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终结美元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作者 纪硕鸣//周东华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国际市场期待的新时代何时来临?美元还能撑多久?很大程度看区域货币及中国人民币何时在国际市场崛起,或许人民币就是压垮美元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相信,美元的没落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具挑战美元能量的实际上是欧元,欧元的发展,已经对美元形成逼人之势。但人民币也不可小视,她是一股新兴力量,虽然作为独立的力量尚有待发展,但却是世界货币体系中新生的最具活力的力量。人民币走出去,让美元“回家”去,“终结美元”,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点,是美元霸权的终结。

内容推荐

美元究竟还能撑多久?问题提出本身就已反映出人们对美元信用的怀疑,这既是对当下金融危机的反思;也是对战后60年美元霸权的拷问;更是对现有美元资产前景的担忧。

本书将分为“美元:终成众矢之的”、“美元霸权缘起战争硝烟”、“无孔不入的美元”、“人民币升值的背后”、“美国的最大股东——中国”、“又一次美元导致的金融危机”等八章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述。

目录

序言 美国模式破裂中国未能跟上

导言 美元还能撑多久?

第一章 美元:终成众矢之的/1

 中国总理的担忧/2

 美国开动了印钞机/10

 中国金融“三巨头”拉开战幔/16

 “第二战场”号角吹响/24

 有人不高兴/30

 向美国叫板/37

第二章 美元霸权缘起战争硝烟/47

 两次世界大战与“罗斯福新政”给美元生机/48

 “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美元霸权基础/54

 “马歇尔计划”透视纸币取代黄金/62

 左手持美元,右手握商品/66

 美元悄悄“绑架”世界经济/73

第三章 无孔不入的美元/81

 美国消费全球埋单/82

 “特里芬难题”之结/89

 冷战逞威肢解苏联/95

 《广场协议》整垮日本/98

 狙击英镑重锤欧元/102

 清剿东南亚剑指中国/105

第四章 人民币升值的背后/115

 新币种诞生与兴荣/116

 人民币数度贬值舞动/124

 绿灯亮起的中国经济/130

 谁逼迫人民币升值/137

 人民币不随美国指挥棒起舞/144

第五章 美国的最大股东——中国/151

 全球拥抱中国制造/152

 蜂拥投资撼动美元霸权/159

 地下热钱暗流滚滚/167

 “龙舞世界”并非神话/174

 美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182

第六章 又一次美元导致的金融危机/191

 格林斯潘的游戏/192

 次贷危机惊梦/198

 “有19条命的猫”瞬间倒下/203

 国家破产闻所未闻/207

 借美元霸权漫延经济危机/215

第七章 魅力十足的人民币/225

 美国玩火自焚/226

 “人民币帝国”悄然诞生/233

 硬起来的人民币/240

 重划金融版图/248

 一国货币时代终结/255

第八章 走向衰落的美元/259

 欧元的诞生/260

 金砖四国崛起/266

 从G8到G20/274

 重组国际货币体系/278

 中美走向战略合作/284

结语 世界将为美元而战?/290

试读章节

自从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货币,虽然也曾有过几次危机,但都在美国政府出招后一一化解,数十年来美元的霸权地位难以撼动,更遑论终结。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暴露了美元的不安全感,引发国际市场的担忧,也引起国际社会新一轮挑战美元霸权、终结美元的呼吁。

中国总理的担忧

中国财富增长是惊人的,中国有钱了,有钱的让持有人都要为之担惊受怕。改革开放30年,最大的成果之一表现为财富的大幅增加,中国不仅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还是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至2008年12月底,中国政府持有的美国国债余额已达6962亿美元,相当于这一年年底中国1.95万亿外汇储备余额的36%。加上中国还持有美国的其他债券,中国的外汇储备不少都放在美元的篮子里,实际的美元资产约有1.4万亿。

全球金融危机袭来,虽然美国国债或部分机构债由美国政府信用作担保,违约风险低,有稳定的收益,是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的主要资产之一,而且美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政府的信用还是有保证的。但投资美国国债或机构债的风险,除了违约风险以外,还包括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如果美元贬值,通货膨胀风险增加,美元金融资产就面临购买力下降等问题。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将面临风险成为不争的事实,也成为中国政府需要担忧的问题。

