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高尚的经济学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英)黛安娜·科伊尔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长期以来,经济学被视为一门研究如何赚钱的沉闷科学,经济学家也被视为冷酷无情、只讲金钱的一个群体。本书却以最近二十年来的经济学进展证明,从一开始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就不是研究如何赚钱,而是剖析人性和人类行为模式,研究经济发展和人类福利水平的提高。经济学是一门前所未有的充满人性的实用科学;经济学家既不是只讲金钱的人,也不是离群索居在象牙塔里搞一堆无聊模型的人,他们和其他的人一样,既受道德律令的制约,也受经济动机的驱动,关注这个世界上的各种热闹,只不过他们关注、分析这些热闹的方法与众不同。

本书还证明了,近年来,大量可获得的数据、不断提高的计算能力以及诸如博弈论这样的方法,改变了经济理论和实践,并使经济学家在理解人类真实行为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借用心理学、进化论和复杂理论的研究成果,经济学家向政策制定者展现了一幅全新的人类社会图景。经济学家也正努力解决诸多重大的世界问题,在诸如资源拍卖、排污权交易以及货币政策等领域,经济学对生活、政府和企业的重要作用才刚开始引入注目。

内容推荐

本书就像一阵新风,简洁、有力、可信且发人深省地论证了现代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的活力。经济学早已不是一门沉闷的科学,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一直在不断拓宽,研究主题也在不断深入。但是,经济学界外部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些变化,本书恰好弥补了这一缺憾。

目录

第一篇 财富与贫困的秘密

 第一章 历史溯源

 第二章 经济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章 如何摆脱贫困

第二篇 个人能否自由选择?

 第四章 这一切都是关于什么?

 第五章 人性化的经济学

 第六章 信息和市场

第三篇 自然、市场和社会

 第七章 杀气腾腾的猿猴和创业者

 第八章 经济和社会

 第九章 为什么经济学如此高尚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纽卡斯尔,位于英国最贫困地区之一的英格兰东北部泰恩河上游。最近,它的经济和文化开始复兴起来。一个巨大的北方天使雕像矗立在其主干道上,雕刻家安东尼·戈姆利用钢和铜塑造了这个二十多米高、伸展着约58米翼翅的天使,以象征这次复兴。纽卡斯尔的“波罗的海中心”以前是一个造船厂仓库,而现在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艺术中心,其附近的盖茨黑德拥有全国最大的购物中心。现今的这一切使人们回想起这个城镇在19世纪曾是英国最繁忙的煤炭港口,是世界领先的工业中心。但是当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降临时,大量的失业与贫困也随之而来。和其他工业区的人们一样,英国东北部的人们,住在被污染了的肮脏的城镇里,忍受着贫困带来的饥饿与疾病(比如肺结核和佝偻病)的折磨。城镇里矗立着的庄严的维多利亚工业纪念碑仿佛在嘲笑那些贫困和失业的人们。

在那个大萧条的时代和绝望的环境里成长着一个小男孩,他的父亲很幸运地找到了一份稳定的铁路工程师的工作。那个时代充斥着街头政治:高昂的热情、大规模的游行,甚至是英国法西斯分子和反对者之间的文攻武斗。这个孩子有一位退休的伯伯,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伤而靠领取救济金过日子。这位伯伯为了宣传社会主义,常常站在一个临时演讲台上演讲,那个崇拜他的侄子就经常站在观众中听。这个孩子也常常去合作运动(Cooperative Movement)创办的周末学校学习,这是众多代表工人阶级利益并由工人管理的教育机构所创办的周末学校之一。1940年,在这个男孩13岁时,他听了一个改变自己后来人生道路的演讲。这个演讲是由他学校的历史老师作的,介绍了一本新书——《如何为战争买单》,由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所撰写。这个男孩被一个理念深深吸引——他所见的全部问题,失业、贫困、饥饿和不安全感都是有方法解决的。

从那一粒智慧的种子开始,安格斯·麦迪森,现在是荷兰格罗宁根大学(University of Groningen)的经济学教授,逐渐成为了一位世界顶尖的经济史学家。可能外行人对他知之甚少,但他因估算世界各国从公元1000年到现在的产出水平和增长而成为这方面的权威,也因此成为本章的焦点人物。因此本书将从一些基本的东西开始:分析这个世界过去一千年的历史。研究人员总是从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总结出宏伟的理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贡献就是通过衡量理论与历史不符来证明理论是错的,反之则是对的。而这种方法之所以可行,是因为这些经济史学家应用了统计学方法并借助于计算机运算能力,对散落在全球各个角落的图书馆里的那些尘封已久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

