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熊著各书书后》、《论熊十力哲学》、《纪念熊十力先生》、《忆十力、锡予诸友》、《忆熊子真先生》、《熊十力先生的为人与治学》、《记十力先生二三事》、《悼念熊十力先生》、《有关熊十力先生的片鳞只爪》、《远奠熊师十力》、《我与熊十力先生》、《熊十力先生的学术道路》、《人格与学术不二》……本书中所选熊十力本人的讲辞、书札,都是较为平易、浅显的文字,方便读者走近熊十力,了解他的孤冷精神和独特的学术个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存斋论学集(熊十力生平与学术)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郭齐勇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读熊著各书书后》、《论熊十力哲学》、《纪念熊十力先生》、《忆十力、锡予诸友》、《忆熊子真先生》、《熊十力先生的为人与治学》、《记十力先生二三事》、《悼念熊十力先生》、《有关熊十力先生的片鳞只爪》、《远奠熊师十力》、《我与熊十力先生》、《熊十力先生的学术道路》、《人格与学术不二》……本书中所选熊十力本人的讲辞、书札,都是较为平易、浅显的文字,方便读者走近熊十力,了解他的孤冷精神和独特的学术个性。 内容推荐 熊十力(1884~1968),号子真,晚年以“存斋”为斋名,湖北黄冈人。早岁参加武昌起义,后入南京支那内学院研习佛学,曾在北京大学任教。在儒学价值崩坏的时代,面对西学的冲击,熊十力毕生的贡献在于重建儒学的本体论,重建人的道德自我,重建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他奠定了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哲学形上学的基础。主要著作有《新唯识论》、《十力语要》、《佛家名相通释》、《体用论》等。 本书中所选熊十力本人的讲辞、书札,都是较为平易、浅显的文字,方便读者走近熊十力,了解他的孤冷精神和独特的学术个性。另有前辈学者对熊十力的评论与回忆,作者均是与熊十力过从多年的师友和弟子,从中可见他的为人与为学。 目录 论为人与为学 论读书 纪念北京大学五十年并为林宰平祝嘏 复性书院开讲示诸生 仲光记语讲熊仲光记 与友人书(一九五四年十月) 《新唯识论》序 《新唯识论》序 读熊著各书书后 论熊十力哲学 纪念熊十力先生 忆十力、锡予诸友 忆熊子真先生 熊十力先生的为人与治学 记十力先生二三事 悼念熊十力先生 有关熊十力先生的片鳞只爪 远奠熊师十力 我与熊十力先生 熊十力先生的学术道路 人格与学术不二 关于熊十力 随侍子真师琐忆 回忆熊十力师几件事 缅怀先师熊十力先生 忆十力师 杂忆子真老伯 子真先生的博大气象 熊十力年表 熊十力论著编年目录 编者后记 试读章节 陈聚英初见师,请示看何书。师语之日:且勿遽说看何书。汝欲堂堂巍巍作一个人,须早自定终身趋向,将为事业家乎?将为学问家乎?如为学问家,则将专治科学乎?抑将专治哲学或文学等乎?如为事业家,则将为政治家乎?或为农工等实业家乎?此类趋向决定,然后萃全力以赴吾所欲达之的,决不中道而废。又趋向既定,则求学亦自有专精。如趋向实业,则所学者,即某种实业之专门知识也。趋向政治,则所学者,即政治之专门知识也。大凡事业家者所学必其所用,所用即其所学,此不可不审也。如趋向哲学,则终身在学问思索中,不顾所学之切于实用与否,荒山敝榻,终岁孜孜。人或见为无用,而不知其精力之绵延于无极,其思想之探赜索远,致广大,尽精微,灼然洞然于万物之理,吾生之真,而体之践之,充实以不疑者,真大宇之明星也。故宁静致远者,哲学家之事也。虽然,凡人之趋向,必顺其天才发展。