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昆虫记(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作者 (法国)让-亨利·法布尔
出版社 广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  昆虫记》自问世以来,就以其丰富的内涵、优美的笔触影响了无数的科学家、文学家以及普通的读者。如果我们读到法布尔笔下的昆虫世界,定会被他那细腻的感情和诗意的描写深深打动……因为那是他用尽毕生的精力,与他的昆虫朋友们所交织出的一部至今仍在上演的“荷马史诗”。

内容推荐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这部著作的法文书名直译为《昆虫学的回忆》,副标题为“对昆虫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从字面上看,它是一本自然科学的论著,读起来却完全没有同类著作的枯燥和呆板,作品的语言朴实清新、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字里行间充满了诗情画意。在法布尔生动活泼的拟人化描述中,蝉、蚂蚁、螳螂、蜜蜂、蝴蝶、萤火虫……各种各样充满了灵性的昆虫呼之欲出,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把这些可爱的虫儿视为人类的朋友。在全面系统地介绍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法布尔又将昆虫的生活与人类社会巧妙地联系起来,透过被赋予了人性的昆虫反观社会,指引着读者在昆虫的“伦理”和“社会生活”中重新认识人类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准则。这在其他自然科学论著中是前所未有的。

《昆虫记》的巨大成功不仅奠定了法布尔在生物领域的崇高地位,也在世界文学的殿堂里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赞誉。我们完全可以肯定地说,无论是作为一个作家还是作为一个昆虫学家,法布尔都是当之无愧的。虽然单独从文学、昆虫学或者社会科学的任何一个角度来看,这部作品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昆虫学家具有法布尔那么高的文学修养,也没有任何一个文学家具有法布尔那么高的昆虫学造诣——作为自然科学与文学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昆虫记》也是当之无愧的。

目录

螳螂的捕食

螳螂的爱情

螳螂的巢

螳螂的孵化

红蚂蚁

蝉和蚂蚁的寓言

蝉出地洞

蝉的蜕变

蝉的歌唱

蝉的产卵及孵化

绿蝈蝈儿

蟋蟀的洞穴和卵

蟋蟀的歌声和交尾

蝗虫的角色和发声器

蝗虫的产卵

蝗虫的最后一次蜕皮

大孔雀蝶

小条纹蝶

萤火虫

黑腹狼蛛

彩带圆网蛛

蟹蛛

迷宫蛛

克罗托蛛

朗格多克蝎子的住所

朗格多克蝎子的食物

朗格多克蝎子的毒液

朗格多克蝎子的爱情

朗格多克蝎子的交尾

朗格多克蝎子的家庭

试读章节

让我们来看一种南方的昆虫,它和蝉一样很有意思,但名气却远远不如蝉,因为它不会发出任何声音。假使它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再加上它自身的一些奇异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也许它的名气和地位就会超越蝉。这种昆虫,它的名字就叫“螳螂”,在这一带被人们叫做“祈祷上帝之虫”。

人们把这种奇特的生命看作是一个会算卦占卜的巫婆、一个女神,这类比喻由来已久。早在古希腊,螳螂就被人们称作“占卜师”或“先知”。生活在乡村的农民更是用形象的外表大大补充了这种模糊的概念——他们看见被太阳炙烤的草地上站着一只风度翩翩的昆虫,它庄严地半立着;他们还看见它那宽大的绿色薄翼拖曳在地上,如亚麻长裙般动人飘逸;它向上举着前肢的时候,就像人们举着手臂一样,并摆出一副祈祷的姿势——够了,这些已经足够了,剩下来的都会由老百姓去想象和传播。于是乎,自古以来,荆棘丛中就住着这么一位女神,一个能够未卜先知的仙人。

不过,人们恐怕怎么也想不到,螳螂虽然外表斯文优雅,但其实它只吃活的猎物。它那虔诚的外表下潜藏着残酷的习性;它那举起的双臂看起来如此虔诚,实际上却是屠杀猎物的凶器;它们不是吃斋念佛的慈悲人士,而是一介屠夫。暂且撇开它致命的凶器,表面上来看,螳螂没有让人害怕之处。甚至,他还挺高雅的:它体态轻盈,一身淡绿休闲装,长着轻纱般的翅膀,衣冠楚楚,举止优雅。它没有像剪刀一样凶狠的大颚,相反的,它只有一张三角形的小嘴,似乎就是用来啄食的。它的脖子灵活而柔韧,头还可以旋转,上下左右,灵活自如。所有的昆虫里,只有螳螂能四处打量,随意控制自己的视线;甚至,它几乎还有面部表情。

