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本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家庭教育读物,倡导家庭教育首先是生命的教育,守护孩子的生命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本书有三大特色:在内容上,从问题入手,选择了火灾、溺水、车祸、地震、拐卖、近视、肥胖、乙肝、吸毒、艾滋、自卑、叛逆、烦恼、冷漠、自杀、追星、厌学、早恋、网瘾、犯罪等20个家长非常关心的热门话题;在结构上,分五个板块,每章都设有“典型案例”“专家讲座”“小贴士”“家教美文”和“小行动”五个板块,“典型案例”展现问题,“专家讲座”细说策略,“小贴士”增补常识,“家教美文”和“小行动”则为家长提供轻松、愉悦的教育体验;在语言上,力求通俗易懂,书中收录了许多典型的事例、真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故事,行文风格非常贴近家长的阅读习惯和心理需求。
·国内第一本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家庭教育读物,倡导家庭教育首先是生命的教育,守护孩子的生命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涉及溺水、车祸、肥胖、吸毒、艾滋病、自卑、叛逆、自杀、追星、厌学、早恋、网瘾等家长非常关心的20个话题。
·收录了许多关于生命教育的典型事例、真实数据和生动故事,结构内容和行文风格非常贴近家长的阅读习惯和心理需求。
·系作者多年关注和研究生命教育的成果,受到了众多教育专家的推荐和家长的好评,既可作家长学校参考教材,也可作家教指南。
预防青少年近视
一两的预防胜过一磅的治疗,为了让孩子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家长们应该行动起来,积极预防孩子近视。
1.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研究表明,光污染是造成孩子近视的重要因素,灯光太强或太弱对孩子的眼睛都不利。不少家庭在选用灯具和光源时往往忽视合理的采光需要,把灯光设计成五颜六色,以求浪漫和豪华;也有些家庭为了省电,让孩子在暗淡的灯光下学习,或只使用一盏台灯,殊不知,这些“奢华”和“节省”正一步步削弱孩子的视力,让孩子失去最宝贵的东西。专家建议,家长应注意给孩子营造好的学习环境,使室内光线明亮、柔和、均匀、无眩光、频闪等现象。可以给孩子选用冷色光源的台灯,孩子看电视或用电脑也应避免全暗的环境,需要一定的背景光。
2.为孩子减轻学习负担
减负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家长也要行动起来。据了解,在减负的背景下,有些家长生怕甚至责怪老师布置少了作业,自作主张地为孩子报各种学习培训班,买各种学习资料,让孩子沉浸在书山题海中连续作战,结果导致孩子视力越来越差,镜片越来越厚。俗话说“只会学习不会耍,聪明孩子也变傻”,很多枯燥机械的重复训练和学习只是增加了孩子用眼的时间,而没有增加孩子思考的时间,有百害而无一益。
现代物理学的奠基者卢瑟福对思考极为推崇。一天深夜,他偶然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做实验,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下午呢?”“做实验。”卢瑟福不禁皱起了眉头,继续追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卢瑟福大为光火,厉声斥责:“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拿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
确实,思考比机械的练习要重要得多。为孩子减负,既“解放”了孩子的眼睛,又为孩子增加了思考的时间。
3.教育孩子注意用眼卫生
预防近视最重要的还是要教育孩子注意用眼卫生,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①看书写字时保持“一尺,一寸,一拳头”,即:眼睛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边一拳,并养成良好的握笔姿势;②一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至少每隔1小时就要休息5~10分钟,尽量远眺放松;③躺着、走路或乘车时不要看书;④看电视、用电脑要有节制,注意调节好电视的亮度,距离要适当,一般保持和电视的距离为3米左右,和电脑的距离保持在50~70厘米之间,看电视、用电脑的持续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此外,要督促孩子坚持做眼保健操,平时要多补充维生素。
4.告诉孩子一些护眼的方法
