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长廊彩画故事全集,破解长廊人物彩画迷阵,五千年中国历史的画卷,一百余则神话传说典故,一百余首传统古体诗词,十本古典小说精彩故事,八大古代文人风雅之爱,八座古桥上的浪漫传说,传统戏剧吉祥图案荟萃。
本书是首部全面阐述长廊彩画故事的图书,采用全彩版印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使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和五千年文明历史的脉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全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览萃)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易明 |
出版社 | 中国旅游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首部长廊彩画故事全集,破解长廊人物彩画迷阵,五千年中国历史的画卷,一百余则神话传说典故,一百余首传统古体诗词,十本古典小说精彩故事,八大古代文人风雅之爱,八座古桥上的浪漫传说,传统戏剧吉祥图案荟萃。 本书是首部全面阐述长廊彩画故事的图书,采用全彩版印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使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和五千年文明历史的脉络。 内容推荐 本书首次裳括了长廊中的全部大幅人物彩画,包括南北向支廊、对鸥舫、鱼藻轩和石丈亭上的人物彩画,详细介绍了每幅彩画的背景资料及人文故事。为全面反映长廊的历史与彩画的特点,书中还收录了有关长廊的历史照片,点缀了许多长廊山水画、花鸟画、古建画、博古画和聚锦画等彩色图片,并附有从“邀月门”到“石丈亭”沿途十座古代建筑的照片、文字说明及《颐和园长廊历史回顾》短文。通过这些图片和短文,本书全面真实地阐述了长廊的历史以及长廊彩画所承载的深厚的文化内涵。 经过认真考证,本书首次披露了长廊彩画中一批临仿清代著名画家作品的绘画,其中包括任伯年、任薰、任预、费丹旭、钱慧安、潘振镛、吴有如、沈心海、陆鹏、曹华、马骀等人作品的临摹画,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本书的艺术欣赏价值,也恢复了长期以来被忽视的长廊彩画的艺术价值,对恢复、提升长廊彩画应有的艺术品位起到了宣传作用。 针对长廊彩画分散无序的特点,本书首次按历史阶段和故事情节编排所有长廊彩画故事,通过长廊300多幅彩画将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串联了起来。为便于读者查找,书中附有一套按时间排序的“长廊彩画故事检索目录”,分为八个章节,涵盖了从三皇五帝到清代的各个历史时期。读者在阅读本书、欣赏长廊彩画的同时,仿若徜徉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为生动地向读者介绍长廊彩画所描绘的古代传统文化内容,本书还首次总结归纳了“长廊八桥”和“长廊八爱”的概念。 “长廊八桥”概括的是八幅长廊彩画,这些彩画反映了发生在八座古桥上的历史传说;长廊中还有八幅彩画,描绘了八位古代文人的风雅之爱,简称为“长廊八爱”。 为增强本书对广大读者与游客游览长廊的指导性,书中附有首次精心设计的“长廊人物彩画位置表”,即“长廊人物画空间位置检索目录”。依据该表,读者与游客在游览长廊时,可在廊中任何一幅人物彩画前,方便地找到该画在书中的详细文字介绍;反之,也可根据书中每幅彩画上所标的位置号,找到该画在长廊的实际位置。本书首创的这种“彩画时间、空间双重检索系统”,为广大读者与游客欣赏长廊彩画、品味彩画故事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经过长期考证,本书首次收录了100多个新的彩画故事,这些故事涉及1 50多幅彩画。