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脚姥姥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金年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阴历三月十七,我的家乡鲁南抱犊崮、枣庄一带下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桃花雪”。这场罕见的大雪不仅砸碎了盛开的桃花,连德人刚刚立起来的煤矿井架子也下白了。就在这场纷飞的大雪中,我的姥姥出生了。从此,她用她那双特有的大脚,开始了她80多岁的传奇人生。

姥姥出生时,出来的首先是脚。

姥姥的母亲是头胎,只觉得很费劲,低头一看:“我的娘来,这么大的脚……”当时便昏了过去。

先出脚就是难产,一天一夜的折腾开始了……从出生到满月,仅一个月的时间,尚在襁褓中的姥姥接连克死了16个人!从此后,人人都说我姥姥命硬。

一传十,十传百,姥姥也就成了抱犊崮山区和枣庄一带的大名人。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里的“芳林嫂”就有她的影子……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济南上大学期间,曾跟该书的作者,著名作家刘知侠老师谈过,我说:

“刘老师,我觉得我姥姥完全可以写一部非常精彩的长篇。”

刘老师当即表态说:“完全对,你的艺术感觉很对,我因种种原因不能写了。你就来承担这一重任吧。”

“我看看吧……”我不好说可以,因为那时我毕竟刚刚发过几个短篇。

但自从我姥姥知道了我这一想法后,老人坐不住了,整天催我:“大林啊,你不是……是说要写写我吗?怎么还……还不写?”

“我太忙了,单位的事……”当时,我已在济南的一家报社干了记者,附带还有拉广告的任务。

“记者不……不也是耍笔杆的吗……”姥姥一辈子不认字,除了罗荣桓同志(她一直称“罗政委”)在抗日战争时期给她起的大名“刘大风”三个字以外。但她记忆力惊人。

“等我忙完这阵子就写……”

“贼羔子,尽……蒙我。告诉你,刘主席当年吃过我的菜煎饼。”她指的是刘少奇同志。当年这位“胡服同志”在铁道游击队的护送下,过微山湖时,真的吃过她烙的菜煎饼。而且姥姥还坚持说:“胡”同志还带了好几张捎给了延安的毛主席。因为她烙的菜煎饼可以放上一个月不变味)这是一种技巧,后边我会慢慢地交代)。

“连李蛮子(指李宗仁将军)都奖过我100斤小米,哼……”她一急就拉出大人物来。

姥姥骂我蒙她,对我刺激委实太大。是的,我不能蒙姥姥,不能蒙老人家。于是,多年来,我一直默默地做着这部书的创作准备工作。

对不起,有点扯远了。还是让我们回到姥姥出生的那天吧,回到那场百年不遇的漫天大雪中……

一天一夜过去了,还是只生下那两只大脚丫。大脚丫都冻得发紫了。怎么办?

那时的医疗条件可想而知,那些土生土长的乡间接生婆最多只会烧锅开水,找把剪刀,外加一块香胰子(日本的最受欢迎)。

“她爹,你还不想个办法?”有人朝着姥姥的父亲吼道。他是个只知种地的庄稼汉子。

“我……我一个大老爷们,能有什么……办法……”

突然有人提议:“要不去请洋和尚吧?”

“洋和尚”即当地的外国传教士。在我姥姥的老家吴村镇(枣庄以北最大的镇),有一座法国人于1884年(光绪十年)盖起的大教堂。教堂里的神甫是法国人,名叫索郎瓦,当地老百姓都喊他“老索”和“索先生”。老索当年已经60多岁了,其家族是法国南部平原的望族,本人还是个出色的外科大夫。25岁那年,老索却像中了邪似的,抛弃优裕的生活环境,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来传播主的福音。在我们那穷山区一待就是20年。20年的生活磨砺,已使他完全鲁南化,说当地方言,穿当地衣服,还吃惯了当地的煎饼和地瓜糊糊,连赶集、布道也是骑毛驴。索郎瓦的周围还有一帮修女,为首的叫玛丽。洋和尚索郎瓦除了看病外,就揣着印刷精美的《马窦福音》向周围的老百姓布道,宣传主的仁爱和互助精神。他还买了一大片山丘地,分给周围的老百姓种,交的租子也不多。很多老百姓都喜欢洋和尚,有的甚至入了天主教,成为他们的教徒。当地人称为“二毛子”。

