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昆虫百科全书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作者 (英)克里斯托弗·奥图尔
出版社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数十位世界著名昆虫学家主笔,上千幅实景照片跃然呈现!科学实据融入文学美感,全面揭示妙不可言、充满灵性的昆虫世界;探索精神导引自然哲思,深刻体现情景交融、影响深远的人文色彩!

本书由英国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昆虫学专家克里斯托弗·奥图尔主编,由数十位著名昆虫学专家撰写,内容涵盖了全球对昆虫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撷取了关于昆虫的专业刊物和文章的精华,全景式地呈现庞大而充满生机的昆虫世界,是一本极具权威性和充满人文精神的昆虫学文献。

内容推荐

到目前为止,昆虫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成功、最丰富多样、最奇妙的生物群体。披甲的、飞行的、打洞的、寄生的、群居和独居的,昆虫的种类不下百万,而且其中有许多种类的生物特性还是个谜。

这本《昆虫百科全书》由来自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英国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英国牛津大学动物学系等机构的数十位著名昆虫学专家、学者撰写,内容涵盖了全球对昆虫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撷取了关于昆虫的专业刊物和文章的精华,按照昆虫纲包含的28个不同的目及其代表物种进行独立且生动的说明,并附有相关的资料摘要、分类列表,每个目再辅以极具科学性和前沿性的特别专题深入阐述该群体的生理机制、自然史等各主要方面,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细节化地展现庞杂而生动的昆虫世界。

本书充分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实用价值。同时,本书语言生动流畅、通俗易懂,其问还穿插着令人惊叹的一幅幅彩色照片和特别制作的插图,体现了极强的人文色彩,是人手必备的权威工具书和科普读物。

目录

节肢动物总述

昆虫纲

概述

特别专题:飞行的动力

特别专题:信息素

特别专题:拟态:用伪装进行防御

石炳

蜉蝣

蜻蜓和螅

蟑螂

白蚁

螳螂

蠼螋

石蝇

蟋蟀和蚱蜢

特别专题:独居还是群居?

叶虫和竹节虫

书虱和足丝蚁

缺翅虫和蓟马

寄生虱

臭虫

特别专题:在斑花椿象的看护下长大

蛇蛉和泥蛉

草蜻蛉

甲虫

特别专题:有目标的八侵者

蝎蛉

跳蚤

特别专题:蝇传播的疾病

石蚕蛾

蝴蝶和蛾

特别专题:敌人当心

特别专题:色彩万花筒

黄蜂、蚂蚁和蜜蜂

特别专题:蜜蜂给人类的宝贵礼物

特别专题:用泥土和纸筑巢

蛛形纲、倍足纲和唇足纲

蛛形纲概述

蜘蛛

特别专题:丝网

螨和蜱

特别专题:螨:与人类零距离

蝎子和其他蛛形纲动物

倍足纲和唇足纲

术语表

索引

试读章节

色彩万花筒

——蝴蝶翅膀如何保持靓丽的色彩和图案?

蝴蝶和蛾的翅膀具有鲜艳夺目的颜色,极少有其他动物能与之媲美。该群体中的每个种类都有自己独特的彩色图案,有的甚至不止一种,不同的群体和性别也表现出不同的图案组合。事实上,这些颜色即使它们死后也不会褪去,这使得鳞翅类动物成为能够被深入研究的一个群体。蝴蝶的收集可以追溯到16世纪初瑞士动物学家康拉德·杰斯特纳建立动物学博物馆的时候。现存的最古老标本是1702年捕捉的云粉蝶,它完好的保存状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意味着这类昆虫风干后基本可以完整地保留它们固有的颜色。

这些颜色和图案提供了两种指示信息。一是为了展示给同类的:或者是雄性之间的竞争,或者是给潜在的伴侣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人类仅能够看到光谱中的靛兰到红色段,而鳞翅目及其他的一些昆虫种类却可以看到紫外光部分,由此它们可以分辨出人的视力所不能及的颜色。

二是为了展示给将鳞翅目昆虫当做攻击和食用对象的群体。作为目标群体,它们的颜色和图案传递出一种信息,即自己是很难吃的食物。另一方面,这也能为它们提供伪装,使它们逃过脊椎动物的捕杀。

