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招无数人的爱,因为他是“神”!有一个人招无数人的恨,因为他是“鬼”!“神”也好,“鬼”也罢,谁也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他,是NBA历史上唯一的一个能让无数的人彻夜难眠的人。他的名字叫科比·布莱恩特!东方出版社2008年度夏季闪亮登场——《瞧,科比这个人》。孙正平、张卫平、徐济成、于嘉、苏群、杨毅联袂强力推荐!
本书与其他期刊杂志所描述不同的是:还世界一个真实的科比,同时以他的人生足迹的客观描述,为不止一代的人树起这样一面镜了,一面以科比·布莱恩特命名的多棱镜子。在这面镜子里,你可以用你的人生观照一照他三十岁以前的人生得失,也可以照一照你自己的人生得失!
他和凡人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他之所以不平凡。因为他的缺点和优点都比平凡人突出。地球永远不会因为他而停止转动,但一定会因为他而多了些躁动。或许你每天起床想问的第一句话会是:不知今天又有什么事会发生?不为别的,只因为这个世界上多了这么一个人,他的名字叫科比·布莱恩特。
初会艾佛森,感受“孤胆”式英雄主义
瞧,科比·布莱恩特这个人,可以从他和阿伦·艾佛森在2001年NBA总决赛相遇开始。
那是2001年6月6日,费城的新科常规赛MVP阿伦·艾佛森穿过斯台普斯球馆的过道,踏上球场,然后听见球馆穹顶下雷鸣般的“横扫”吼声。那是他职业生涯第一场总决赛。球场那一端,金色的洛杉矶湖人们在热身,每耍出一个扣篮就引来一片尖叫。前来赏光的洛杉矶观众们神情轻松,兴高采烈,仿佛已提前获悉了大团圆的结局,只等看一段美妙过程。
在他们眼里,黑色的费城76人犹如困笼之兽,等于已经死了。他们关注的只是,费城在死前所做的挣扎是否有趣?
本来,NBA每晚的比赛,无非是一个两万来人观看的大型斗兽表演,一群身体素质异于常人的巨汉在那里战斗。
洛杉矶人足有闲情逸致把即将开始的2001年NBA总决赛的第一场,看成一场围猎、一次斗兽。他们的信心来自于前一个夏季的冠军,头顶悬挂的无数的冠军锦旗,以及那两个身披金色球衣并排叉腰而立的家伙:34号的大鲨鱼奥尼尔故意把口香糖龇出唇外以示粗蛮,8号科比在看自己双手无名指所裹的绷带。他们俩已经征服了西部的劲旅,把最棘手的疆域划归己有,一路兵不血刃,横扫诸军若拓荒。对费城,不是戏剧的高潮,而是一个必须有的大团圆结尾。楚歌已作,霸王溃围南出时,天下已定。至于最后追击项羽于乌江,只是一个斩草除根的戏码。
是的,那场比赛,当湖人连得16分,在第一节21比9领先时,全世界都开始这样想了。费城的旗帜被洛杉矶射来的子弹打成了漏勺,气势已泄;湖人差不多可以像斗牛士一样放松耍几个回合,然后用弯头剑解决战斗了。
全世界都这么想,只是,阿伦·艾佛森偏不。
费城先是防守陷阱围捕猎物,然后是不断划过天空的长传,一眨眼间,艾佛森已经完成快攻跑回半场。湖人单节6个失误,优势被费城不断蚕食;第二节,整个季后赛征途犹如透明的盖格尔忽然开了天眼得了8分。而阿伦?艾佛森完全不可阻挡,左右翼侧游弋跳投出手如风,任何对位者的跟随都像慢动作重放。
艾佛森以半场30分的表现警告湖人:使他屈服远比打败他困难得多。这时的洛杉矶湖人才逐渐发觉戏码不对。第四节,湖人板凳中站起一个发型及个头酷似艾佛森的小个子,他的名字叫泰伦·卢。这个在湖人队内训练时担任艾佛森影子武者的家伙,代替科比来盯防费城3号,让后者得以和鲨鱼一起竭力追近比分。湖人在82比92落后时发现了自己的冠军内力,一口气追至94平进入加时。然而,洛杉矶湖人的故事到此为止:艾佛森在加时得到了全场48分的最后7分,包括最后时刻晃倒卢后弯弓射出一支夺命箭。101比105,围剿费城未遂的湖人在那场比赛中倒下了。
