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饰琳琅》由米兰Lady所著,内容唯美,不仅文字美,图也很有意境,是集收藏、品鉴与一体的典藏本。
琳琅的首饰,铭记关悲欢离合,见证着世间所有女子同样的情愫!收藏首饰,也是收藏故事,更是收藏美好的期许!
本书定位为喜欢古典言情的读者,所以力邀有影响力的古言作者来对本书进行宣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饰琳琅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米兰Lady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本《饰琳琅》由米兰Lady所著,内容唯美,不仅文字美,图也很有意境,是集收藏、品鉴与一体的典藏本。 琳琅的首饰,铭记关悲欢离合,见证着世间所有女子同样的情愫!收藏首饰,也是收藏故事,更是收藏美好的期许! 本书定位为喜欢古典言情的读者,所以力邀有影响力的古言作者来对本书进行宣传。 内容推荐 一件首饰,一场情事! 60件首饰,60场情事,60个微故事。这本《饰琳琅》由米兰Lady所著,书中的每个故事都铭刻着一个女子的对爱情和幸福的憧憬和期许。 这些从旧时走来的首饰,抖落了历史的风尘,静伫在妆奁之中,盛开出一朵朵历久弥新的花。或含蓄,或张扬;或清丽脱俗,妖艳风尘,顾盼生姿。一如她们的主人。 古代女子梳妆,是一场盛世。她们精心妆点自己,不止为悦己者容,更期许着美好的爱情! 《饰琳琅》适合散文爱好者阅读。 目录 序 卷一:中国传统首饰系列 卷二:外销首饰系列 卷三:欧美老首饰系列 试读章节 被外放是宋代士大夫的必修课程,我愿意陪他听别馆寒砧、孤城画角,行尽漫漫天涯路。 这支银簪是目前我所收藏的年代最久远的首饰,生于千年之前,我最喜欢的朝代——宋代。 两宋审美以清逸素雅为主流,艺术品的造型与颜色相较盛唐更显内敛含蓄。例如瓷器,唐三彩热闹绚丽,而宋人钟爱的则是以青、白为主的单色釉,强调这纯净釉色之冰清玉洁,造型亦圆润平和,于素淡中见优雅。在首饰方面也是这样,唐代首饰工艺繁复,盛大绚丽,出土文物中常有镶金缀玉的凤钗宝钿,而宋墓中出土的复杂造型首饰就不多,最常见的头饰是一种形制相对简单的簪钗,簪或钗的上部约三分之一处浮雕折枝花,顶端扣着一个“帽钉”,帽钉也做成花朵状,其余再无珠玉装饰。图中的银簪就是典型的宋簪,原本是鎏金的,不过在地下沉睡千年,再出现在我面前时那层盛世金粉已消磨得只余些零星碎屑,隐藏在顶端花瓣间的缝隙中。 她会令我联想起那存在于千年之前的遥远故国。 一位女性朋友曾对我说,如果可以穿越回古代,任意选择自己的人生,她希望回汉朝,做赵飞燕或赵合德那样的后妃,凭借女性极致魅力,享三千宠爱在一身的璀璨人生。哪怕红颜命薄、难以善终都没什么可遗憾的,在最美的时候死去也是这种完美人生的表现。 “那么你呢?”她问,“你想选择什么样的人生?” 我么,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当然是要回到宋代,尤其是北宋,那属于士大夫的时代。如果还是身为女子,做不了士大夫,那我就做一位可以见证他——士大夫生涯的贤妻。 白日梦自然要有个美好的开端,因此我决定让自己与夫君的邂逅发生在金明池畔。他是自闻喜宴上归来的新科进士,我是游春回城的士宦女子,听得前方锣鼓喧嚣,褰帘一望,四目相触,那边厢含笑款款欠身的是骑着名马的绿衣郎(宋代进士穿绿袍,故称“绿衣郎”)。 不管是谁家先请的媒妁,总之是一拍即合。金榜题名,随即洞房花烛,年少夫妻琴瑟在御,赌书泼茶,其乐融融。他常有词作,我偶尔也与他唱和,同赏春花秋月,共渡天阶微凉。他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我亦乐得在屏风后听他们高谈阔论,感受这馆阁士风。