麦迪森和其他经济学家收集的各个国家不同年代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的规模是不能小觑的。对衡量整个经济产出办法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40年。直到1952年,国际上才有了公认的收集原始数据的方法。但是至今还有很多国家,尤其是贫困国家,还无法收集到高质量的经济学统计数据。直到1990年,东欧和苏联(前社会主义国家)才开始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方法来计算GDP。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没有一个国家用正确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当然越往前推,就越缺乏足够的基本统计信息。而且,在将两个国家进行比较的时候,需要将其中一个国家的货币按汇率转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才具有可比性。但这种做法引起了非常大的争议,我会在下文详细提及。综上所述,麦迪森对199个国家从公元1000年以来(当然越接近起始时间所涉及的国家就越少)的产出水平和增长率的估计是一个令人钦佩的壮举。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麦迪森也吸收消化了其他经济学家的一些研究,最突出的就是“宾夕法尼亚大学世界表”(Penn World Tables)——由欧文·克拉维斯(Irving Kravis)、艾伦·赫斯顿(Alan Heston)和罗伯特·萨默斯(Robert Summers)统计的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的数据。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关于世界经济中过去和现在的最基本的数据才被广泛运用,而这些都倾注了大量研究人员半个世纪的心血。  麦迪森在OECD工作了很长时间,也做过许多不同的事情,先是参与战后欧洲的重建,继而又参与到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中。OECD是著名的重建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在机构上的具体表现,该计划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自由体制能够存在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所以麦迪森的工作绝对不是呆在灯光昏暗的图书馆里苦读,而是走遍了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

P3-5

序言

经济学的名声一直不怎么好,但这种待遇并不公平。经济学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黄金时期,本书讨论的就是经济学在过去15~20年间一些最前沿的研究和实证发现,尽管这些研究和发现还没有被大众所认知和接受。

不只在学术期刊上,而且在报纸、政治性甚至文学性期刊里,经济学都经常受到批判。举个典型的例子:“对经济学家来说,钱就是快乐的同义词……他们用这样世俗的观点来看待个人和国家的福祉,破坏了自然界,混淆了技术和文化,将艺术和金钱、时间和利息、性行为和色情狂、友谊和利用、慈善和慈善舞会以及自由和逛街消费相提并论。”“经济学,”作者继续说道,“不可思议得粗俗。”而且,经济学甚至不如一部优秀的小说更能针砭时弊(Buchan,1995)。

同时,大众根据自己对经济学的认识,觉得经济学家都是特别有能力的。((外交政策》的一位资深编辑摩伊希斯·奈姆写道:“当经济学家在理论上犯错的时候,普通大众就要在实际生活中受苦。”他称经济学家是“一群自大的人”,还敦促经济学家要尽量谦逊。那些认为经济学家有很大影响力的人普遍认为,经济学家运用经济理论和方法为政府的各项决策提供建议。实际上,这当中的玄机并不为大众所了解——我想很多人都相信经济学既十分复杂又简单普遍,但是很少有人会去质疑经济学在评估公共政策中(对公共政策进行经济评估)的重要性,以及它在政府、智库和所有公共政策辩论中所扮演的专业角色。

不幸的是,很多人都憎恶上面所提到的这种影响,因为他们相信经济学家的思考模式和分析方法有很大的问题。虽然从来没有明说,但是其他学术领域的人总是觉得经济学的视角太狭隘,只关心钱;对人性的探索太枯燥、太机械;在方法论上又太简化。在我看来,现在有很大一部分人害怕经济学的影响,因为他们认为这种影响会把世界变成一个枯燥、算计、冷漠的“经济人”王国。

