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埃及是一个拥有伟大气度和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埃及文明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埃及人是如何创造了盛极一时的辉煌文明的?他们最终去了哪里?现代埃及跟古代埃及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如此一个具有诱惑力的对象自然会勾起人们了解与探究的欲望。
《埃及文明》正是为了满足读者探究的欲望而编写的。编者经过精心剪裁与设计,在脉络上设置历史、宗教、文化、城市与建筑、艺术、教育、科技、民俗等多个板块,每一板块皆以优美贴切的文字,集中展示埃及文明杰出成就的各个侧面。书中既有对埃及漫长的历史发展轨迹的勾勒,也有对埃及博大精深的文明广泛而细致的展示,还有对曾在埃及历史上有过重大影响的著名法老的刻画与介绍。
《埃及文明》内容涉及历史、宗教、文化、城市与建筑、艺术、教育、科技、民俗等多个板块,每一板块皆以优美贴切的文字,集中展示埃及文明杰出成就的各个侧面,像是历史悠久的尼罗河,神秘美艳的埃及艳后,上帝的奇迹——金字塔之谜,木乃伊与防腐术不朽的秘密等。如此建立起一个多维的网络架构,从而凸显埃及文明极具张力的繁盛全景。在最后,书中还列出了一些有趣甚至神秘的历史疑案,更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求知欲。这也使得全书风格在庄重严谨的同时又不乏轻松活泼。另外,在一些书页的右侧还录有与埃及文明同期的世界大事记,将埃及文明投放于世界文明的坐标系中,便于大家从一个新鲜的视角去理解埃及文明。本书涵盖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详略得当,称得上是一部小型的埃及文明百科全书。
充满魅惑的国度——探索古埃及
初揭神秘的面纱——拿破仑的意外收获
皇帝与画家
在埃及的考古学史上,有两个人是公认的先行者。然而,他们既不是考古学家,也不是语言学家。这两个人,一个是不可一世的法国皇帝拿破仑;另一个,则是才华横溢的法国艺术家维万·德农。
1798年春季的一天,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的大厅里正在举行一次科学家会议。拿破仑来到大厅,面对一大群法国社会的科学文化精英侃侃而谈。他心里正在酝酿着一个特殊的计划,他需要这些科学家。拿破仑手里拿着一本尼布尔写的名为《阿拉伯之行》的书,讲到紧要之处,他还不时地敲敲这本书的封面。拿破仑的讲话显然打动了这些科学家,等到当年5月中旬他率领庞大的舰队出发时,他的麾下除了有战舰300余艘、军队近4万人以外,还有画家、诗人、文学家、科学家、东方学家以及各种工程技术人员共计200余人。拿破仑大军的征服目标,正是古老的埃及。
拿破仑和他的军队踏上了埃及的土地。在这片被太阳烤焦的土地上,他们看到了“天方夜谭”式的城市,熙熙攘攘的各色人种拥挤在狭窄的街道上,尖塔林立的清真寺中大礼拜堂的金色圆顶在夕阳下闪闪发光。他们还看到了那些矗立在城外荒漠旷野中高大、枯寂而冰冷的巨石建筑。当然,他们也看到了阻拦他们前进的玛穆鲁克王的军队——他们挥舞着长长的穆斯林弯刀,绿色头巾上的蓝宝石放射出幽幽的亮光。
拿破仑站在巨大的狮身人面像前,对他的远征军说:“士兵们,4000年的历史在蔑视你们!”这时的狮身人面像,数千年的沙尘已经埋没了它的半个身躯,它头上的鬃毛已被磨平,眼睛和鼻子也变成了黑洞——那是埃及玛穆鲁克人用它的头当做靶子练习射击的结果。
双方的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拿破仑的将士们在作战之余,也不忘在那些豪华得令人瞠目的古城废墟中流连一番。与此同时,随拿破仑出征的那些科学家、艺术家则纷纷忙着测量、清点、调查和搜集他们在埃及地面上所找到的东西。或许当时这些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进行着考古学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壮举。
4000多年的历史留给埃及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法国人用不着去挖掘,因为举目所见,到处是废弃的城市、国王的陵墓、矗立的石柱和方尖碑、高耸的塑像、巨大的石棺、神秘的木乃伊和扑朔迷离的象形文字。拿破仑带来的学者们果然有了用武之地,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将古埃及的轮廓一点点勾画出来。
在这些人中,表现最突出的是维万·德农,他是由拿破仑美丽的妻子约瑟芬推荐来绘制说明图的。当时,德农已经51岁了,他有着非凡的才华,尤其是在绘画方面。从进入埃及的那一刻起,他就深深迷恋上了这里的一切。之前,德农对埃及文化所蕴含的一切一无所知,但古埃及的风情和古物,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正是绝佳的题材。每到黎明他就走出帐篷作画,无论行军、宿营都坚持不懈。后来,他带回法国的无数精致的画稿,为考古学家研究埃及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当德农描绘了埃及的建筑和景物之后,他开始关注那些似乎无处不在的象形文字。在德农充满艺术感的眼里,埃及的象形文字是由各种符号、图画、线条、暗号等构成的一些美妙的图画。图画形象的来源很多,人形、动物、植物、果实、器械、衣服、编筐、武器、几何形体、波浪和火焰状的线条都可以成为文字。德农对象形文字也是一无所知,但他并未停下手中的笔,他画下了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而且凭借敏锐的观察力,他很快看出象形文字有i种不同的形式。通过f也那些形神兼备的画作,他不光让欧洲人结识了金字塔、狮身人面像以及各种宏伟的神庙,他还让他们看到了奇妙的象形文字,这种文字欧洲人从没见过。 拿破仑的这次远征,在军事上以失败告终,但却促进了埃及在政治上的觉醒,同时也拉开了国际性的多学科综合考察埃及的序幕。这种考察和研究从那时一直持续至今。古老的埃及文明之所以在今天闻名遐迩,与拿破仑这次失败的远征是分不开的!