这样的日子是极好过的,只是有时他外出与同僚饮宴,会扶醉晚归,这平添了我的烦恼,总令我忍不住亮出竹杖三尺,命他跪下,朝他怒喝:“到底有妓无妓?” 后来他直言进谏,触怒龙颜,被贬放出京去做地方小官。我安慰他之后镇静地收拾行李,欣然随他赴任——没什么大不了的,被外放是宋代士大夫的必修课程,我愿意陪他听别馆寒砧、孤城画角,行尽漫漫天涯路。 他外放数年,兢兢业业地做“基层官吏”,爱民如子,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我虽然有时会抱怨他对自己的严苛,对子民的阔绰,但看着他端正的身影,也会不禁心中窃喜。 终于皇帝开始怀念他的正直,宣召他回京,委以重任。他官越做越大,我也获朝廷诰封,做了县君、郡君、国夫人。有一天,他忧心忡忡地回府对我说:“夫人,我为了请皇帝收回那荒唐的旨意,走上前去与他说理,不慎把唾沫星子喷到了他脸上。”我摘下头上国夫人的钗冠,说:“相公只管大胆向前走,我随时可与你同饮皇帝的断肠酒。” 党争愈演愈烈,他最后告老还乡,买了片地建了个园子,开始在里面把朝廷见闻写成笔记。我有时为他磨墨洗笔,有时与他含饴弄孙,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后来……还是我先离世吧……临终时,他握住我的手,含泪微笑着告诉我,小儿子金殿唱名位列三甲,大孙女被皇家三媒六聘定为太子妃。我什么都没说,只示意他打开墙角的旧箱子,取出那支陪他外放时,我穿布裙常配的银簪,让他把簪子插在我花白的发上,作为我唯一的首饰,伴我长眠。 是的,那簪子,就是图上这一支。P8-11 序言 以前读明清小说,看到那些描述首饰的名词通常都是直接忽略的,我不知道点翠和烧蓝的区别,也不明白掐丝和累丝有何不同,对“福寿”、“三多”等寓意纹样更是头雾水,所以,虽然小说的作者们不厌其烦地罗列了一连串工艺术语来写书中姑娘们的首饰,但我看后对这些物件还是不会有多深的印象。 因为写以古代为背景的小说的关系,这几年我开始留意古代器物,查阅了不少资料,尤其是关于首饰的文章。本来以为古董级的首饰可望不可及,只能看着书本上华丽的图片憧憬古国女子的妆奁盛景。后来发现一位朋友在开店出售明清民国的首饰,以老银为主,而价位也是我能承受的,于是,从她的藏品开始,我展开了古旧首饰收藏之旅,也进一步了解了相关工艺。如今再看古书上的首饰名称,我大概能想象到它们的形状。 老首饰工艺精良,且多有寓意,欣赏之余,常会感叹古人的审美情趣和高超技法,而制作这些首饰的工艺已渐趋没落,甚至濒临失传,我便有了以古旧首饰为主题,写一系列文章的想法。这些文章,陆续介绍我的藏品,希望从这个小小的角度,能引起更多读者对古旧首饰的兴趣,从而更关注和喜爱我们的古国文明。 这组短文先在我博客连载,我利用零散业余时间,断断续续地写了近两年,除了介绍首饰的历史和工艺特征,也常描述我寻觅这些宝贝的经过,还有一些是首饰让我联想到的故事。我常常会觉得,如她们这般的老器物宛若时光记忆存储卡,见证并记录着历代主人的悲欢离合,我把玩触摸她们,试图读出她们记录的故事,与此同时她们也在观察着我,刻下关于我的记忆数据。那些淘宝的过程和写作的时光也同样凝聚于书中每一个饰品中。这两年来,我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个人经历都有了很大变化,她们则像打开一个个时间节点的钥匙,我想起哪一个,寻她、收她、写她时的生活状况都会立即浮现于心,可以清晰到彼时的天气、周围的气息,和我或悲或喜的心情。 写作过程中,我的好友余少镭、李小焉、素履无咎和施夏明先后协助我,为我的首饰拍摄了大量精美图片,在此表示由衷感谢:在那些不令人偷陕的日子里,你们的友情带来的“温度意义”大于首饰给予我的慰藉。另外也要向另两位朋友——《东莞时报》前主编林牧先生和专栏版编辑李璐小姐致谢:正是因为你们的约稿和不时的督促,才使我坚持把这一系列文章写到可以出书的厚度。 米兰Lady 2010年11月28日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