一听说要请洋和尚,马上就有人反对:

“不行,不能请洋人,他们专吃小孩的心肝,请他们岂不是引狼入室?……”

这一骇人听闻的传说在当地已流传甚久。因为教堂办了育婴堂,专门收养一些死了亲人的孤儿。为了唤起人们对生命的尊重,索郎瓦对送来婴儿的人还进行奖励。时间一长,有些地痞二流子就骗老索的钱,他们不惜找来濒死的或已经死了的婴儿前来领赏。老索知道后,就痛斥这些人无耻,连连画着十字:“上帝会惩罚你们的,上帝会……”

再接下来,就有小道消息在流传了,洋和尚和洋尼姑们在用中国婴儿的心肝泡酒喝,他们专门喝中国婴儿的血,要不他们的眼睛怎么是蓝的……西县(指巨野县一带)的人已经和洋人干起来了,官府也支持咱老百姓……

但是,有病乱投医。耳听着姥姥的母亲一声弱似一声的哀号,请洋人的主意还是占了上风:“人命关天,救人要紧……”

于是,我姥姥的父亲急急忙忙借了一只毛驴上路了(穷得连头毛驴都没有,可见俺是九代血贫农)。

洋和尚很快请来了,随行的还有那个名叫玛丽的修女。他俩一人挎了一个红十字包,就是这两个红十字包,救了我的姥姥和她的母亲,只不过是母女俩命运迥然,她的母亲只是活过了一个“满月”。

人们说,姥姥的那声啼哭,非常响亮,响彻了整个吴村镇。

洋和尚索郎瓦和他的女助手玛丽满头大汗地出来时,只是略带埋怨地说了一句:“应该糟糟(早早)地告虚(诉)我们……很简单的,只是轻轻地开一刀……”

后来人们就传开了,两位洋人只是在姥姥母亲的阴道下面轻轻地开了一刀。因为姥姥的母亲是头胎,而且姥姥生下来时就是九斤重(我姥姥身高1.70米,去世后,身高还有1.65米,这在那个时代是极其少见的)。

如今这一小手术已不算稀奇。以我女儿出生的1989年为例,当时,一个产房里住了6名产妇,其中四人因胎儿过大而挨了一刀。

但是,就是这救了我姥姥的一刀,却在不久后的日子里直接带来了16个人的死亡,富有戏剧性的是,这16个人是分两批死的!第一批死的是4个,他们分别是,两位洋“凶手”,牵驴接人的姥姥的父亲,“被洋人割了×的”姥姥的母亲。第二批掉脑袋的,就是12个人啦……当时的峄县县令算是勉强保住了脑袋,却被“流放川贵边地……”P1-3

书评(媒体评论)

主人公是一个跨越了晚清、北洋、民国和新中国的世纪老人,她身上似乎承载了整个民族的苦难和艰辛。像以符:一样,金年的作品总是如此活泼,充满了冷冷的幽默,带来一科相当独特的阅读快感。他的文风生猛,出手凌利,时常有出人意料之举。这些粗砺怪异的故事,无疑是极能吸引阅读的,但在这一切的背后,的确又掩藏了一一颗柔细悲悯的心灵……

——张炜(著名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我不认识金年,但这老弟有种山东人特有的闯劲。2007年时,他居然给我寄了本他的《百年匪王》。说,就因为有读者说他这书像《白鹿原》,请我“评判”……现在,《百年匪王》的姊妹篇《大脚姥姥》问世,确实值得可喜可贺。“姥姥”的一双大脚跨过的,恰恰是我们中华民族从苦难迈向光明的八十年……这书的叙事风格也值得一赞,缓缓道来中透出深沉,漫不经心中流溢出大器。

——陈忠实(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书席)

从80年代初,我和金年就是好朋友。那时,我们都写煤矿题材。和他最后一次见面是在1989年。其问,他一直没来北京,但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我喜欢他嫉恶如仇、耿直爽快的性格。这种性格体现在创作上就是直面历史,直面人生。他的《百年匪王》和这部《大脚姥姥》则是这种创作观的最好注脚……

