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政论家和讽刺小说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小说以格列佛船长的口吻叙述了周游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嘶马国的经历。作者以神奇的想象、夸张的手段、寓言的笔法、对英国政体进行了批判,尤其对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毒辣、荒淫、贪婪、自大等作了痛快淋漓的鞭挞。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格列佛游记(插图本小学初中部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斯威夫特 |
出版社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政论家和讽刺小说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小说以格列佛船长的口吻叙述了周游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嘶马国的经历。作者以神奇的想象、夸张的手段、寓言的笔法、对英国政体进行了批判,尤其对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毒辣、荒淫、贪婪、自大等作了痛快淋漓的鞭挞。 内容推荐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寓言小说,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这部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格列佛在小人国、巨人国、飞岛国、慧嘶马国虚构国度的离奇旅行和种种遭遇,集中反一了18世纪前期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辛辣地讽刺、批判了英国的内政和外交政策。 目录 译序 格列佛船长给自己表亲辛浦生的一封信 出版者致读者
第一部 利立浦特游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二部 布罗卜丁奈格游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三部 勒普塔、贝尔尼巴比、格拉布答布卓布、拉格奈格和日本之旅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四部 慧嘶马国游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试读章节 我站起身,四下里张望,我得承认自己从未见过比这更迷人的景色了。周围的田野像绵绵不绝的花园,圈起来的田地大约都是四十英尺见方,正如无数的花圃。田地之间夹杂着树木,林子的占地有八分之一英亩,据我推断最高的树不过七英尺。我望了望左边的城池,样子就如同戏院里绘制的城市布景。 有好几个小时我被大便憋得不行;这也不足为奇,因为从上一次解手到现在已整整两天了。我又急又羞,非常的不自在。所能想到的最好办法就是爬进屋里去,我这么做了,进门后我便把门关上,依据链子的长度尽可能往里面走,把体内那些不舒服的负担排除掉。但是这种不干不净的事我只做过这么一次,为此我只有希望公正的读者多少包涵一些,能够不偏不倚、周密实在地考虑考虑我当时的处境和所受的痛苦。打那以后,我常常是一大清早就起来尽可能扯着链子到外面去解决此事。这也得到了适当的处理,每天早上在行人出门之前,由两位特派的仆人用手推车把这讨厌的东西运走。因为这与我好清洁的习性有关,所以我才认为有为自己辩明的必要,否则也不会哕嗦这半天来说这么一件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的事。