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图书与光盘相结合的形式,从民间记忆的角度出发,逐年记录了建国60年来的社会事件,以百姓回忆、口述历史与大事记录相结合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六十年的历史,记录中华民族走过的不平凡岁月。全书分为年度概述、民间记忆、年度记事三大块,书中不仅汇集了全国各地民众的亲历回忆,还汇编了六十年间共和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珍贵图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这60年(附光盘与共和国同行的岁月记忆)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陈华胜//陈媛 |
出版社 | 汉书出版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采用图书与光盘相结合的形式,从民间记忆的角度出发,逐年记录了建国60年来的社会事件,以百姓回忆、口述历史与大事记录相结合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六十年的历史,记录中华民族走过的不平凡岁月。全书分为年度概述、民间记忆、年度记事三大块,书中不仅汇集了全国各地民众的亲历回忆,还汇编了六十年间共和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珍贵图片。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杭州汉书数字出版传播有限公司策划、出版的,为党的生日和即将到来的国庆六十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全书采用图书与光盘相结合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六十年的历史,记录中华民族走过的不平凡岁月。 目录 1949 时间开始了 父亲参加了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前一天,我在天安门上排除炸药 1950 雄赳赳,气昂昂 我在崇宁剿匪平暴 1951 太阳不仅仅照在桑干河上 我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1952 北京城的拆与建 忆彭真 1953 一个人的倔强 我经历的1953年高考 1954 宪法的诞生 我所经历的1954年日内瓦会议 1955 阳光总在风雨后 我在坦克学校导演“春晚” 1956 大河小河有水没水 我在苏联参加授衔 1957 我失骄杨君失柳 带着母亲去当兵 在莫斯科三次见到毛主席 1958 一日大,二日公 周总理写“检讨”的经过 1959 粮食危机 支边:新疆是个好地方 1960 浮肿不是病? 骗饭记 我的大学 1961 乱云飞渡 搭着军列上大学 1962 七千人大会 卖画 1963 学习雷锋好榜样 火红的柿子 1964 东方红 “扎根”大寨 1965 山雨欲来风满楼 我在周总理身边做礼宾 1966 在战鼓疯擂中沉沦 保护灵隐寺 1967 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 我的一张大字报 1968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挖野斋 1969 玩偶时代 我在江西迎小平 1970 无声年代的最强音 我所经历的1970年大拉练 1971 中国需要一面镜子 我为毛主席开专列 1972 破冰之旅 扮假游客陪尼克松游长城 1973 马尾巴的功能 “白卷先生”与我的“高考” 1974 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小镇第一家洗澡房 1975 雾里看花乍暖还寒 人定胜天 1976 试看天地翻覆 经历唐山大地震 1977 承上启下 我的女兵生活 1978 中国向何处去 为了不饿死,冒死“包产到户”——‘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的自叙 记忆中的“豆腐西施” 我的1978年高考 1979 杀出一条血路 村官杂记 一毛钱的学生餐 1980 八十年代新一辈 我的第一条喇叭裤 我们的身体里暗流涌动 大年夜我睡在“钱山”上 1981 给历史一个决议 国库券发行的幕后故事 1982 绝对信号在闪烁 那份刀头肉的人情 1983 一号文件 我们的承包合同兑现了. 1984 我的中国心 1984年,迟到 浴火涅槃 1985 浪奔浪流 我是全村第一个万元户 “才子”的毕业分配 1986 一场革命 悼念一只老鼠 1987 两把火 嚣张的皮尔·卡丹 1988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黄色的日子 1989 坚定不移干下去 我的服装生意 1990 太阳照常升起 我这辈子最香的一觉 1991 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 寻呼年代 大哥大是怎么回事? 1992 又是一个春天 股票认购证点金传奇 在深圳,轧“股票认购证” 1993 输入输出 潮祭 1994 真实与谎言 我家的第一台电脑 1995 好官坏官天上地下 我见过孔繁森 1996 改革开放怎能说不 深圳,我的暂住证之伤 1997 伟人辞世香港回归 在香港悼念小平同志逝世 1998 严防死守 我在九江的日日夜夜 我开始了网络岁月 1999 总有一种力量 螺丝钉的坚持 2000 中国,快跑! 