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同治王朝/清宫档案证史书系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杨剑利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同治皇帝载淳6岁承继大统,19岁便匆匆离世,是清代帝王中最短命的皇帝。同治的皇帝履历基本空白,他的皇帝权力由母亲代行,年幼的载淳只是两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一个象征,他的存在只是标明皇权统治的延续性,维持王朝的运转是大人们的游戏。咸丰皇帝驾崩之后的晚清王朝的江山社稷不得不系于一个六龄幼童,这就是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的统治特征。其实,与其说同治皇帝对于晚清帝国很重要,倒不如说同治皇帝对他的母亲慈禧太后更重要。同治皇帝有位声名赫赫的母亲——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正是因为自己是同治皇帝的生母,才能在咸丰皇帝驾西之后复杂的朝政格局中打败政敌,垂帘听政,从而攫取晚清朝政实际大权达数十年之久。

内容推荐

本书系有别于帝王的个人传记或现在流行的历史教科书,力图集学术研究、成果转换、文化普及、传统文化教育诸功能于一体。全书系分为十二册,按照清王朝近三百年由盛而衰的历史轨迹,以清朝十二帝为主轴,以各个朝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通过对清宫档案资料的系统挖掘,力争较为全面地揭示出有清一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将真实的历史还原于大众。

本书是该书系的其中一册,介绍了同治王朝的故事。

目录

大清的最后一位嫡皇

一、咸丰皇帝乏嗣之谜

二、同治皇帝的幸与不幸

三、同治皇帝“典学无成”的奥秘

四、同治更改年号之谜

拨开同治中兴的迷雾

一、天国陨落之谜

二、洋务运动因何未能拯救大清

慈禧的权力欲谜团

一、辛酉政变成功内幕

二、慈禧与恭亲王为何反目成仇

三、慈安太后神秘暴亡之谜

四、慈禧再度出山的玄机

同治朝内闱生活揭秘

一、错综复杂的选后之争

二、慈禧为何厌媳

同治朝奇案揭秘

一、同治巧杀安德海之谜

二、天津教案之谜

三、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

四、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案

同治亲政内幕揭秘

一、同治为何重修圆明园

二、公使觐见皇帝的秘密

中兴名臣揭秘

一、悍将——左宗棠

二、以文人而封武侯——曾国藩

三、悲哉——李鸿章

同治朝奇事揭秘

一、御史吴可读为何敢于尸谏

二、李秀成变节之谜

三、石达开大渡河覆没之谜

同治皇帝死亡之谜

一、同治死因之谜

二、阿鲁特氏皇后命运终结之谜

试读章节

皇子们入书房读书的时间,大约是清晨五点左右进书房,下午三点左右散学。连人直内廷的大臣赵翼都忍不住说:“吾辈穷措大专恃读书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体,乃日日如是……然则文学安得不深,武事安得不娴熟?宜乎皇子孙不唯诗文书画无一不擅其妙,而上下千古,成败理乱,已了然于胸中,以之临政,复何事不办?”皇子们读书不仅起得早,一年中除了元旦、端午、中秋、皇帝万寿及皇子本人生日等五日可免入书房读书,除夕可以提早散学外,均没有假日。可见,皇子上学是件苦差。

皇子的老师,教习汉文经书老师称上书房总师傅与师傅,教习满书与骑射的老师称总谙达与谙达,也有的记载称教习清文的老师为塞傅。通常由翰林院的掌院学士作为教导皇子的上书房总师傅,皇子个别的授读师傅,则“由上书房总师傅翰林掌院学士,保荐品学兼至翰林官若干引见,次日诏对便殿,察其器识端谨者,钦点某某为某皇子授读师傅”。

皇子、皇孙们与师傅的关系相当密切,学生表现得好,师傅就有荣耀,要是学生犯错,学习成绩不好,师傅要受责罚。咸丰皇帝当年得到皇位,全凭老师辅佐,因此他对儿子载淳的师傅看得特别重要,下谕大臣们举荐品学兼优的儒臣,大学士彭蕴章推荐了李鸿藻。咸丰十一年(1861)四月初七,载淳正式进入书房读书,由御前大臣景涛负责管理书房,他是咸丰帝的姐夫,人称“六额附”。李鸿藻教了一段时间后,给载淳下了个评语:“姿性平常,亦不乐苦读。”因此对载淳管理较为严格。不久,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皇帝带着家眷逃出紫禁城,载淳的功课告一段落。

