗斯政府出钱建造的,当时的沙皇彼得一世命令俄罗斯财政部下拨了充足的经费,还抽调来几个哥萨克营的士兵来参与市圈的修建。在国境线的这一边,大清朝廷没有花一两银钱,从事对俄、蒙贸易的山西商人、北京商人自筹银两建起了中方这个市圈,而且经过几年的发展,规模与俄罗斯那边相比,也是毫不逊色。两个市圈实际上已经连接成一个跨越边境线的新兴贸易城市了,只是中间相距不到两百米的木栅栏将两国分开,中间是《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两国边界的界标。隔着界标遥相对应的两个市圈木栅栏上的坚实的大门同时打开,客人就来了。 在一队哥萨克骑兵卫队的护卫下,衣着笔挺的俄罗斯官员策马而来,奔驰的马蹄在原野上卷起一片晶莹的雪雾。 左护军统领乌力吉早已带着一队剽悍的监视官衙门护军——蒙古骑兵在这边的大门口迎接,乌力吉远远地望过去,心里想,果真让监视官大人说中了,今年俄罗斯方面派出的春节拜会人员远没有往年多,级别也明显降低了,往年这个时候,俄罗斯讣贝加尔省的萨那特衙门总督都会亲自带队来拜会。有一年春节甚至东西伯利亚总督府都来人了,加上俄罗斯喀克特海关人员、文书、翻译人员、催领和护卫人员有两三百人,而今年走在队伍中间的是俄罗斯喀克特海关税务总监阿尔谢尼耶夫和喀克特边防长官瓦西里。让乌力吉惊讶的是,客人中多了一个身材高挑、金发碧眼的年轻俄罗斯姑娘。 多年来边境贸易上的商洽接触,使双方人员都非常熟悉了,在大门两侧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乌力吉策马上前热烈地欢迎异国的客人。阿尔谢尼耶夫彬彬有礼地用汉语向乌力吉致节日问候,这位俄罗斯喀克特海关的税务总监个子不高,面容清瘦,顺有学者风度,一双褐色的眼睛在深陷的眼窝里炯炯有神。粗壮的瓦两里也哈哈笑着向乌力吉问好。P2-3 序言 历史的悲剧精神的坚挺(代序) 当爱国商人高玉清点燃炸药,让自己的生命和钟爱一生的宝玉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当贸易监视官贺闻涛冒着冲天烈焰向蜂拥而至的俄侵略军冲去时……战争、爱国热情、爱情悲剧永远地凝止于民族战争的历史叙述之中,并为屈辱的历史留下了一曲惊心动魄的挽歌。 《血沃边关》是部历史小说,抑或说是第一部以中国海关为题材的的长篇历史小说。小说以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中俄边境小城喀克特为背景,通过贸易、战争,形象地展示了中俄间政治、经济、文化的广阔历史图景和两国边民的生活状态。 小说是虚构艺术,然而道德立场和作品格凋不能虚构。《血沃边关》没有沉迷于历史和战争的苦难,而是在血与火的碰撞中,进发出灵性和诗性。阳明将独特的人生感悟与人格理想融注在作品中,弥漫于那已遥远却明晰的历史故事里。《血沃边关》的主人公贺闻涛、高玉清、魏小虎等人所演绎的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不畏强权的民族精神与人格理想,悲剧性的英雄主义命运,便是证明。 小说叙述中国晚清海关命运、讴歌英雄的同时,还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反思,尽管尚不深刻,但小说却因此而具有了思想深度。清廷腐败,王爷们苟且偷安,向背难测的朝臣对贺闻涛的牵制且不必说,中国商人与俄奸商勾结,出卖商业机密、贸易中进行欺诈等等劣迹,作品皆有针砭。小说是在具有自省意识的观照中,对中国文化中的弊端,有清醒的反省,小说的意义由此得到深化。这,或许刺痛了我们民族许多时候同样的精神痼疾。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现在读来仍有现实意义。 爱国主义精神,对历史的反思和文化的自省,构筑的小说的深刻的悲剧色彩,读来令人无限悲哀,感慨不已。 毋庸置疑,文学的菱达是以人为核心,强调对人的丰富性格和心理的刻画。《血沃边关》写了众多人物,作者是在史诗性的故事里,不露声色地进入人性的幽深地带,把众人的良知、道义和灵魂,摆在读者面前,于是,贺闻涛、魏小虎、娜塔莎从尘封的历史深处,一个个翩然而至,跌宕起伏,一路推进,眼睁睁看着他们演绎一出出悲剧,阅读也就一步步车专为凝重悲凉,一个历史的生存景况便尽现眼前:岁月的沧桑与荣光,历史的兴衰与荣辱,构成旧中国记忆。 贸易监视官贺闻涛有着中国文人的气节与胆识,在抗击敌人的战斗中,充满着回肠荡气的正义感和英雄气概,而对美貌多才的娜塔莎的火辣的爱情却退避三舍;野性十足的土匪魏小虎,杀人越货却柔情似水地爱着他喜欢的女人们,当民族战争的烽火燃起,他义无反顾地投入保家卫国的战斗;蒙古公主塔娜,舍弃尊贵的地位,痴心地爱上土匪魏小虎;俄税务官员阿尔谢尼耶夫,正直善良,忠于职守,友善对待邻邦…… 正是这些鲜活的人们,英雄的悲剧,使小说具有了史诗的崇高性和传奇色彩,也便有了阅读的愉悦性。 