当然,我们都知道总决赛系列赛的最后结局。黑色的费城游侠们先声夺人,然后被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王朝湖人以山雨崩临之势力连胜四局。只是,亲历过程的人会绘声绘色地形容说,费城人没有轻易投降。他们像愈败愈战的游击战士一样顽抗到最后,像项羽出逃时东城的二十八骑一样盲目信任自己的领袖。重要的是,这是一场早被认定是垓下之争的困兽犹斗,阿伦?艾佛森是早该被处死的野兽或者末路的孤胆霸王。你可以说,他早晚会败北。许多人都这么认为,但是,在第一场之后,故事是这样的:乌江虽不远,霸王犹未死。
而人们期待的洛杉矶英雄——科比·布莱恩特,不幸,在这一晚做了配角。
这是阿伦·艾佛森和科比·布莱恩特2001年的故事;前者26岁,后者23岁。在那个著名的第一场中,艾佛森的第一个上篮是这样完成的:科比左翼突破,陷入四人包夹,被断球,长传,艾佛森在球将出底线前拢住,上篮得手。
这像是他们俩故事的缩影。如你所知,2000—2001赛季,艾佛森正在完成NBA历史上最著名的孤胆英雄传奇——全费城的肉盾铸成血肉长城,他一个人斩关夺将一往无前;而此时期的科比·布莱恩特和奥尼尔之间的争端则刚刚拉开序幕。
他,23岁的少年英杰,似乎从艾佛森的身上感受到了一种自己的潜能,并用一种直率到显得缺乏考虑的方式,认为自己不该再给鲨鱼太多球。
艾佛森和科比都是各自城市的宠儿——而且奇妙的是,费城之子科比在与艾佛森的争端中,要承受费城人的嘘声。费城是一个被命运诅咒过的孤独之城:张伯伦,摩西·马龙,J博士,巴克利。性格卓异的球员来来往往,而自60年代以来,却只有过两个总冠军。而洛杉矶却是天生贵胄,他们参与了联盟60年历史近一半的总决赛,他们有14面冠军旗帜,有除了拉塞尔以外所有史上最伟大的中锋,有魔术师及其一手缔造的史上最绚丽的王朝岁月。
艾佛森和科比几乎就代表了各自的城市:前者在街巷里和黑孩子们摸爬滚打时,后者正在意大利阳光下闲适地看丹东尼的篮球录像。前者在费城独自挣扎时,后者却在史上最可怕中锋的阴影之下竭力控制自己日趋增长着的野心,并且让NBA历史上最老奸巨滑的教练都为之头疼。2001年之前,他们一个是励志片里常见的奋斗典型,一个是完美的冠军团队副手。只是,2001年一见之后,他们的人生轨迹便开始变化。
直至2006年11月,艾佛森脱下费城的黑色3号,穿上了掘金的海蓝色球衣。11个月后,科比在洛杉矶天空下,依然身陷交易的传闻之中。
P4-7
NBA2007-2008赛季总决赛系列赛第五场,总比分1比3落后的洛杉矶湖人队在斯台普斯为捍卫主场荣誉而战。在直播的间歇,我接到一份邀请:比赛结束后,参加由人民出版社举行的一次座谈会。
我与我的同仁如约赶赴梅地亚会议中心,方知出版社是为出版一本湖人队当家球星——科比·布莱恩特的书找我们论证。
我的兴致骤然消退。不是因为我不喜欢科比,而是认为出版社所选的时机不太恰当。
我的同仁多数也赞同了我的观点:捧科比,眼下他正备受煎熬着,赌“冠军湖人”胜算微乎其微;贬科比,也不是时候,毕竟他还不到三十,职业生涯还在途中,你找不到一个可以服众的定论。
于是我来了个“马后炮”:“若想出科比的书,应该选择在5月份他当选常规赛MVP的时候。”
然后我们几个解说员叽里呱啦地摆了一大堆不宜出版此书的理由。当然,我们也没忘了对出版家们关注NBA的这份热情表示赞赏。