大鹏翔乎九万里,斥莺抢于榆枋间,各适其性,各当其分,不齐而齐矣。榆枋之间,其近不必羡乎远也,九万里,其远不必骄于近也。天付之羽翼而莫之飞,斯乃不尽其性,不如分,此之谓弃物。吾向者欲以此意为诸生言之,又惧失言而遂止也。汝来请益,吾故不惮烦而言之。然吾所可与汝言者止此矣。汝能听与否,吾则以汝此后作何工夫而卜之也。若犹是昏昏懂懂,漫无定向,徘徊复徘徊,蹉跎复蹉跎,岁月不居,汝其虚度此生矣。 先生曰:人谓我孤冷,吾以为人不孤冷到极度,不堪与世谐和。 事不可意,人不可意,只有当下除遣。若稍令留滞,便藏怒蓄怨,而成为嗔痴习气,即为后念种下恶根,永不可拔。人只是自己对于自己作造化主。可不惧哉?可不惧哉! 偶见师于案头书纸云,说话到不自已时,须猛省而立收敛住。纵是于人有益之话,但说到多时,则人必不能领受,而自己耗气已甚。又恐养成好说话之习惯,将不必说不应说不可说之话,一切纵谈无忌,虽日直率,终非涵养天和之道。而以此取轻取侮取忌取厌取疑于人,犹其末也。吾中此弊甚深,悔而不改,何力量薄弱一至是哉! 漱师阅同学日记,见有记时人行为不堪者,则批云含蓄为是。先生日:“梁先生宅心固厚。然吾侪于人不堪之行为,虽宜存矜怜之意,但为之太含蓄,似不必也。吾生平不喜小说,六年赴沪,舟中无聊,友人以《儒林外史》进,吾读之汗下。觉彼书之穷神尽态,如将一切人及我身之千丑百怪,一一绘出,令我藏身无地矣。准此,何须含蓄,正唯恐不能抉发痛快耳。太史公日:不读《春秋》,前有谗而不见,后有贼而不知。亦以《春秋》于谗贼之事,无所不言,言无不尽,足资借鉴也。吾恶恶如《春秋》,不能为行为不堪者含蓄。……” 一友读李恕谷书,师过之。某因问先生对恕谷有无批评。先生日,吾看船山、亭林诸先生书,总觉其悖大笃实,与天地相似,无可非议。他有时自承其短,而吾并不觉他之短。看李恕谷书,令我大起不快之感。说他坏,不好说得。说他不坏,亦不好说得。其人驰骛声气,自以为念念在宏学,不得不如此。然船山正为欲宏学而与世绝缘。百余年后,船山精神毕竟流注人间,而恕谷之所以传,乃附其师习斋以行耳。若其书,则不见得有可传处。然则恕谷以广声气为宏学者,毋亦计之左欤?那般虏廷官僚、胡尘名士结纳虽多,恶足宏此学。以恕谷之聪明,若如船山绝迹人间,其所造当未可量。其遗留于后人者,当甚深远。恕谷忍不住寂寞,往来京邑,扬誉公卿名流间,自荒所业。外托于宏学,其中实伏有驰骛声气之邪欲而不自觉。日记虽作许多恳切修省语,只是在枝节处留神,其大本未清,慧眼人不难于其全书中照察之也。恕谷只是太小,所以不能如船山之孤往。吾于其书,觉其一呻一吟、一言一语,无不感觉他小。习斋先生便有悖大笃实气象,差可比肩衡阳、昆山。凡有志根本学术者,当有孤往精神。 师语云颂天曰:学者最忌悬空妄想,故必在周围接触之事物上用其耳目心思之力。然复须知,宇宙无穷,恃一己五官之用,则其所经验者已有限。至妄想所之,又恒离实际经验而不觉。船山先生诗有云:如鸟画虚空,漫尔惊文章。此足为空想之戒。故吾侪必多读古今书籍,以补一已经验之不及。而又必将书籍所发明者,反之自家经验,而辨其当否。若不尔者,又将为其所欺。 颂天可谓载道之器,惜其把知识看轻了。他也自责不立志,却没理会志非徒立,必见诸事。少年就学时,则穷理致知是一件大事。此却靠读书补助。于此得着门径,则志气日以发舒。否则空怀立志,无知能以充之,毕竟是一个虚馁的汉子。吾观汝侪平日喜谈修养话头,而思想方面全未受训练,全未得方法,并于无形中有不重视之意。此吾所深忧也。观颂天昨日所书,仍是空说不立志,而于自己知识太欠缺,毫不感觉。充汝辈之量,只是做个从前那般道学家,一面规行矩步,一面关于人生道理也能说几句恳切语、颖悟语。谈及世道人心,亦似恻隐满怀。实则自己空疏迂陋,毫无一技之长。尤可惜者,没有一点活气。从前道学之末流只是如此。吾不愿汝侪效之也。 先生诫某君日:吾一向少与汝说直说,今日宜披露之。汝只是无真志,有真志者不浮慕,脚踏实地,任而直前。反是,则昏乱人也,庸愚人也。