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性女人系列”是一部极具心灵穿透力和个人风格的随笔精选集,将作者多年来的随笔精品以一种全新的编排和出版形式收集成册,以飨一直喜爱、追随她的作品的读者。此外,全书从内容到形式,都散发出浓郁的知性女性气息,作者用从容、犀利、充满力量的文字,为每一位关注心灵成长的女性开拓了一个新的视野。
本书是“知性女人系列”丛书之《爱情的尽头是爱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爱情的尽头是爱情/知性女人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洁尘 |
出版社 | 南方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知性女人系列”是一部极具心灵穿透力和个人风格的随笔精选集,将作者多年来的随笔精品以一种全新的编排和出版形式收集成册,以飨一直喜爱、追随她的作品的读者。此外,全书从内容到形式,都散发出浓郁的知性女性气息,作者用从容、犀利、充满力量的文字,为每一位关注心灵成长的女性开拓了一个新的视野。 本书是“知性女人系列”丛书之《爱情的尽头是爱情》。 内容推荐 本书为知名女作家洁尘的“私人版本”精选集,以图文形式集结了作者近年来的随笔精品。爱情、时尚、两性、电影、阅读……作者从知性女人的角度来感受这一切,并以她独特、犀利、准确的文字,在字里行间揭示出关于人生的真知灼见,直抵心灵,令人叹服。 目录 眼前,一片美丽的水域 ·恋恋红尘·因爱而生卑微 禁忌之恸 我们共同的初恋 化石般的纯爱故事 不知道结果的阴谋 爱情绝对不是最要紧的 荒凉 看《叶子》的那天 甜蜜蜜的四次哭泣 爱情的尽头是爱情? 毕加索黄金时代的女人 被爱爱人原来一样可悲 当迷恋齿轮崩溃之时 当女人爱上不能爱的男人 对她说,对他说 因爱而生卑微 口红 岛国的爱情方式 情结 非洲和亚洲的爱情回忆 洇 周渔的爱情 清浅之爱 爱情万岁 燃情岁月 为炽情付出的代价 说吧,说我爱你 花团锦簇的悲惨故事 保护爱情的两种极端方式 韩国情色 漂浮在真实之上一厘米的地方 ·妖娆·你的衣服我的衣服 旗袍:性感和性感之外 我是这么以为的 不能不怀旧 葱绿桃红 妒艳 缎面团花 肩上的风景 隆重 内衣之内 你的衣服和我的衣服 圣罗兰王国和YSL帝国 陷溺 一生的水 抓狂的夏末 给淡妆一个中镜 为自己留一把长发 无力招架的西阵织 ·光与影·欧姬芙的花卉 PAN这个人 巴尔蒂斯的具象 被诋毁和亵渎的天才 陌生人的声音 内景和远景 欧姬芙的花卉 蔷薇刑 生理默契的歌 王艾婷的室内情愫 行于其上 试读章节 化石般的纯爱故事 好些书影对照的作品,都是先看的电影,再去看书。市川拓司的《恋爱写真》也是这样。 市川拓司的小说系列,以《恋爱写真》为代表作,另有《separation》、《现在,很想见你》、《如果世界下雨了》等,被称作“化石般的纯爱故事”。就我读过的《恋爱写真》来说,其特点为无性的纯情之爱。为保持这种不食人间炯火之情感的永恒性质,结局是以死亡为代价的。 纯爱故事对于少年读者来说,那几乎是百发百中的,犹如琼瑶之于中国少男少女的效果。这是市川拓司风靡日本的原因。跟他前后差不多时间并产生相同效果的中文小说,也是诞生于网上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其女主人公轻舞飞扬跟《恋爱写真》里的女主人公里中静流一样,因夭折而永生。这种故事总是能在最大限度地调度出读者憾惜的痛感。 如果成年人来读纯爱故事的话,故事本身的质·地是过于苍白和浅陋了,这个时候,要求的是小说本身能有足够的精致,能够在其语言层面上构成把玩的美感。