护眼的方法很多,家长可以督促孩子尝试下面几种方法:①养目。平时注意膳食均衡,做到粗细搭配、荤素搭配,保证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补充,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海产品等,少吃糖果及甜食。②极目。在空气清新的地方,自然站立,两眼先平视远处的一个目标,再慢慢将视线收回,到距眼睛35厘米的距离时,再将视线由近而远转移到原来的目标上,如此反复数次。③熨目。每天早晨或睡前,取坐姿或立姿,闭目,两手掌快速摩擦发烫,而后迅速按抚于双眼上,这时眼晴会感到有一股暖流,如此反复数次。④浴目。以热水、热毛巾或蒸汽熏浴双眼,每天1~2次,每次5分钟左右。
此外,家长应该带孩子定期检查视力,最好建立视力档案,如发现视力低于1.0时应及早矫治,发现越早,治疗越容易,效果也越好。
小贴士:
孩子读书写字时的视觉环境要求:
(1)读书写字时要有充足的光线,窗户光线及台灯灯光要从左前方射来。不要在过亮、过暗的光线下读写(如太阳直射光线下、傍晚光线不足时)。
(2)尽量不用铅芯过细的笔写作业,铅芯要软硬适中,作业用纸要洁净,书写字体不要过小。
(3)选择适宜的桌椅读书写字,书桌高度以到上腹部附近为宜。
孩子看电视时的视觉环境要求:
(1)看电视时,人与电视机应保持3米以上距离(或保持电视画面对角线5倍以上距离)。
(2)电视屏幕的高度应与看电视人的视线平行或稍低一些。
(3)电视机要放在背光的地方。
(4)电视的光亮度要合适,不能过亮或过暗。
孩子操作电脑时的视觉环境要求:
(1)电脑屏幕最好背向或侧向窗户,避免出现反光现象。
(2)电脑操作台应低于一般课桌的高度,座椅最好高低可调。电脑屏幕中心应与胸部在同一水平线上。
(3)电脑屏幕与眼睛之间距离应不低于50厘米,视线应略低于平视线10~20度。
(4)电脑操作间的光线不应太弱或太强(12平方米的房间安装一盏40瓦日光灯即可达到所需的照度)。
P65-67
如果请你把下面的词语排一下序:生命、事业、金钱、面子、学习、娱乐……你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把生命摆在第一位,因为生命是其他一切的载体,没有了生命,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而且,人人都只有一次生命,失去了就不再重来,而其他的东西失去了还可重新找回。事业、金钱、面子等虽然也很重要,但与生命相比,还是要往后站的。这个道理可能人人都懂,可实际生活中人们的表现是不是这样呢?请看看下面的事例:
事例1:教师王某,是学校多年来的劳动模范,一直带毕业班的教学。某次大考将近,她如同往年一样一心扑在教学上,在一次晚自习的时候,她接到了女儿的电话,女儿说她很不舒服,希望妈妈回去照顾她。王老师觉得马上就要考试了,学生的成绩耽误不得,就坚持上完晚自习,直到晚上十一点才回到家中。这时她的女儿高烧得已经昏迷了,王老师心急火燎地把女儿送到医院,可是,由于贻误病情,女儿从此失去了听觉……
事例2:家长刘某,在当地是位有头有脸的人物,家教也严格,在邻里之间颇受尊敬,可有一天,邻居跑来告状说刘的儿子伙同他儿子偷家里的钱一起去迪厅玩乐。刘某生气地把儿子叫出来对质,儿子也是个爱面子的人,当着许多人的面,一直低着头,不肯承认,可是刘某硬逼着儿子说清楚,还当着邻居的面打了儿子一耳光。儿子委屈极了,一气之下就从窗户跳了下去,等刘某反应过来,儿子已经奄奄一息了……
事例3:某年夏天,某地下了一场特大的暴雨,路面积水很深,学生李某对父母说:“我每天都走路去上学,今天外面这么大的雨,积水又深,我就不去了吧?”父母说:“那怎么行,耽误了功课怎么办?这么点困难都不能克服,怎么做大事啊!”儿子只好极不情愿地背起书包去上学,就在这一天,他掉进了没盖盖的下水道,失去了年轻的生命。同一天,该地有三起类似的事件发生……
看着这些如花的生命就这样被伤害,被吞噬,你是不是很心痛,很震惊呢?上面三位家长难道不知道生命的重要性吗?不是。他们只是在面临选择的一念之间,被荣誉、面子、功课等外在事物干扰了,没有把生命摆在天字第一号,结果造成了血的教训。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甚至我们每位家长身上都有他们的影子:关心生命外在的东西甚过生命本身!比如有些家长宁愿把时间花在娱乐购物上,也不愿关心一下孩子的安全和健康。2005年辽宁省营口市两个四年级的孩子溺水身亡,而此前,两个孩子的母亲得知孩子失踪后,却坚持打完最后一圈麻将才去寻找孩子。还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生命内在的需要而逼孩子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结果导致孩子郁闷、孤僻、离家出走、自残甚至自杀和杀害父母。有一个女孩,从两岁开始被母亲逼着弹钢琴,可她并不喜欢,她的手指也不适合。结果她在12岁那年,做了件令人震惊的事——用刀把自己的手指砍了下来,以此来表达她是多么厌恶弹钢琴。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40多名学生的教学班。这些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生命是第一位的,我们应当关注孩子的生命甚过一切!
