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兰花突围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作者 亓昕//桑海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次次的突围,成就了山西兰花煤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辉煌;兰花的创业,又一次次诠释了“突围”的内涵。作为一家在煤炭大省几无任何优势的中小企业,兰花集团突破地域与环境局限、顶破机制与体制的天花板,不但为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也为国有中小企业如何做大做强探索出一种宝贵的模式。兰花突破了传统国企与现代化新型企业之间的隔阂,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借助上市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转换。

《兰花突围》记录了兰花十四年的创业历程,还原一个真实的兰花,把兰花创业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坦诚地展示给世人。本书由亓昕、桑海著。

内容推荐

山西兰花煤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煤、煤化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兼营新型能源、新材料等多元产业的国有大型企业,是全国千万吨以上煤炭企业之一及五大尿素生产企业之一。排名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效益十佳第5位、全国煤炭百强企业第34位、山西省工业企业30强第10位。核心控股公司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最具价值和最具成长性上市公司,被公认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绩优蓝筹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要参》在对兰花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后,认为兰花闯出了一条国有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成功之路。

《兰花突围》记录了兰花十四年的创业历程,展现了它在劣势中创造优势的传奇历程以及在逆境中前行的制胜法则,希望能够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兰花突围》还原一个真实的兰花,把兰花创业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坦诚地展示给世人。本书由亓昕、桑海著。

目录

引子 兰花之谜

第一部分 新芽破土

 第一章 先有儿子后有娘

兰花源记

破冰之旅

从体改委主任到董事长

非常复日

 第二章 奇迹般的上市

温情公关

光杆司令“跑上市”

“兰花”商标合法化

小插曲:董事长的“桑拿牌”坐骑

兰花速度

波折突如其来

尘埃落定

第二部分 夹缝生存

 第三章 好苹果与烂苹果

董事长人选风波

集团潜亏一亿八的真相

市场滑入谷底

背水一战

最危险的时候

达摩克利斯之剑:ST危机

 第四章 旱地里种水稻

上市就是帮政府圈钱?

在尊重环境的前提下改善环境

争取煤炭直销权

兰花科创被曝光

第三部分 突出重围

 第五章 机制的博弈

致力于脱胎换骨:从纳税体制着手

为纳新而战:治理亏吨

打破潜规则:整治回扣

 第六章 从山药蛋到集团军

幸好赶上煤炭低谷

后娘变亲娘

低成本扩张

企业责任重如山

 第七章 两大难题重千钧

“大化”项目的坎坎坷坷

大宁采矿权丢失“真相”

第四部分 逆风成长

 第八章 眼界决定高度

世界的兰花

从多元化到煤炭、煤化工和现代服务业

三大两活一统一

兰花的企业文化

 第九章 双轮驱动的澎湃力量

产品经营与资本运营

股权分置改革

 第十章 “科创”不是噱头

从兰花煤业到兰花科创

产业的升级

从污染企业到绿色明星

科技创新机制化

 第十一章 管理的革命

三个中心与三位一体

兰花人大“洗脑”

唐安煤矿——兰花管理的缩影

第五部分 王者之香

 第十二章 改变命运的兰花人

打造“百年兰花”

“三个一百”的提出

人生价值的实现

晋城最年轻的矿长来自兰花

和谐兰花:以人为本“双向维护”

农民工享受无差别待遇

 第十三章 兰花智慧

人脉决定成败

无私才能平和,平和才能包容

把所有的事情都拿到桌面上来

让谣言止于自身

重情,但不为情所困

任人唯贤,即便是当年的“逃兵”

距离即保护,多用即赞赏

将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地方

散财才能聚财

做企业难做企业易

附录:对话贺贵元

 “我是一个负责任的男人”

 “军工企业的经历对我意义重大”

 “永不言败,遇到事情总是向前看”

 “人生最大的收获是创办了兰花”

 “放开眼界原无碍,种好心田自有收”

 “只要是影响和阻碍发展的,没什么不可以否定”

 “兰花所创造的价值决定了它的传奇”

采访手记

试读章节

虽然贺贵元与兰花的组建结了缘,但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领导者。市领导下了决心,让体改委主任贺贵元来做这个董事长。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军人出身的贺贵元对这次临危受命并没有说什么,他自己当时也没有想到。这会深刻地改变他后半生的人生轨迹。

在兰花上市这件事上,起初,贺贵元是以“体改委主任”的身份参与其中的。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们发现,必须尽快确立主体公司,以主体公司的身份运作上市公司。可是谁有资格成为上市主体公司呢?