鳞翅目昆虫鳞片颜色稳定性的秘密在于这些鳞片上有永久性的色素,或者是具有能产生干涉色的精微表面结构。这种色彩的持久性和蜻蜓等昆虫色彩的短暂性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死后,其色彩马上消失。最普遍的一种是黑色素,它使昆虫身上产生黑色,这种色素来自于昆虫体内释放的化学物,能够硬化蜕皮后的皮肤或表皮,和人体黑头发和黑皮肤的色素是一样的。其他的色素来自于幼虫的食物或者毛虫本身。

植物色素——种十分普遍的色彩来源,被鳞翅目毛虫吸收后会一直保留到成虫期。类胡萝卜素——红、黄、橙色的植物色素一一是蝴蝶和蛾身上最常见的色素,和黑色素混合后产生棕色以及更深的渐变色;花朵中的叶黄素产生亮黄色;花朵中的花青素产生蓝色、紫色、深红色,并给翅膀的鳞片提供相同的颜色。最后,青草可以提供大量的黄酮类色素,能够产生从乳白到黄色的颜色。这些色素被食草的幼虫利用,如欧洲石纹蝶,当暴露在氨中时它可以由浅白色变成亮黄色。这种颜色的暂时改变是其与黄酮素的化学反应产生的。

体内制造的色素来自于氨基酸这种构成蛋白质的物质,也普遍存在于鳞翅目昆虫中。蛱蝶科中常见的棕色和红色由眼色素产生。次一类产生色素的群体是粉蝶科中很普遍的蝶呤,能制造出白色和黄色。

这些基本的色素还能够用来产生虚幻的颜色:橙色尖翅蝶底面的绿色斑纹是以黑色鳞片为背景叠加黄色鳞片而产生的——同样的光学原理也用于打印设备和计算机屏幕上,这些光学设备输出图像时,每个像素有不同的色调。类似地,黑色的鳞片边缘对应灰白的眼点会增强翅膀图案的效果,甚至能在一个平面的翅膀上产生生动的三维立体像。

有一些蝴蝶翅膀包含的颜色和图案是人眼看不见的,由此推断可能某些潜在的捕猎者也不能看见。这类图案能反射脊椎动物看不见的紫外光,而昆虫的眼睛却能够看见,这就使得同种类的昆虫能直接沟通而不会给其他脊椎类捕猎者留下任何线索。许多黄色或者白色的粉蝶有着独特的紫外光图案,使得它们能够很好的分辨彼此的性别。

所有颜色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众多鳞翅类家族所拥有的闪光的蓝色、紫罗兰色和红色。这些颜色在被液体弄湿了之后会消失,而液体一旦蒸发之后,颜色又重新出现。这些都是结构色,是由鳞片表面上一些精微的凸起和外表皮下面很细密的一层共同产生的。这些结构产生闪光的颜色,并会随着视角的变化而变化。豆粉蝶鳞片的凸起和表皮下的那一层结合,与照射在它们上面的光线进行干涉,产生出以蓝色和紫外光为主的反射图案。压缩光盘利用了与此相似的原理——光盘上的光线从微小的槽和凸起折射出来,产生色彩。每种蝴蝶在色彩上都有细微的不同,这是由它们鳞片结构上微小的差异决定的。这种电光般的颜色对我们来说很显眼——在低飞的飞机上也可以看见飞翔的雄性大闪蝶。反射光在紫外光里很丰富,大闪蝶的眼睛对紫外光波长非常敏感,这类蝴蝶可能会把镜子中的蓝色当成是频闪观测仪的强烈闪光。

翅膀颜色的一个鲜为人知的作用是可以通过晒太阳来调节体温。暗色能比灰白色更有效地吸收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蝴蝶就是利用这一点在起飞前加速热身的。豆粉蝶种的云黄蝶和某些白粉蝶,其翅膀上图案的黑色素的数量会随着季节、经度、纬度的变化而改变。温度越低,图案的黑色越多,由此,昆虫的移动力得到了提高。

这种对温度调节的效果来自于产生黑色素的化学过程。在寒冷的环境下,外表皮的变硬过程减慢,因此产生出比在温暖环境中更多的黑色素。将不同种类的蝶蛹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时会产生很多不同的黑色图案,生动地验证了颜色变化与温度的关系。然而自然界的事物通常并不是表面上所看的那样,至少有一种黑色翅膀的热带蝴蝶虽然看起来翅膀是黑色的,却是通过鳞片的色素来避免过热,黑色的翅膀实际上是不吸收红外线的。

