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上帝关系与言说——批判神学与神学的批判》由曾庆豹所著,本书最为关键的篇章是第一章“太初有言”。我们认为,神学并不是抽象地理解上述的“关系范畴”,神学所指的“关系”,必须置于语言或符号互动当中来理解。过往的经典思想家、神学家(施莱尔马赫、拉纳、蒂利希)都把这种源于与人交谈的上帝所开展的关系理解成一种内在于人的意识活动或心理的状态,结果,他们都把神学变成一种“人类学”。本书批判了这类“神学人类学”的观点,并指出:只有以语言作为一种符号互动的关系,才能真正摆脱神学人类学化的陷阱,克服种种私人化信仰或主体主义的危机。通过符号互动,我们发现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并证成神学所谈论的“关系”,一是系于本体论的“倾听的神学”,另一是系于行动论的“沟通的神学”,两者又恰好构成了本书所指称的“批判的神学”的内容。
这本《上帝关系与言说——批判神学与神学的批判》由曾庆豹所著,是汉语学界第一部明确持后自由主义立场的系统神学著作。作者从人与他者、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上帝互动中的“关系”范畴出发,考察并把握了当代各家思想学说的贡献及局限,分析清理在现代性视野下的哲学和神学,一方面批判了以主体形而上学、意识哲学、宰制、同一性为原理的困境;另一方面开启了以互为主体性、语言互动、社群性、解放、差异为意旨的出路。展读《上帝关系与言说——批判神学与神学的批判》,一如作者所言“信仰不是从人引证上帝,而是从上帝引证人”。
自序
导论 关系的辩证
一、神学审美化的批判
二、从Deu dixit到analgia relatini
三、系于“他者”的神学
四、神学的四项关系范畴——以《创世记》前三章为例
第一章 太初有言
一、“语言转向”作为“神学转向”
二、神学人类学化的批判
三、从关系到符号互动
四、倾听的神学
第二章 信仰寻求理解
一、真理的言说
二、唯信论
三、社群论
四、体验论
五、信仰寻求理解年
第三章 道路、真理、生命
一、神学的社会性
二、解放的旨趣
三、信仰寻求批判地理解
四、希望的动力
五、通往沟通行动的神学
第四章 谁是我的邻舍?
一、形而上学暴力
二、上帝的缺席
三、拆解或解构
四、从辩证到文本
五、存在论域外的他者
六、对他者的依赖和责任
七、被钉十字架的邻舍
第五章 为约瑟的苦难担忧
一、先知性的批判神学
二、批判之为批判
三、对“完全他者的渴求”
四、作为拯救的“记忆”
五、“希望”的否定辩证
六、“关于上帝”的批判理论
七、批判理论的神学批判
八、具批判意味的恩典神学
第六章 上帝或凯撒
一、现代意识的世界图像
二、韦伯论现代社会与宗教
三、从世俗化理论到宗教社会学
四、宗教社会学的谱系
五、卢曼宗教社会学的批判
六、神学或世俗理性
七、后世俗化
八、迈向批判世俗化的宗教社会学
第七章 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
一、从“启蒙的辩证”到“资本的辩证”
二、世俗化问题即神学问题
三、生产消费的神学批判
四、消费欲望的宗教
五、资本主义“新上帝”
第八章 多元与差异
一、后自由的宗教对话理论
二、对“语言观念论”的一般性批判
三、(基督)宗教及其(教义)语言的社群论式的理解
四、多元主义的同化论与不可共量的差异性
五、作为一种维护宗教本质的神学
代结语 上帝的愚拙与道德的人
一、当代新儒家的主体论
二、天人合一/同一性/肯定的辩证
三、神人差异/非同一性/否定的辩证
四、在神圣之爱的途中
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