在晋城,有这样几个最好的企业——北岩煤矿、莒山煤矿、望云煤矿、伯方煤矿、大阳煤矿、唐安煤矿和市第一化肥厂,这也就是后来常说的“六矿一厂”。这“六矿一厂”可都是声名赫赫的好企业,按前一年的统计数字,销售收入和资产在晋城地方工业企业中都在前20位,六矿的利税更是晋城地方工业企业的前6位。尽管这几个企业在晋城很显赫,可拿上市的标准看,哪个企业离成为上市主体的要求都有很大的差距。就这样,一个“扎木成排”的思路诞生了:这一回,晋城市是要动真格的了,拿出最好的六矿一厂,组建兰花集团,就是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靠“扎木成排”来获得上市资格,从而募集资金。

就在公司成立的几个月前,在山西省晋城市委书记李拴纣的办公室里,有一场推心置腹的对话,这一次交流决定了兰花的命运;这次谈话,成为时任晋城市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贺贵元的人生拐点,对整个晋城的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于兰花集团董事长的人选问题,我有个想法”市委书记李拴纣把靠在沙发背上的身体微微前倾,又轻弹了一下烟灰。

贺贵元闻听此言心里一动,这几天他就在为人选问题挠头,兰花集团刚刚组建,组建的目的是要拿到中国证监会去上市的,上市的目的是挽救及促进整个晋城市的经济发展。这个董事长的人选至关重要,上市成败与否就押在这个“宝”上,稍有含糊就会影响整个大局。

到下面的“六矿一厂”里直接提拔个董事长上来吗?说实话他不大看好,“地界决定眼界”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六个厂长矿长虽不乏能人志士,但是要让面对了大半辈子煤窑化肥的他们去领导一个立志于叱咤中国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还是很让人心里打鼓的;贺贵元曾不止一次地掂量着手里厚厚一沓、饱含着他无限心血的“山西省晋城市兰花集团上市方案书”,一边挨个琢磨那几个厂矿负责人,一边想:谁呢?谁是那个最终能百折不挠、义无反顾地往前推进这项方案的人呢?谁是那个愿意干、还能干好的人呢?好像谁都有可能,谁又都不太像

从其他部门再调过来某个人当这个董事长吗?从时间的紧迫性上来看,又显然不大现实。这个人不仅要对上市这件事熟悉,还要对这些企业有一定的感情,感情的投入程度对某项事业的成败往往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种感情同时决定了这个人于此位是“自私”抑或是“无私”,有太多的人谋求一己之私而以权当柄这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能力、魄力、胆识、执行力,除此之外,他还要具备高度的人格品质。可这个近乎完美的人,到底该到哪里去找呢?

这正是那些天,贺贵元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作为晋城市体改委主任,同时兼任“晋城市股份制改组”办公室副主任,贺贵元有责任帮助市委市政府选好这个人。

而此刻,当李书记说他“有了新想法”,贺贵元由不得眼前一亮,他下意识地坐直,侧过身子,问:“李书记!有人选了吗?谁呀?”

李书记不慌不忙地喝了口茶,而后放下茶杯,竖起食指,朝着贺贵元轻轻一点,重重地说:“我反复考虑,并征求了几位领导意见,你是最佳人选!”

“我?”  “对!就是你贺贵元!兰花集团董事长这个职位,非你贺贵元莫属!”