汝于自家身心,一任其虚浮散乱,而不肯作鞭辟近里工夫。颂天知为己之学,而汝漠然不求也。尝见汝开口便称罗素哲学,实则,汝于数学、物理等知识,毫无基础,而浮慕罗素,亦复何为?汝真欲治罗素哲学,则须在学校切实用功。基本略具,始冀专精。尔时近于数理哲学,则慕罗素可也。或觅得比罗素更可慕者亦可也。尔时不近于数理哲学,则治他派哲学或某种科学亦可也。此时浮慕罗素何为耶?汝何所深知于罗素而慕之耶?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至其所笃信,则必其所真知者矣。不知而信之,惊于其声誉,震于其权威,炫于社会上千百无知之徒之展转传说,遂从而醉心焉。此愚贱污鄙之尤。少年志学,宁当尔哉!天下唯浮慕之人,最无力量,决不肯求真知。吾不愿汝为此也。汝好名好胜,贪高骛远,不务按部就班着工夫。一日不再晨,一生不再少。行将以浮慕而毕其浮生,可哀也哉!P1-4 后记 北京三联书店张志军、曾诚等同志建议我重编《熊十力生平与学术》一书,我欣然采纳了他们的动议。书题改为《存斋论学集——熊十力生平与学术》。有关本书的选目,曾诚先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在本书编辑、整理工作中,他很辛苦,又很细致,我很感谢他。 关于本书收入的熊先生本人的论文、讲辞、书札,我们选了平易、亲切、浅显的文字,方便读者走近熊先生。这些文稿均采自《熊十力全集》,那是萧■父老师任主编,我任副主编,2001年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最完备的熊先生的集子。收入本书中的熊先生文字,又见于我应王岳川先生与中国青年出版社的邀请,为该社编的((熊十力学术文化随笔》一书,是书曾于1999年出版。透过熊先生的这些文字,可见他的为人与为学,特别是他的孤冷精神和独特的学术个性。 关于前辈学者对熊先生其人其学的评论与回忆的文章,曾诚先生说,这次选择篇目的原则,最主要的一条是作者均与熊先生有过从,谈的是生平和学术。这些文章的来源:一是1990年初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的《玄圃论学集——熊十力生平与学术》一书,那是我在萧■父老师的指导下,于1986年编成的;二是《熊十力全集》的附卷。附卷有两大册,举凡涉及熊先生生平与学术的经典性文章,特别是论战性的文章,基本上收罗完备。收入本书的台湾学者的文章,来自附卷。 原版《玄圃论学集——熊十力生平与学术》一书,文稿之一部分属名家旧文如蔡元培、马一浮、梁漱溟、钱穆、贺麟先生等文,从各书中搜集拢来。文稿之大部分来自1985年12月在黄州召开的第一次有关熊十力先生学术思想的讨论会,有些是我在会前拜访老先生们特约的稿件。 …… 收入本书的各位前贤的大文,不仅对于读者认识熊先生极有帮助,而且对于读者理解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极有帮助。我最近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说过,我还是认为读书,特别是读一点古书,比看电视、比云娱乐场所、甚至比上网更有收益,更有意义,更有涵咏。读书当然不能无关身心性命的修养。 熊十力先生晚年以“存斋”为斋名,写有《存斋随笔》一书。此取自诸葛亮的“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熊先生所存为吾人内在生命、生生不已、健健不息的丰富源泉,所感为吾人与天地万物的痛痒相关,动乎不容已者。他强调时常接触大自然,反求诸己,仁民爱物,扩大胸襟。本书即取此义,特请萧■父先生题签。编者在此谨向萧先生致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