由此看来,螳螂的整个身躯确实透露着安详的气息。这与它“残忍锋利”的杀人凶器——前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差。螳螂的髋很长,而且有力,可以向前抛出捕兽器,让自己时刻掌握主动权。它的那把捕兽器上还有装饰,使其看起来更漂亮。在里侧,髋的根部还有一个好看的黑圆点,圆点上有白色的斑块,上面点缀着几行精美的小珍珠。

螳螂的大腿就像个扁平的大纺锤,前半部分的内侧上还长有两排尖利的锯齿。外面的那一排锯齿比较少,总共只有四个;靠里的那排则有十二个,长短各异,长的呈黑色,短的是绿色。锯齿的长短交错增加了它的咬合度,使武器更具有杀伤力。最后,在两排锯齿的后面,还有三根刺,是所有锯齿中最长的。总之,螳螂的大腿就是一把长着两排锋利锯齿的锯子,锯齿的中间,有一个空槽,可以折叠放置它的小腿。

小腿和大腿的连接处,也是一把双排锯,锯齿比大腿的小一点,但却更多、更密,而且非常灵活。小腿的末端,长着一个硬弯钩,钩尖非常锋利。此外,弯钩下还有一道细槽,槽上有两把剪子般的刀片。

这弯钩可是个效果卓著的刺割工具。有很多次,捕捉螳螂时,我被它的弯钩牢牢钩住了,双手无法挣脱,最后只好求救于他人,才得以摆脱,螳螂留给我的这种回忆可真是难以忘记。挣脱之前,如果不把刺到肉里的弯钩拔出来的话,就会有一条条划痕,仿佛被花刺划过一样。螳螂真是太难对付了。如果想活捉它,手指就不能太用力,否则螳螂会被掐死;但要是你不用力的话,它就会凶狠地反扑,它会猛烈地攻击你,用钳子夹,用针刺,几乎让人招架不住。

平时休息的时候,螳螂会把它的捕兽器折起来,举在胸前,看上去没有任何攻击性,一副虔诚的模样。可一旦有猎物出现,螳螂的斯文形象立刻就不见了。捕兽器上三个长长的部分会迅速张开,向前面抛出末端的弯钩,钩住猎物后,随即收回来,把猎物拉到两排锯齿中间,跟着,它的钳子也并拢了,就像手臂弯向前臂一样。一旦被那四排锯齿牢牢夹住,无论是蚱蜢、蝗虫,或是其他更强壮的昆虫,便无路可逃了。挣扎和扭动都是毫无作用的。

要想在野外跟踪和研究螳螂的习性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把它们放在家里养,方能仔细进行观察。我把螳螂从野外抓回来,养在了家中。其实,只要有好吃的给它们,螳螂并不在乎自己的状况,即使是被关在罩子里也一样。我每天都给它们不同的上好的食物,于是,这些家伙好像很乐意待在这里了。

我准备了十几个钟形的金属纱网罩,它们很宽大,就跟我们平时放在饭桌上用来挡隔苍蝇的罩子一样,所以有足够的空间让螳螂在里面栖息。我把这些罩子分别放在一个装满沙土的瓦罐上。瓦罐里有一块扁平的石头,一丛干枯的百里香,供以后螳螂产卵之用。每天的大部分时间,这些罩子都可以晒到太阳。我把抓来的螳螂们安顿在这里,有些是群居,有的则是独居。

从八月中旬开始,我逐渐在荆棘从中,干草地里,以及小路边上看到成年螳螂,并且,大腹便便的雌螳螂变得越来越多,而纤小的雄螳螂却相对很少见。罩子里经常发生吞食侏儒雄螳螂的悲惨事件,所以给雌螳螂配上对很费心力。这类残酷的事情等会儿再讲,现在先来讲一讲雌螳螂。

养一只雌螳螂并不容易,不但胃口大,而且喂养时间还长达好几个月。基本上,我每天都会给它们提供新的食物,可大多时候,它们对这些食物根本不屑一顾。在它们出生的荆棘丛中,螳螂们可要节俭得多,那里猎物少,它们都能把抓住的食物吃光。在我的网罩中,经常是肥美的嫩肉才咬了几口,就被丢在地上,再也没人光顾。看来,它们是在借此排遣被囚在罩子里的生活的苦闷。P1-3