让我以自己的国家英国为例来说说这些人的态度吧。在我撰写本书期间,英国广播公司(BBC)插放了两个关于“快乐”的电视节目,其主题是说政府所有旨在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都有失偏颇,因为经济发展并不能使大家快乐。有那么一小撮讨论“快乐”的著作长期驻守在书店里,这些书被有关政治和公共政策评论的报纸、杂志反复引述。政府还特别召集了一批所谓的“快乐大师”开研讨会,甚至还在英格兰银行的利息调整委员会里钦定了一个“快乐专家”。那些所谓的大师和专家们给出的报告竟然是性越多越快乐,甚至比多拿5万块钱工资还要来得开心。这些关于快乐的研究证明了经济学家是错的:既然经济发展不能让大家快乐起来,那么经济学家说的话大家也就不用在意了。我可以肯定地说,正是这种观点激起了对“快乐理论”的广泛讨论和政策关注。

但是有一点需要说明,经济学家总是身处福利研究的最前沿。福利研究是经济学和心理学的有机结合体。经济学期刊里探讨“快乐”和“福利”的学术文章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越来越多,那些被政府拉去的最突出的“快乐专家”都是经济学家。本书讨论了最近在经济学和心理学中出现的各种新发现和新想法及其在整个经济学领域的作用和影响。

毫无疑问,我相信这项研究完全不会动摇经济学的基础。公众对经济学的不感兴趣是二三十年以前的印象造成的,而那时候经济学给人的印象总是带有点讽刺挖苦的味道。我探讨这些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以来最有趣的研究课题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大家知道经济学家最近在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这只是一个铺垫,真正的目的是向经济学专家和非专家强调这些课题在评估公共政策、衡量未来社会福利方面的重要性。无论是阅读诸如《新共和》、《国家》、《卫报》,《纽约时报》、《费加罗报》和《世界报》等政论刊物上成堆的观点,还是参加各个国家的政策研讨会,或是阅读很多智库散发的小册子,我总是很清楚地看到对经济学理性主义基础的温柔一刀。  当然,我们经济学家还是需要受点批评的。经济学家中善于沟通的人太少了,所以我们总是不能把丰硕的研究成果昭告世人。我承认许多经济学家只习惯说一些乏味的术语,但是实际原因远非经济学家不擅长公关这么简单。经济学与大众生活的距离同诸多要素息息相关,比如冷战的结束、传统的左派右派阵营的相互制衡逐渐弱化,还有被认为是经济和市场全面获胜时期的撒切尔一里根时代的消逝。在强调自由市场的好处以及公众理性预期和理性决策的那段时间里,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英国的极端保守主义分子在经济学研究里得到了启发和灵感。

标志着绝对自由市场经济高潮的到来,并不是柏林墙的倒塌,而是里根在1981年赢得了大选。随后是好莱坞的崛起,在1987年《华尔街》影片中戈登·盖科(Gordon Gekko)大力推崇“贪婪就是好,就是妙,就是呱呱叫”时,学术界的主流经济学家早已远离了戈登·盖科所认为的自私、斤斤计较的个体经济模型。

所以,我的观点在政治上并不极端,而一直都是走典型的中间路线。我担心的是,因为有那么多人错误地认为经济学天然是右翼,我们正冒着失去经济学家那种审时度势地看待社会的态度的危险。要是非经济学家认识不到经济学思考方式的重要性,大家就会看到越来越不好的甚至危险的政策出台。

这些错误的想法会变得更加荒唐,因为工作在经济学前沿的学者们已经把曾经作为该学科特点的内向型简化法远远抛在了脑后。经济学正进入一个硕果累累的时代,尤其是当它和其他学科比如说心理学、历史学、人类学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经济学家对研究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所提供的思路和证据既具有先进性——因为其使用的方法从来不曾有过,又具有争论性——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在挑战那些透过社会组织结构所体现出的政治理念。由于廉价的计算机和新开发的数据库,以及计量经济学和分析计算技术的新突破,所有这些新的力量已经对经济学及其他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几类读者应该对此有些兴趣。只要对政治和公共政策有兴趣的人,就应该认同我在这里所说的观点和成果。我希望所有关心时事的读者也对此津津乐道。对离开教育事业的专业经济学家而言,这又是一本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抓住最新研究进展的书。我力所能及地为那些想了解更多经济学知识的读者提供了参考资料。我也特别希望在其他领域(不只在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还有在那些对经济学家批评最多的人文科学中)的研究人员愿意暂停一下对我们的偏见,看看最近我们做了些什么。

接着的八章内容,尽量简单地介绍了一些近期研究中最精彩的部分。这些内容反映了我的个人偏好——当中肯定有比较大的跳跃。前三章(第一篇)探讨了经济发展最基本的问题——国民财富,经济学精神领袖亚当·斯密就曾对此进行过阐述。我们能从历史中得到什么证据?对于如何解释这些证据,经济学理论又能告诉我们什么?理论和证据是怎样左右最近的政策以减少世界贫困的?

