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浦薛凤回忆录(上中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浦薛凤
出版社 黄山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浦薛凤先生是研究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权威,曾创立“政治五因素论”,用于阐释和研究政治现象;其专著《西洋近代政治思潮》曾被列入商务印书馆“大学丛书”,直至近日仍在海峡两岸再版,在学术界具有持久的影响力。

《浦薛凤回忆录》收录了《万里家山一梦中》,《太虚空里一游尘》,《相见时难别亦难》三本回忆录。全书历史细节极其详尽,是研究二十世纪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文化史、思想史,尤其是西南联合大学前期历史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作者文笔平实而又富于趣味,可读性极强。

内容推荐

《浦薛凤回忆录》由三册组成,上册《万里家山一梦中》,中册《太虚空里一游尘》,下册《相见时难别亦难》。上册叙述作者出生、启蒙、到清华学堂读书、美国留学、毕业回国执教大学的情况。中册则完整细致地记述了抗战伊始,作者随清华大学播迁长沙、蒙自、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全体师生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学习生活种种,为后世保留了极其难得的历史记录。下册主要回忆作者在台湾工作、海外讲学的经历。

目录

上册

代序

自序

万里家山一梦中

 虞山福地童年情景

长风破浪会有时

 负笈燕都游学美国

一 负笈燕都

二 游学美邦

三 绕欧回国

春风化雨乐未央

 滇浙执教清华弦歌

一 滇浙执教

二 清华弦歌

中册

自序

太虚空里一游尘

 八年抗战生涯随笔

一 庐山谈话

二 清华再见

三 旧都小隐

四 离燕赴湘

五 长沙鸿爪

六 结伴赴港

七 九龙两月

八 自港至滇

九 蒙自百日

一〇 昆明重游

一一 禄丰山居

一二 金碧弦歌

一三 飞渝从政

一四 助译“命运”

一五 万里探亲

一六 重庆生涯

一七 飞美开会

一八 海外讲撰

一九 金山会议

二〇 团圆重庆

下册

自序

相见时难别亦难

 胜利还都远飞台瀛

为谁辛苦为谁忙

 台瀛政教十有五载

其一:省府四任

(一)魏主席伯聪

(二)陈主席辞修

(三)吴主席峙之

(四)俞主席鸿钧

其二:教部服务

其三:政大教研

桃李春风海外栽

 讲学美邦十四寒暑

一 汉诺甫学院

二 桥港大学

三 偕游欧洲

四 圣若望大学

附录:浦薛凤先生部分论著(孙宏云)

试读章节

万里家山一梦中

虞山福地童年情景

“虞山福地”乃是江苏常熟西门一块牌坊上横写之斗大四字。笔者童年在此“虞山福地”生长;今虽八秩有余,而回忆起来,举凡古迹名胜,四季节序以及风俗习惯,犹复历历如昨。所指童年,乃是六岁起读书练字,直到十四岁夏天从塔前高等小学毕业考取北京清华学校为止,为期盖有九载。自人清华,毕业七年,每年只有暑假回里。此后留学美邦,归国执教从政,回到家乡之机会殊少。今旅居异域,更深故土之思。深信所称“虞山福地”,并非过誉,而是实至名归!

“常熟”之命名始于梁武帝大同六年,即公历五四。年。命名之由来,基于一项得天独厚之事实:即城外四乡,东南低而西北高,故纵遇水灾或干旱,至少一半田亩仍告丰收,而无灾荒之苦。常熟有虞山,一部分城墙砌筑在高低山岭之上,故部分虞山,乃在城内。山上城墙及城内山上之辛峰亭,在郊外数十里即可望见,风景如画。沈似潜之有名诗句“十里青山半人城”,不啻家喻户晓。姚广孝诗有“城半在山高”,邵北虞诗有“城头新堞玉环腰”,亦常为人背诵。虞山高一百六十丈,长十八里,周四十六里。其所以称“虞山”者,因常熟城内有虞仲之墓;虞仲即是仲雍,周太王之次子,长子乃是泰伯(亦作太伯);史称泰伯知太王欲立三子季历以传昌,遂与仲雍奔荆蛮云云。