《恋爱写真》正是这样的一部纯情小说,对话、场景、叙述节奏、提炼人物某一处古怪但不失可爱的特点的手法,都堪称精致好看;比如,里中静流在2l岁时因爱情的来临才开始身体发育,几年之间从一个幼女的模样脱胎换骨为一个性感女郎,这个构思很有魔幻味道,才气非凡。 奇怪的是,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居然跟小说本身差别那么大。小说是个纯情故事,虽说是个三角恋,但并无让人紧张的张力,人性美好,周遭温暖。电影扔掉了三角恋这一结构,把情节推动安置在一对情侣之间,并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将故事扭转为带有凶杀悬疑的味道。 电影是由堤幸彦导演的,主演广末凉子和松田龙平。这两个演员的选择就和小说本身的纯情基础有着相当的距离。在日本当下的偶像级演员中,广末凉子和松田龙平都不是太正常吧。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广末凉子神经又出了问题,在公众场合举止怪异;至于松田龙平,从《御法度》开始,就一直保持着一个无比俊美但让人难以接近和爱慕的凉血姿态。但这两个人来演绎人生常见的疏离和遗忘,还是很有说服力的。而事实上,广末凉子所扮演的里中静流和松田龙平扮演的濑川诚人,他们那种有些怪诞的爱情在电影里显得更有质感更有一种力量;当然,电影较之小说来说,本质没有变,还是一个化石般的纯爱故事。 有时想,对于情感这东两来说,使之连接并使之延续,甚而彻底缠绕在一起的,必定不是什么一般意义上健康的人格能够完成的。所谓健康的人格,过于圆满,没有太大的窟窿,也就难以深刻地承接另外一个生命的汁水,当然也就无法达成一种深刻的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亲密关系的核心其实包括了太多负面的东西,比如伤害、比如痛楚、比如背叛、比如毅然决然,甚至比如永别。 在电影《恋爱写真》里有一个细节很好,很有才气,这是小说里没有的,是堤幸彦的才气:里中静流初次到濑川诚人的公寓做客。两人边吃橘子边迟疑地说话。静流站起来,告别。诚人嗫嚅着说:还是应该再待一会儿吧。静流问:那什么时候走呢?诚人说:至少得吃完这些橘子吧。镜头随着静流的视线转向屋里一大筐橘子。 在诚人的话外音里,我们知道静流第二天就搬到了诚人的住处。我们还看到,橘子很酸,他们吃得很慢。待橘子终于吃完,他们也分手了。而且,是永远地分手了。如果,当初冥冥中有声音告诉诚人:别提什么橘子啊,吃完这筐橘子就是永别啊……哦,我们大家都希望冥冥之中有声音告诉我们未来的事情,指点我们如何规避,哪怕规避的就是一些橘子,这也会让我们慎重起来。可是,没有啊! 还是不提什么橘子了吧,这些命运的道具说来让人心悸。只需要强调一点:影片在技术层面上也是很棒的,只是,体质敏感的人最好还是不看为妙。 P26-31 序言 我精心打制我的枷锁 洁尘本名陈洁,她的夫君中茂是我的挚友。原来同住城里,走动殷勤,后来他们搬去远郊华阳,彼此有些疏离。庆幸还有网络,浏览“洁尘的私人版本”和中茂的“好风堂”博客,仍能感知他们家花园里的一草一木,餐桌上的一菜一羹,每个成员的一颦一笑。 某天,读洁尘的博客,读到一段文字: 我夫君眼睛特别好,是那种可以当飞行员的视力。…… 那天晚上我端水给他,一进门,猛然看到看书的他鼻子上吊个眼镜,鬓角处几丝白发在灯光下映着。好多好多年前,我第一次看到他,也是他低头看书的样子。英俊、柔和的侧影,一头柔软浓密轻微自然卷的黑发。…… 日子开始越来越清晰了。就这样了,后面的一切都差不多可以看到了:孩子会慢慢长大,然后离开我们;我们会慢慢变老,然后离开这个世界。这就是人生的结果,而这慢慢变老的过程,我知道会牵着他的手,这就踏实了。 这就踏实了!那一刻,我的眼睛润湿了。我有要给洁尘打电话的冲动。