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0日,是青年报社成立58周年。社庆期间举办第三届“青年论坛”、出版《新闻》系列论文集,是青年报社党委、社委全年主抓、督办的十项重点工作之一,是同仁自我教育、自我励志的有效途径,也是全社大兴学习之风、倡导精益文化的重要举措。
从今年4月启动的第三届“青年论坛”论文征集工作,提出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扬好作风,多出好作品”为着眼点,围绕办报办刊中的重要课题开展新闻学术研究,大力提倡刻苦学习、严谨细致的作风,努力营造深入研究、积极创新的氛围,注重指导实践、提升质量的努力,对推进报社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
本届“青年论坛”的主题是“新闻悦读”。本书汇集采编规范和经验,凝聚了青年报人的激情和思索。
青年报社第三届“青年论坛”实录
一、革故鼎新取精用宏
打上青年报人思想精神文化情感烙印
“生活”因人而异
一切为了“悦”读
像好莱坞大片那样包装娱乐新闻
悦读下的《青年报》文化新闻
回到原点:学习说新闻故事
呈现事实,而非简单叙述事实
给标题“拗造型”
守住定位凸显品牌
二、领异标新聚精会神
时时把握青年处处贴近民生
构建主流传播的力量
好新闻从关注青年民间组织开始
从“蓝领公社”引出的焦点讨论
这个“公社”,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
三、登高望远积健为雄
抓奥运机遇建采编航母
用独到新闻眼光分析期货市场
“发现者”永远在路上
夏令热线:把民生的触角伸向社区更深处
“让我说声谢谢”抓住了读者的心
享受这种忙碌
“青年视角”的个性如何打造
高考报道有些“静悄悄”
家长是最终掏钱订报的人
学生作者与“青春车站”
重塑上海记者“摇篮”
学生类报纸如何找准市场定位
理财服务需求催生理财讲堂
团刊办起“圆桌会议”
打造“专家型”的教育类报刊
上海周报市场零售报摊一周调查
四、点石成金业精于勤
让采访带上“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感觉
第一次采访全国“两会”报道体验
用记者的眼光寻找动人画面
用微笑的声音倾听
把目光投向普通人
在统发新闻中寻找第二新闻落点
开往“天路”的第一班列车
别让独家新闻从眼皮底下溜走
永远不做生活的旁观者
惊心动魄的第一次暗访
多宝鱼“致癌”事件说明媒体之病
做客长春市民家
当“金九银十”变成“铜九铁十”
公务员考霸,名字是否该出现
教育新闻报道要善于抓“活鱼”
让教育新闻更贴近学生
五、凌云健笔朝气蓬勃
需要阳春白雪不需要曲高和寡
争夺媒体的金牌
在德意志最坚实的动力
我走进意大利足球殿堂
采访女足中外籍教练的差异
与人交流其乐无穷
我是如何走向北京奥运的
办奥运就像办婚礼
我们是上海赴京奥运志愿者
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又一天过去了
编辑这份工对我人生的“再创作”
捕捉股市涨跌新闻
如何去分婚庆盛宴一杯羹
七、意在笔先道法自然
从“双城记”到“双城之恋”
在香江的七天里
八、海纳百川 思接千载
报网融合开疆拓土
融合与互动:纸媒应对新媒体之策
共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基于AsPNET技术开发网站信息管理系统
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分析
九、立德立言精益求精
改革动真格了
优秀新闻人才迭出之“奥秘”
注重新闻细节的真实性
媒体是真实消息的“把关人”
在温州的那场官司
“青春梦想,让我穿越命运峭壁”
附录:青年报社中期(2008—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