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存天阁谈艺录(艺术类)/中国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作者 刘海粟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刘海粟是我国杰出的美术家、美术史家和教育家。 本书是刘海粟谈论艺术修养与创造经验的随笔集。全书分为两部分:一是艺文杂谈,二是师友、往事追忆。这些文章是他从艺阅世几十年来思想、艺术和感情的结晶,风格直率,感情真挚。

内容推荐

本书是刘海粟谈论艺术修养与创造经验的随笔集。全书分为两部分:一是艺文杂谈,二是师友、往事追忆。这些文章虽然多半为兴之所至或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却是他从艺阅世几十年来思想、艺术和感情的结晶,风格直率,感情真挚。本书版本采用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版。

目录

序·代序

曾经沧海难为水

重题赤松诗

岁寒三友

天末怀海翁

 ——为刘海粟《存天阁谈艺录》一书而作

重登《刘海粟印象记》

前言

艺文·杂谈

艺术的革命观

 ——为一九四七年《美术年鉴》所作

走自己的路

坦白 ——使人了解的钥匙

艺术究竟有没有标准?

艺术上没有终身制

人生 ——就是追求的历程

可爱·可喜·可敬

浩然之气

 ——关于艺术家自身艺术修养的浅说

精神万古、气节千载

画家和文盲

功夫不亏人

要甘于寂寞

记得住和记不住

切忌“满”和“挤”

要善于吸取

功到自然成

 ——纪念余任天先生

漫话人体艺术

重画人体模特儿有感

画花卉容易吗?

不做空头艺术家

 ——对上海几位青年书画家的谈话

赶“时髦”

“变戏法的”

从人梯说起

“摆架子”和“没架子”

 ——想起杭州两位年轻的画家

怎样看待名人的手迹?

“试试看”

不可有二,只能独一

 ——纪念盖叫天诞辰一百周年

也来谈谈不懂装懂

竞争与竞赛

艺术,在竞赛中前进

 ——看关肃霜的湏出所想到的

创造和创新

 ——对民间泥塑专家南式仁的谈话

淘汰与消灭

物质不灭和融汇贯通

“横向借鉴”是需要的

美术·戏剧·文学

 ——一个老观众对戏曲的要求

戏迷谈戏

高调子未必调子高

 ——和浙江美术学院教师沈岳的谈话

我对笔、墨、纸的看法

 ——和一位青年画家的谈话

不要和历史开玩笑

关于为人立传

要有透明度

对挂虚衔的看法

在“时间的过滤”之后

新源说

“当场表演”和“逼上梁山”

红心铁骨水龙吟

 ——挂在新加坡威信大酒店的一幅《红梅图》

从出书难说起

“代沟”能不能填补?

师友·往事

知遇之恩 引导之情

 ——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八十七周年

三十年的夙愿

 ——在中南海邓大姐家中作客

和康有为论孙中山

青松不老

 ——回忆与胡老二三事

忆达夫

徐志摩和陆小曼

从傅雷在法国说起

川江棹歌

 ——忆张大千

尊重历史,寄希望于未来

 ——对悲鸿的怀念中所想到的

永寿

 ——为潘天寿九十诞辰而作

青春之火在燃烧

 ——回忆赵丹

回忆当年的“模特儿事件”

一年两度到扶桑

第四次到巴黎

笑迎刘郎十度来

 ——十上黄山诗话

人生难得几团圆

 ——四十多年前在新加坡的一段奇缘

老梅香馥自年年

 ——谈我的爱情生活

试读章节

我从事美术工作,连头搭尾,可能有七十多年了。这七十多年,我为追求自己的风格,走过不少弯路,艺术道路是曲折的。有人问我:“你的启蒙老师是什么人?”“你最崇拜的画家和受其影响最深的是谁?”我却答不出来。其实我也可以很简单地回答:“我的启蒙老师是自然,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我八九岁就开始学画,后来经过不少老师的指教,他们都对我很热情,也很严格。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在大名家,也有无名的先生,但是我都很尊敬他们。他们都是我的好老师。哪怕教过我三天,哪怕只指点过我一次,只有几分钟,只要他们对我倾注满腔热情,并且真诚希望我进步的,即便是年龄跟我仿佛的、甚至比我小的,我都应该承认他曾是我的老师。这个问题,说来容易,做来不易。封建时代,有学生中了状元,老师急忙送还门生帖子,怕受到做了大官的学生心中忌恨。

一个从事艺术的人,绝不能数典忘祖,这是职业道德,更是做人的品德问题。有一次,一位记者问我:“刘大师,你的老师是谁?”我想了一想,先报了几个名字,都是名不见经传的。他很奇怪。好象我这样的人,老师也一定是了不起的人物。

当然,我确有名师指点。但真正使自己崇敬的、使自己折服的老师,不光是他的水平多么高,名气多么响,而在于他是否把全部心血都用在我们身上。

有的老师心是好的,就是方法不好。他只想学生象他自己,一点一画,一笔一捺,都要象他。我从小就不那么守规矩。规矩不规矩,要具体分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木匠师傅教徒弟的诀窍。国画家要讲六法,西洋画讲线条,讲块面,讲三原色,讲点线结合,这都是规矩。学国画,临名人的范本,要毫厘无差,这是基本功。要学好基本功,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耗费许多时间,然后才谈得上艺术创造。当初,我临摹中外古代名画不少,目的就为了日后自己能创作。

