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拯救全球金融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第一财经日报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汇集了《第一财经日报》对中国和世界经济金融领域意见领袖的30组访问,访问对象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地区的人士,有全球投资大鳄索罗斯、知名华尔街交易员江平等市场专家,有美国前任财长、现任副财长、韩国前财长等官员,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英国央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古德哈特、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等著名经济学家,也有来自雷曼兄弟公司、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的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还有《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石油战争》作者恩道尔、《即将来临的经济崩溃》作者斯蒂芬·李柏等市场观察人士。这是一组领域广泛的意见领袖。

全书分为“危机本质”、“未来变局”、“应对战略”、“中国战略”、“货币体系”、“投资策略”六部分,全景式解读危机的逻辑、应对和前景,并最后落脚到全球经济金融危机之下的投资策略。

内容推荐

美国次贷危机一再升级,从金融危机逐步发展为经济危机,一场百年难遇的全球衰退正在展开。危机的波及范围有多广?牵涉其中的各种利益集团将如何博弈?危机的发展趋势会怎样?中国在这场危机中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第一财经日报》在危机发展的各个阶段,专访了金融领域的顶级专家,如索罗斯、恩道尔、余永定、王建等,从各个角度剖析这次危机的根源、脉络、前景、方向和教训。诸位世界顶级专家透视金融危机,预测未来趋势,对危机提出了重要论断和真知灼见,为我们把握危机本质、预判未来提供了极其有价值的参考,并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投资建议。相信本书必能帮助你深入了解危机,辨明方向,从而在危机中学会规避风险,赢得先机。