不过我听说我的对手却很乐意用这件事和一些别的事来责难我。 这事办完之后,我又走出屋去,因为有必要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皇帝此时已从塔楼上下来,骑马朝我走来,这差点让他付出代价,因为虽说那匹马受过良好的训练,见了我却完全不习惯,就像见到一座山在面前动来动去,不由得一阵惊慌,前蹄悬空而立,好在皇帝是位出色的骑手,依然能够骑在马上,这时侍卫跑来勒住缰绳,皇帝才得以及时从马上跳下来。下马后,他一副惊讶的神情围着我绕了一圈,仔细地打量着我,不过一直保持在链子长度以外的范围活动。他命厨师和管家把酒菜送给我。他们早有准备,一听到命令就用轮车把饮食推到我能够得到的地方。我接过这些车子,很快就把上面的东西吃个精光。有二十辆车满载着肉,十辆车盛满了酒。每辆装肉车上的肉足够我吃上两三大口。每辆酒车上有十小坛酒,我把酒统统倒在一起,一饮而尽;余下的那几车我也是如此干掉的。皇后和皇室的男女年轻成员们在众多贵妇人的陪伴下,坐在稍远一些的轿子里,但是皇帝的马出了事以后,他们就纷纷下轿来到皇帝面前。现在让我来描述一下皇帝的外表。他比所有的大臣高出我的一个指甲盖,仅此一点就足以令人肃然起敬。他长得英俊威武,有着奥地利人的嘴唇,鹰钩鼻子,棕色的皮肤,面容坚毅端庄,四肢非常匀称,举止文雅,态度庄重。他如今二十八岁零九个月,已不再青春年少,在位已有七载,可谓是国泰民安,总的来说是所向无敌。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侧身躺着,和他脸对着脸。他站在离我三码远的地方,后来我还多次把他托在自己的手上,因此我的描写是不会错的。他的服装简单又朴素,样式介于亚洲和欧洲之间,不过头上戴有一顶饰满珠宝的轻巧的黄金盔,盔顶上插根羽毛。他手握着出鞘的剑,一旦我挣脱束缚,他便可以用它来防身。那剑约有三英寸长,柄和鞘都是金子做的,上面镶着钻石。他嗓音尖锐,且嘹亮清脆,他们那一行人站在那儿看上去就如同地上铺了一条绣满了金人和银人的衬裙。皇帝时不时地同我说话,我也回答他,但彼此谁也听不懂一个字。在场的还有几个牧师和律师(我是从他们的服饰上来推断的),也奉命同我说话。我便用自己略懂一点的各种语言同他们交流,其中有高地荷兰语和低地荷兰语、拉丁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弗兰卡语,可还是毫无用处。大约过了两个小时,宫廷的人才纷纷离去。在我身边留下了一支强大的卫队,以防止乱民们的无礼或恶意的举动;这些人急不可待地朝我四周拥来,大着胆子尽可能地靠近我。我坐在房门口地上的时候,有人竟无礼地向我射箭,有一枝差点射中我的左眼。带队的上校下令逮捕了六个罪魁祸首,他认为最合适的惩罚莫过于把他们捆绑了交到我手中。他手下的卫兵照办了,用枪托将他们推到我手可以够得着的地方。我把他们全抓在右手里,先把前五人放进上衣口袋,至于第六个,我作出了要生吃掉他的样子。那可怜虫号啕大哭,上校和其他军官也是不忍心的样子,尤其是当他们见我掏出小刀时。不过我马上就让他们不再担心,因为我态度和善地用小刀割断了绑着他的绳索,轻轻地把他放在地上,他撒腿就跑。对其余的人我也用同样的手法把他们打发了,一一从我的口袋中放出。我看得分明,无论卫兵还是百姓对我这种宽宏大量的表现都十分感激,后来朝廷也得到了对我极为有利的报告。 到了傍晚时分,我费了好大劲才爬回到屋里,在地上躺下来,就这样一直睡了大约两个星期。这期间皇帝下令为我准备一张床。他们用车送来了六百张普通尺寸的床,开始在我房中布置起来。他们将一百五十张床连在一起,做成一张长宽适度的床,其余的也照此样连好,再把四层叠在一起。不过我睡在上面也不觉得比睡在平滑的石板地上好到哪里去。他们又用同样的计算方法给我准备了床单、毯子和被子,对于像我这样一个过惯了艰苦生活的人来说,这一切已经让我觉得很不错了。 我来到这里的消息传遍了整个王国,引得无数富人、闲人和好奇者前来看我。乡下的人差不多都走光了。如若不是皇帝下了几道敕令,禁止这种骚乱,那么一定会出现荒耕废田和无人理家的严重后果。他命令那些已经看过我的人必须回家,没有朝廷的许可证,不得进入离我房子五十码以内的地方,大臣们却因此而获得了数目可观的税款。 