祺祥政变后,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小皇帝上学的事情又提上日程,两宫太后和近支亲贵都很重视此事。尤其是大清的皇祚,到了一脉单传的地步,虽由两宫垂帘,亲王听政,可以把大局撑住,但成年亲政,大权独掌,皇朝的兴废,都落在眼前这位小皇帝身上。如果典学有成,担当得了大任,那是祖宗有灵,臣民有福,否则,后果就不堪设想了。为了这个缘故,两宫太后特地召见亲贵,共同商定,派惠亲王照料弘德殿,就是皇帝读书的地方,由惠亲王的小儿子奕详伴读。能给皇帝当伴读,名义是罕有的荣典。但这个荣典实在是受罪,名为同窗,身份不同,礼节繁琐,拘束极严,这还不去说它,最受委屈的是要替小皇帝代受责罚。譬如说,小皇帝忘了万乘之尊,大起童心,嬉笑顽皮,或者不肯用功,认不出字,背不出书,师傅不便训斥皇帝,就指槐骂桑,伴读就成为了替罪羊。如今惠亲王照料弘德殿,监督皇帝的课业,用奕详来伴读,父亲骂儿子,天经地义,还算好些。当然,这样子在奕详是牺牲,而此牺牲是有好处的,将来皇帝亲政,想到当年同窗之雅,池鱼之殃,对于奕详一定会有分外的优遇。

P10-12

序言

人是历史的产物,探究历史真相,打开尘封记忆,获取智慧源泉,是人类天然的本能。但历史从来都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丰富、鲜活,光怪陆离,千人千面,就后人评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谓常理常情。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地位卓绝,影响至深,一直是学术界和世人关注的焦点。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时下坊间关于清代历史的著作虽然汗牛充栋,但任意发挥、影射曲解、以讹传讹的现象,却比比皆是,让人触目惊心。如何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清史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学术研究的立场和可靠的文献资料记载为依据,廓清世间种种不实传闻、戏说,还原历史的本色,并转化为易于被社会各界接受的知识,是历史学研究者不容推辞的责任和义务。《清宫档案证史书系》就是这一尝试的产物。

本书系有别于帝王的个人传记或现在流行的历史教科书,力图集学术研究、成果转换、文化普及、传统文化教育诸功能于一体。全书系分为十二册,按照清王朝近三百年由盛而衰的历史轨迹,以清朝十二帝为主轴,以各个朝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通过对清宫档案资料的系统挖掘,力争较为全面地揭示出有清一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将真实的历史还原于大众。

档案是了解历史真相最直接的第一手材料。流传至今的清代档案浩如烟海、卷帙浩繁,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清代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民族、宗教、宫廷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成为我们今天了解清代历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本书系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忠于原始史料记载,将档案资料作为历史叙述的基点、重点和亮点。通过档案资料的搜寻、排查、分析、佐证及揭秘等相关过程,力图以档案证史,以档案明史,以档案补史。各个分册的专家学者在写作的过程中,根据原始档案资料,拣选清代十二朝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由此确定每一分册的话题。各分册作者在对档案资料的寻找、翻查、分析、佐证中,对各个话题进行挖掘与分析,得出结论,还历史以真实面目。在对档案资料的处理和写作上,突出了原创性、学术性及知识性。当然,尽信书不如无书,清代档案价值的局限性也不言而喻。所以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同样非常注重各种材料的参照对比、考异辨析,以陈述历史真实为第一要务。

在中国青年出版总社韩亚君副总编辑精心策划、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中青人分社林栋总编辑组织落实下,十几位历史学青年学者与中青人几位年轻编_辑通力合作,经过将近两年的努力,完成了本书系的撰稿和编辑加工工作。我们希望能通过这样的努力,在客观论述清代历史演化的背景基础上,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汲取历史智慧,但能否如愿,还有赖于读者诸君的评判。

徐兆仁(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

2008年4月8日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7:5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