书中还以“考证花絮”、 “提示”等小贴士的形式,对以往长廊彩画故事书籍中几十个张冠李戴的错误进行了更正。本书的这些最新考证与更正将对正确传承长廊彩画这一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起到积极的作用。 长廊彩画基本是按人物、花乌(鱼虫、走兽)、山水、古建四类题材画间隔排序的。其中许多人物彩画取材于多部中国古典名著和古代文选,但由于上述长廊画排序的特点,使得这些人物画分布杂乱、排列无序。根据这种情况,本书首次按照古典原著的回目川页序,将描绘同一故事而位置分散的彩画汇集在一起。这些彩画主要源自于十本古典名著,分别是《封神演义》5幅、《三国演义》60幅、《西游记》26幅、《西厢记》3幅、《杨家将》6幅、《水浒传》13幅、《岳飞传》9幅、《白蛇传》4幅、《聊斋志异》20幅、《红楼梦》20幅。另外,长廊中还有十多幅彩画取材于中国古代短篇小说选本《今古奇观》和中国古代散文选本《古文观止》,本书将这些彩画故事依据它们所对应的历史年代分类排序。通过以上全新有序的编排,使长期以来困扰游客与读者的“长廊画迷阵”一一获得破解,使彩画故事情节得以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也使得广大读者通过这一本书便可领略到十多部中国古典名著和古代文选的精彩故事,从而大大提高了本书的阅读性与收藏性。 为更好地表达长廊彩画的意境,反映出中国传统绘画“诗画同源”的特点,在编撰过程中,本书首次收有几十首彩画原配题款诗,并结合彩画故事的内容,收录了近百首古体诗词,进一步增强了本书所体现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提高了本书的艺术欣赏层次。 目录 序 前言 颐和园长廊历史回顾 第一章 三皇五帝、夏、商、周(约前3000~前770年) 洛水女神 嫦娥奔月 嫘祖养蚕 孝感动天 五老观图 娥皇女英 三请伊尹 渔樵问答 烽火戏诸侯 麻姑献寿 瑶台献寿 鹊桥相会 《封神演义》 狐精附体 姜尚收徒 文王访贤 群力除殷郊 千里眼顺风耳 第二章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 伯乐相马 介推逃赏 老子出关 麒麟献书 五福庆寿 鱼腹藏剑 子期听琴 伯牙绝弦 范蠡扁舟 东郭先生 渔翁得利 负荆请罪 讳疾忌医 伦序图 第三章 秦、汉、三国(前221~公元265年) 祝鸡翁 商山四皓 张良进履 一饭千金 暗度陈仓 浑天仪 负薪读书 三到瑶池术 苏武牧羊 张敞画眉 江妃二女 刘阮遇仙术 举案齐眉 对牛弹琴 韩康卖药 孔融让梨 天女散花 陆绩怀橘 文姬谒墓 骑驴过小桥 三英图 《三国演义》 桃园三结义 吕布弑丁原 孟德献刀 三英战吕布 巧设连环计 吕布戏貂蝉 吕布除董卓 三让徐州 张飞请罪 辕门射戟 典韦救主 煮酒论英雄 击鼓骂曹 关羽约三事 千里走单骑 关公斩卞喜 兄弟释疑 马跃檀溪 路访水镜 徐庶荐诸葛 水镜荐伏龙 三顾茅庐 隆中决策 孔明初用兵 携民渡江 单骑救主 舌战群儒 江东二乔 江东赴会 蒋干盗书 草船借箭 黄盖受刑 曹操赋诗 孔明借风 义放曹操 智回荆州 卧龙吊孝 许褚战马超 子龙截阿斗 夜战马超 赵颜求寿 智取瓦口关 黄忠请战 刘备称王糕 水淹七军 刮骨疗毒 张飞遇害 姜维归降 孔明计破司马懿 武乡侯大败魏兵 第四章 两晋、南北朝(265~589年) 竹林七贤 东山丝竹 羲之爱鹅 右军题扇 书经换鹅 子猷爱竹 渊明爱菊 桃花源记 渔郎问津 三径就荒 白衣送酒 王质烂柯 登池上楼 皆大欢喜 画龙点睛 第五章 隋、唐、五代(581~960年) 劈山救母 风尘三侠 玄武门之变 和合二仙 唐明皇游月宫 登鹳雀楼 灞桥思诗 夜宴桃李园 举杯邀明月 力士脱靴 贵妃出浴 富贵寿考 蓬门今始为君开 烟波钓徒 邑有流亡愧俸钱 行到水穷处 松下问童子 西厢记 山色远含空 牧童遥指杏花村 广寒秋色 蓝桥捣药 莲炬归院 红叶题诗 五子夺魁 义收孤女 《西游记》 龙宫借宝 齐天大圣 大闹蟠桃会 盗仙丹 