贺贵元心里本能地升起一股复杂的感情,一方面是意外,一方面又是恍然大悟。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用董事长的杠杠审视了一下自己,还真是符合所有的要求。老领导对自己能力的激赏与肯定让他感觉心里热乎乎的,此后经年,他一直对李书记心存感恩,不为别的,只为义士看重知遇之恩。然而在当时,这并不是一个他能立刻给出答案的问题,他起身谢过李书记,说:“我回去考虑一下吧。”而后告辞。

那天晚上,平时沾枕头就睡着的他,却怎么也睡不着,贺贵元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果我答应李书记出任兰花集团董事长,我将在怎样的价值平台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就是这四个字:人生价值。

彼时已是时年48岁的贺贵元,在晋城市已身居要职。这个当了13年兵、当年曾受到中央领导接见的全空军英模,看上去始终是踌躇满怀,意气风发,那是他作为一个男人、一个军人的绝对品质,那是一种早已内化为他的性格与体魄的本色气质。从青年时代开始,他就一直在精神意识与思想层面上处于“时代的头等舱”里,他炯然的目光一直在注视着与人生价值的实现所相关的一切。晋城市体改委主任,这是一个含金量很高的职务,就在刚刚召开的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为整个中国的改革方向再一次指明了道路——按照“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对全国的改革做出了部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已经清晰显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向纵深方向发展与挺进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拨、有着敏锐的政治与经济嗅觉和敏感度的体改委主任,贺贵元无疑深知这次大会的意义,他知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然势在必行,而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所有的国有企业都面临着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任务。而就要组建的兰花集团,必将面临这样的考验。P14-16

序言

两千五百年前的一个黄昏,周游列国归来的孔夫子,乘车路过山谷。他被一阵清雅的香气深深触动,立刻停车下来观望,原来道边的杂草中卓然探出一丛盛开的幽兰。想到自己十多年来怀才不遇,与庸夫为伍,他不仅感物伤怀,喟然叹道:“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轻抚琴弦,对兰放歌。从此,兰花就不仅仅是异香扑鼻的香草,而是具有了高洁优雅的人格和坚忍卓越的品质,成为君子心中的众香之王。

而今天,我们想起兰花集团这个以兰花命名的企业的时候,总是不由地想起兰的王者之香和君子之质。这绝不只是由一个名字而生的偶然联想,兰花集团的坎坷历程、气质和品格,与兰花的确有不少的相似之处。

兰花集团的上市公司“兰花科创”是中国股市上抢眼的明星,很多人甚至因为兰花集团才知道了晋城这座新兴的城市。这个在相对闭塞落后的内陆地域生长出的企业,一举一动却总是让人不可理解的超前。

在很多人眼中,兰花集团不啻于一个谜。因为兰花集团系十年前由几家地方中小企业捆绑而成,历史并不悠久,家底并不雄厚,原本就先天不足,正像山谷里野蛮杂草间艰难生长的兰花。兰花集团问世以来,受到的挤压和阻滞是旁人难于想象的。兰花集团的创始人贺贵元,曾这样描述兰花的出身艰难:“兰花在计划经济体制中诞生,在大型国企的政策优势和个体户的灵活性的夹缝中求生存。”

很多人很多次预言,这支兰花的生命不会长久,很快就会枯萎凋零。然而,令所有的预言者大跌眼镜的是,兰花不仅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而且迎风怒放。这样一个企业,如何能在上市的激烈角逐中戏剧性地脱颖而出,傲视群雄?如何渡过企业内部的艰难磨合与煤炭行业的低迷窘境,重振雄风?如何能在政企不分的旧体制和旧观念中突出重围,羽化更生?