夫人骂我,神经病!想想也是。 十五年前的一天,中茂告诉我,他爱上了一个女孩。还用说,那时我与中茂三天两头就钻在一起,彼此绝无隐私。而她出现的频率已越来越密。 我比中茂大十岁,最初的认识是在一群人中谈书,谈书里的某个人物,某一细节,也谈读禁书的快感,甚全窃书的乐趣……记得中茂说,读书得讲究环境,不能想象在鸡笼上读书做作业的滋味,尽管那是很多孩子的本事。他还说,绝对不能与拉开抽屉就不再关上的人一起生活,就像在一个空阔的屋里有一只苍蝇嗡嗡就不能安身…… 此后,我们就常去书市、花市和菜市。 且说菜市。我们都爱好美食,“治大国,若烹小鲜”,窃以为良庖分崩离析的刀俎功夫与五味调和的综合能力,实不亚于高明的政客。我们都痛感枉耗青春的热血和激情,于是“玩”也成了“志”的另一种表达。聚在一起,中茂常表演擅长的鲁菜,如葱烧海参、水晶冻之类。我不讲规矩,总有创新。就像武林高手过招,最后抱剑揖躬,彼此服气…… 照上述标准衡量中茂的女友,洁尘未必合适。理由就像她后来写的:“初中,和男生打架,站在办公室等候处理,夕阳西下,饥肠辘辘;高中早恋,被人指指点点地议论,家长和老师一起一遍一遍晓之以利害,两人不敢见面,让朋友帮着传条子;大学一年,失恋、整夜呆坐,不知人生的意义为何……”那时的洁尘未脱“青涩的滋味”,还时不时地逞伶牙俐齿,如何要求她担起贤妻良母的责任? 我劝说中茂的态度很坚决。记得那天夜已很深,人民南路电报大楼的大钟已敲过十二点,围着毛的塑像,我们转了一圈又一圈,秋风中我有些不寒而栗。最后站定,我抚着中茂的肩说,不能,不能,一定不能。中茂答应了我,尽管有些迟疑。但我敢肯定,分手后,他径去了洁尘那里。 此时的洁尘,恰如一位女友的评价:“在很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会喜欢非正常生活状态的,因为只有那些浓郁、强烈、纠缠甚至反叛和动荡,才能让她内心的激情}戈到一个出口。”事实证明了中茂慧眼识人。 未见过大海,也有人沉溺于杯水风波。以过来人的体验,年轻时的折腾并非全然坏事,走过山穷水尽,忽逢桃花林,也许再不会错失。 当然,洁尘的重塑不是经历,源动力是阅读后的内省: “一个女人可以没有一切,但怎么着也得有个家吧,就像蜗牛得有个壳……”“像我这样自卫、警觉、现实感准确无误的女人,是无法真正懂得茨维塔耶娃那种祭坛女人的。……茨维塔耶娃对于我,就是一个深渊。而我,并不想坠下去。…‘这个世界上除了男欢女爱,的确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感兴趣的事情。抛开男人,女人会在另外的空间里找到自己从容的身影。” 恰恰洁尘找到了心仪的男人。她对金牛座的夫君有着发自内心的赞美:“金牛座的男人不太拉风,也不扮酷,温文尔雅,慢条斯理,认真,负责,踏实,话少,做事或恋爱都很低调,但绝对心中有数。” 此后的岁月,洁尘就像一棵长成的树,只是在一圈一圈扩展生命的年轮。1998年,生了毛毛后,洁尘的性格日益温润,天真的女儿性,温顺的妻性,与母性集于一身。整个世界,在她眼前焕然一新: 我觉得我的内心有了一种阔大且深厚的东西,有一种柔软但很有力度的东西。这是我儿子带给我的。如果我没有做母亲,我不知何时才能修炼到那个程度,却不想生下孩子的一瞬间,神就把我给脱胎换骨了。 洁尘原来兴趣广泛,曾从事过新闻和出版等职业,多次动心过主编杂志,也在电视台做过几天主持入,甚至还想圈点钱,拍上一两部小制作的电影。这个丰富的世界,要做想做和可做的事情太多,洁尘又是那么年轻和有活力。 …… 一条惬意的鱼 洁尘铭记里尔克的一句话:“自己是一个倾听的人,一个忍耐的人,主张缓慢发展的人,我自己愿意做这样一个的作家。”这与她早年服膺的张爱玲的“成名要早”的理论背道而驰。 有人说,生命的过程就是生物能的释放过程,因此生命不是在于运动,而是在于静止。