八卦炉 黄风岭遇仙 三打白骨精 大战红孩儿 路阻通天河 三借芭蕉扇 无底洞 取经归来 第六章 北宋、南宋(960~1279年) 梅妻鹤子 灌水取球 茂叔爱莲 爆竹声中一岁除 王华买父 秦香莲 广陵花瑞 元章拜石 文人三才 三难新郎 东坡赏砚 赤壁夜游 夜游承天寺 打鱼杀家 天气困人梳洗懒 《杨家将》、《杨门女将》 穆桂英挂帅 初战西夏王 纵马寻栈道 寻访采药人 勇退西夏兵 《水浒传》 倒拔垂杨柳 高衙内戏林娘子 大闹野猪林 风雪山神庙 武松打虎 时迁盗甲 三山归水泊 大闹忠义堂 《岳飞传》 枪挑小梁王 岳母剌字 高宠挑滑车 双枪陆文龙 八大锤 王佐断臂 王佐进金营 第七章 元、明(1206~1644年) 倪瓒爱洁 窦娥冤 殷勤送客出鄱湖 玉堂春 八仙过海 八仙庆寿 《白蛇传 许仙借伞 酒变现身 盗仙草 断桥解怨 第八章 清朝(1616~1911年) 满江红树卖鲈鱼 半容人坐半容花 哪有闲看湖上花 驯马图 柳溪游艇图 老犹栽竹与人看 眼暗心明 同看藕花 弄璋叶吉 攀桂图 文武双全图 鱼龙变化 《童戏图》 瞎子摸人 童子戏灯 老鹰捉小鸡 斗蟋蟀 骑马打仗 七子夺莲 《聊斋志异》 画皮 婴宁 水莽草 红玉 珊瑚 黄英 瑞云 犬灯 小二 八大王 翩翩 阿英 封二娘 莲花公主 云萝公主 宦娘 细柳 云翠仙 彭二挣 细侯 《红楼梦》 梦游太虚境 元春省亲 宝黛阅《西厢》 艳曲警芳心 宝钗戏蝶 晴雯撕扇 宝玉痴情 蕉下客 刘姥姥进大观园 芦雪庵联句 踏雪寻梅 晴雯补裘 湘云醉卧 香菱斗草 尤三姐自刎 寒塘渡鹤影 四美钓鱼 双玉听琴 傻大姐泄密 焚稿断痴情 长廊分区示意图 长廊人物彩画位置表 试读章节 八大王 甘肃临洮县人冯生,是个没落的贵族子弟。有个捉鳖的人欠了他的债不能偿还,就以鳖抵债。一次,捉鳖人送给他一只头上长着白斑的大鳖,冯生觉得十分奇特就把大鳖放生了。后来的一天,冯生从女婿家回来,走到恒河畔时,天色已近黄昏。他见到一个醉汉后面跟着两三个随从,正摇摇晃晃地走了过来。醉汉远远看见冯生就问:“什么人?”冯生随便答道:“行路人!”醉汉生气地说:“难道没有姓名吗?”冯生因为急着赶路,对他的话置之不理。那醉汉更加生气了,抓住他的袖子不让走。冯生很不耐烦,就反问一句:“你叫什么名字?”醉汉喃喃回答说:“我是从前的南都令尹,你想怎么样?”冯生说:“世间竞有这样的令尹,真是辱没了世界!”醉汉非常愤怒,打算对冯生动武,冯生大声说:“我冯某人可不是好惹的!” 醉汉听了“冯某”两字,竞变怒为喜,跪地下拜道:“你就是我的恩人,刚才冒犯您了,请不要怪罪!”他又叫随从先回去准备酒菜,盛情地邀请冯生去他府上做客,冯生只得从命。两个人握着手走了几里路,来到一个小村子。进了村子,只见房屋华丽漂亮,好像是富贵人家。醉汉的酒渐渐醒了,冯生问起他的姓名。他说:“说出来你不要吃惊,我是本地的八大王。刚才西山的青童请我去喝酒,不觉过了量,才冒犯了你,实在惭愧!”通过谈话,冯生知道这醉汉原来就是那只他放生的大鳖所变,而且情感和言辞都很诚恳,也就不害怕了。一会儿,八大王摆设了丰盛的筵席,催冯生坐下来痛饮。豪爽的八大王连饮了几杯,冯生担心他再次喝醉,又来纠缠骚扰,便假装喝醉了,请求去睡觉。八大王明白他的意思,笑着说:“你莫不是怕我癫狂?请你不要畏惧。都说喝醉了酒的人没有品行,不记得隔夜的事情,其实这都是骗人的。酒徒不讲德行,酒后冒犯十有八九是装出来的,我是不会对年长者无礼的,你就放心地喝吧!”冯生对八大王劝道:“你既然自己知道醉酒不好,为什么不改变你的行为呢?”八大王说:“我担任令尹时,天天喝得酩酊大醉,触怒了天帝,被贬回这个岛。我发誓要痛改前非,不走老路。现在衰老得快要死了,加之又穷困潦倒,所以旧态复发。你的教诲我恭敬地领教了。” 两人倾心交谈之际,远方的钟声响了。八大王站起来,抓住冯生的手臂说:“我送你一件东西,戴上它可使你如愿以偿,姑且作为对你大恩大德的报答。这东西不能长期佩戴,如愿以后,请再还给我。”说完,八大王从口里吐出了个一寸多高的小人,又用指甲掐破冯生的手臂,把小人安在伤口上面,一松手那小人已进入皮肤里,而且慢慢凸起,鼓起一个小包来。冯生惊问这是什么东西,八大王却笑而不答,只是说:“你应该走了。”他送冯生出门,冯生回头一看,村舍全都消失了,只见一只巨鳖,缓慢地爬入水中后不见了。 