P10-12 序言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令人爱不释手的书。一七二六年该书在英国首次出版时,受到读者们的普遍欢迎,一周之内销售一空;三周内售出一万册。并在短短的两年内译成法文、荷兰语和德文。英国著名小说家乔治·奥威尔在短暂的一生中多次重读这部作品,并称它为最值得保存的六部作品之一。 这本书最受人们称道和评论家们瞩目的一点在于它对时事的针砭。斯威夫特主要抨击了当时政坛和学术界一些丑陋的现象。书中的很多情节都在影射作者所生活的那个年代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为了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政治讽喻,有必要了解一下作者所从事的政治活动及当时政坛的情况。 一七一零年到一七一四年斯威夫特出任以罗伯特·哈利(后为牛津伯爵)和亨利·圣约翰(后来的维斯康特·宝林不罗克)为首的托利党政府的公共关系官员,发表了大量的抨击辉格党的文章。他赞成托利党要求结束“西班牙王位继位之战”的计划,并发表《联盟军的行为》,为托利党签订结束战争的和约营造舆论声势。斯威夫特为此成为最受尊敬的公民,贵族和内阁大臣们纷纷向他献媚。一七一四年,安娜女王去世,托利党垮台。辉格党执政后,迫害前任的托利党官员们,成立了秘密委员会调查他们在“和平”停战计划中的活动,牛津和宝林不罗克被指控犯有叛国罪。一七二二年斯威夫特的朋友爱特伯瑞涉嫌参与“雅克伯密谋”受到审讯,囚禁狱中。斯威夫特本人也随时面临着被迫害的危险。 所有的这些政治事件都成为《格列佛游记》中讽喻的话题。格列佛在利立浦特的经历很大程度上就是影射牛津和宝林不罗克一七一四年前后的经历和遭遇。格列佛在海战中取得胜利从而结束了利立浦特国和布莱夫斯库帝国(暗指法国)之间的战争。并通过非正规的途径(指宝林不罗克和法国秘密协商一事),格列佛扑灭了一场大火(指西班牙王位继位之战)。格列佛本应受到利立浦特国人的感谢,却因为技术不合法和为布莱夫斯库提出太宽厚的条件而遭到弹劾(指宝林不罗克因为签署和平协议遭到指控)。而格列佛逃到布莱夫斯库帝国暗指宝林不罗克逃往法国。 在第三部中,讲述了用分析粪便构成来侦察推翻政府的阴谋诡计的设想和用字母破译法来解析信件,作为指控犯罪嫌疑人的证据的故事,以此来影射对爱特伯瑞主教的审判。虽然采用的讽喻手法令人震惊和作呕,但是隐含的道德力量使故事有了存在的合理性。 斯威夫特曾在爱尔兰的拉勒库当教区牧师,后来又在都柏林圣帕特里克任教长之职。不管这是否出于他个人的意愿,但是他后来却是全心全意投入了爱尔兰反对英格兰压迫的斗争中。他撰写了许多宣传册号召爱尔兰人民保卫自己的利益和尊严,反抗英国政府的压迫,他是爱尔兰人民心中的英雄。 在《格列佛游记》第三部中,作者通过描绘勒普塔国地面城市和乡间的颓败、荒芜的景象讽喻都柏林和爱尔兰农业的衰败;有关林大力诺城的反叛活动及国王最终所做的妥协指代的也许是一七二二年的反伍德运动(详见正文注释)。 斯威夫特倡导科学要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他之所以对当代的科学进行辛辣的讽刺,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则在于他认为科学家们的行为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荒唐成分在内。所以在《格列佛游记》中才安插了从黄瓜中提取阳光、把粪便还原成食物、用蜘蛛丝纺线做衣、废除语言用实物交流的种种荒唐的研究。斯威夫特再次用离奇、甚至令人作呕的情节讽喻学究们的愚蠢可笑。而在批驳这种臆想科学在实际生活中造成的危害方面,斯威夫特叙述的口吻是沉重的,少了调侃的味道。 “老爷本来有一个磨坊,离别墅不到半英里远,靠一条大河的流水运转,供老爷一家和他众多的佃户使用绰绰有余。大约七年前,有一群规划师来找他,提出毁掉那个磨坊,在山腰上重建一个,在长长的山脊上开凿一条大运河用来储存水,再用发动机和管道输送水供磨坊使用;因为高处的风可以吹动水,因而更利于水的流动;又因为水是从斜坡上流下,和航道水平的河流相比,只需一半的水流就能带动磨坊的运转。