掌握基本功,这是学艺的头一个阶段。到了可以创作的阶段,就要从“临”的阶段转到“化”的上面。临古人画,几可乱真,学古人法,得心应手了,说明已经练好基本功。但是在作画的时候,千万不能完全照着老师的葫芦画瓢,这是懒汉和懦夫的行为。不肯自己动脑子,不敢自己闯新路。拄着拐杖还不敢起步走,这样的学生没出息。我年轻时临帖,经康有为老师指点,临《石门颂》、《石门铭》,我也临过康字,但我毕竟破了康体,走自己的路。我成名很早,在艺术上自信心很强。我的画,有西欧十九世纪画家的影响,也有中国明清画家的影响。虽然我可以临摹得很逼真,但作画时决不仿照他们的画。从结构、笔法到立意,都不泥古。我对学生也是如此。我很年轻就当美术学校校长,它又是中国最早一座美术学府。当时我做校长的自尊心也很强,我不希望听到别人议论我的学生没出息。因此我不喜欢学生模仿我的画,甚至临摹也不许。

这个问题,和戏曲上的教学一样。戏曲演员从小在台上翻跟斗,在水门汀上拿大顶,练唱、练做、练台步,都会自然地受自己班里的老师影响。但是一登台,如果照前辈的唱法死学,就没出息。七十年前,我就给学生立了规矩:别死学、傻学。可是很难扭过来,因为旧的影响实在太深。再说,我自己不过二十余岁,也正在探索、寻求之中,不能把我当范本。当时有的学生出于对我的尊敬,偶然临摹一张我的画,也还可以原谅,如果他们在自己作画中,尤其在习作展览时,模仿我的画,或者仿效其他教师的画,我就要发脾气,这是塌美专的台!我们美专的学生决不应该是懒汉和懦夫。艺术的发展,是靠勇气和志气的,是靠功力和毅力的。招一名学生,培养一个青年,先要考验他们的志气和毅力。我认为一个青年想使自己成为一个画家,有四个条件:一是扎实的基本功;二是洋溢的才气;三是超人的毅力;四是惊人的胆识。当画家确要有胆识。光有基本功不一定能成画家,只能当画匠。基本功加上才气,可以成画家,但是成不了大画家。因为艺术实践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没有锲而不舍的毅力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但是有了毅力没有胆识,没有艺术创造上的真知灼见,还是成不了大画家的。四者俱全,始是纵横捭阖的大家。这四点是很难全的,往往总是差其中一点。

这个问题,我对一个学生说过:不是我这个当老师的吹毛求疵,你的笔力、墨色和构图都不错,但是却不能使自己的作品给人产生强烈的印象。主要是你想从各方面都给人好印象,力量平均发展,结果,读者的印象反而不深。这就是胆识不足的缘故。

P25-27

序言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大凡名著,总是生命不老,且历久弥新、常温常新的好书。中国人有“万卷藏书宜子弟”的优良传统,更有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中华大地读书热潮空前高涨。“中国文库”选辑名著奉献广大读者,便是以新世纪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帮助更多读者坐拥百城,与睿智的专家学者对话,以此获得丰富学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以登高望远、海纳百川的广阔视野,披沙拣金、露抄雪纂的刻苦精神,精益求精、探赜索隐的严谨态度,投入到这项规模宏大的出版工程中来。

“中国文库”所收书籍分列于8个类别,即:(1)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各门类学术著作);(2)史学类(通史及专史);(3)文学类(文学作品及文学理论著作);(4)艺术类(艺术作品及艺术理论著作);(5)科学技术类(科技史、科技人物传记、科普读物等);(6)综合、普及类(教育、大众文化、少儿读物和工具书等);(7)汉译学术名著类(著名的外国学术著作汉译本);(8)汉译文学名著类(著名的外国文学作品汉译本)。计划出版1000种,自2004年起出版,每年出版1至2辑,每辑约100种。

“中国文库”所收书籍,有少量品种因技术原因需要重新排版,版式有所调整,大多数品种则保留了原有版式。一套文库,千种书籍,庄谐雅俗有异,版式整齐划一未必合适。况且,版武设计也是书籍形态的审美对象之一,读者在摄取知识、欣赏作品的同时,还能看到各个出版机构不同时期版式设计的风格特色,也是留给读者们的一点乐趣。

“中国文库”由中国出版集团发起并组织实施。收选书目以中国出版集团所属出版机构出版的书籍为主要基础,逐步邀约其他出版机构参与,共襄盛举。书目由“中国文库”编辑委员会审定,中国出版集团与各有关出版机构按照集约化的原则集中出版经营。编辑委员会特别邀请了我国出版界德高望重的老专家、领导同志担任顾问,以确保我们的事业继往开来,高质量地进行下去。

“中国文库”,顾名思义,所收书籍应当是能够代表中国出版业水平的精品。我们希望将所有可以代表中国出版业水平的精品尽收其中,但这需要全国出版业同行们的鼎力支持和编辑委员会自身的努力。这是中国出版人的一项共同事业。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志存高远且持之以恒,这项事业就一定能持续地进行下去,并将不断地发展壮大。

“中国文库”编辑委员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4:3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