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怅望千秋--唐诗之旅/上海著名中学师生推荐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元洛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影响你高中时代的一本好书,帮助中学生朋友学会读书、提高读书能力而编写的好书。本书将带您与唐诗名家、名篇美丽邂逅,体验人生的美丽与哀愁!本书由特级教师倾力推荐、帮你提高语文素养与考试成绩。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上海著名中学师生推荐《影响我高中时代的一本好书》书系中的其中之一。本书很大程度上是传承一种精神,那是伟大的唐诗精神——以李白和杜甫为代表的集傲岸与悲悯于一体、集生活与艺术于一身的高贵精神。

目录

编注者说

师生推荐的N个理由

 与诗人同行

 感悟唐诗精神

 结交一位终生不离不弃的挚友

第一单元

 长安行

 客舍并州

 与李白同游庐山

 独钓寒江雪

 单元链接

第二单元

 诗家天子

 寄李白

 怅望千秋一洒泪

 骏马的悲歌

 单元链接

第三单元

 巾帼

 单元链接

第四单元

 月光奏鸣曲

 华夏之水 炎黄之血

 单元链接

第五单元

 诗中的彩虹

 唯有垂杨管别离

 君子与佳人

 白刃明霜雪

 诗咏金钱

 单元链接

附录

 原著《序》

试读章节

诗咏金钱

流通领域内作交易之用的货币,从最早出现的海贝币开始,来到世间已有四千多年悠悠岁月。其间历经夏商时期的石币、陶币、骨币与铜币,春秋战国的布币与刀币,秦汉时代的半两币、五铢钱,唐代的开元通宝,以至于现当代的各种钱币,可谓“钱”极变化,历经沧桑。中国有“钱能通神”、“钱能使鬼”的警言,外国也有“钱能使马儿奔跑”的谚语。在当今的商品经济社会中,“钱”,取代了过去阶级斗争为纲的日月中的“斗”,高踞君临一切的地位,以致天下芸芸众生不可一日无此君,并且使许多人意乱神迷,而以身试法,而饱尝铁窗之苦,甚至自取杀身之祸。欲浪拍天,钱潮动地,我今日以“诗咏金钱”为题在唐诗中巡游一番,也可以说是附庸风雅,不,附庸钱神了。

“钱”,本来是古代的一种农具,也即用以除草的铁铲,后来仿其形而成货币,名之日“泉”,取其流行周遍之意。战国晚期始有圆形方孔之钱。时至秦代,“钱”才成为一切货币的通称。当代美国作家、历史学家泰德·克罗福德著有《金钱传》一书,追本溯源,他认为金钱的起源,应是人类谋生存的一种神圣之心,和对群体式的团结的向往,“它的本来含义是牺牲、贡献和分享”。这,可以说是还“钱”的本来面目与原始意义。然而,原本无知无觉甚至无辜的钱,一旦和具有各种权力与欲望的人结下不解之缘,除了交易流通促进生产的正面作用之外,它又往往成了权力的象征,豪门的标志,甚至或高升飞天而为通神之宝,或沉沦入渊而为万恶之源。

俄国大诗人普希金在《黄金与宝剑》一诗中,曾经写道:“一切是我的,黄金说/宝剑说:一切属于我。/我买一切,黄金自夸/宝剑说:一切由我拿。”在一百多年前,这位异国诗人就以他的诗句,形象地表现了“金钱”与“权力”的力量。然而,早在千年前的中国唐代,已经就有好几位诗人有见及此发而为诗了,例如罗隐,他的一首诗就是以“钱”为题:“志士不敢道,贮之成祸胎。小人无事艺,假尔作梯媒。能释愁肠结,能分睡眼开。朱门狼虎性,一半逐君回。”他首先落笔于志士和小人对待金钱的不同态度,然后写钱的解愁提神的作用,最后痛斥豪门贵族对钱财的贪多务碍,似虎如狼。而徐寅的《钱》诗,则更是鞭辟入里,一针见血:

多蓄多藏岂足论,有谁还议济王孙?

能于祸处翻为福,能向仇家买得恩。

几怪邓通难免饿,须知夷甫不曾言。

相争暮竞何归处?尽入权门与悻门。

诗中用了两个典故:汉文帝宠臣邓通获赐蜀郡铜山而自铸钱,富甲天下,最后却被罢官抄家,穷饿而死。东晋大臣王夷甫是位伪善的清谈家,从不言钱而只说“阿堵物”(这个东西),实际上却家财万贯。全诗重在揭示金钱对于“祸”与“福”、“仇”与“恩”的转化作用,令人不禁想起在他之前的西晋人鲁褒,和在他之后的异国人莎士比亚。鲁褒先生有感于“风化颓败,为官从政莫不以钱为凭”的世风时弊,在《钱神论》中称钱为“孔方兄”,其秘效奇能是“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而莎士比亚呢?他在剧作《辛白林》中说,“有了钱才可以到处通行。钱可以让好人含冤而死,也可以让盗贼逍遥法外”,其《理查三世》又道“金子抵得上20个雄辩家”,《冬天的故事》则重申“虽然权势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子可以拉着它的鼻子走”。至于他在悲剧《雅典的泰门》中为黄金写的那段台词,更是精彩绝伦,可谓西方的《钱神论》,历来就为众人所称道和引用。而上述徐寅诗的结句,较之罗隐诗的结句更为概括有力,后来居上。“权门”指权贵之家,“悻门”指帝王君主宠爱的臣下之家,总之是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以权谋钱,以钱贿权,权钱之交易自古已然,于今更使世人侧目,徐诗如此笔力千钧而锋芒毕现,今天读来,仍不免使人油然而生诸多历史的与现实的联想。

