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目标
体例
鸣射
一 时代背景
春秋末年的政治混乱与经济繁荣
鲁国的历史、政治与文化
二 孔子生平
孔子简历
孔子与其年代——评论式的详细年表
三 孔门弟子
孔门重要弟子介绍
孔门弟子年份、出身、籍贯、仕途分析表格
孔门的教学课程与教育方式
六艺的教学材料与工具、兼论弟子的出身与出路
四 孔子所承传的文化与思想
一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色:以“礼”的眼睛看世界
婚礼与以之而来的父系社会所构成的“文明的焦虑不安”
论《道德经》中母系社会的价值观
论伏羲八卦与文王易象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意义
从缺乏神话到《易》卦变化程序的探讨
五 孔子的思想
以形容与分析的方法对“仁”作概念性的探讨
以形容与分析的方法对“礼”作概念性的探讨
孔子的伦理美学观——礼乐作为美的观赏对象
从“天生我德/斯文”看孔子的“天命观”
从“自我价值观”看君子
附录
一 论孔父孔母的野合与孔母的家世
二 孔子不知其父与不知其父墓之辩
三 孔子周游十四年中的时间坐标
四 孔子的先世的介绍
五 孔子在六艺中射御数的成就
六 从一个崭新的角度看孔子问礼于藏室史
七 青少年孔子佃猎之乐的构思
八 孔子时的雅言
九 孔子的衣食住行
十 有新兴国味道的卫国与以郊礼迎孔子的卫灵公
十一 弑君年表、简论春秋的特色与孔子言责的履行
十二 论孔子晚年的忙碌与胜利
十三 书中重要人物介绍
十四 本书中出现过的重要人名
十五 本书中出现过的重要地名
十六 本书中的《论语》引文
参考书目
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