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时代最强音--抗震救灾斗争铸就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人民日报抗震救灾言论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本书编辑组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抗震救灾中,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表现出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一次大洗礼、集体主义精神的大检阅、爱国主义精神的大弘扬,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中华民族面对灾难奏出的时代最强音。

内容推荐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自然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广大灾区人民全力以赴抗震救灾,铸就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强大动力。

目录

代序 灾难中挺立伟大的中国

一 抗震救灾紧急行动

 紧急行动起来

 地震正考验我们

 人民生命高于一切

 打通生命之路伤亡减到最低

 当务之急仍然是救人

 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

 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一线希望百倍努力

 迎接新的考验

 自力更生奋起自救

 公开、知情与理性

 多难兴邦

 国旗彰显生命的尊严

 呼唤“心理救灾”

 与时间和生命赛跑

 做好本职工作支持抗震救灾

 坚持两手抓夺取双胜利

 书写真情传递感动

 心理援助还需社会参与

 从救灾看全国一盘棋

二 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不愧为人民子弟兵”

 在废墟上托起生命的方舟

 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

 心连心 同呼吸 共命运

 党旗在灾区高扬 

 用奉献书写崇高

 爱是一种朴素的奇迹

 志愿精神如何有效表达

 灾难中,我们并肩而立

 奥林匹克精神与我们同在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这一刻,人们的生死抉择

 想起当年唐山地震

 悲痛中凝聚不屈的力量

 爱是共同的语言

 “有祖国就永远不孤独”

 灾难中凝聚沉着的力量

 这血脉相连的民族情

 祖国,我为你自豪

 大灾有大爱 国难见国魂

 危难之时,“国”就是“家”

 奉献岂止在灾区

 多难兴邦实干兴邦

 今天,这个名字又一次叫响

 请相信爱,懂得爱——遥寄地震灾区的孩子们

 新战士老传统

 救援队伍一旦撤出

 让世界认识解放军

 刮目相看“80后”

 凝聚力从何而来?

 将“一帮一”进行到底

三 两岸情深世界同在

 “我们是中华民族一分子”

 世界华人血脉相连

 灾难袭来,世界与我们同在

 同胞,同根,两岸情

 “东方之珠”闪耀仁爱之光 

 灾害让世界人民手挽手

 联合国与中国并肩同行

 澳门城小有爱乃大

 中国,以开放的胸襟面对世界

四 灾后重建规划先行

 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手抓经济社会发展

 把安置工作放在突出位置

 灾区安置,需要更大的视野

 灾后重建,科学规划先行

 不忘“小满”的人让我们敬重

 爱心收养当理性

 “一省帮一重灾县”

 管好用好救灾款物,

 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明天

 阳光赈灾,善款善用

 可贵的灾区重建“大视野”

 “靠政府,更要靠自己”

 自力更生奋起自救

 灾后重建是场持久战

五 逝者安息生者奋进

 逝者安息生者奋进

 灾难也是大学校

 双手在,希望就在

 “我们可以从头再来”

试读章节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全国许多省区市均有震感。这场地震强度之大,波及之广,为几十年来所罕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灾害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心。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当即赶赴灾区,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当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还决定立即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中国地震局、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卫生部、公安部、解放军总参谋部、四川省委省政府、成都军区等有关方面急援灾区抗震救灾。这一切,充分表明党中央十分关心灾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充分显示党和政府全力以赴抗震救灾的坚定决心,充分体现党和政府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灾害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短短几个小时内,云南、西藏等周边省份已派出地震专家驰援灾区,中国扶贫基金会紧急发出募捐倡议,中国红十字会全力调拨物资救援,全国很多省市区已经做好支援灾区的准备。网络上无数情真意切的祈愿帖子传递着同胞情感,手机中接连不断的慰问信息温暖着灾区人心。人们关注着汶川传来的每一点信息,挂念着震区人民的生命安危。这一切,让人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众志成城的伟大精神力量。

灾情火急,人命关天。抗震救灾工作特别紧迫,责任特别重大,任务特别艰巨。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面前,各级党委、政府和中央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紧急行动起来,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尽最大努力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要立即组织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和医疗卫生人员,尽快赶赴灾区,全力抢救受伤人员。要千方百计向灾区运送食品、饮用水、药品和帐篷、防寒衣被等救灾物资,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要迅速组织力量,抢修受损公共设施,、尽快恢复灾区的通路、通电、通信和供水,保证重要基础设施和水库大坝、铁路、涵洞安全,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一定要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抗震救灾第一线,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难,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每一个受灾群众中去。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努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就一定能够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

