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美得不寒而栗/知性女人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洁尘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知性女人系列”是一部极具心灵穿透力和个人风格的随笔精选集,将作者多年来的随笔精品以一种全新的编排和出版形式收集成册,以飨一直喜爱、追随她的作品的读者。此外,全书从内容到形式,都散发出浓郁的知性女性气息,作者用从容、犀利、充满力量的文字,为每一位关注心灵成长的女性开拓了一个新的视野。

本书是“知性女人系列”丛书之《美得不寒而栗》。

内容推荐

本书为知名女作家洁尘的“私人版本”精选集,以图文形式集结了作者近年来的随笔精品。爱情、时尚、两性、电影、阅读……作者从知性女人的角度来感受这一切,并以她独特、犀利、准确的文字,在字里行间揭示出关于人生的真知灼见,直抵心灵,令人叹服。

目录

我的反义词:洁尘

·悦读·格林的鸦片

 阅读的两种状态

 有关品质

 灾难也是生活

 阅读乔治·摩尔的理由

 有感于“大众文化批判”

 一个由花香设的局

 雅致且恐怖的观看

 小众阅读的时髦

 像水果皮一样剥落

 一个参透了爱情的少年

 像人生那么浩瀚

 为人与为文

 瞬间·脆弱

 诗歌的红皮书和蓝皮书

 失恋幻觉之一种

 人在江湖

 欧阳应霁的私房书

 内在与外在的双重幽黯

 流水是一种豪华的意象

 两种存在

 关于原版与插图的问题

 格林的鸦片

 弗勒希的三个嗅觉世界

 法国女人吃不胖

 大青衣的彩旦表演

 暗物质

 《小团圆》之琐碎读后感

·梦工厂·猛虎在细嗅蔷薇

 奥斯卡的耻辱

 比绿茶更像绿茶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孤寂

 残酷和快意

 东邪西毒和东成西就

 对乔·怀特的赞美

 对藤泽周平的期待

 关于绍拉,关于弗拉明戈舞者

 黑色故事与白色故事

 贾樟柯鲜艳一些了

 举目是海

 没有路通向戈达尔

 美得不寒而栗

 猛虎在细嗅蔷薇

 面具和面孔

 你没有披肩,我没有灵魂

 如果爱,也许应该简单

 秋刀鱼和盐

 散瞳

 深过最深之水

 十分钟年华老去

 双重感动

 天气和煦,视而不见

 性别的牢狱

 性与死

 姨妈的境界

·人世间·来自对面的观看

 春天的窸窸窣窣

 对完美的纪念

 茶花的失败

 来自对面的观看

 晾衣

 陌生人的声音

 飘起来的某个东西

 挑衅性细节

 走青和见红

 占卜——在细节上顺应天意

 由叶与一个城市的爱情

 酒店的夜晚

 隐美之地

 孩子,光与结冰的湖

试读章节

灾难也是生活

非典时期有两本经典小说突然走俏,一是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再就是加缪的《鼠疫》。我不考虑在这个时候重读《霍乱时期的爱情》,马尔克斯所撰写的这个以灾难为背景的爱情奇迹会让我产生幻觉,而我本来就是一个幻觉够多的人了。

我是在这个时期重新看了《鼠疫》,然后读了加缪的其他重要作品,比如他的《局外人》、《堕落》、《叛教者》、《不贞的妻子》、《沉默的人们》、《西西弗神话》、《正面与反面》等。还翻了翻由埃尔贝·R.洛特曼撰写的像个砖头一样厚的《加缪传》。这是我第一次很认真且比较系统地读加缪,而这一次的阅读颠覆了我以前对加缪那些浮光掠影的阅读,或者说,它沉重地打击了我这个幻觉症患者对幻觉的爱好。记得有一年海南笔会,我躺在三亚白色的沙滩上,手里拿着本加缪的《阳光与阴影》;应该说那次旅途前后几天我是把这本书读完了的,但事后我想不起关于这本书的任何内容。也许,对于我来说,必须得在一个严峻的场景中才能阅读加缪,比如人人自危的非典时期。我这种读者应该被加缪嘲笑,因为很难在常态中思考人类以及自身灵魂的处境和要求;而且,这种人在非常态中所得到的来自加缪的启迪,也会因为生活重新进入常态而挥发殆尽。