——刘庆邦(著名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

目录

序言

写完爷爷写姥姥

第1章 一出生就克了16条人命

第2章 大毛子、二毛子、三毛子统统砍头

第3章 遽启边衅者,一律弹压

第4章 吃百家饭,穿百家衣

第5章 天下奇闻,一裹(脚)就发烧……

第6章 如此启蒙:会背不会认(写)

第7章 青梅竹马的偏偏是“大少爷”

第8章 “大脚不得进吴家”

第9章 “偷出”了改变命运的印章

第10章 命中注定,贫贱夫妻

第11章 兰心蕙质,几曾作女红

第12章 三女一男,个个有戏

第13章 那时上学是免费的

第14章 各有所长,亦有所短

第15章 以廉为先,以民为本

第16章 国民政府的第十一品官

第17章 革命就是要革吴四爷那样的人

第18章 无意中救了一个共产党

第19章 民国海军少校吴玉臣回来啦

第20章 有恒产者有恒心

第21章 佛度有缘人

第22章 真实的台儿庄大战:秘闻、趣事

第23章 你为谁守扬州

第24章 人加言为信

第25章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第26章 鬼子想家时也是哭

第27章 罗政委嫌“酱豆子”不辣

第28章 大姨夫是个老红军

第29章 天赐良缘于斯人也

第30章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第31章 史志上没有记载的一次反扫荡

第32章 我家的表叔数得清

第33章 先结婚的是二姨

第34章 大姨想结(婚)没结成

第35章 小鬼子不会煮包子(水饺)

第36章 “我的,汉献帝刘协的后代大大的”

第37章 走日本宪兵队的“后门”

第38章 和电影里演的大不一样

第39章 窝里斗

第40章 给“伙夫”(胡服)同志当伙夫

第41章 八路军打下了吴村镇

第42章 大姨婚期再次推迟

第43章 一夜情有了大表哥

第44章 宪兵队使了美人计

第45章 1945年8月10日:日本投降

第46章 阶下囚突变座上宾

第47章 真实版的铁道游击队受降

第48章 南京:蒋总统台鉴……

第49章 新四军PK“眼镜鬼子”

第50章 淮海战役的大英雄

第51章 分地啦,分人啦……

第52章 谶语既出难收回

第53章 小舅当了志愿军“书记”

第54章 被杀的老黄牛用力一顶

第55章 比人高的大炸弹没爆炸

第56章 人看其小,马看爪蹄

第57章 操美帝国主义(FUCK U.S.)

第58章 俺就是没有当奶奶的命

第59章 爸爸,您不是电影里的坏蛋

第60章 我们家的南泥湾

第61章 七仙女下凡

第62章 “他们必须向我道歉”

第63章 可怜的校长奶奶

第64章 振臂一呼震全国

第65章 猪圈里藏三个老干部

第66章 “姥姥我给你抠腚眼”

第67章 溃堤

第68章 半夜母猪叫……

第69章 大脚一跺:刀下留人

第70章 枣庄的第一台日本东芝彩电

第71章 二妮呀,你真是个没福的人

第72章 雨中黄树叶,灯下白头人

第73章 冲喜与“状元红”

第74章 台湾又来人了

第75章 七十古稀,八十整寿

第76章 可怜无定河边骨

大结尾:生不同衾,死亦同薨

序言

而且,仍是以同样的叙事方式(第一人称),给你讲述一个全新的故事。时空跨度同样不短,从义和团到改革开放,八十多年。

“你不会重复吧?”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不会。仅故事发生地就完全不一样,《百年匪王》的发生地是我的老家沂蒙山区,而这次则是鲁南枣庄。这里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从另一种意义上讲,我对这里似乎更有感觉,也更有感情。

如果说《百年匪王》的结构是单线式的,因为重点笔墨是写我爷爷的一生,那么这部的结构则宽阔、厚实得多,它不仅写了我姥姥的一生,还有我的大姨、二姨、我妈(阴差阳错,都是大脚),以及大姨夫(老红军出身的八路,后叛变)、二姨夫(“汉奸”工程师,命途多舛)、我爸(新四军营长,爱江山也爱关人),还有那个因在朝鲜被俘而苦难一生的小舅;即便是对第三代人,即我的两个表哥(一为毛大发,政治小爬虫;二为范国庆,既有思想又有个性)、海萍姐(圣女贞德)、我以及我弟弟二林的描写,也是全面、细致的。