地震正考验我们

汶川地震,举世震惊。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最终战胜灾害,取决于我们有没有成熟的应对智慧和能力。此次大地震,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我们是一次重大考验。

其一,考验我们应对的理念和决心。

地震刚刚发生,胡锦涛总书记迅速指示“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生命安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立即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连夜召开会议,强调“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全面部署当前抗震救灾工作。这可以看作是中央向全国发出的紧急“动员令”,彰显的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施政理念,彰显的是应对地震灾害的科学态度,彰显的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共同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其二,考验我们应急的机制与措施。

地震刚刚发生,从中央到地方,从干部到群众,都在第一时间作出积极反应,应急机制迅速启动,应急措施稳步实施。中央迅即成立以温家宝总理为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设立救援组、预报监测组、医疗卫生组、生活安置组等8个抗震救灾工作组。从国家地震局到国家减灾委,从民政部到卫生部,从解放军总参谋部到成都军区,从四川省委省政府到各受灾地区的政府部门,没有停顿,没有迟滞,都在紧急驰援,紧急抗震救灾。而从启动的各种应急预案,到各种专业的应急举措,都直指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方方面面。

其三,考验我们信息的公开与透明。

谣言与恐慌止于信息公开与透明。此次地震,从发生消息到震情概况,从伤亡人数到各地动态,都在各类媒体上滚动播出,同步更新。从中央到地方,从灾区到其它地区,从境内到境外,信息全面通畅,各方受众都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消息。有关地震的全面彻底的信息公开与透明,使谣言没有机会产生和传播,使各方民众心态平和镇定自若。这种公开与透明,是对民众知情权的保障,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检验,更将是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实现即时传播的发端。

其四,考验我们民族的精神与力量。

在这一场灾害面前,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中华儿女,都把关切的目光投向灾区,都把感同身受的心情传递给灾区人民。人们密切关注灾区最新讯息,希望能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广大网友发表海量跟帖留言,以饱含深情的文字,为灾区人民打气鼓劲祈福平安。许多民间慈善机构发出捐款捐物倡议,各种赈灾行动迅速推开。这些都充分表明,从中央到地方,从干部群众到部队官兵,以至每一位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了最沉雄磅礴的力量,和灾区人民一道,共同面对地震灾害,共同战胜地震灾害。灾难面前,我们变得更加团结、更加凝聚、更加从容、更加自信,这种精神与力量,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宝贵财富。

地震袭来,我们共同面对。多难兴邦,历经各种重大自然灾害考验的中国政府和人民,一定能够战胜这场重大地震灾害,续写抗震救灾史上的壮歌。 P3-6

序言

(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山崩地陷,江河呜咽。

这一刻,即成国殇。

8.0级强烈地震,短短80秒,数百万生命被推到生死边缘。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这场21世纪发生的毁坏JI生灾害震惊了世界,全球的目光投向中国……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20天前,汶川震动中国;20天来,中国感动世界。

气壮山河的生命大救援,进发出世所罕见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将这段日日夜夜标注成共和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新起点。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在以人为本的时代旗帜下,正在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中国,渴望实现奥运百年梦想的中国,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考”面前,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呈现自己。

汶川作证:我们这个民族,经得起颠簸!

……

(十三)汶川5月,满目伤情。但垅问的小麦已在收割,6月的新绿就在眼前。

5月19日,全国哀悼日第一天,地震重灾区北川中学师生齐唱国歌重新开学。

6月1日,国际儿童节,灾区的孩子说最想要的礼物是“快乐”。

这是顽强生命的礼赞,也是不屈中国的象征。

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也许我们无法回避灾难,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灾难,是生者的勇气将人类无数次劫难,砌入文明演进的长河。

从治河而兴的黄河文明,到浴血重生的近代中国;从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到1998年抗洪抢险;从2003年抗击非典,到今年年初迎战冰雪,正是一次次灾难忧患的严峻考验,砥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推动着中国社会在挫折中奋进,在逆境中前行。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巴山深处,在灾区考察工作的胡锦涛总书记在简易防震棚小黑板上给孩子们写下16个大字。

从灾难中汲取信心,从灾难中汲取力量,对于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汶川大地震是一个悲壮的过去,更是一个伟大的开始。

希望与中国同在!

(《人民日报》2008年06月02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