自从得到鳖的宝贝,冯生的眼睛变得无比明亮,凡是有珠宝的地方,埋得再深他都可以看见;即使是他不知道的宝贝,也可以随口说出它的名字。有一次,他从卧室里挖出几百串钱,家里逐渐变得富裕起来了。有个人要卖房,冯生看到那房下藏有无数的金钱,就用重金把房子买下。凭借这个本领,他变成了富翁,还收藏了许多稀世珍宝。一天晚上,冯生在睡梦中梦见八大王气宇轩昂地对他说:“我赠送给你的东西,现在应该还给我了,如果佩戴久了,会耗人精血,损人寿命。”冯生答应马上奉还,并请八大王留下来做客,八大王辞谢说:“自从听了你的规劝,我戒酒已经三年了。”说完,就用嘴来咬冯生的手臂,冯生痛得从梦中酲来一看,自己胳膊上的那个硬疙瘩已经消失了。从此以后,他又和普通人一样了。长廊中的这幅彩画,画的正是当时的情形。后人有诗道: 令尹如何唤大王,醉逢恩主更倾觞。能从规功能酬德,多少衣冠愧酒狂! 翩翩 陕西彬县人罗子浮,父母早亡,从小由叔父罗大业抚养。罗大业任国子左相,虽然家财万贯,却膝下无子,他待罗子浮就像亲生儿子一样,从小娇生惯养。子浮十四岁时,受坏人引诱,开始嫖娼,并随妓女去金陵住了半年。他在金陵娼妓的家里染上一身恶疮,被妓女赶了出来,只好沿街乞讨,一路向老家走去。罗子浮浑身恶臭,路人见到他,就像躲避瘟疫一样避而远之。他没脸回家乡,就在郐州附近流浪,眼看要变成他乡饿殍时,偶然在一个山寺里遇到个名叫翩翩的女子。善良美丽的翩翩收留了罗子浮,把他带到自己在深山中的洞府。洞府前有一条小溪,溪上架有石桥,桥的旁边还有两间石屋。二人走进石屋,里面光照如昼,翩翩让罗子浮脱去烂衫,去溪中洗浴。罗子浮洗浴后,翩翩又揭开帐子,铺好被褥,让子浮就寝,自己在灯下用芭蕉叶大小的叶子给罗子浮做了一件衣服。 第二天一早,罗子浮醒来一摸,身上的恶疮竟然结痂脱落了。他看到叠在床头的树叶衣服,怀疑不能穿,拿在手中观看,竞变成了绵软的绿色锦衣。早饭时,翩翩又用叶子剪成饼的样子,吃到嘴里果然就是松软香脆的面饼;又剪了鸡和鱼的样子,烹煮之后,真的就变成了美味的鸡、鱼;翩翩把山涧里的溪水倒进石屋中的一个瓮里,那水就变成总也喝不尽的美酒。罗子浮在白云悠悠的山洞中安顿下来,身上的恶疮很快就痊愈了。病好如初的子浮向翩翩求爱,翩翩说:“你这个浪子,病才好,又生妄念!”她并不嫌弃罗子浮,两人就在洞中结为夫妻,感情十分融洽。 一天,翩翩的好友花城娘子来祝贺新婚,罗子浮打量着她,见她二十三四岁的样子,风流妩媚,又萌生邪念。当三个人一起喝酒时,他假装剥果误落案下,趁俯身拾果的机会,悄悄捏了花城的脚尖。花城和翩翩都是仙女,对罗子浮的鬼花样明若观火,却都不动声色,花城像没事人一样笑了笑。正当罗子浮暗中欣喜时,突然觉得身上冷飕飕的,原来他身上的衣服又都变成了树叶,他赶紧收敛邪念,端坐在一旁,身上的树叶又慢慢变回成绵软的锦衣。罗子浮暗自庆幸刚才那个尴尬的场面,没有被两位女人看见。过了一会儿,三人相互劝酒时,子浮又故意用手摸了一下花城的手,花城依然不动声色,谈笑如故。可子浮身上的锦衣却再次变成了树叶,半天才恢复原状。如此一来二去,子浮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接着两个仙女对罗子浮来了番善意的嘲笑,花城对翩翩讲道:“你家的小郎君,行为很不端正,如果不是有你这个醋葫芦娘子,恐怕早就要跳到天上去了。”翩翩说他是“薄幸儿”,就应该让他冻死。罗子浮内心有愧,担心挨骂,可翩翩说完也就算了,并没有为难他。 转眼,秋风萧瑟,落叶遍地,翩翩开始准备过冬。看到罗子浮冷得缩身耸肩,她就用包裹将洞口飘浮的白云拾起来,给罗子浮絮成了棉衣,穿在身上,又暖又轻。一年之后,他们有了儿子。罗子浮天天在洞中逗孩子玩耍,翩翩在树叶上写字,教孩子念书,儿子过目成诵。又过了些年,儿子长大成人,花城娘子亲自送女儿来与翩翩的儿子成婚。看见花城的女儿容光照人,衣衫艳丽,子浮夫妇俩大悦,举办家宴祝贺。翩翩扣钗而歌给他们祝贺:“我有佳儿,不羡贵官。我有佳妇,不羡绮纨。今夕聚首,皆当喜欢。为君行酒,劝君加餐。”儿子、媳妇婚后就住在对面的石室中,新媳妇很孝敬,像亲生女儿一样照料公婆,一家人在山里过着和睦恬静的生活。家庭的亲情和翩翩清雅淡泊的生活态度渐渐地教育了罗子浮,使他想起了抚养自己长大的叔父罗大业。