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描述了如何引导讨论的科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文本的讨论有哪些基本构成?怎样为这样的讨论做计划?第二部分深入探讨了引导讨论的艺术和魔力:伟大的教师做了什么变得伟大,以及随着对话的深入,他们如何决策?第三部分提供了众多的策略来应对问题:如果讨论进行得不尽如人意,你该怎么办?作为一个辅导者,你如何提高自己?
本书是为那些重视合作探讨、开放式问题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对话的人写的。
本书是美国教育专家迈克尔·黑尔和伊丽莎白·斯蒂关于课堂讨论的一本力作。在本书中,作者主要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基于文本的课堂讨论形式,通常也叫做研讨课(seminar)。
本书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研讨课的基本构成,以及怎样计划研讨课。
第二部分,作者主要分析了影响研讨课的四个重要维度,包括安全感、真实参与性、挑战性和主导权,并且开发了一套研讨课辅导者的决策模型。
第三部分,作者根据四个维度的分析框架,针对研讨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策略和方法,如反思、画关联图、录像、同伴指导和分享、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
在本书的附录中,作者还提供了研讨课清单、研讨课计划表、研讨课辅导者反思表、研讨课支点评估图、研讨课辅导者决策模型等样表,以供教师使用。
第一部分 开始:一门引导讨论的科学
第一章 提供辅导的基础
为什么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
以学生为中心、基于文本的讨论(即“研讨课”)的基本构成
研讨课的构建
常见问题和初学者窍门
第二部分 成为有技巧的辅导者:
引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的艺术和魔力
第二章 安全感
安全感问题的识别
创建质询的文化
第三章 真实参与性
真实参与性问题的识别
第四章 挑战性
挑战性问题的识别
第五章 主导权
主导权问题的识别
第六章 辅导者的决策模型
决策过程的步骤
第三部分 改善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
第七章 适用于各个支点。促进不断发展的策略
反思
研讨课关联图
把各个支点教给学生
“鱼缸”技术
研讨课文件夹
录像带
评估
同伴规划
同伴指导
案例分析
第八章 改善具体支点的策略
安全感问题:攻击性
安全感问题:保守性
真实参与性问题:不参与
真实参与性问题:表面的参与
挑战性问题:爆米花现象
挑战性问题:罗赛塔石碑现象
主导权问题:“独裁”状况
主导权问题:混乱状况
附录
附录A:培训指导
运用这个框架开展专业发展
与教师团体一起工作
自我发展/与教师个体一起工作
附录B:可重复使用的样本材料
研讨课基本清单
研讨课计划表
辅导者反思表
研讨课支点评估图
研讨课决策过程
研讨课辅导者决策模型
改进讨论效果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