亲历一个千年的约会 2001 不确定的年代 北京申奥成功的不眠夜 一个中国人亲历的9·11恐怖袭击 2002 中国式大片 我在图书馆里“申博” 2003 SARS VS孙志刚 “非典”回忆录 2004 北京的第一场“雪” 我经历的印尼海啸 2005 感动中国洪战辉 我的博客生活 哈尔滨水荒96小时 2006 梦萦青藏铁路 青藏线上第一夜 2007 史上最牛钉子户 目睹“嫦娥一号”发射 2008 中国雄起 我当奥运火炬手 我从废墟中被救出 试读章节 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结束了历时8年多的印度支那战争,有助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普遍欢迎,无论是对交战双方,还是对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有关国家来说,都是双赢的明智之举。当年,我有幸以翻译的身份,随越南代表团参与了会议的全过程。如今50多年过去了,但当年亲历会议的许多情景仍记忆犹新。 1954年5月7日,日内瓦会议召开前一天,巴黎的广播中突然传来消息:奠边府堡垒已陷落,法国守军全部停止抵抗,法军总指挥德·卡斯特里少将和全体参谋部军官被“越盟”俘虏,法国全国为此举行哀悼。 这一消息传到日内瓦后,越南代表团顿时欢腾起来。团长范文同兴奋地叫拿香槟酒来。团里没有香槟酒便找来红葡萄酒,全团人员举杯欢呼胜利。我也从中分享了一份胜利的喜悦。范文同又叫工作人员买了法文、英文、德文等有关报纸,头版的大标题都有“奠边府”几个大字。 第二天,日内瓦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正式召开,东方阵营士气高昂,西方阵营情绪低沉。当天,越南代表团带着胜利者的姿态步入会场,法国代表则戴着黑纱入场。法国人看到越南代表团中有人笑了一声,便骂道:“哼,这些幽灵!”范文同当即用法语回敬:“可是有些人却被‘幽灵’打败了。”会议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开场的。 会议在原国联大厦的一问大会议厅内举行,四周墙壁和屋顶上绘着战争、和平、解放以及五个巨人携手合作的壁画,但会议的气氛却很紧张,东西双方的代表相互不打招呼。在排成四方形的会议桌周围,一侧是苏联和英国代表团,一侧是中国和越南代表团,另两侧是法国、美国和老挝王国、柬埔寨王国、南越代表团。到会后各自入座,苏联代表莫洛托夫和英国代表艾登轮流主持会议。越南代表范文同义正词严地谴责了法国的侵略,要求法国必须撤军,尊重越南的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同时表示愿意考虑越南作为独立主权国家参加法兰西联邦并照顾法国在越南的经济文化利益,他主张,在尊重越南和印支三国独立主权的基础上停止战争,恢复和平。 在法国公众强烈反战的情况下,皮杜尔的基本主张仅仅是要求与对方实行停火,借以安抚法国公众的不满,挽救拉尼埃政府,企图把达成政治协议留待以后解决,继续维持法国在印支的统治。 中国不是印支战争的当事国,基本立场是支持越南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在承认印支三国民族权利的基础上,交战各方停止敌对行动,恢复和平。朝鲜已经停战,印支也应停战,并坚决反对美国介入,使战争扩大。 苏联作为会议两主席之一,除支持越南的合理要求外,还争取同英国一起,尽量促成会议能达成协议。但此时的美国在朝鲜战争失败后,并不愿意实现停止法越战争,而是希望法越战争扩大化以便从中渔利。但又不愿单独军事介人,其基本立场是并不希望会议达成任何协议,好继续进行这场“法国出血,美国出钱”的战争(据西方的报道,至1954年,法国进行越战的开支已有80%依靠美援),在印度支那“遏制共产主义”。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从英国的基本利益出发也是希望会议达成协议的,他也愿意设法把与会的各方拉在一起。事后,他曾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会议,各方虽然不愿直接接触,但又总怕一方或另一方离席而去。” 会议就这样开了两三次,各说各的主张,达不成任何协议。法国内阁的更替使主和派上台,推动了日内瓦会议的和平进程;周恩来抓住时机进行积极的斡旋,促使越法双方接受橄榄枝。 虽然暂时休会了,但越南代表团所住的莱蒙湖畔“维尔梭阿”别墅常常宾客盈门,许多法国人士到此造访。他们有的是代表团来访,有的是社会名流的个人探望,其中还有一些是工人、妇女、老教授、伤残军人等等。这些来访人员向越南代表表明法国政府继续进行侵略越南的战争不得人心,他们坚决反对,主张立即停战,恢复和平,撤回法国远征军,支持越南独立。我见到一位和善的老婆婆臂上戴着黑纱,她对越南代表团的同志说:“我的儿子三个月前在越南战死了,然而我一点也不怪你们,这要法国殖民者负完全责任。你们是和我一样渴望和平的。”她说话时,流下了眼泪,并把一枚和平鸽纪念章别到一位越南代表的胸前。 7月20日,会议已经到了最后的关键时刻。晚上,有关方面的代表和会议两主席都已到场。突然,南越、老挝、柬埔寨三方的代表拒绝参加,法国代表很紧张,以为他们要变卦。莫洛托夫和艾登两位大会主席也不知道为什么,只好在那里等着。后来通过了解才知道这是三方代表存心想与法国闹点别扭,给孟戴斯·弗朗斯一个难堪。原来孟戴斯’弗朗斯说过要在20日前解决问题,所以三方代表故意要把签字仪式拖延到21日凌晨,表明超过了20日。 7月21日,与会的九个代表团通过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文本宣读后,有七方代表表示赞同,美国代表声明它不参与这项宣言,但愿意“根据联合国宪章精神,它将不为协议的执行设置障碍,也不以武力破坏协议”。南越代表则声明这个协议不能接受,但此时已经没有人理会了,会议正式闭幕。 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周恩来在中国代表团驻地“花山”别墅宴请苏联和越南代表团全体成员。当时正好在洛桑举行世界杯足球赛,周恩来举杯说:“我们这里也是一场球赛,但球赛的结果是我们赢了,这要归功于我们的领队莫洛托夫同志和主力队员范文同同志,我提议为他们的健康干杯。”莫洛托夫和范文同也起来祝酒并提议大家为毛泽东同志、胡志明同志、周恩来同志的健康干杯,为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团结、友谊干杯,气氛十分热烈而亲切。 P40-4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