常熟在禹贡中,属于扬州境域;在周为吴国北境,在秦为会稽郡吴县地,在汉为吴县之虞乡,在晋为海虞县.在隋唐两代属苏州,五代时属吴越,在宋属平江府为望县,元升为州,明复为县,清雍正初年划分为常熟与昭文两县。民国成立后,复将常昭合并为常熟。常熟亦通称琴川,因本有河,名琴川,源出虞山东南麓,分流于县治前后,东入于河塘,其横港七条宛如琴弦,因而得名,予童年时,大抵早已湮塞,沦为巨大之阴沟。

常熟不仅每年丰收,稻米特别良好,而且是盛产鱼虾蟹蚌之地区。常熟不仅是“十里青山半入城”,而且有河流通过城内,船只可由两处水城门,驶入城内停泊。例如离予住宅不远,在学前街孔庙(当时称“文庙”)前面,即可停泊船只;当时县南街底“跨塘桥”(尚未改成平桥)下面即可通行无阻。常熟之特产,似为他处所无者,有如下列,一为血糯,即赤红色糯米。另有香粳米,分红芒白芒两种,以之煮成稀粥,其香扑鼻。绿毛龟亦是家乡特产。小者毛疏,大则繁密。予在塔前高小读书时,级友归振銮兄家中蓄养甚多,曾赠予一只,大小只似银元一枚,绿毛稀少,可以数得清楚,后来逐渐长大,满背尽是绿毛,白头红眼,养在一个巨大白色磁碗之中,绿毛四布,色泽可爱,予在抗战胜利,回里迎母亲往南京时,犹曾看到。前三四年接到外甥徐丰藻来信,知被人窃去。曩在上海,大者可值数十甚或数百银元。另有一种小鱼,称为银鱼,只寸许长,身如粗线,用以炒蛋或炖蛋,鲜美无比。

兹转述常熟之主要古迹、四季节序与风俗习惯。大体言之,此皆与朝代历史、天然气候、人性需要、思想信仰,以及地方环境具有密切关系,而跟随时代趋向有所变迁。

兹先略述常熟之古迹。属于商代者,有商相巫咸冢,相传在近城虞山之上,有仲雍墓,在城内山麓。属于周朝者,有言子墓,在城内虞山北麓离石梅只数百步。言子乃是孔子门人言偃,亦即子游。常熟为言子故里,城内东子游巷,迄今尚有言子旧宅故址,宅中有墨井。言子墓规模宏大,在青翠之松柏林内,林墓围墙长约五十丈,有石桥一座,碑亭三座,石级墓道,由平地升高。仲雍墓即邻近言子墓。予幼时不知到过多少次。每值新年,游人更蚁集。予曾携带三国志演义,坐言墓石长凳上翻阅。白云在天,鸟鸣于树,野花缀地,景象幽雅,自觉心旷神怡。至于周朝之齐女墓与终累墓则虽有传记,不知究竟何在。吴越春秋有云,吴太子娶齐女,思其乡邦,将死日,必葬我于虞山之巅,以望齐国,吴王阖闾伤之,葬虞山上。自汉唐宋而下,代有著名太子、宰相、将军、孝子等坟墓在常熟城乡各处,不胜例举。

以言名胜寺院,散布北门与西门郊外山上或山麓者,当以下列最为悠久而昭著:兴福寺(亦称破山寺)、清凉寺(亦名三峰寺)以及维摩寺。唐朝常建曾“题破山寺后禅院”五律一首如下:“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在唐开元中,进士常建早已称之为“古寺”,则兴福寺年代之古老可想而知。此寺本于齐始兴五年初置,取名大慈寺;至梁大同五年改称兴福寺。屈指计算,今已近一千五百年!出北门步行约十里可到。予六七岁时起即曾随父亲往游,每年至少一次。一切现实景象以与常建诗句所描绘者,依稀如旧。每遇浴佛或其他节日,对着寺门辄有竹席搭盖之临时茶肆,香客与游人群集。生平首次见到松鼠,即在寺后“曲径通幽”之处。三峰清凉禅院在破山兴福寺之东,相距不远,步行可达。以其位在虞山之第三峰故见称三峰,常建亦有“西山第三顶,茆宇依双松”诗句,盖亦唐朝以前之古刹。维摩寺位在虞山之顶,宋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年)创建。由此寺楼阁眺望,极目力所及,远景如画。