兰花选择的是不断向上突破,不断挣脱体制的束缚和环境的羁绊,兰花的发展历史,就是一次次在困境乃至绝境中破壁突围的历程。

一次次的突围,成就了兰花的辉煌;兰花的创业,又一次次诠释了“突围”的内涵。作为一家在煤炭大省几无任何优势的中小企业,兰花集团突破地域与环境局限、顶破机制与体制的天花板,不但为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也为国有中小企业如何做大做强探索出一种宝贵的模式。兰花突破了传统国企与现代化新型企业之间的隔阂,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借助上市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转换;兰花突破了下属企业有如一篮子山药蛋般松散的困局,成功组合并打造成强有力的集团军;兰花突破了晋城没有上市公司的局面,并在中国股市风云榜里持续保持佳绩。

一次次的突围,使兰花创造了许多“第一”:它是全国涉煤上市公司中唯一的一家由中小企业合并重组的公司,至今还是全国唯一;它是全国第一家煤化结合的上市公司;它是14年前就尝试煤炭资源整合,而且至今还是全省地市级政府唯一保留的市属特大型煤炭企业;它是中国证监会“限时办结制”的第一批受益者;它是全国第一家自主确定股票发行价格的上市企业;它还是最后一个发行公司职工股的上市企业。

兰花突围,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全面突围。

这是体制的突围。兰花由旧而新,由落后到现代。兰花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真正走上了现代经营之路,企业素质不断增强,成为一个健全的、充满活力的市场竞争主体。

这是规模上的突围。兰花抓住了上市的难得机遇,借助资本经营和产品经营双轮驱动,快速做大做强,走出了小打小闹、不成气候的尴尬处境,在竞争激烈的业界站稳了脚跟。

这是未来战略上的突围。兰花由点及面,由眼前到长远。兰花探索出了“煤炭、煤化工、现代服务业”的产业战略,坚定不移地实施“三大两活一统一”发展战略和“资源固本、人才强企、科技创业”的战略措施。  这是科技上的突围。兰花由低而高,由薄弱到先进。兰花实现了产业升级换代,科技实力不断提高,科技创业绝不是一句漂亮的口号,而是兰花发展的现实动力。

这是品牌上的突围,兰花由小到大,由单一到系统。良好的兰花品牌形象已经初步形成,这是全体兰花人心血、汗水和行动的结晶。更加系统的品牌战略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行,在未来兰花这块金字招牌必然会更加闪亮。

这是对煤炭企业局限性的突围。兰花实现了企业、职工、社会、环境的共同发展,为社会和谐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兰花,职工的利益得到了有效保障,兰花职工真正成为以兰花为骄傲的主人翁;兰花通过兼并重组困难企业等方式,为地方政府消化包袱,为当地民众解决就业难题;兰花是晋城乃至山西省的人才孵化基地,晋城市政府、临汾及省煤运公司从兰花挑选走五个市县长助理、一个副县长、一个管生产安全的负责人;兰花非常重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高度关注对环境友善的高新技术,使得往日人们对煤炭企业的灰色印象,被绿色的兰花完全取代。

这也是面对具体困境和难题的突围。困扰兰花发展的大化和大宁的“两大”难题,带有鲜明的时代和体制的烙印,为兰花的创业之路增添了波折。从容面对困境和难题,使得兰花增添了一份成熟的胸怀和气度。

突围,是一个企业成长史上的生死节点。

突围,是于不可能中求可能的神奇逆转。

突围,是战胜困难更是战胜自我。

突围,是意志和智慧最集中的爆发。

突围,需要一个坚定的方向;突围,需要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

兰花人不会忘记,带领他们突出重围的贺贵元。贺贵元分明是一位专打硬仗的铁将军,引领着兰花人冲过硝烟弥漫的战场,打出一场场漂亮的突围战。14年,有多少企业在改革的阵痛中无疾而终,有多少企业在市场的滔天巨浪中被淹没,有多少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丛林里被击垮。而贺贵元与兰花一路走来,走得稳健,走得端正,走得虎虎有生气,走出了群山之围,走向了广阔的世界。

在不断突破重围的过程中,兰花由小而大,由弱而强,由散而聚,由一棵细小的嫩芽,挺拔吐叶,绽放出王者之香,那谜一般令人神往的芬芳。

后记

两年前,也是这样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我们初访兰花。

北京开往晋城的长途汽车,在暮色苍茫中离开华北平原,穿行于绵延不绝的太行山麓。车窗外一团漆黑,看不见路边的黄土,只见一辆辆运煤的货车擦肩而过。

兰花,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幽香而馥郁的花朵,漆黑而可燃的石头,两种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却因为某种共同的品质合而为一。晋城“兰花炭”,是有着兰花一般芬芳气息的煤中极品;晋城的兰花集团,单从名字上就给人一种沉稳典雅的印象,与我们习见的煤炭企业迥然相异。