目录

导言 秦朔/Ⅻ

第一部分 危机本质

第一章 王建

虚拟资本主义的全新形态的危机/3

次贷危机是虚拟资本主义危机/3

悲观的次贷危机前景/4

警惕货币霸权战争/6

美元走强:回光返照/6

美欧货币霸权战争有利东亚/7

中国生产过剩时代的延缓/7

中国方向:刺激政策消化过剩产能/8

第二章 恩道尔

争夺未来全球银行权力的金融战争/10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彻底终结/10

“证券化革命”:危机的源头/12

危机中的保尔森/13

争夺未来全球银行权力/15

第三章 宋鸿兵

金融危机的本质:美国过度消费和中国生产过剩危机/17

美国资产膨胀型消费模式的终结/17

中国面临类似1929年生产过剩危机?/19

中国:多个层面的金融亏损和冲击/19

信用违约掉期市场危机/20

美国存款保险公司危机/23

利率掉期市场危机/24

巨额总债务和财政亏空/24

世界货币体系调整/26

第四章 索罗斯

“超级泡沫”的破灭/27

一个时代的终结/28

监管与诚信/29

缓解通胀压力/30

第五章 巴里·艾肯格林

缺乏监管的金融系统/32

最严重的经济衰退/32

空前下跌的房价/33

金融监管的缺失/34

加强金融监管/35

滞后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36

第六章 华尔街圆桌

次贷危机:调整,还是终结?/37

危机如何发生/37

贪婪和金融革新的结合/40

美联储会失去声望吗?/41

危机是不是中国的机会?/43

第二部分 未来变局

第七章 斯蒂芬·李柏

未来5~10年的通胀问题/47

美国经济最大的困难/47

滞胀:美国经济的前景/48

美元贬值的长期趋势/49

重估黄金的重要性/49

世界性通胀中的中国/50

第八章 安迪森·维金

债务帝国何时告急?/51

美国债务的危险/51

信贷危机与债务/52

解决债务问题/53

第九章 许以达

美国金融地位的削弱/55

下一站:Alt-A和商业地产抵押危机/55

还会有大银行倒闭/56

华尔街变“小”/57

美国政府难以救市/58

面临偿付危机的美国国债/59

美国金融领导地位受到的影响/60

中国所持美元资产的本金风险/61

金融危机与美国政治/62

第十章 仲宇

改写华尔街投行版图的金融危机/63

投行的业务与竞争/64

摩根大通:收购华盛顿互惠银行/69

美国银行:大规模收购/71

花旗:收购美联的好算盘/72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最后的贵族/74

欧洲:带来灾难的银行并购案/75

巴克菜闯进全球投行前10名/76

汇丰会东山再起吗?/77

德意志银行将大显身手/78

西班牙国家银行:少有的赢家/78

遭重创的瑞银和法农贷/80

日本:再现华尔街/80

韩国:先巩固国内再海外扩张/82

中国:守住自家产业/82

第十一章 刘建生

未来全球大变革的九个方向/84

回归美国的基本面/85

美国的现状/87

全球格局变化与美国经济危机/89

大时代变革的序幕/89

思想变革:物理经济学体系将登上历史舞台/90

价值观变革:资源有价/92

价值体系的革命:重建财富分配体系/93

生活方式的变革:回归适度消费/94

生产方式的变革:改变速度模式/95

能源利用体制的变革:国有化和民主化结合/95

制度体系的变革:资源利用和财富分配的制度/96

国际关系的变革:回归资源基本面/96

货币体系的变革:建立全新、公正的国际货币体系/97

第十二章 郑德龟

亚洲国家的联手/99

无法存续的华尔街中心机制/99

全球多极角色的利益诉求/101

推进东北亚合作/102

防止1997噩梦重演/103

第三部分 应对战略

第十三章 约翰·斯诺

压缩开支以脱离财政赤字/109

过于宽松的信贷/109

应对全球变暖的“碳税”/110

私募股权投资/111

“我们做了正确的事情”/112

第十四章 戴维·麦考密克

以激进的政策应对衰退/114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焦点/115

全球经济繁荣的最大驱动力/116

危机的应对与教训/117

第十五章 古德哈特

缺乏统一财政当局的欧洲/119

滞胀局面已经出现/119

通货膨胀泛滥即将来临/120

脆弱的欧洲/121

欧洲的无能/122

关键性打击/123

反周期监管工具缺失/124

对银行监管的改进/126

国家干预的短期行为/127

必需的欧洲合作/128

中国的问题与机遇/129

第十六章 伊藤隆敏、植田和男

日本进军华尔街的好机会/131

最糟糕的时期过去了吗?/131

全球经济中的滞胀成分/132

美元可能衰落/133

日本面临的风险/133

亚洲统一货币可行吗/134

多元化的日本外汇储备/135

“抄底”华尔街/135

第十七章 胡伯、格莱斯曼

拯救华尔街:靠市场还是靠政府?/137

哪里出了问题?/137

错不在金融创新?/139

投行时代终结/140

7000亿美元拯救方案会成功吗?/141

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143

第四部分 中国战略

第十八章 麦金农

中国4万亿财政刺激方案的反周期措施/147

4万亿财政支出正当时/147

复制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政策/149

财政扩张的前提/150

消解热钱之弊/151

中国贸易盈余的关键/153

任重道远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154

第十九章 奎励杰

全球经济重组时代/156

日本人和巴菲特已经出手/156

分散风险的契机/158

并购会面临中国的保护主义吗?/158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会与陷阱/159

第二十章 陶冬、龚方雄

全球经济衰退的冲击/161

“华盛顿共识”已亡/161

经济衰退刚刚开始/162

尚处最佳位置的中国/163

第二十一章 廖子光

金融危机下的美元霸权和中国对策/165

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出路/165

重建汇率主权/166

央行的转型/168

“赎买”在华外资/169

不要进军华尔街/170

中国强大的机会/171

弱化外贸的作用/172

第五部分 货币体系

第二十二章 蒙代尔

推广世界货币唯一可能的时机/177

失败的货币体系试验/177

不会回归金本位制/178

欧元和美元联合的世界货币核心/179