洁尘超前享受到“慢”的乐趣,“开始一点点地仔细地去触摸家人的质地,先生、父亲、母亲、姐姐……,我的手指越来越灵敏越来越纤细,我的呼吸越来越深越来越静……” 我尽量不让自己成为一个被情绪左右的人,让别人与我相处不会因为我的情绪左右为难忐忑不安,我让自己成为一个守诺的人,一个很耐烦的人,一个懂得拒绝的人,一个不能以轻慢亵玩的态度接近的人,一个别人可以开玩笑也会自嘲的人,一个宽容的但会断然翻脸的人,一个细致的能够换位思考的人,一个不再自来熟和人来疯的人,一个可能无趣但很靠谱的人。 对外界的要求一点点地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一点点提高。认清自己的天性,但不纵容自己的毛病;不再关心他人的评价,但开始养成一日一省的习惯。在减和加的这个过程中,一切物质的东西都不重要了,开始从一饭一粥里享受最细微的日常生活…… 我没有能力对洁尘的文学成就进行评判,但对她作为成功的女人的那一面看得相当清晰。有时也对她的超负载作善意的提醒,这是一个颈椎病患者对天下伏案者的关心和同情。如果说我定位于民间学者,没有笼头和配鞍,任何时候都可以马放南山。而洁尘不可以,她有那么多博友和粉丝、催稿的编辑和出版人,一种巨大的力量会裹挟着她一路走去。 “在成都,我是一条怡然自得的鱼。”洁尘在表述对生活的自信和知足,也折射出对水的依恋。她在近日的博客中,写到与儿子毛毛一起游泳的故事: 差不多一个月过去了,每天的黄昏都一样。毛毛每天二十圈,一圈差不多80多米,也就是1600多米;我也一样,跟着儿子的后面游,每天都差不多这个量。…… 每天从天光明亮的时候入水,一直到夜色四合,然后从灯光照耀的斑斓的水里钻出来,母子俩踢踢踏踏地施施然回家。很爽。 毛毛说。像你这种年龄的女人可以游这么久这么多的,我看这个地方就你一个耶。我得意地说,那是,偶小时候是被选到体校的游泳队里去了的,这好歹也是童子功。 游泳可以比较好地舒缓身体的每一个关节。自开始游泳后,我的椎体的毛病开始缓解。我可以把眼中的世界看成空无一物的水,但我永远成不了自由的鱼。 洁尘有资格把自己比喻成一条鱼。她的面前,永远有一片美丽的水域。 2009年12月于成都 后记 知性女人是怎样的女人?洁尘以电影、书籍、日常生活为支点,用温雅开阔的文字诠释对人生的理解,女性之思渗透其间——“知性”之美,在于褪去繁华,还得本真。 她给爱情的尽头以问号结尾。她唤起我们记忆里那些唯关的镜头,讲述那些光影里的情和事,是为描摹真实爱情的投影,女人独有的体会。那些撩动人心的情愫,寂寞中的美好,透着一种生命的质感,生存的热度。暖暖胸怀,心存冀盼一《爱情的尽头是爱情》。 她引着我们在现实生活去阅读前哲,释读影像,缓缓营造出一个丰满的精神家园。她的个人体察沉淀下来,凝练出一种有别于宏大叙事的真挚和体贴。通过“悦读”,寻觅“人生和文学交融的既晦暗又绚丽的那些时光,那些内心,那些情感”,她相信文学艺术之力“把溺于虚无和绝望之中的我们打捞出来”。“知性”是在现代社会中的人性坚持,于是有一种美——《美得不寒而栗》。 她用机趣快意的文字讲述日常生活中的个人智慧,从这些生活的絮语和细节中获得一种安宁静好以及瞬间之美的极致,反而达到一种达观通晓。捕捉人生的“转角处”之美,理解自我和他人,“告别是为了证明自己曾经在场,疼痛是一定,但绝不是不幸”。“知性”是对人生每一个阶段的关注,才懂得《在转角处告别》。 她写电影中的“他”和“她”,流光溢彩,繁华褪尽.叙说中流淌而出独到、知性的气息。那些共历岁月的面庞,是成长最生动的镜子。她在意普通人的个性命运,也慨叹“人群当中的魔力就在于有那么多深不可测的扭曲的痛苦的灵魂,他们在受苦的同时丰富了这个世界,让人怜惜不已”。于是,光影中、心底里寻找到《一种发狠的青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