P174-175

序言

谈到昆虫,我们很可能会想到色彩缤纷的蝴蝶;访花酿蜜的蜜蜂;引吭高歌的蝉;身手矫健的蜻蜒;挥舞“大刀”的螳螂;成群结队的蚂蚁;令人生厌的苍蝇、蚊子、蟑螂等等。昆虫的历史之久、数量之多、分布面之广是其他动物所望尘莫及的,目前已知的昆虫种类近100万种,占动物界已知种类的约85%,然而,按最保守的估计,世界上至少应有300万种昆虫,也就是说还有约200万种昆虫有待我们去发现、描述。昆虫不仅种类多,而且同一种昆虫的个体数量也很多,有的个体数量大得惊人:一个蚂蚁群可多达50万个体;一棵树可拥有10万的蚜虫个体;蝗灾发生时,蝗虫个体数可达7亿~12亿之多,总重量约1250~3 000吨,群飞覆盖面积可达500~1200公顷,可以说是遮天盖日。昆虫的分布遍及整个地球,从赤道到两极,从河流到沙漠,上至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下至几米深的土壤里,都有其存在。这样广泛的分布,说明昆虫有惊人的适应能力,也是昆虫种类繁多的生态基础。

事实上,昆虫是我们这个地球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确保我们的生态系统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显要的地位。它们分解死亡的植被、动物的尸体、粪便,还是主要的食草动物,大量的营养成分被它们处理并返还到土壤中。作为花卉的授粉员,它们也是植物繁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是:我们这个星球,没有人类照样存在,没有昆虫却不行!

而之所以昆虫群体如此值得研究,还因为诸多具有社会性组织的昆虫同人类一样,都代表着生物进化了不起的成就,就群体的凝聚力、等级划分的精细度和个体的利他行为而言,它们充分展现了社会组织的极致水平。种类数以万计的胡蜂、蚂蚁、蜜蜂、白蚁都是运用社群组织的力量来解决各种生态问题的,因此常有人把社会性昆虫群体称为“超有机体”,因为社会性昆虫的组织活动可以同生物体的器官和组织的生物学特性比拟。

然而,尽管昆虫世界仍然兴旺发达,人类的活动已经逐渐影响到了昆虫的生存和发展,比如改变了多种昆虫的栖息地和生境等,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昆虫品种灭绝或濒临灭绝。尽管昆虫中不乏对人类有害的品种,比如会将疾病传播给人类和牲畜的虱子、跳蚤以及各种蝇类;危害庄稼和树木的甲虫、螨等等,但这些变化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最终还是会使人类自身受害。现在,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人类的生存依赖于对生物多样性的深刻理解和保护,人类只有与动植物相互协调作用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昆虫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范本。这也是我们引进并出版这本《昆虫百科全书》的宗旨。

本书由英国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专家克里斯托弗·奥图尔主编,由来自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英国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英国牛津大学动物学系等机构的数十位著名昆虫学专家、教授撰写,内容涵盖了全球对昆虫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撷取了关于昆虫的专业刊物和文章的精华,书中上千幅照片和’插图生动地再现了昆虫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外形、色彩和生活习性。这些照片全是由普利玛弗特野生生物组织在野外拍摄的,拍摄的足迹遍布全球各地,既有关于昆虫自然栖息地的,也有关于其生命周期和习性的细节,比如从虫卵到幼虫阶段、蜕皮成为成虫、求偶、交配、喂食,再到防御、飞翔和死亡等。对照片和插图的解说拓展了正文的主题,并且便于我们辨别种类。手绘插图从不同角度生动展示了正文所阐述的某昆虫物种的形态和行为。全书中的框图、跨页图和图片解说集中于昆虫行为、形态、生态关系、科学或医学价值等重点主题上,使本书内容更为丰满详实,可读性更强。

此外,本书也用了小部分篇幅介绍与昆虫密切相关的其他主要陆生节肢动物群,包括一些多足动物和蛛形动物,比如马陆、蜈蚣、蜘蛛、蝎子、螨等等,采用的是与论述昆虫一致的叙述和表现模式,对这些动物的阐述能更好地帮助读者认识昆虫的分类,并使读者深刻理解这些与人类密切相关的节肢动物。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是继《昆虫记》之后的又一部“昆虫史诗”!

——英国“泰晤士报”

我们从这本书中很容易就能领会到:地球是昆虫与其他生物共同谱写的生命乐章!

——“纽约时报”

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却如优美的散文,其中透着睿智的哲思,阅读本书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

——国际自然与自然瓷源保护联合会官员:马克·柯林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7:4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