推广世界货币/180

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呼声/181

区域货币的未来/181

第二十三章 欧文斯

中美需要成为“超级合作伙伴”/183

20国集团峰会的成果/184

新能源的合作/185

接纳中国的重要议题/187

中美军事合作/188

美国在伊拉克的前途/189

第二十四章 莫里森·博纳斯

建立世界货币的好时机/192

推进单一世界货币/192

单一世界货币的价值/194

单一世界货币的挑战/196

建立区域性货币联盟/197

第二十五章 楚钢

促进形成多元货币体系/199

美国经济地位相对下降/199

多元化国际货币机制/200

美元危机与新国际货币体系的产生/201

金融危机中的中国/202

第二十六章 余永定

国际货币体系不会出现根本性变化/204

美元体系的变革/204

从过度创新到返璞归真?/208

是挑战还是调整契机?/209

第六部分 投资策略

第二十七章 江平

全球投资:从“挑战”到“机会”/213

疯狂的陷阱/214

全球投资机会之一:部分新兴市场国债/215

全球投资机会之二:美国股票市场/216

全球投资机会之三:香港H股及日经指数/217

中国卖出美国国债的最佳时机/218

华尔街的欺骗与“阴谋论”/220

中国自己的投资团队/220

第二十八章 许立庆

无力的7 000亿美元救市方案/223

投行经营模式引发巨大危机/223

从次贷危机到全球金融危机/226

中国可以避开这次金融海啸吗?/228

第二十九章 张鸿飞

通胀风险即将来临/230

证券化机制不是错/231

风险管理的失败/233

去杠杆效应的连锁反应/234

美国国债的风险/236

没有坏的资产。只有坏的价格/237

第三十章 金松

在低市盈率的股票中选择高增长率的个股/239

走出危机需要较长时间/239

下一次20国集团峰会/240

中国应主动担当领导角色/241

求解中国投资战略/242

私募股权基金在危机中的版图/243

用市盈增长比率(PEG)选择个股/246

后记/249

试读章节

第七章 斯蒂芬·李柏 未来5—10年的通胀问题

斯蒂芬·李柏博士是经济观察领域的一个传奇。在1986年出版的《抓住最有利的机会》一书中,他断言20世纪90年代将是股市的黄金时期;在1999年的《挑战市场》一书中,他警告投资者,互联网泡沫已经形成,科技股的崩溃即将来临;在2004年2月,当原油价格还在每桶30美元以下徘徊的时候,他又在《石油效应》一书中预言,能源价格将飞速上涨,石油的100美元时代已经为时不远。我们已经看到,李柏博士的这些预测都一一变成了现实。

当前,美国的次贷危机将给美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美国是否能够摆脱经济衰退的困扰?除了经济衰退,全球经济是否会面临更大的难题?美元贬值是否是长期趋势?美元储备货币地位是否在受到挑战?这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挑战?中国应怎样应对?带着这些问题,2008年3月《第一财经日报》专访了斯蒂芬·李柏博士,之后进行了回访。

美国经济最大的困难

记者:从2007年《即将来临的经济崩溃》成书至今,美国经济以及全球经济的表现似乎正向您预测的方向前进。首先,请您评估一下当今的美国经济,您对美国经济的未来怎么看?

李柏:美国经济将继续面临困难的时期。我认为目前的市场问题可能会在美联储的调控下,通过资金注入的方式得以解决。但是,为抵抗次贷危机而出台的政策,将会给经济带来巨大的代价——比如说通货膨胀。我认为,真正的难题不是暂时的流动性枯竭,而是通货膨胀。注资的举动会进一步加剧业已存在的通货膨胀,而当前的措施几乎放弃了抑制通货膨胀的努力。

因此,作为阻止经济衰退的代价,通货膨胀是美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而且与前者不同,通货膨胀将是接下来5到10年内我们一直会面临的问题。美国最好在下一任总统的领导下尽快决定怎样走出困境。

记者:您对次贷危机的前景怎么看,它还会对美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李柏:次贷危机会导致美国经济增速放慢以至衰退。但是,随着流动性的大量释放,真正值得担心的是通货膨胀。不幸的是,当前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阻止经济衰退上,对长期通胀的担心并没有成为主流。

滞胀:美国经济的前景

记者:不过,您在新书中用了“即将来临的经济崩溃”一词。

李柏:是的。但是最近的次贷危机并非我所说的“崩溃”的本意。我所说的崩溃,主要是指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面临的宏观经济风险。

记者:您指的宏观风险主要在哪里,是“滞胀”吗?在《即将来临的经济崩溃》中,您谈到了这一前景。

李柏:这非常可能。因为当前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目标是阻止衰退,而且力度将非常之大,这将加剧业已存在的通货膨胀。但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并不会很快恢复。这就是短周期“滞胀”的前景。

不过“滞胀”的含义不仅限于此,“滞胀”其实还是一个长周期的问题。降息政策、增加流动性,这会暂时加剧通货膨胀的危险;但从长远看,通货膨胀的真正推动力量是能源价格——具体地说,是石油。在1980年,美国的能源消耗达到了经济总量的13%,推动了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率达到15%。当前,如果能源价格进一步上涨,使得能源消费达到甚至超过这一数字,通货膨胀就会很明显了——据一些分析家分析,2005年的能源消耗已经占到了经济总量的8.7%。随着油价不断攀升,这一数字还将不断上升。

比通货膨胀更为危险的前景也许是通胀之后的经济停滞。由于收入效应的作用,个人消费和企业生产会随着通货膨胀而减少,经济增速放慢甚至衰退,失业率上升,产业转移,贸易赤字加大……当然,这是对石油进口国来说的。这就是我为什么在我的新书中提到了罗马帝国的衰落——罗马帝国衰落的部分原因是税收过于繁重;而如果我们将高企的油价比做“税收”的话,油价上涨毫无疑问将增加维持当今这样一个复杂社会的成本。在这一巨大的“税收”面前,经济停滞的危险增加了。

总之,不论是通货膨胀还是经济衰退,这或许都是10年之内美国政府必须面临的两难困境。

美元贬值的长期趋势

记者:索罗斯在2008年1月指出,目前的美元危机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60年大周期,并将导致美元丧失掉国际货币地位,您同意这种观点吗?