所以,我想,这段时期如我一般读《鼠疫》或《霍乱时期的爱情》的读者,就像加缪笔下那个因鼠疫被封城的奥兰小城的“人道主义者”。对于这种人,加缪说,“蠢事总是不会绝迹的,假如人们能不专为自己着想,那就会明白的。在这个问题上,市民们和大家一样,他们专为自己着想,也就是说他们都是人道主义者:不相信天灾的。天灾是由不得人的,所以有人认为它不是现实,而是一场即将消失的恶梦。然而恶梦并不一定消失,在恶梦接连的过程里,倒是人自己消失了,而且最先消失的是那些人道主义者,因为他们未曾采取必要的措施。”

消失并不一定指的是肉体,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东西。现在的人们在较为良好的生存环境中已经养成了一种思维定势,那就是我们都是被挑选出来的规避者,规避的对象是天灾。我们似乎觉得已经被挑选出来只受精神上的困苦,只需要探究情爱的真假以及饱暖之后面向淫欲还是背对淫欲的问题。我们每天携带着一些大词,比如孤独、爱情、自由、灵魂等等,勉强睡去;第二天醒来依然没有答案。我们甚至觉得活得很不好,很不快乐。对于我们来说,灾难这个词是个体化的,即便有群体意义,那也是非常遥远的,在波黑、加沙和伊拉克。

可是,这样的人群居然遇到了非典时期。一场关乎呼吸不论阶层的灾难。我们非常震惊,并因为震惊而情绪高昂。在这个过程中,《鼠疫》中有两段话放存现实中来看,让人相当会意。

“在灾难开始和结束的时候,人们总要讲些漂亮话。在第一种情况下,这种习气尚未消失。在第二种情况下,这种习气又恢复了。只是在灾难真正临头的时刻人们才习惯于现实。也就是说:习惯于沉默。”

“如果对高尚的行为过于夸张,最后会变成对罪恶的间接而有力的歌颂,因为这样做会使人设想,高尚的行为之所以可贵只是因为它们是罕见的,而恶毒和冷漠却是人们行动中常见得多的动力。”

在这两段话所描述的状态下,当灾难结束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就像《鼠疫》中的奥兰小城重新开放的时刻,有人激动地到处说,“这是鼠疫啊?我们是经历了鼠疫的人啊。”加缪借一个老人的嘴评点道:“他们差点儿就会要求授予勋章了。可是鼠疫是怎么一回事呢?也不过就是生活罢了。”

在我这次集中阅读加缪的过程中,“鼠疫也不过就是生活罢了”这一个点对我刺激最大。也许,因为这句话,我几乎是在一瞬间获得了安之若素的态度和一双朝外观看的眼睛。另外,我接受了灾难的过程中那种特别的单调,特别的缺乏戏剧性。从某种意义上说,灾难比生活本身还更生活。

加缪说:“人不能长期受苦或长期感到幸福,因此他做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事来。”

灾难是恶,鼠疫是恶,非典是恶。但这些恶正是生活的一部分。面对恶的态度,我们应该是冷静且有点疏离地对待之,如果我们不是《鼠疫》里的里厄医生那样的专业人士的话。里厄是鼠疫时期的脊梁和良心,就像非典时期的钟南山。对于这样的人,加缪给予了饱含感情的赞美,虽然他们本身的特点是绝不感情用事。他们镇定地高尚地职业化地投入到拯救生命的过程中,而我们对于这样的人,应该如何像加缪那样“绝不夸张”地表示出我们南衷的敬意呢?其实,如果我们不夸张,我们自身也就获得了面对灾难的勇气。

P12-15

序言

我和洁尘基本上是反义词。如果互换生活,彼此肯定都吃不消。她严谨,节制,我懒惰,无序。其实近年来我很希望能像她那样,过职业作家的生活,每天九点起床少废话先写一千字再说——可真做不到!太爱玩了。如果每天不第一时间了解世界上又发生了什么大事小情并再延伸阅读从而扎进网络不自拔,我简直焦虑。

很久以前……一晃十几年前了,我和洁尘给同一家报纸的同一个版面写稿,那时她的文字给我留F很良家妇女的印象,而兄弟我则是靠骂骂咧咧博出位的。第一次见到真人是在三亚,《城市画报》组织的作者笔会,她总和小你一处,我和黄爱东西。后来她说我给她留下不爱理人的印象,其实我认生哈哈哈确实不太爱理人,事儿呗。再后来某杂志约几个女作家写《给未来的孩子的一封信》,当年的照片外,另附一张青春期小照,洁尘的令我吃一惊——曾经很飞扬啊!和现在的温良恭俭让颇不同。

女作家的熟不必见面,从彼此的作品里就看熟了。《酒红冰蓝》令我泪如雨下,一个明明是经历过的故事,一个就是很飞扬的她在我心里生动起来。现在洁尘的书闺范儿,应该是遇到了她先生的缘故,夫妻总会磨到相似,我不也从无知无畏变成知道害臊了么?