生命第一,是因为生命很宝贵,我们应当珍爱。生命是唯一的、短暂的,不可重复的,“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生命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生命是单程的旅行,永远没有返程票”等名言警句都彰显了生命的这些特点。生命没有彩排,一旦失去就不复再来,一失足成千古恨,悔恨再多也无法挽回生命。正因生命珍贵如此,我们应当倍加珍惜。
生命第一,是因为生命很脆弱,我们应当呵护。生命有多脆弱?某位作家说,生命比玻璃瓶还脆弱,玻璃瓶从马背上掉下来可能还好好的,人从马背上掉下来可能就_命呜呼了。确实,生活中威胁生命的因素实在太多了,一起事故、一场疾病、一个念头,都可能使生命瞬间陨灭,更不要说地震、海啸、车祸、矿难等天灾人祸了。
生命第一,是因为生命很精彩,我们应当成全。每个生命,不论她是健全的还是残缺的,都能成就自己的精彩:受过宫刑的司马迁写出了《史记》,失去听觉的贝多芬谱出了《命运》,聋哑艺术家邰丽华演出了《千手观音》。可以说,只要自己不抛弃不放弃,生命就会绽放出她夺目的光彩,就能创造出她独特的价值。
生命第一,是因为生命很神圣,我们应当敬畏。从十月怀胎到晚年辞世,生命是个神奇的过程,她比任何一件作品都要复杂,比任何一场演出都要精彩,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我们去欣赏,有太多的情感值得我们去体味,有太多的秘密值得我们去探寻……
任何一个把生命摆在第一的国度必将是一个先进而开明的国度,任何一个把生命摆在第一位的人必将是一个智慧而善良的人。
2007年9月,南美洲国家委内瑞拉突然更改了时区,把本国的时间调慢了半个小时。虽然是半小时,却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因为时间变动,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金融业,为了适应新时间,银行和证券公司不得不召集程序员重新编写电脑软件程序。推迟半小时营业,一些商店的营业额会受到极大冲击。而一些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则要学会适应新的作息时间……当许多人对调整时间感到莫名其妙时,全国的中小学生却兴奋不已。改时间以前,按照委内瑞拉学校的作息时间,中小学生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去上学。特别是许多住得离学校很远的孩子,为了上学,更是要起大早、摸着黑赶往学校,孩子们很少能看到早晨的太阳。有一个异想天开的孩子,给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因为每天要起大早去上学,所以已经有很久没有看到早晨的太阳了。孩子说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能让早晨的时间停下半小时,这样,就可以每个早晨都能迎着太阳去上学了。但他说这个梦想是个难题,也许只有总统才能帮助自己实现它。孩子的来信,深深打动了查韦斯总统,他亲自组织工作组,对全国的中小学校进行了调查,结论证明了那个孩子的说法:大多数孩子不但看不到早晨的太阳,还因为睡眠不足而影响了身体健康和学习。查韦斯作出决定:全国时间调慢半个小时。这个决定,令许多人感到震惊,有人说这是查韦斯的一时心血来潮,还有人干脆说他疯了。“我不介意别人说我发疯了,新时制将实行下去。”这位总统在电视节目上说,“这半个小时,可以让孩子们能够在天亮以后起床,而不是在日出之前就得爬起来去上学了。”
(摘自:《意林》,2008年第3期)
多么关心孩子的总统,多么尊重生命的总统!在他看来,什么证券啊、银行啊、政府部门啊,在生命面前,它们统统得往后站,生命才是第一位的。敬爱的家长,你虽然不能像委内瑞拉总统一样让所有孩子的生命都得到一些改变,但你完全有力量让你自己孩子的生命变得更加美好。
父母的教育首先是生命的教育,这本书将提醒广大家长:不论何时何地,记住生命第一!