他说,当时和朝廷的关系不太融洽,又迫于朋友们的压力,就接受了这项建议;雇用了一百个劳工干了两年,工程失败,规划师们都走掉了,把一切的过失都推卸到他的身上,从那以后,经常抨击他。他们还在其他人的田产上做实验,也都是高兴而来,败兴而归。” 除了针砭科学和政坛方面的弊端外,《格列佛游记》中最闪光的一点是关于人性的看法。作者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人性的特点。在第一部“利立浦特”中,采用了居高临下的视角,用巨人的眼光俯视人类的荒唐渺小。利立浦特人为了自己微不足道的野心抱负,不惜牺牲人类美好的情感,他们诡计多端、残酷无情。在第二部“布罗卜丁奈格”中,从小矮人的角度仰视人类的粗俗和铁石心肠:布罗卜丁奈格人令人作呕的体味、举止和习惯;他们的刑法残暴;由于没有社会责任感,彼此之间的关系冷漠;他们对待格列佛十分粗暴,毫无体恤之情;国王和王后也把他当成开心的玩物豢养。在第三部“勒普塔、贝尔尼巴比、格拉布答布卓布、拉格奈格和日本之旅”中,作者以平常的心态平视人类的疯狂和邪恶的本性:理性被滥用,从事无谓的智力游戏或用来剥削压榨百姓;在格拉布答布卓布,展现在格列佛面前的是人类的罪恶史,其中充满了诈骗和罪恶,人性随着历史的前进一步步地堕落,走向深渊。在第四部“慧嘶马国”中,作者从理性动物慧嘶马的角度审视人类:人类在它们眼里和肮脏、邪恶、淫荡、愚蠢的野胡是一丘之貉;而且因为受了些理性的熏陶,变得比野胡更可恶。 这四幅描绘人性的图画,在色彩上呈逐渐暗淡的趋势,这又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格列佛对人性幻想破灭的过程。在故事的开端部分,格列佛还是一个乐观、单纯的人,以为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因此在利立浦特国所见到的种种阴谋令他着实吃惊。而从慧嘶马国返回英国后,他成了一个愤世嫉俗的偏执狂,满脑子是人类的邪恶,无法再看到个体身上再现的美德,他对慧嘶马的忠诚成了一种病态的狂热,他的生活因而成了一个可笑又可悲的笑话,格列佛本人也最终成了作者斯威夫特无情嘲讽的对象。 值得一提的是,斯威夫特不是格列佛。现实生活中的斯威夫特虽然憎恨人类的丑恶、政府各部门的腐败,但却真诚地热爱那些道德高尚的个体。他也不像格列佛那样纯粹以理性作为衡量人的标准,并因此而憎恨、厌恶、鄙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斯威夫特对人是宽容大度的,因为他从不指望人是完全理性的动物。在斯威夫特眼里,人虽不是理性的动物,但人是可以运用理性的动物。 《格列佛游记》另一个独特的地方表现在组织结构的多重性。卷首部分的结构像小说,有一个真实的主人公,他在讲述自己的冒险旅行。乍一看,像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但是很快,冒险的历程就显得过于荒诞,超出了小说对情节真实性的要求。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它属于模仿游记故事的题材,讲述一系列滑稽、可笑而且虚幻、不真实的经历;但斯威夫特却又在尽力再现当时游记题材的真实性。作为一部游记,它中间还有许多乌托邦的思想,慧嘶马国就是乌托邦理想主义思想的再现。而且在游记中作者采用了拉伯雷常用的讽刺技巧,用轻快的笔调对当代的科学家和政客们进行辛辣的嘲讽,揭示人类的劣根性。所以说这部游记既是游记,又是针砭时事、再现乌托邦理想的讽喻文学。其中揭示的许多现象仍是现今社会的一种真实写照;对人性的探讨就更值得当代人去反思了。 本书中的书信部分和第一、二部由王林翻译;第三、四部由史晓丽翻译。译文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史晓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