2009年3月13日上午,中国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会后,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挤满了中外记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温家宝总理回答记者提问的两个半小时中,共有12位多国记者获得提问机会,因为正值金融危机时期,全世界都关注中国在这场世纪金融保卫战中所扮演的角色,所以,记者提问大都关注经济、金融议题。其中经济话题约占了2/3,成为此次“总理记者会”提问的焦点。

而这些话题,均是全球所普遍关注的,几乎是同步,法新社、路透社等国际通讯社及各国主流媒体都迫不及待地对此进行了实时滚动报导,将温总理的记者会内容第一时间传向全世界。但因“兴奋点”不同,各媒体的评论之声也不尽相同。

亚洲的传媒,如《印度日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将聚焦集中在中国经济“保八”和“大陆台湾联合抵抗金融危机”的报导上。

作为第三世界国家,巴基斯坦以及一些非洲友邦,最关心中国将如何继续保障发展中国家利益,他们声称“中国已免除46个最不发达国家400多亿债务”的肺腑之言,让这些“患难之交”在危机中看到了希望。

欧洲的传媒,如英国媒体似乎更关心中国何时出台新一轮刺激计划,这些计划又会给提振全球经济带来多大利好。

而美国媒体无一例外,把言论的方向放在了中国以美元投放在美国的国债上——金融危机中中国的态度。

上午10点20分左右,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举手,在得到可以向温家宝总理发问的许可后,他手拿话筒,用普通话一口气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总理您好!我有两个问题想提问,中国现在已经变成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您怎么评价美国政府应对国际经济危机所采取的措施?有些人认为,美国巨额的债务会导致美元贬值,您是否担心中国在美国的投资呢?如果担心的话,中国分散投资风险的策略是什么呢?第二,您能不能保证中国不会让人民币贬值,至少在短期内不会让它贬值?中国会不会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资金支持?P2-3

序言

一种经济模式崩溃了,无论2009年的经济复苏是否属实,世界经济再也回不到2007年之前,东亚制造、美国消费的模式中去了。

中国拷贝的是日本、韩国的出口导向模式,在2000年以后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日益增加的美元财富,和外向型经济对就业问题的轻松化解,缓解了国内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难题。在中国经济低通胀、高增长的美妙时间,大多数人认为,我们可以像日、韩两国一样,走向现代工业国,从国际制造车间走向国际制造强国,并最终完成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长期以来,我们或多或少以隔岸观火的心态,看待日本衰退的20年。这不奇怪,对所有的人来说,邻人的痛楚并不能让自己感同身受。但2007年的金融危机改变了这一切,美国的虚拟金融把世界拖下了水,庞大的美元储备对于美国以外的国家而言,不再是财富的象征,而是破裂的经济模式的象征。

一场寻找替罪羊的游戏就此开始。

在寻找替罪羊的过程中,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将美国资产泡沫的源头,指向了中国这个最大的美元持有国。他一改特有的晦涩,十分明确地指出,美国楼市泡沫不能怪罪于美联储低利率政策,是中国及新兴市场急速增长导致过分储蓄,推低全球长期利率,引发楼市危机。这些国家对于美国国债贪得无厌的需求——根据美国财政部资料,从2000年到2005年,美国国债的海外持有量增长了1倍,至2.03万亿美元——导致美国长期国债利率处于异乎寻常的低位。潜台词是,资产泡沫一定会存在,美联储加息有什么用呢?这种说法与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如出一辙。

格林斯潘此番言论,无疑是这位前金融巨头推卸责任,无论如何,是格林斯潘将美联储利率长期维持在低位,以至于2007年之前的泡沫被许多人称为“格林斯潘泡沫”。而中方的反应正如预料:是美国的政策怂恿了泡沫,华尔街以泡沫为乐,依靠贩卖有毒资产,将丰厚的红利收入囊中。