李柏:完全同意,美元的国际地位已经受到冲击了。

记者:您怎么看美元汇率的长期走势?

李柏:在通货膨胀、高负债和制造业萎缩的综合作用下,美元在长期将呈现贬值的趋势。

记者:美元的地位会被替代吗?

李柏:黄金就可能替代美元的地位。其他货币,比如欧元,还有人民币,也会变得更重要。但是,黄金是更为重要的美元替代物。

记者:还有一些声音在讨论“世界统一货币”。

李柏:可能会出现世界货币,不过这倒不是唯一选择。而且我们也要关注未来世界统一货币的形态,即是否以贵金属为依托,这会很不一样。

重估黄金的重要性

记者:面对您所理解的通胀加剧的长期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李柏:首先,我预期能源价格会上涨,石油股等能源板块的成长性是不言自明的。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经验证明,大型石油公司、独立石油生产商、石油服务公司的年均名义收益率分别是14%、19%、31%,都显著高于7.4%的年均通货膨胀率。其次是黄金、黄金期货和黄金股。一般认为,黄金是在通胀中保值的投资品种。在20世纪70年代的那次通胀中,黄金价格从每盎司35美元一路上扬至1980年初的850美元。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黄金将重复其在30年前的走势。

记者:黄金价格最近从每盎司1000美元的高点下挫,您认为它还会继续上升吗?

李柏:会。期货市场的价格起伏,并不妨碍我们所提倡的长期投资理念,我们应该关注黄金的长期走势。当前,尽管黄金价格上涨,但是产量却呈下降趋势。南非长期以来是黄金最大生产国,它的表现最为明显。过去10年,由于生产成本、管理措施等原因,南非的黄金产量下降了近一半,目前南非的黄金最大生产国地位即将为中国所取代。在2000年至2007年,全球金价从每盎司270美元上涨到每盎司850美元,但是全球金矿的产量却下降了6.7%。我认为即使仅从供求面这个角度来看,黄金价格也会继续上扬,更不用说它作为美元资产替代品的地位和在未来的通货膨胀中的坚挺作用。

世界性通胀中的中国

记者:让我们把目光转向中国。温家宝总理2008年早些时候曾公开表示,他忧虑美元不断贬值,不知何时才能见底。您认为,考虑到中国持有大量的美元资产,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美元的贬值?

李柏:应该考虑黄金的作用。黄金将是非常好的货币政策工具。持有美元之外的其他货币也是可以考虑的。

当然,为了稳定全球经济,中国可能采取负责任的态度,不抛售手中的美元资产——因为全球经济的不稳定也会危及中国自身。不过,一个理性的政府最终会选择在世界性的通货膨胀中保全自己。例如,美国政府当前就为了阻止本国的经济衰退而采取了释放流动性、输出通货膨胀的政策。因此,在美元贬值的世界里,中国政府在采取负责任的态度的同时,仍然会逐渐将手中的美元资产替换为更能保值增值的资产。  记者:您怎样看待次贷危机对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冲击?

李柏: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速度会放缓,原因是能源价格的上涨,以及美国经济的衰退——毕竟,中国和印度等国的生产依赖美国的市场。

不过我认为,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整体宏观经济将会运行良好,因为这些国家有较高的储蓄率;而且随着人们对在美国投资失去信心,对这些国家的投资会不断增长;另外,中国和印度的消费潜力巨大,如果能够刺激消费增长,那么中国和印度经济恢复高速增长将是很有可能的。因此我还是看好这些新兴经济体在未来的走势。

P47-50

序言

没有答案,惟有求索

这一场风暴,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为何而来,如何而去,危中之机何在,大危有无大机,无数方向不一的答案如同被吹得漫天飞扬的碎片,注定已经拼不成一张完整的图谱。

是创新的过度,还是基本伦理的丧失?无论答案在哪一端,我们都再一次明白,正如权力导致腐败,贪婪导致危机;正如权力需要边界,贪婪必须监管。

是虚拟资本疯狂膨胀的失序,还是实体经济与国民收入的失衡?无论哪一种“失去”,都再一次启示我们,现实中没有一座只倾斜而不跌倒的比萨塔。

是自由与市场的挫折,还是自由与市场的终结?自由“是像其字面似乎意味着的,是从一切束缚中解脱”?还是恰恰相反,自由即秩序,它“意味着每一种正当的束缚对自由社会全体成员的最有效运用,不论他们是司法官还是老百姓”?