至于表述方式,依旧。仍是该叙述的叙述,该描写的描写;叙述尽量精练简约.描写力求细致入微。

语言风格也没变.也是改变不了的。它一如歌唱家的音色,能使你读着读着或忍俊不禁哈哈一笑,或愤怒至极想去揍人,或掩卷无语沉思感叹,或泪流满面呜咽不止……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只有一种声音的,肯定是谎言。”现在的国人需要了解到更多的历史事实。想倾听另一种声音的,请跟上我姥姥的一双大脚……

《百年匪王》及这部《大脚姥姥》几乎是同时构思的。因为我有种预感。仅仅一部《百年匪王》容纳不下那么多的故事及思想。所以,在《百年匪王》推出后,我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开始了这一部的创作,除去先期的筛选材料的时间外,真正写就,时间不过四个月(其间还没误了我每天去喂三群流浪猫)。

由于我至今手写,雇人打字、校对又耽误了不少时间。我之所以没学会打字,是习惯使然,即不愿放弃手写时的那种酣畅淋漓的愉悦感。

我之所以将主要人物定为老人,一是因为每位老人都是一部历史,二则是因为写老人能够写出他的个性。如果说爷爷有几分传奇,那么这位姥姥则有几分神秘——重要的是,我几乎巧妙地将鲁南地区的近代大事件囊括一空。

有趣的是,《百年匪王》的“真假问题”困惑了不少人,包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的资深编辑沈庆均先生(和我同龄)。2006年4月26日,他来济南参加作品讨论会,下了火车的第一句话就是:“是你家的真事吗?”结果还是错了,被罚酒一杯。

现在,这部《大脚姥姥》又呈现给大家了,我们不妨来个有奖竞猜:看看我写的是真事,还是假事(我再暗示一遍,枣庄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直到初中时虚报年龄入伍——炮兵12师15团……)。猜对的,奖本书一本。

阅读(如今含上网)、思考、创作是我与生俱来的兴趣。就像老牛生来就要耕地,蜜蜂生来就要酿蜜,我无法想象,如果生活中没了这三项,生活还有什么意义。而在这三项中,我认为第二项最为重要。是的,作为一个作家最宝贵的是自己的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读了等于白读,写了等于白写,写出来的玩意还是亩产10万斤,万岁万万岁……那还不如不写。

最后致意影视界的朋友,这部同样会引起各位的关注,希望有识之士抓紧时机。老实说,这部要比《百年匪王》人物更具个性,故事线索更复杂,因而更适宜改编电视剧(《百年匪王》影视版权已被山东天麦影视公司及广东华夏影视公司买断,这两家公司实力雄厚,它们准备与中央电视台通力合作,打造一部30集的重头戏)。

欢迎大家与我交流,尤其是提出宝贵意见。大家的鼓励和批评是我创作的重要动力。

也欢迎大家来济南做客,猪头肉管够(看完这书你就知道我为什么专提猪头肉啦,呵呵)。

谢谢大家!

2008年8月于济南句柳小区

内容推荐

这是作者自06年1月推出他的长篇小说《百年匪王》(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后,在短短的3年内推出的第2部长篇力作。相信同样会在读者中引起极大的反响。

生来是大脚,八旬传奇婆,大字码不识一个,记忆力超乎寻常,李蛮子(李宗仁将军)奖俺一石小米,铁道游击队“芳林嫂”的真人版。喂大了罗(荣桓)政委的儿子罗东进。“我爱支那捞捞(姥姥)”抱犊崮下响起了拉魂腔,“大少爷等了俺80年……”

打倒我爹,至臻耄耋、松龄鹤寿,硕大的陨石从天而降。

编辑推荐

感人至深的爱情传奇,触动心灵的人性故事,像《白鹿原》、《丰乳肥臀》一样好看的史诗性作品,陈忠实、张炜、刘庆邦联袂推荐。

《铁道游击队》、《芳林嫂》的真人版生来是大脚,八旬传奇婆,一路走来,踏过民族的苦难与艰辛。

这是作者自06年1月推出他的长篇小说《百年匪王》(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后,在短短的3年内推出的第2部长篇力作,相信同样会在读者中引起极大的反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9:4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