第二篇从经济发展谈到了经济运行的细节问题(即微观基础)。经济学家应该对个人行为及个人对激励的反应给出怎样的合理假设?人们在进行个人选择的时候是基于什么信息?在民主决策中,他们的行为由什么来左右?换句话说,就是人们偏爱发财还是快乐?

最后两章(第三篇)谈及个人经济决策如何融入这个世界。经济决策在多大程度上以及在哪些方面可以被理解为自然的组成部分,本质上具有进化的或生物学的特点?个人决策又是如何叠加成为社会结果的,也就是说我们如何和其他人互动?在经济和社会组织中,沟通的桥梁又是什么?这就使我们的讨论又回到了经济发展,因为社会组织是回答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结论中,我还是认为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对好的公共政策特别重要。我现在很犹豫要不要用“方法论”这个词语,因为它很容易让那些已经读到这里的读者失去继续阅读的兴趣,但是经济学的方法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一部分来自其他学科(特别是人文科学对经济学)的一些批评主要关注的是经济学错误地自命为一门科学。很多批评家包括经济学内部的批评家认为,20世纪中期主流经济学家犯了一个大错,即竭力使经济学成为类似物理学那样的正统科学,以至于掉进了一个总是浅薄而呆板地刻画人性并用简化法则来归纳社会的陷阱中。1945年之前的主流经济学常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以期与早期的古典经济学相区别,结果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多的形式主义、更多的数学应用以及更多的标准假设被用到了经济学家的工作中。比如说,假设人们总是理性地按照自己的偏好进行决策,整体结果就是单个个体结果的加总。所以尽管新古典经济学这个术语只是描述性的,但是批评家会说这是滥用。当然确实有不少职业经济学家喜欢教授和应用一些不切实际的数学模型,而且他们也从来没有想过如何把这些模型和“现实世界”结合起来。本书探讨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来自顶尖经济学家(他们中有不少人是诺贝尔奖得主)的研究成果,其中很多内容就是在研究生的课本里也没有出现过。我将“新古典经济学”作为一个简称来称呼那些20世纪主流经济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在本书中,我的部分论点是,经济学肯定已经在某些地方脱离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虽然经济学家还是会在适当的时候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模型,毕竟其价值在很多地方都得到了证明,但是经济学家们却不再局限于这些框框,尤其是有证据证明这些假设不再成立的时候。

不管怎么说,经济学始终坚持将科学方法用于解释人类行为,这正体现了其独特性和重要性。尽管经济学对人类行为的解释还很不充分,但这是唯一有效的分析方法。在我看来,经济学最重要的奠基人是18世纪的启蒙运动哲学家大卫·休谟,他是怀疑论的代表人物。虽然他的名气不及亚当·斯密,但仍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位哲学家。很多伟人,例如詹姆斯·麦迪森(James Madison)、汉密尔顿、威廉·詹姆斯、康德、边沁、达尔文都受到了休谟的影响。对作为经验论者和怀疑论者的休谟来说,其目标就是要把“实验推理方法引入对道德范畴的解释”,并发展一门“关于人性的科学”。在概括其著作《人性论》时,他写道:

我们至少应该尝试建立一门关于人类的科学,使之能够具有某些自然科学所拥有的精确性……逻辑学的唯一目的是说明人类推理能力的原理和作用以及人类观念的本质;道德学和批判学研究人类的偏好和情感;政治学研究结合成社会并相互依存的人类。

休谟说,他想“用人类的日常行为来剖析人性”,并“根据经验得出结论”。经济学的目的依然是剖析人性,而不是狭隘地研究怎么赚钱。但是我想这恐怕也正是经济学不流行的原因所在。在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时,经济学家不能容忍不精确、异想天开或者讨巧的空想。我希望这不会打消你们接着阅读本书的念头。因为接下来你们将会看到最近二三十年来经济学家在人类研究中取得的重大进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2: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