一天,他带着儿子、儿媳告别了翩翩和花城,回到老家,看望亲人。此时的叔父已退隐乡里,看见多年不见的子浮和孙子、孙媳妇,高兴得如获至宝,喜不胜收。不久,子浮思念翩翩,又带着儿子、儿媳回山寻访,只见原来住过的地方已是黄叶满径,洞口云迷,只好含泪而返。 长廊的这幅彩绘画,描绘的就是当初罗子浮心生邪念,身上的衣服变成树叶的情形。蒲公在这个故事中,为读者描述了一个滑稽而又颇具哲理的场面:邪念产生,锦衣变成了树叶;邪念消失,树叶又变回锦衣。蒲公笔下的仙女都具有平民色彩,她们跟凡人成亲,养儿育女,相夫教子,恪尽职守,追求道德的完美,追求真正的幸福,翩翩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古人有诗道: 疮痛余生竟遇仙,仙人风度信翩翩。他年鼓樟重相访,洞中白云何处边? P296-299 序言 面对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面对着无数人文先哲与文化巨匠,面对着长廊上众多绚丽多彩、内涵丰富的彩绘画,任何赞美的语言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本不该再多说什么话了,但在耗费多年心血编撰而成的《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全集》即将出版之际,还是想就编撰此书的过程和书的特点讲上几句。 富于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中国古人,在著名的颐和园长廊上以苏式彩画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个规模宏大、内涵丰富的五彩画卷。廊中的彩画用笔细腻、色彩绚丽、题材多样、雅俗共赏,一直受到中外广大游客的喜爱与关注,特别是那些寓意深刻、画面生动的人物彩画尤其受到人们的青睐。这些人物彩画描绘了从三皇五帝到清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数百个古典故事和民间传说,许多长廊彩画所涉及的口耳相传的人丈故事已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本人有幸从小就与颐和园毗邻而居,园中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使我耳濡目染、获益匪浅;园内古建上众多色彩斑斓的彩画,更引起我浓厚的兴趣与长久的关注。第一本介绍长廊彩画故事的书籍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的,后来又有多家出版社陆续出版了几种类似的书籍。由于年代久远、资料匮乏、考证困难等诸多原因,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本全面介绍长廊彩画故事的书籍问世,并且在不少有关书籍中,普遍存在着许多考据不严、张冠李戴的史实性错误。大约从2 0世纪90年代初起,我开始萌生了编撰一本全面、真实地阐述长廊彩画故事书籍的愿望,并一直为实现这个目标而默默地努力着。 有关资料表明,自清末以来,颐和园长廊经历了几次大的修缮,但当初长廊上彩画的绘画稿本却均未得到妥善记录和保存,要想重新找到所有彩画的源头出处是一件十分繁杂、艰难的工作。为编写此书,我在十多年的收集资料、考证史实、摄影修片、撰写文字的过程中,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做到“甘于寂寞,潜心研读”,并遵循“追本寻源,宁慢勿滥”的宗旨,坚持以“真实性、知识性、故事性”为编撰此书的原则。为全面系统地探究长廊彩画故事的真相,我为每幅彩画拍照、编号,将每一幅彩画都看成前人留下的宝贵历史信息来认真对待,将数百幅彩画的细节特征默记在脑中。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史资料,我带着对原有彩画故事的许多疑问,反复往返于北京各大图书馆、书店、旧书市场,并走访了园内的一些老职工和长廊彩画爱好者,力争通过查阅文史资料、对照古代画谱和其他各种线索寻找彩画最初的稿本和相关信息。