创作历史小说,有一个难点,就在于营造当时那种特定的历史氛围和历史情绪,找到当时社会生活的种种感觉。展示生活场景和人文景观,不仅仅是再现当时的饮食服饰、里巷杂业、蓬门荜户,而是注入了有鲜活历史气息和生命的历史的精神魂魄。与凌力、刘斯奋偏重文化层面写历史和人物不同,年轻的阳明更讲究情节的丰富性和生动性,着重写出人物精神的时代特性。 小说的传奇性也弥补了阳明的文化不足,贺闻涛坚挺的精神与鲜明的性格,由他纠缠纽结的众多人物,编织的戏剧性人物关系,真实地展现了当时复杂而纷乱的晚清边关朝野的任务生存图景。这种英雄的悲剧和中国历史悲剧的宏大图景,淹没了精致的文学细节,有些粗砺,却惊心动魄。 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中说:“一个人的生命,不能被一种文学形态所束缚。”历史小说如阳明这么写,别开生面。 阳明第一次写长篇小说,有些毛病在所难免,如有些情节的设计,缺乏逻辑性;有些人物刻画也有简单扁平之嫌,说明今后自我修炼的时间还长。 阳明出手不凡,写出了让人爱读的长篇小说,不揣浅陋,匆匆草此聊表祝贺耳! 是为序。 汪兆骞 戊子仲夏北京抱独斋 后记 我很庆幸自己出生、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上,辽阔粗犷的大草原不仅具有它独特的自然风貌,更有千百年来游牧文明在这里积淀下来的深厚文化底蕴。在这片被称为“中国历史的后院”、“游牧民族的摇篮”的草原上,多民族灿烂的文明在这里水乳交融,中、俄、蒙三国更是在这片亚洲内陆草原上演绎过无数风云激荡的历史活剧。多元文化、多种文明的交汇地带,最容易产生动人的故事,这成为我文学创作的不竭源泉。我更庆幸的是,大学毕业后,在经历了数年辗转奔波之后,我能成为一名中国海关关员。我私下里认为,与从学校毕业就进人海关工作的同事们相比,自己更多了一份浓厚的“海关情结”。中国海关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我们民族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海关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海关文学艺术创作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 草原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海关良好的人文环境为像我这样的文学爱好者搭起了文学创作的平台,让我燃起了创作的激情,重新拾起了学生时代的作家梦。 《血沃边关》是以中国海关为题材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小说以清朝后期北方三口通商后中俄恰克图互市贸易为蓝本,描写清朝贸易监视官贺闻涛为了维护贸易秩序和国家政治、经济利益,在中国北方草原上与俄罗斯远东海关的矛盾冲突,与走私商人的斗争,与土匪、瘟疫的斗争,与俄罗斯对蒙古草原进行经济渗透、意识形态渗透的斗争,以及试图仿照俄罗斯海关模式建立清朝海关的努力。但当时整个国家、民族积贫积弱的时代注定了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贺闻涛的努力以失败告终,互贸市圈被俄罗斯侵略者的枪炮毁灭,海关梦破灭的贸易监视官最终以军人的身份拿起武器为保卫疆土而战斗。 小说的素材最初来源于为了撰写论文对中俄早期贸易资料的收集、整理,来源于我对中俄早期以茶叶为主的贸易的关注。(我撰写的相关论文发表在《海关研究》2007年第2期上,海关系统的读者可参阅,有助于对这篇小说历史背景的了解。)清代何秋涛(1824—1862)《朔方备乘》载:“菊海以南,燕然以北,广袤数千里,商贾皆萃于库伦。所属之恰克图,亦朔漠之间一都会也。康熙年间,初设互市,……恰克图名初不著,以互市故,始大显”。自1728年《中俄恰克图条约》签订以后的近两个半世纪里,中俄贸易不断发展,以晋商为主的中国商人在从张家口、归化到库伦、恰克图的北方草原上形成了一条以茶叶为主要贸易货物的国际商道,这就是现在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的,对中国北方乃至整个蒙古草原、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茶叶之路”。在当时蒙古草原的中俄边境上,有很多像小说中喀克特市圈那样的国际贸易催生的市圈,它们在中国的记载里几乎都被称为“买卖城”。 作为一名海关系统的作者,或许是出于职业习惯,我更关注的是在两个多世纪的中俄早期贸易中,双方的政府对贸易是如何管理的。