在近年来的家庭教育书籍中,出现了许多鲜明的家教理念,如赏识教育、成功教育、习惯教育、心理教育等,但是,专门谈及“生命教育”的家教读物几乎为零。难道是我们的家长都不需要生命教育?显然不是。在笔者接触的众多家长中,很少有家长听说过“生命教育”这个概念。可以说,中国家长对生命教育知之甚少,对生命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严重不够。
正是由于生命教育在家庭中的长期缺位,现在的孩子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生命问题”,如安全问题、健康问题、心灵问题和成长问题等,这些问题的核心表现是孩子不懂得珍惜和保护自己及他人的宝贵生命。这样的事情在现实中时有发生:海南昌江一名17岁的女中学生不满父母管教自己谈恋爱,竟自己割掉双乳自残;南京两位高三学生因高考成绩不理想,一位离家出走,一位留下遗书割腕自杀;浙江一高中生因不满母亲对自己要求太高,竟用榔头将亲生母亲活活敲死;贵州一对15岁的孪生姐妹因嫌父母管教过严,竟将剧毒鼠药拌进稀饭中,将亲生父母双双毒死……
另据报道,我国每年有1.6万名中小学生因溺水、交通事故、自杀等意外因素非正常死亡,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40多人的教学班;我国15至34岁青少年的死亡原因中,自杀占第一位。这些恶性事件和令人沉痛的数据不断提醒家长:必须尽快给孩子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引导孩子从小树立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学会珍惜和保护自己的生命,懂得善待和关爱他人的生命。
鉴于此,笔者萌发了编写一本生命教育家长读物的想法,想借此书呼吁广大家长关注孩子的生命问题,填补家庭中生命教育的空白。但是,生命教育的范围极其宽泛,内容极其丰富,选择讲什么和怎样讲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考虑到家长平时工作紧张,读书时间少,笔者将本书的基本风格定位为实用、好读。笔者尽量少讲空泛的理论,多讲实用的方法;尽量少用枯燥晦涩的说教,多用生动形象的例证。由此,本书形成了三大特色:在内容上,从问题入手,选择了火灾、溺水、车祸、地震、拐卖、近视、肥胖、乙肝、吸毒、艾滋、自卑、叛逆、烦恼、冷漠、自杀、追星、厌学、早恋、网瘾、犯罪等20个家长非常关心的热门话题;在结构上,分五个板块,每章都设有“典型案例”“专家讲座”“小贴士”“家教美文”和“小行动”五个板块,“典型案例”展现问题,“专家讲座”细说策略,“小贴士”增补常识,“家教美文”和“小行动”则为家长提供轻松、愉悦的教育体验;在语言上,力求通俗易懂,书中收录了许多典型的事例、真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故事,行文风格非常贴近家长的阅读习惯和心理需求。为体现上述写作风格和特色,书中参考或引用了许多图书、报刊杂志、网站的资料,笔者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由于各种原因,笔者尚未能与部分参考资料的原作者取得联系,在此表示诚挚的歉意。
感谢北京京师弘博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王凌云先生为本书写序;感谢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张鹏举研究员、《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张圣华主编、华南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原督导室主任叶淦培、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兴小学郭仲文校长等专家学者为本书作推荐;感谢吴云、李黎明、廖晶晶等人为本书提出许多宝贵意见。
谨以此书献给天下可爱的家长和孩子们!
本书描述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系列热点问题,如溺水、车祸、近视、肥胖、叛逆、自杀、早恋、网瘾等,个个问题都发人深省,给人启迪。因此该书可以作为家长学校很好的参考读物,非常适合广大中小学生家长阅读。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裴娣娜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平均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人田安全事故、食物中毒、交通事故、自杀等失去宝贵的生命,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教学班。因此,生命教育是一个值得每位家长和老师关心的课题。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鹏举
由于社会竞争加剧等原因,现代家庭教育越来越关注“考试”和“升学”而忽略“人”和“生命”本身,这是极其错误的。该书是国内第一本专门谈生命教育的家庭教育著作,书中倡导的“热爱生命、守护生命、尊重生命”等理念将给广大家长很好的启迪。
——《中国教育报》文化新闻中心主任 张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