无论对于个人或是众生,贫困都是一场灾难,而“钱”最初之所以名“泉”,不仅是指其如同泉水之周行流布,也是寄望它如泉水之润泽众生。然而,贫富的悬殊,两极之分化,这种古今皆然的现实却有背“泉”的初衷。杜甫在《曲江对酒》中就写过所谓“金钱会”,即开元元年九月一日,不是“穷”则思变而是“富”则思变的唐玄宗,在承天门大宴群臣,然后向下抛撒金钱,令百官捡拾为乐。顾况《宫词五首》之一也写道:“九重天乐降神仙,步舞分行踏锦筵。嘈喷一声钟鼓歇,万人楼下拾金钱。”近见报载,占美国1%的富人拥有全美40%的财富,而当今中国的贫富差距与美国相较也毫不逊色,最富有的20%家庭,其收入超过国民全部收入的50%。个人存款在100万元以上的约100万人左右,仅占全国1‰的人,却占有全国居民存款的1/3。由此可见,无论是古代或当今,贫与富都有如南极之与北极,有如寒风凛冽的冬日之与鲜花着锦的春天。

在唐代,许多诗人就为贫富的不公而愤愤不平。罗隐除上述《钱》诗之外,还有一首诗题为《金钱花》,可以说是同一主题的变奏或异奏:“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属l'将。”而与他同时代的皮日休,其同题之作却将关爱的目光投向贫困的芸芸众生:“阴阳为炭地为炉,铸出金钱不用模。莫向人间逞颜色,不知还解济贫无?”有一种苔藓类植物,别号“苔钱”,只因它的形状和名称与“钱”关系暧昧,也就为有的诗人借题发挥而蒙不白之冤,如郑谷的《苔钱》:

春红秋紫绕池台,个个园如济世财。

雨后无端满穷巷,买花不得买愁来!  对诗人由此及彼振羽而翔的想象力,我只有羡慕;对他同情天下苍生的仁者襻怀,我_只有敬佩。然而,设身处地为无辜的“苔钱”着想,郑谷的指责也未免太委屈它们了。

人际关系最可宝贵的是道义、理解与真情,这大约是许多人向往的理想境界。豪放豁达挥金如土的李白,就曾经在《答友人》中高唱“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他真是一个天生的理想主义者和浪漫主义者。然而,且不说今日的社会越来越功利化和商业化,越来越多的人是以“利”相交,温情脉脉的面纱早已随风而去,即使在人心尚古的唐代,诗人们也早已慨乎言之了。中唐诗人孟郊,就直接以《伤时》为题,他说“古人结交而重义,今人结交而重利,我亦不羡季伦富,我亦不笑原宪贫。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同路人”,这位命运坎坷终身不达的诗人,他的诗句既是对世情的写照,也该包含了他的一把辛酸之泪?在他之前的张谓,其《题长安主人壁》更是言简意深,灿如照人眉睫的明珠,利若一击而中的匕首: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他的这首讽刺现实直抉人心的诗,该是作于他仕途未达之时,并题于寄居的主人家的墙壁之上吧?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世风还没有像今天这样日下,但张谓就已经有了如此深沉的感喟与犀利的批判,今天已是又一个新旧世纪之交,金钱拜物教盛行于中国大地,众生远诗神而亲财神,张谓如果复生,不知会有多少新的感慨?僻处湖南永州的草书圣手怀素未达之时,就是经他介绍援引到文化中心长安而一举成名的,怀素不像现在一些得鱼忘筌过河拆桥之辈,他不忘此情此德,在《自叙帖》中特笔致谢,可见他们是君子之友而非金钱之交。“黄金不多交不深”,至少他们应该算一个例外吧?