燕京大学刘选民教授《中俄早期贸易考》(《燕京学报》第25期,1939)载:“库伦办事大臣之下,设库伦监视贸易官二人,恰克图一人,由理藩院特派,库伦监视贸易官设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而恰克图者则设于雍正七年(1742年),以侍读学士科道等职名引见简用。其职务初为伴接俄罗斯商队,沿途照看监视,往返京师恰克图;迨北京贸易废止,乃就地监视其贸易,并辖卡伦哨所之各札萨克,以理边务。”这段考证成为我小说中贸易监视官和贸易管理机构——监视官衙门的由来。 当我完成了关于中俄早期贸易研究的论文后,我惊喜地发现我所掌握的资料已经构成了一部长篇小说的素材,这便是海关历史题材长篇小说《血沃边关>的由来。 历史题材小说创作重在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及人文景观。我在小说中力图通过文字营造当时的历史氛围,展示中俄政治、经济、文化的广阔图景和特定历史情境中个{本生命的律动。我所要展现的,不仅仅是中国近代海关史的一个历史侧面,也不仅仅是官员、商人们的爱国主义和对贸易的热情,更应该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史。 两年多的资料收集、整理,近两年的构思、刨作,增删修改,转眼之间近四年的时间过去了,我感觉自己又上了一个本科,这让我对中俄早期贸易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对我们民族的那一段历史和民族精神史进行反思和自省,对中国近代海关发展的艰难历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把所有的感悟、感动和反思通过键盘的跳跃倾诉在文字里,算是一篇不成熟的毕业论文吧!了解中俄早期贸易史的读者可能会指出小说中诸多疏漏、不实之处。好在历史题材小说是容许而且必须要有适当的虚构的,使历史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 在写这部小说之前,我创作了很多篇海关题材和草原题材的中短篇小说,有一些还在海关系统和地方文联获奖,并有海关题材中短篇小说结集出版。但创作长篇小说还是第一次,这对我薄弱的文学功底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也是一次难得的提高和检验,我只是一个业余文学爱好者,我的文学创作也只是在入门阶段。这冲业余文学创作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乃至有这部长篇小说的出版发行,得益于中国海关出版社及其海关文化工作室对海关文化建设的重视。2004年,在《金钥匙》杂志召开的海关题材小说、剧本创作笔会上,时任《金钥匙》杂志主编的刘巍老师在给我的留言中写到:“作为边关的小说作者,要写出海关的苍凉和悲壮”;在2007年海关文学创作座谈会期间,中国海关出版社社长左铁先生关切地问起我的创作情况,副社长曾庆龙先生鼓励我说:“海关需要伟大的作品。”这些都成为我坚持文学创作的动力。在《血沃边关》的创作、修改过程中,海关文化工作室冯鹭主任、刘玉玲老师,《金钥匙》杂志主编何济洲老师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是他们的鼓励和催稿让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完成了这部小说的创作。尤其让我感动的是,原《当代》文学杂志社副主编、著名作家和评论家汪兆骞老师对我的创作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和指导,从初稿到修改搞,汪兆骞老师一直关注着我的创作,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并在百忙之中为这篇小说作序。 在《血沃边关》出版发行之际,感谢中国海关出版社的各位领导、编辑对我文学创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感谢汪兆骞老师对我的提携和厚爱,在此旧汪老师深邃的思想、渊博的学识和大力提携新人的精神表示深深的做意!我知道,坚持阅读和写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技能,创作出更好、更多的作品,将是我对所有关心、帮助我的人最好的回报。 有位作家说过:“作品一出版,它就不再属于作者了。”在创作《血沃边关》的那些激情澎湃的夜晚,我和小说中的人物一起经历着爱恨情仇、喜怒哀乐,体会着沧桑变幻、悲欢离合,那是我人生中一段充实、难忘的日子。如今作品出版了,它就不再属于我一个人,我把它交给了读者,愿和读者一起分享阅读和写作带给我们的心灵快乐。 作者 2008年8月28日于满洲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