2007年到成都,他们夫妇来接。是头回见中茂,两人竟然当着我们的面吵架。不是脸红脖子粗的翻脸,而是老年夫妻那种细碎的拌嘴。很小的事,就为谁指的路对,虽然我头回到成都,也看出其实俩人都不太认路。加上他们彼此之间称谓很有意思,车里一时“哥哥妹妹”互相嗔怪着,逗死人,旁观者倒也不尴尬。

夫妇俩听说我们订了酒店,死活要求搬到家里去,其实也是老派人的方式,现在人哪有?实在推脱不掉,我们一下去了四个。接下来几天洁尘放弃了规律生活,亲自驾车带我们游玩(驾驶风格实在女性,把我急得,中间自己开了一段,后来怕把她车开坏才作罢)。

那一次朝夕相处,彼此的了解更深。每天晚饭后到露台上,坐在他们精心培育的花草间谈天说地——她家的绿植甚至都比我家养得好,这是耐心的生活表现方式吧。我们住在中茂于露台的书房,布置朴素平实,四处有他无师自通的水彩画,就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加上一个古灵精怪的儿子,圆满。

因为生活规律和平静,洁尘保持着匀速出书的频率,每收到她寄来的新书都令我自形惭秽一番——完全是劳模和闲汉的生动写照,这都是鞭策哇!我只得把序写成检查。

洁尘是一个几乎不说人坏话的人,这很难和难得。人到中年后我也反思:作家都敏感,其实谁看不出谁的毛病呢?但用宽容去理解,和用怪话去讽刺,还真是两种生活态度。

因为能够懂得洁尘的宽厚,不自觉间她已成为我心中重要的朋友。去年“5·12”地震,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成都有我的朋友,有洁尘,她好不好?安不安全?得知一切平安后,也为自己与以前不同的细心温暖了一会儿,这样的互相关怀,还真是能往高层次带人。

后来在网上看到震时的成都为鼓舞士气,请四位城中名人拍了一组名为“因为有你,成都更美好”的公益广告,图中的洁尘很具知性美,旁边是她说的话:“我发现成都人的精神状态与成都的地质结构几乎一样,临危不乱,以柔克刚。”——这不就是她么?想象每一天,她透彻的眼神在这城市中穿梭,真美好。

2009年12月

后记

知性女人是怎样的女人?洁尘以电影、书籍、日常生活为支点,用温雅开阔的文字诠释对人生的理解,女性之思渗透其间——“知性”之美,在于褪去繁华,还得本真。

她给爱情的尽头以问号结尾。她唤起我们记忆里那些唯关的镜头,讲述那些光影里的情和事,是为描摹真实爱情的投影,女人独有的体会。那些撩动人心的情愫,寂寞中的美好,透着一种生命的质感,生存的热度。暖暖胸怀,心存冀盼一《爱情的尽头是爱情》。

她引着我们在现实生活去阅读前哲,释读影像,缓缓营造出一个丰满的精神家园。她的个人体察沉淀下来,凝练出一种有别于宏大叙事的真挚和体贴。通过“悦读”,寻觅“人生和文学交融的既晦暗又绚丽的那些时光,那些内心,那些情感”,她相信文学艺术之力“把溺于虚无和绝望之中的我们打捞出来”。“知性”是在现代社会中的人性坚持,于是有一种美——《美得不寒而栗》。

她用机趣快意的文字讲述日常生活中的个人智慧,从这些生活的絮语和细节中获得一种安宁静好以及瞬间之美的极致,反而达到一种达观通晓。捕捉人生的“转角处”之美,理解自我和他人,“告别是为了证明自己曾经在场,疼痛是一定,但绝不是不幸”。“知性”是对人生每一个阶段的关注,才懂得《在转角处告别》。

她写电影中的“他”和“她”,流光溢彩,繁华褪尽.叙说中流淌而出独到、知性的气息。那些共历岁月的面庞,是成长最生动的镜子。她在意普通人的个性命运,也慨叹“人群当中的魔力就在于有那么多深不可测的扭曲的痛苦的灵魂,他们在受苦的同时丰富了这个世界,让人怜惜不已”。于是,光影中、心底里寻找到《一种发狠的青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