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艰苦却常常伴有意外收获的过程。有时为了求得一幅画的真解,花费了好几年的时间仍毫无进展;有时在不经意之间,却会得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通过长期的探究与考证,我陆续发现了一些新资料和新线索,使得长期萦绕在我心中的疑问得到解答,也使长廊彩画留给人们的许多谜团渐渐得以澄清,这同时也更加激发了我研究长廊彩画的热情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我深深地体会到,面对前人留下的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作为后人的我们,只有以小心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每幅彩绘画,力求准确、客观地诠释每幅彩画背后的故事,才能避免“望画生义”的主观性错误,才能做到“对得起前人,无愧于来者”! 《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全集》是首部全面阐述长廊彩画故事的图书,采用全彩版印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使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和五千年文明历史的脉络。归纳本书的特点,可以用“七个首次”来概括: 第一,本书首次囊括了长廊中的全部大幅人物彩画,包括南北向支廊、对鸥舫、鱼藻轩和石丈亭上的人物彩画,详细介绍了每幅彩画的背景资料及人文故事。为全面反映长廊的历史与彩画的特点,书中还收录了有关长廊的历史照片,点缀了许多长廊山水画、花乌画、古建画、博古画和聚锦画等彩色图片,并附有从“邀月门”到“石丈亭”沿途十座古代建筑的照片、文字说明及及《颐和园长廊历史回顾》短文。通过这些图片和短文,本书全面真实地阐述了长廊的历史以及长廊彩画所承载的深厚的文化内涵。 第二,经过认真考证,本书首次披露了长廊彩画中一批,临仿清代著名画家作品的绘画,其中包括任伯年、任薰、任预、费丹旭、钱慧安、潘振镛、吴有如、沈心海、陆鹏、曹华、马骀等人作品的临摹画,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本书的艺术欣赏价值,也恢复了长期以来被忽视的长廊彩画的艺术价值,对恢复、提升长廊彩画应有的艺术品位起到了宣传作用。 第三,针对长廊彩画分散无序的特点,本书首次按历史阶段和故事情节编排所有长廊彩画故事,通过长廊300多幅彩画将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串联了起来。为便于读者查找,书中附有一套按时间排序的“长廊彩画故事检索目录”,分为八个章节,涵盖了从三皇五帝到清代的各个历史时期。读者在阅读本书、欣赏长廊彩画的同时,仿若徜徉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为生动地向读者介绍长廊彩画所描绘的古代传统文化内容,本书还首次总结归纳了“长廊八桥”和“长廊八爱”的概念。“长廊八桥”概括的是八幅长廊彩画,这些彩画反映了发生在八座古桥上的历史传说;长廊中还有八幅彩画,描绘了八位古代文人的风雅之爱,简称为“长廊八爱”。 第四,为增强本书对广大读者与游客游览长廊的指导性,书中附有首次精心设计的“长廊人物彩画位置表”,即“长廊人物画空间位置检索目录”。依据该表,读者与游客在游览长廊时,可在廊中任何一幅人物彩画前,方便地找到该画在书中的详细文字介绍;反之,也可根据书中每幅彩画上所标的位置号,找到该画在长廊的实际位置。