在我国古代的钱币中,“五铢钱”是汉代铸造的一种钱币,通用了700多年,其“钱寿”为我国钱币之冠。其次,就要算“开元钱”了。这种在唐初铸造的“开元通宝”,其形状、币文以及重量,为中国唐代以后的钱制开创了新的范式,而且书写币文的不是无名之辈,而是其时年过花甲的大书法家欧阳询。此宝一出,人咸赞钱文双绝,不过,“开元通宝”的质地和书法虽好,但仍免不了“万恶之源”的恶谥。宋代无名氏有一首《咏破钱》,据宋人彭乘《墨客挥犀》记载,此诗系16岁的李姓少女所作。她咏的是一枚残破的开元之钱:“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想得清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诗情深意,二美并具,真是难为这位小女子的慧质灵心,即使是她家的李商隐和李清照,如果同题作文,也未必写得出如此好诗。然而,以上种种都未免过于严峻和沉重,“钱”,其本身并没有错误和罪过,而且有的诗人咏钱,也能引发我们许多美好的联想。

俸钱或者说俸禄,以前指官吏的薪水,也即今日为官从政者的工资。古今的贪官污吏自不必说了,他们享用人民劳动所得所献的俸钱,不仅心安理得,而且还大肆搜刮以饱私囊,供自己及家人挥霍享受。唯有清廉正直的官员,才会反躬自问和自省,如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

P206-211

序言

编这样一套书,出于三个目的——

一是让中学生朋友们共享同龄人的精神资源。每个中学语文尖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化阅读,这种个性化阅读多数情况下应当是有普遍价值的,因为毕竟大家的年龄相当,阅历相似,文化背景相同。他们所以成为语文尖子当然有诸多原因,但他们的个性化阅读一定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把那些语文尖子的个性化阅读且具有普遍意义的著作,让语文尖子们自己向同龄人推荐,说出自己阅读的意义或方法,对绝大多数中学生朋友应当是有益的。

二是增加同学们的情感和思想积累。这就先要说到“应试”教育了。可以说白了,没有情感浓度和思想深度的应试者,至少在目前的语文应试中,他是无法得到高分的。无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古诗词鉴赏,或是文言理解,作文就更不用说了,没有真情分辨与把握,没有思想综合与揭示,他最多只能拿到最基础的分数。基础分是多少?及格。因此,要想在语文考试中获得高分,就必须注重情感与思想的积累。鉴于这种思路,我们在编选、点评这套丛书时,就特别注意了情感与思想的提升。其实,一个真正的读书者,是永远把情感与思想历练放在第一位的。这样的读书者不仅可使自己成为有人情味的人,有思辨力的人,而且永不会被迷惑,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就更不在话下。要特别提及的是,如果你是一个真想学好语文的人,就千万别相信那些所谓应试技巧之类的书。按这种书的技巧指导,你从高一练到高三也出不了头。你可以不买这套书,但不能不听这样的忠告。

三是倡导一种语文观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是协调学习者与社会的关系。就中学生而言,如何与同学朋友交往,与家长交心,与老师交流,与陌生人相待,是一门重要的课业,但今天的教育基本忽略了这一课业。我们在这套丛书的编选、点评中,也期待在这方面有所为。首先从第一辑的选题看,《寂寞圣哲》整体上是思考入与社会的关系,思考作为个体的入与作为社会的人应如何更好地获取幸福与尊严;《怅望千秋》很大程度上是传承一种精神,那是伟大的唐诗精神——以李白和杜甫为代表的集傲岸与悲悯于一体、集生活与艺术于一身的高贵精神;《古典幽梦》引导阅读者在寻找真实中确立自我与环境、社会的关系;《夹缝中的历史》将广为人知或鲜为人知的历史大事或小事联类贯通,让阅读者从历史发现、甄别、揭示中获取真知;《把栏杆拍遍》每一篇几乎都从某个角度启示阅读者去体悟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事实上应试能力也是人与社会的_种协调能力。如果把眼光放远大点,我们就能看到,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无数次的大大小小的应试。一个没有应试能力的人是不能容于社会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把应试妖魔化了。这不能怪应试本身,而应责怪社会对应试的理解过于偏狭,对中学生应试的操作过于单一。我们只是期待,阅读这套丛书的同学能获益,哪怕是从最基本的应试上获益。

本丛书编注各分册的主持分别是:《寂寞圣哲》——黄荣华,《怅望千秋》——黄荣华、商慧锦,《把栏杆拍遍》——江汇、李郦,《古典幽梦》——李郦,《夹缝中的历史》——李郦。

书评(媒体评论)

·只有从根本上提高人文素养,才能在考试中高屋建瓴,应付裕如,稳操胜券。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黄玉峰

·当你熟读了一些唐诗,当你背诵了一些唐诗,你再读这本《怅望千秋》,你将会有一种“原来如此”的“了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通识”,因此也会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慨叹。

复旦大学附中语文教师 黄荣华

·作为一个语文学习者,唐诗让我们体会到中华文字的精致奥妙,让我们不再因枯燥的语文测验而磨灭对于祖国文字的灵感,让我们真正体验到语文学习的精髓——而这些常常能让我们更积极而轻松地面对考试……

复旦大学附中 张伟琪

·当我们青春年少、朝气飞扬的时候,能邂逅并神交这样一位终生不离不弃的挚友是何等的幸福。如果你还没有真正与唐诗相识,那就从这部《怅望千秋——唐诗之旅》开始吧。

华东师大二附中 史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4: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