序言

他是一个成就卓著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个浪漫洒脱的诗人。

他以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为人类打开了昆虫世界的大门;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称他是一个“无法效仿的观察家”,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则盛赞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他把自己对昆虫世界长期不懈的科学研究转化为准确、细致而且妙趣横生的文字,为人类留下了一部自然科学的巨著;他把自己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熔于一炉,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他,就是您手中的《昆虫记》节译本的原作者——法国作家、昆虫学家、博物学家让一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

一八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景色迷人的普罗旺斯地区一个名叫圣莱昂的偏僻乡村。在这里,他与普罗旺斯原野上翩飞的蝴蝶和蝈蝈儿一起度过了虽不富裕但很快乐的童年,那些可爱的昆虫一直深深地铭刻在他儿时的记忆里。一八四二年,十九岁的法布尔从一所师范院校毕业,成为一名主讲自然科学的小学教师。一八四九年,他被调往科西嘉岛继续从事教学工作,岛上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种,燃起了他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热情。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法布尔四处采集花草标本,从此走上了博物学研究的道路。

一八五七年,法布尔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科研论文《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修正了当时昆虫学祖师莱昂·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一八六○年,法国公共教育部长维克多·杜卢伊任命法布尔主持一个成人夜校的组织与教学工作,但他自由开放的授课方式引起了保守派人士的非议。于是,他辞去了工作,举家迁居法国东南部的小城奥朗日,在那里一住就是十八年。《昆虫记》第一卷的初稿就是在这一期间完成的。

一八七九年,法布尔在法国南部城市贝济耶郊外的小城镇塞利尼昂买下一栋意大利风格的房子和一公顷的荒地,他把这片满地石砾、长满野草的园子命名为“荒石园”,并在这里定居下来,一边对各种昆虫进行观察和研究,一边整理此前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留下的各种实验记录。也就在这一年的四月三日,《昆虫记》第一卷正式出版。

一八八○年,《昆虫记》第一卷中的部分篇目被指定为教科书。在此后的三十年里,法布尔的《昆虫记》以每三年一卷的速度陆续面世。他获得了法国学士院的最高荣誉布其·得尔蒙奖,并先后被法国、比利时、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昆虫学会任命为终身荣誉会员。一九一三年,法国总统雷蒙·普恩加莱亲临“荒石园”慰问法布尔,以褒奖他对自然科学研究的突出贡献。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这部著作的法文书名直译为《昆虫学的回忆》,副标题为“对昆虫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从字面上看,它是一本自然科学的论著,读起来却完全没有同类著作的枯燥和呆板,作品的语言朴实清新、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字里行间充满了诗情画意。在法布尔生动活泼的拟人化描述中,蝉、蚂蚁、螳螂、蜜蜂、蝴蝶、萤火虫……各种各样充满了灵性的昆虫呼之欲出,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把这些可爱的虫儿视为人类的朋友。在全面系统地介绍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法布尔又将昆虫的生活与人类社会巧妙地联系起来,透过被赋予了人性的昆虫反观社会,指引着读者在昆虫的“伦理”和“社会生活”中重新认识人类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准则。这在其他自然科学论著中是前所未有的。

《昆虫记》的巨大成功不仅奠定了法布尔在生物领域的崇高地位,也在世界文学的殿堂里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赞誉。我们完全可以肯定地说,无论是作为一个作家还是作为一个昆虫学家,法布尔都是当之无愧的。虽然单独从文学、昆虫学或者社会科学的任何一个角度来看,这部作品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昆虫学家具有法布尔那么高的文学修养,也没有任何一个文学家具有法布尔那么高的昆虫学造诣——作为自然科学与文学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昆虫记》也是当之无愧的。

一九一五年十月十一日,法布尔因患尿毒症医治无效,在他的“荒石园”与世长辞,享年九十二岁。

法布尔逝世后一个世纪以来,《昆虫记》先后被翻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它的中文译本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昆虫记》原著共计十卷,洋洋洒洒两百多万字,每一卷均由篇幅长短不一的许多章节组成,各个章节分别叙述不同种类的昆虫,或者叙述同一种昆虫的不同生活侧面,章节与章节之间并无不可分割的联系。《昆虫记》这种独特的叙述结构,为我们选取原著的部分精彩篇章结集出版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让不从事昆虫学专业研究的广大读者得以“窥一斑而知全豹”。

编委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