会说话的石头
拿破仑远征埃及之后,埃及考古史上有了一系列惊人的发现。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古埃及文明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为他们尚未找到打开古埃及文明之门的钥匙。也就是说,对埃及人的象形文字,人们还了解得很少。
说起象形文字,不得不提及一位普通的法国士兵,他和他的统帅拿破仑皇帝一样,对古埃及文明倾慕不已。一天,这位士兵像往常一样,来到距亚历山大城48千米的罗塞塔要塞站岗放哨。站得久了,不免有些厌烦。为了解乏,他便去附近参观尼罗河三角洲的古迹遗址。在那儿,他偶然挖到了一块奇怪的石碑。上面刻满了各种小画像,同在神庙和宫殿里看到的图画差不多。比较特殊的是,石碑上刻着三种各不相同的文字,其中的一种是希腊文。当时,希腊文是许多人都能认识的一种文字。那位士兵心想:只要将石碑上的陌生文字与希腊文一对照,不就能够知道这些文字的含义了吗?于是,他十分高兴地把石碑运了回去。
P8-P10
在人们的印象中,埃及是一个拥有伟大气度和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埃及的确与众不同,远在遥远的几千年以前,生活在尼罗河畔的埃及人就已经创造出了令后世惊叹不已的发达文明。众所周知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木乃伊等,都是他们的杰作。在物质层面,埃及文明的成就可谓空前;存精神层面,埃及文明的贡献也堪称绝后。漫长而厚重的历史赋予了埃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及高深精妙的文化。举凡文学、宗教、科学、建筑、雕划、绘画、音乐、舞蹈等,埃及人无不精通。埃及留给后世的财富挑战着人们的想象力。
埃及文明的丰富内涵还表现在其独特的历史进程上。在约三千年之久的法老时代,埃及的土地上共出现过大大小小三十多个王朝,它们共同演绎了埃及人的前进之旅。然而,埃及文明最终没有将本身的卓越传统向更深广的维度延伸。在悠远绵渺的时空浓艳馥郁地绽放之后,这朵人类文明的奇葩就突然从人类的视界中神秘地消失了。
如此一个具有诱惑力的对象自然会勾起人们了解与探究的欲望。埃及文明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埃及人是如何创造了盛极一时的辉煌文明的?他们最终去了哪里?现代埃及跟古代埃及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幸运的是,借助考古发现和研究,现在已经有了重现埃及文明昔日盛况的可能。人们可以观察、领略、品味到那已远去的辉煌文明的动人之处。想象一下,心灵遨游在旷远的古代,该是多么奢侈而惬意的享受!而且埃及文明就像一座富矿,不管每个探访者的目的有什么不同,都总会有自己的收获:或可以从中窥探神秘所在;或可以消解心中疑惑;或可以抒发思占幽情……不管是发现秘密的快乐,解除疑惑的轻松,还是体味历史兴衰的沉重,每一种体验都会成为人生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埃及文明》正是为了给读者创造这个机会而编写的。编者经过精心剪裁与设计,在脉络上设置历史、宗教、文化、城市与建筑、艺术、教育、科技、民俗等多个板块,每一板块皆以优美贴切的文字,集中展示埃及文明杰出成就的各个侧面。书中既有对埃及漫长的历史发展轨迹的勾勒,也有对埃及博大精深的文明广泛而细致的展示,还有对曾在埃及历史上有过重大影响的著名法老的刻画与介绍。如此建立起一个多维的网络架构,从而凸显埃及文明极具张力的繁盛全景。在最后,书中还列出了一些有趣甚至神秘的历史疑案,更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求知欲。这也使得全书风格在庄重严谨的同时又不乏轻松活泼。另外,在一些书页的右侧还录有与埃及文明同期的世界大事记,将埃及文明投放于世界文明的坐标系中,便于大家从一个新鲜的视角去理解埃及文明。本书涵盖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详略得当,称得上是一部小型的埃及文明百科全书。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很多有关埃及文明的研究文献及历史掌故等,在此深表感谢。我们期望这本书可以达到较为全面地展现埃及文明的独特风范的预期目的。如果它能成为引导读者亲近、喜爱埃及文明的媒介,那将是对我们的莫大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