本书首创的这种“彩画时间、空间双重检索系统”,为广大读者与游客欣赏长廊彩画、品味彩画故事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第五,经过长期考证,本书首次收录了100多个新的彩画故事,这些故事涉及150多幅彩画。书中还以“考证花絮”、“提示”等小贴士的形式,对以往长廊彩画故事书籍中几十个张冠李戴的错误进行了更正。本书的这些最新考证与更正将对正确传承长廊彩画这一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六,长廊彩画基本是按人物、花乌(鱼虫、走兽)、山水、古建四类题材画间隔排序的。其中许多人物彩画取材于多部中国古典名著和古代文选,但由于上述长廊画排序的特点,使得这些人物画分布杂乱、排列无序。根据这种情况,本书首次按照古典原著的回目顺序,将描绘同一故事而位置分散的彩画汇集在一起。这些彩画主要源自于十本古典名著,分别是《封神演义》5幅、 《三国演义》60幅、《西游记》26幅、《西厢记》3幅、《杨家将》6幅、《水浒传》13幅、《岳飞传》9幅、《白蛇传》4幅、《聊斋志异》20幅、《红楼梦》20幅。另外,长廊中还有十多幅彩画取材于中国古代短篇小说选本《今古奇观》和中国古代散文选本《古文观止》,本书将这些彩画故事依据它们所对应的历史年代分类排序。通过以上全新有序的编排,使长期以来困扰游客与读者的“长廊画迷阵”一一获得破解,使彩画故事情节得以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也使得广大读者通过这一本书便可领略到十多部中国古典名著和古代文选的精彩故事,从而大大提高了本书的阅读性与收藏性。 第七,为更好地表达长廊彩画的意境,反映出中国传统绘画“诗画同源”的特点,在编撰过程中,本书首次收有几十首彩画原配题款诗,并结合彩画故事的内容,收录了近百首古体诗词,进一步增强了本书所体现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提高了本书的艺术欣赏层次。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全集》一书终于即将同广大读者见面了。借此机会,我要衷心地向中国旅游出版社的领导、编辑及审校人员,向北京润地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以及向所有关心、支持这本书的人们表示自己最诚挚的感谢!我还要特别向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汉画学会名誉会长冯其庸老先生表示由衷的谢意!冯老在百忙之中亲自审阅书稿并提出许多中肯的建言,85岁高龄的他还亲自为本书挑灯撰文,写下了2000多字的序言,充分体现了一位文化界老前辈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从事文化传播晚辈们的殷切希望。在审校书稿的过程中,本着慎重、求精的原则,本书曾先后数次易稿,中国旅游出版社张润生副总编及编审人员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提出了不少宝贵的修改建议,使得本书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另外,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高级编辑易凯等人也参加了部分章节的改稿与校对工作,这里一并表示深深的感谢!由于长廊彩画故事历史跨度漫长、人物典故众多,加之本人水平有限等原因,本书的错误在所难免,衷心希望广大读者和有关专家对书中不妥之处给予斧正,以便将长廊彩画故事这一宝贵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忠实完好地传承下去,为弘扬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出我们的绵薄之力! 作者:易 明 2008年3月10日于北京西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