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6个章节,考察了甲骨文、西周金文、战国文字中的通假关系,并讨论了出土典籍与传世典籍对读中的通假关系及其应用和古文字考释中论证通假关系依据不同的语音系统、古文字考释中的通假现象与古音问题。
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第一章 绪论
一 相关术语的解释和界定
(一)通假
(二)古文字考释、古文字考释中的通假关系
二 古文字考释中论证通假关系的准则
(一)音理上的标准
(二)文献上的例证
三 古文字考释中论证通假关系的相关学术背景及历史回顾
(一)相关学术背景
(二)清末古文字学者对干嘉学派考证文献方法的借鉴
(三)古文字考释中论证通假关系理论的提出及其应用
四 本书材料来源和写作意义
(一)材料来源
(二)写作意义
第二章 古文字考释中通假关系的论证
一 古文字考释中通假关系的论证--对应于古书中的字
(一)对应于古书中的字
(二)古文字与古书中相当的字并非都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
二 古文字考释中通假关系的论证--对应于古书中的词语
(一)对应于古书中的成语
(二)对应于古书中的专有名词
第三章 出土典籍与传世典籍对读中通假关系的论证
一 出土典籍与传世典籍对读中的通假关系
(一)文字对比
(二)思想内容对比
二 利用出土典籍与传世典籍对读中的通假关系考证古文献
(一)纠正古文字考释中的错误
(二)利用出土典籍与传世典籍封读申的通假关系校读古书
第四章 古文字考释中通假关系的语音认识
一 对语音系统认识的差异影响通假关系的论证
(一)语音系统的不同与古文字考释中通假关系的论证
(二)以实例来看古文字考释中论证通假关系依据的语音系统
(三)通假关系的论证与古音构拟
(四)结语
二 古文字考释中的通假现象与上古音研究
(一)古文字考释中的通假现象反映方言音变
(二)古文字考释中的通假现象与古韵分部
(三)古文字考释中的通假现象为古音研究提供左证和补充
(四)古文字考释中的通假现象为古音研究提出新的问题
第五章 当前古文字考释中论证通假关系存在的问题
一 古文字考释中论证通假关系的字形伪证
(一)对字形还没有作出合理地解释,硬用通假来沟通
(二)误释字形导致误用通假
(三)古文字中的形近混同现象影响通假关系的论证
(四)据错别字谈通假
(五)误以"转注字"定通假
(六)与古文字对应的古书中某字是讹字
(七)古文字与后世字书某字是音义不同的同形字
二 古文字考释中论证通假关系的语音伪证
(一)音理上的伪证
(二)文献用例伪证
(三)异文不可一律用通假来解释
三 古文字考释中论证通假关系的上下文义伪证
四 古文字考释中论证通假关系的其它方面伪证
第六章 古文字考释中论证通假关系应该避免的几种倾向
一 照字面意思已经能解释得通,就应该避免再用通假迂回解释
二 要综合考虑其它方面的因素,避免只是根据音韵来确定问题
三 要有阙疑精神,避免牵强附会,似是而非
引用书籍简称表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