天亮了,我们已经盘旋在晋城的山里,却不是原来想象中荒凉的黄土坡,而是一层层美丽的绿色山峦。车到晋城,我们看到的是一座洁净而美丽的城市,兰花集团的办公大楼又是这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不巧的是,我们要拜访的贺贵元,此时并不在这座现代化大厦里。为兰花过度操劳的他,被风寒趁虚而人,正在医院里打吊瓶。没想到,第一次与贺贵元见面访谈,竟然是在病房里。

尽管身在病床,贺贵元高大的身躯、雄健的手势、明亮的眼神,还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厚实的力量。他并不属于口若悬河的类型,但一字一句掷地有声,给人的感觉是实实在在,可以完全信赖。即使在病房里,采访也被一个个电话所打断,贺贵元耐心而从容地在病床上处理着一桩桩公务,让人想起战场上运筹帷幄的主帅。现在想来,在病房里那次很不尽兴的采访,已经是难得的整块时间。他的时间被繁杂的事务切割成许多精致的段落,此后的多次采访,只好被迫以零敲碎打的方式进行。为了能多和他谈上一会儿,多了解他的工作状态,我们请他的秘书随时给我们“通风报信”,抓住每个空隙冲到他的办公室里短暂采访;我们曾跟他一起到矿里检查,和他一起下到唐安煤矿幽深的井底,在夏日中体验黑暗世界特有的清凉;我们曾跟着他坐车去太原开会,几个小时的路途上,终于可以倾听他畅谈兰花的过往。

贺贵元是最有资格讲述兰花故事的人,他的叙述毫无夸饰和虚隐,只是原原本本地说出事情的来龙去脉,但他朴实真诚的讲述,一次次令我们动容。他对我们说,这本书绝不是兰花的自吹自擂,更不是给他个人树碑立传,而是要还原一个真实的兰花,把兰花创业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坦诚地展示给世人,功过任人述说。

几次拜访晋城,留下了几本厚厚的采访笔记和数十小时的采访录音。经过一番艰辛的案头工作,《兰花突围》的初稿在一年半以前已经完成。然而,贺贵元对这部书稿的态度是极其审慎的,他在百忙中抽空亲自对书稿字斟句酌,以确保书中每一个字的准确和真实。贺贵元太忙了,他差不多只有在坐飞机和乘车的时候,才能静下心来,仔细审阅修改几页书稿。几次修订下来,时间就来到了2011年夏天。在这两年中,书中讲到的一些事件又有新的发展和变化,比如大宁事件。巧的是,当初贺贵元对一些事件的预想,竟与后来的实际发展恰好吻合。

此时,我们在北京又见到了刚刚卸去重担的贺贵元,他在兰花的使命已经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他笑着对我们说,这书拖的时间有点长,不过现在正是出书的好时机,离任后一些在位时不方便说的话也可以说了,而且,终于有时间完整地通读一遍书稿了。他要留下一本敢说真话的书,揭露出企业发展中不为人知的隐秘;他要留下一本严谨确凿的企业教科书,可以作为企业管理者和研究者之镜鉴。

夹缝中生存,尴尬中发展,似乎是当代中国国有中小企业难于摆脱的宿命;靠老天吃饭,未来不可知,是资源型企业普遍存在的困局。兰花集团的十多年创业和发展,正是突出体制和市场的重围,为国有中小企业和资源型企业闯出新路的艰辛历程。贺贵元和兰花人所开创的“兰花模式”,是特定历史时期留下的典型范例,值得企业界和管理界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幽谷之中,一丛看似娇弱的兰花,自荆棘瓦砾挺拔而出,却在风刀霜剑中抽芽吐叶,傲然怒放,迎向长空,沁人心脾,美不胜收。这正是兰花集团在我们脑海里留下的真实意象。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9: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