而对中国来说,当“全球化红利”暂时消散时,我们是被西方绑架的东方,还是同一境遇的囚徒?对于全球化,我们的基本立场是反思还是脱离,是反省还是反对?我们是要和开放渐行渐远避之不及,还是要继续努力清除对活力的抑制和对自由发展的障碍?

《第一财经日报》呈现给读者诸君的这本书的价值,与其说是找寻答案,毋宁说是提出问题。而提问的过程,就是求索的过程。

《五灯会元录》有一则关于潭州岳麓海禅师的偈语。僧问:“进前三步时如何?“师曰:“撞头磕额。”曰:“退后三步时如何?”师曰:“堕坑落堑。”曰:“不进不退时如何?”师曰:“立地死汉。”

记得20多年前在大学读书时,一位师兄对我讲岳麓海禅师时说,“进也不行,退也不行,不进不退更不行,表明人的知识演讲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但也不是毫无作为,而是要螺旋式向上的。”

至今不知师兄的解释是否恰当,但在此刻,面对风暴、海啸和寒风,我却突然意识到,媒体的责任,也许并不在于扮演正确的话筒角色,而在于触及真实的问题,那可能永远没有单一答案的问题。深刻的无知感驱动着我们,并如同月光一样,把我们的身影投射到求索的崖壁上。

“了心之旨,可得闻乎?师日:若要了心,无心可了。无了之心,是名真心。……”

是为序。

秦朔

《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后记

在改革开放30年的当口,在中国经济、中国金融正在探讨下一个“黄金十年”的当口,在中国企业、中国资本正欲“走出去”的当口,一直乘风破浪的中国经济遭遇如此恶劣的全球金融风暴,实是国人所始料不及。

这一场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对于中国而言,是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更开放的中国经济所迎来的第一次全球性的经济金融危机。对于世界而言,这场危机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80年代的日本经济危机、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1世纪的美国网络股泡沫破灭,都没有将全球所有经济体拖入泥潭,而这一次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做到了。

危机不会停止中国经济拥抱全球化的脚步,但危机之下我们需要变得更加稳健。如何从更能读懂本质、更能把握逻辑、更具宏观视野、更具战略眼光的角度看透这场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对于开放的中国而言,尤其具有意义。

坦率地说,中国对危机逻辑的认识是不够的,危机的发展一直不断出人意料。这种不确定性是危机本身的魅力,而置身其中的中国经济、中国企业和中国投资者,则需要更洞彻的眼光和声音。

在危机当中,媒体自然担负着更大的社会责任,将危机最前沿的进展和危机最透彻的逻辑展现给读者。2004年11月起航的《第一财经日报》自创刊之日即在全球主要经济金融中心建立了新闻采编团队,自次贷危机爆发至今,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纽约、洛杉矶、伦敦、东京、莫斯科等中国和世界主要经济金融中心发回报道,试图构架危机本身的全球逻辑。

在本书中,我们汇集了《第一财经日报》对中国和世界经济金融领域意见领袖的30组访问,访问对象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地区的人士,有全球投资大鳄索罗斯、知名华尔街交易员江平等市场专家,有美国前任财长、现任副财长、韩国前财长等官员,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英国央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古德哈特、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等著名经济学家,也有来自雷曼兄弟公司、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的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还有《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石油战争》作者恩道尔、《即将来临的经济崩溃》作者斯蒂芬·李柏等市场观察人士。这是一组领域广泛的意见领袖。

全书分为“危机本质”、“未来变局”、“应对战略”、“中国战略”、“货币体系”、“投资策略”六部分,全景式解读危机的逻辑、应对和前景,并最后落脚到全球经济金融危机之下的投资策略。

本书收录的30组访问由《第一财经日报》多位记者采写,他们是本报驻纽约特约记者冯郁青、驻旧金山特约记者赵莹、驻香港特约记者舒时,本报记者周健工、徐以升、马俊、陈晓晨、谢潞锦、张喆、陈达等。其中,第十三章专访美国前财政部部长约翰·斯诺、第十四章专访美国财政部副部长戴维·麦考密克是《第一财经日报》与第一财经频道《经济学人》节目的联合专访。

对于中国经济、中国企业、中国投资者而言,只有高屋建瓴地认清危机的逻辑和脉络,才能把握危机的脉搏,在全球经济金融危机中突围,这正是我们的使命。

《第一财经日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