两国都有第三种理智的论调,一种经济模式的产生正如一桩婚姻的产生,夫妻双方谁也无法置身事外,作为最大的消费国美国与最大的生产国中国,必须同心协力寻找到新的、可持续的、健康的经济模式。这种模式不以单向的生产与消费为依托,中国人不应被定位于工蜂式的生产工人,而美国人债台高筑式的富翁生活已经宣告破产。

问题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经济模式?在一片争吵声中,各国政府开出的是降息、发债、发钞的老药方。

美联储目前的利率比美国世贸中心遭受袭击后低得多,2009年6月25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声明,维持利率在0.00%至0.25%之间不变,“这一较低水平利率可能会维持较长的一段时问”,直到有确切的证据能够证明美国走出衰退,美国不会提高利率。

美国正在美联储主席、人称“直升机本”的伯南克以及萨默斯等智囊的率领下,走向美元贬值的漫漫长路,以保证美国以低利率借到足够的美元,同时让美国对债权人的负债实际下降,说白了,这是美元收铸币税的典型方式,毫无新奇之处。

中国人民币不是国际流通货币,压低人民币汇率无法向全球征收铸币税,唯一的作用是促进出口。为了刺激经济复苏,2009年上半年中国国内信贷超过6万亿,投放总额超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任何一年的投放总量。

全球范围内巨量的货币投放与产能过剩的并存,使货币转为资产泡沫,全球范围内大宗商品、股市回暖,中国大陆A股市场与楼市交易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

格林斯潘时代造就了今天的局面,为了走出经济衰退泥淖,全球主要央行再次祭出格林斯潘利剑。

实行低息、发钞、积极财政政策而未能挽狂澜于既倒的日本央行与财政部对此心知肚明,早在1997年,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建议日本通过无限制的增加货币供给来抑制通缩,但日本央行把利率降为零、基础货币每年增长30%,仍然无效。日本央行痛陈:“当日本面临各种结构性问题时,单靠货币宽松政策是很难让日本经济复苏的。”尽管如此,日本央行与财政部不敢出台其他政策。

全球经济如同一团乱麻,目前全球的救市政策救了资产泡沫,不可能救实体经济。只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世界经济如何变化,美元的去杠杆化不会变,美国人的储蓄率将逐步上升,应对这种变化,中国能够做的是扩展内需与尽快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紧锣密鼓。2006年4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四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截至2009年4月1日,中国央行先后与其他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总计65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增加人民币的国际使用范围,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今年年初以来,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呼吁,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取代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

人民币国际化渐行渐近,在此关键时刻,我们的头脑必须清醒,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市场接受过程。

以特别提款权为基础改革全球储备体系,特别提款权仍然与全球主要储备货币挂钩,美元仍占主导地位,只不过从以往单纯与美元挂钩变为与一篮子货币挂钩,为今后货币比例的改变预留了空间。我们不能奢望特别提款权能够马上给我们一个稳定公平的货币体系,事实上,全球都找不到货币改革的最优方案,只能寻找次优方案。人民币结算由此前只限于边贸领域开始向一般国际贸易拓展,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而不是关键一步,人民币迈向国际化的关键步骤在于实行资本项目下可兑换(介于经常项目可兑换和完全可兑换之间,指取消对跨国资本交易及与之相关的跨境汇兑转移的限制),人民币国际化能否顺利,要看市场的接受程度。

美国模式崩溃,中国内需模式能否取而代之?让人担心的是,在积极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在国企民企争食的情况下,国企成为宽松政策理所当然的受益者,在现行体制下,给国企黄金、给市场信心,必然对内需扩展、对企业效率造成负面影响。

美国模式破裂之后,中国受制于货币与实体经济双重牵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跟上。

纪硕鸣兄是亚洲最佳记者,长期致力于研究中国国情,他敏锐地看到,中国只有打赢货币战争才能取得第一步的胜利。

在经济转型的特殊时刻,我们货币转型持相同意见的背后,是希望中国顺利渡过改革的关口,不会因为全球的经济变化,而使改革走向封闭、内敛之路。如果改革走回头路,中国失落的不仅是十年,将比已经完成工业化的日本失落的时间更长。

叶檀

2009年7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9: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