座谈会经过短时间的冷场后,召集会议的出版社两位女士心领神会地互递了一下眼色,然后其中的一位女士站起来,分别给我们分“卷子”,另一位女士则开始了她的发言。大意是,她赞成诸位老师刚才的意见,这个时候出版科比似乎不合时宜。但出版此书的真正着眼点是篮球后面的科比的人生。科比走过的路,充满了坎坷,也充满了争议。我们会发现,其实科比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一面多棱的镜子。
这位女士说完话时,我们已经有了“人手一份”秦先生的《瞧,科比这个人》的策划案。
我正慢慢品读策划案的精髓,还没来得及发言,却已经有人“抢先”了。
“好,真是个好点子。”苏群大概还没看完策划案,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于嘉也表示同感:“科比和平凡人没什么不一样,他有优点也有缺点。他之所以不平凡,是因为他的缺点和优点都比平凡人突出,他突出之处被论坛无限放大,他就变成了神,或者魔鬼。秦老师的方案把人们的思考提升到人生的高度,这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我估计市场不小。”
我的观点也开始朝着赞同方向倾斜。
于是我们开始对《瞧,科比这个人》的策划案展开热烈的讨论。
出版社的两位女士末了表示:“我们是受黄社长委托来请教诸位专家的,我们需要诸位的支持,包括对这份策划案方向的纠偏、论证和稿件审定。没有你们,我们极有可能会迷失方向。”
看,人家多会说话!以往对分外的事“能推则推”的我们,这次却欣然地接受了出版社的盛请。
我认为科比的人生之路确实有值得人们品味的地方。曾经的科比,就是这样一个浑身充满着矛盾的人:当我们把他视为神,他却在仰视着世界;当我们把他视为人,他又在俯视着世界。在球场上,他是一只孤独的鹰;在人生路上,他是寥落的舞者。他被世界误解,首先是因为他误解了世界。他纵然有矢志不渝的雄心壮志,但腼腆的性格却妨碍了他人格的健康发展;他有自己的一张嘴,却把所有的语言只通过篮球进行传导。他是伟人,却不曾留下伟人的佳句,最显著的一句话是:“即使全世界都抛弃了我,篮球会永远陪着我。”
于是人们把这句话当作了他与世界为敌的宣言书。
于是世界有一半人不想再容他,另一半人却拜倒在他的球技下。
于是你会听到两种迥异的声音:“做人不要太科比”,或“你看看人家科比!”
每一次有科比的比赛,网络论坛都会发生关于他的“战争”。百万甚至千万的球迷,为这个不足三十岁的男人彻夜乐此不疲。
人们参与“战争”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解气或更来气(尤其是当几天后科比的湖人队在波士顿花园体育馆以创纪录的比分差距成全凯尔特人夺冠梦时),却疏忽了一个更有趣的命题:人生思考,或对照自己。
而今,关于“科比与世界讲和”的话题又引发了关于他的新一轮争议。一方说:讲和的科比眼睁睁地看着湖人惨遭蹂躏;另一方说:讲和的科比开始真正成熟了。
究竟谁说得对?这依然是论坛上的事。《瞧,科比这个人》所做的是:还世界一个真实的科比,同时以对他的人生足迹的客观描述,为不止一代的人树起这样一面镜子,一面以科比-布莱恩特命名的多棱镜子。在这面镜子里,你可以用你的人生观照一照他30岁以前的人生得失,也可以照一照你自己的人生得失!
是的,正值三十而立的科比,也在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是为序!
我曾经4次专访科比·布莱思特,从来没有觉得他离我很远;看到张佳玮笔下的科比·布莱恩特,我忽然觉得他离我很近。80后最强的中国NBA作家,为你呈现NBA最强球员最真实的一面。
——于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