破山禅院离北门最近,每年春秋佳日辄随家人往游。某年秋季,塔前高小吾级举行远足,自宁绍会馆、桃源涧、小石洞折往破山寺。蒋师志为以北门远足记为题,级友缪廷棵及予之所作均蒙批存堂。班上先由同学传观。犹忆廷粱文中,描写一路所见两句,得到密圈:“深林中茅屋隐现,溪水中小舟往来。”予文亦有下列两句得密圈并加眉批:“苍松披清风而吟啸,丹桂照旭日兮飘香。”此盖描写兴福寺中情景。关于上述游览三寺,如清晨开始步行,黄昏返城足以尽兴。如坐山轿,俗称爬山虎,由年壮熟练乡人用双肩垂负,足踏草鞋,步履如飞,却甚平稳,则一日来回绰有余裕。游人可在任何一寺,吃素斋中膳,味极清适。一九二九年初,予与佩玉结婚,曾请岳丈岳母,并由家父家母陪同,连予及佩玉偕同亲戚数位,结队乘坐山轿,游览上列三古寺,并到剑门,瞻观雄壮之剑门与拂水禅院,计系清晨早餐后出发,携带水果点心,随时充饥解渴,午问则在清凉禅院吃素斋饭食。回到城中,夕阳犹在山际。

兹愿追述常熟一年四季之风俗习惯。所记月份均属阴历(或称农历)。盖阳历月份,乃在民国成立始行应用。童年既用清朝皇帝纪年,又用历朝流行以天干地支配合两字之计算,例如甲子、乙丑、丙寅数起,六十年后周而复始。故当时记载,以本人之诞日为例,则为光绪二十六年岁次庚子正月十一日(亦即公历一千九百年二月十日)。以言月份各有其花木代名或典故别称。一月称元月、正月或称春王。二月称杏月或称中和。三月称桃月或上巳。四月称槐月或清和。五月称榴月、蒲月或端月。六月称荷月或伏月。七月称桐月、巧月或兰月或中元。八月称桂月或中秋。九月称菊月或菊秋。十月称梅月或小阳春。

P1-4

序言

浦薛凤(1900—1997),号逖生,江苏常熟人。早年就读清华学堂,后留美,获哈佛大学硕士、翰墨林大学法学博士。回国后任东陆大学(云南)、清华大学教职,任清华大学教授、政治系主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台湾政治大学教授等职;抗战中后期开始,曾有一段时间入仕。浦薛凤先生是研究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权威,曾创立“政治五因素论”,用于阐释和研究政治现象;其专著《西洋近代政治思潮》曾被列入商务印书馆“大学丛书”,直至近日仍在海峡两岸再版,在学术界具有持久的影响力。

《浦薛凤回忆录》由三册组成,上册《万里家山一梦中》,中册《太虚空里一游尘》,下册《相见时难别亦难》。上册叙述作者出生、启蒙、到清华学堂读书、美国留学、毕业回国执教大学的情况。中册则完整细致地记述了抗战伊始,作者随清华大学播迁长沙、蒙自、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全体师生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学习生活种种,为后世保留了极其难得的历史记录。下册主要回忆作者在台湾工作、海外讲学的经历。全书历史细节极其详尽,是研究二十世纪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文化史、思想史,尤其是西南联合大学前期历史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作者文笔平实而又富于趣味,可读性极强。

《万里家山一梦中》1983年10月台湾商务印书馆初版,《太虚空里一游尘》1979年7月台湾商务印书馆初版,《相见时难别亦难》1983年12月台湾商务印书馆初版。本社此次出版,倩请浦薛凤先生女公子浦丽琳、公子浦大祥撰写《代序》;并将中山大学孙宏云先生所撰《浦薛凤先生部分论著》一文收入书后,给读者进一步了解研究提供参考。我们所做的编辑工作有:1.将原书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2.对原本中各种姓氏译名、各种地理译名予以原译保留;3.对原本中汉字数字不予变用阿拉伯数字,个别阿拉伯数字也不再统为汉字;4.原书中凡“民国三十八年九月三十日”以降诸年,一律将原民国纪年改为公元纪年;5.1949年lO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书中台湾当局有关单位名称也做了技术处理。6.由于作者政治立场原因,本书做了极个别的删节,并注明所删字数(不包括标点符号)。即使如此,本书现存文字之意旨、观点等,也偶有不妥之处,但鉴于为读者提供较完整资料,不便一一说明,所以一概保持原状,相信读者会一一甄别明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