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是这个咒语似乎被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爱情打破了。
湘西水边的乡下娃子娶到了中国最后的闺秀,潦倒的书生在讲堂上对台下高雅的校花一见钟情,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身后站着始终温润如玉的妻子,四年的苦苦追求,五十五年的相濡以沫……一切情节都是童话里才会有的啊。本书用细腻动人的语言讲述沈从文与张兆和烂漫、纯真的一世情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星月皎皎水边城(沈从文与张兆和的情爱世界)/红尘烂漫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止戈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总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是这个咒语似乎被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爱情打破了。 湘西水边的乡下娃子娶到了中国最后的闺秀,潦倒的书生在讲堂上对台下高雅的校花一见钟情,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身后站着始终温润如玉的妻子,四年的苦苦追求,五十五年的相濡以沫……一切情节都是童话里才会有的啊。本书用细腻动人的语言讲述沈从文与张兆和烂漫、纯真的一世情缘。 内容推荐 本书用细腻动人的语言讲述沈从文与张兆和烂漫、纯真的一世情缘。沈从文在自己的课堂上对还是学生的张兆和一见钟情,随即一股脑地写了三年情书,终于修得正果。婚后的二人,相守则红袖伴读,伴出令读者击节的经典《边城》;相别则鸿雁传书,传成温馨动人的《湘行散记》。随后而来的战火把沈从文与张兆和“赶到”云南乡下相濡以沫。解放前夕,面对新旧势力的两面讨伐,沈从文在抑郁中自杀未遂,张兆和苦撑危局,最终唤醒沈从文。在黑白不分的十年动乱时期,沈从文与张兆和不离不弃、风雨相携;到了风甲浪静的晚年,两人平淡相守、偕老余生。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一生一代一双人 一、犹记当年初相遇 二、边疆小城出灵秀 三、仗剑携酒少年行 四、张家有女初长成 第二章 桃夭时节轻如梦 一、日夜相思凤求凰 二、离歌自古最销魂 三、曲中自有牵情处 四、梦入江南烟水路 五、双凤新声结永好 第三章 十年踪迹十年心 一、红莲相倚浑如醉 二、且行且思意绵绵 三、碧池已有新莲子 四、此情可待成追忆 五、两两鸳鸯护水纹 第四章 天与多情不自由 一、一种烟波各自愁 二、问君何事轻离别 三、彩云之南共患难 四、笑靥旁边心字浓 第五章 半世浮萍随水逝 一、山雨欲来风满楼 二、人间所事堪惆怅 三、莫向横塘问旧游 第六章 天公簸弄添哽咽 一、沉思往事立残阳 二、乍闻风定又钟声 三、几番离合成迟暮 四、我俩相旅四十年 第七章 茫茫碧落情一诺 一、晚岁躬耕不怨贫 二、故人相遇夕阳中 三、清漏渐移相望久 四、天不老情亦难绝 沈从文、张兆和大事记 试读章节 1925年,他才华初露,在报刊上发表了作品六十余篇。10月,徐志摩任《晨报副刊》主编后,将他与胡适、闻一多、陈源、郁达夫等人一起列为约稿作者。 1927年,他的第一个小说集《蜜柑》由新月书店出版,标志着他从一个湘西“乡下人”走进了他为之奋斗多年梦寐以求的文学殿堂。 1928年2月,沈从文离开北京,前往南移的文化中心——上海。经徐志摩介绍,他认识了胡适,并进入胡适任校长的中国公学教书。在那里。他有了人生最大的收获——与张兆和相识。 自19岁那年被喜欢的女孩子骗去一大笔钱之后。沈从文似乎就明白了“美丽总是愁人的”。他把仿《疑雨集》写艳体诗的热情抛诸脑后,“再不觉得女人有甚么意思”,对爱情的渴望也变淡了。此后的七年,当司书时期望的就是上司认识自己的长处,能够培养自己;当作家时就忙于在饥寒交迫中生存下来,把一脑子的幻想变成第一流的小说。和混沌的湘西、混沌的中国一样,沈从文也在寻找出路,为生存而挣扎着。生计飘零,又哪有心思去留意一两位可心的女子? 但是,沈从文心中始终有那么一个模糊的影子,他清楚自己需要一位怎样的伴侣。“我所需要于人,是不加修饰的热情,是比普遍人一般更贴紧一点的友谊,要温柔,要体谅。我愿意我的友人的脸相佳美,但愿她灵魂更美。远远超过她的外表。” 直到1928年,他的文学事业已经小成了。按照常理,一位事业有成的男子总应该有一位端庄娴淑的太太吧?七年前。沈从文相信上天会给他安排一份不庸常的爱情,所以拒绝了四个体面姑娘的求亲。七年后。这不庸常的幻影渐渐清晰起来…… 这一年,由于徐志摩的力荐,他得以进入胡适任校长的中国公学教授“新文学研究”、“小说习作”和“中国小说史”。当时,位于上海吴淞的中国公学是中国最早的大学之一,一个没有极具说服力的学历和资历的青年,仅仅凭着两三年内鹊起的名声就被任命为大学教师,这是一件极不寻常的事情。除了因为沈从文的确是难得一见的奇才,也因为胡适的慧眼识人与任人唯贤。 沈从文自己知道,这难得的机遇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不出所料,生性内向的他在第一堂课上冷了场,约有十分钟不开口,师生相互在沉默中受窘。在陌生人面前宣讲学问毕竟不同于躲在书斋里写文章,从未受过正规现代教育的沈从文紧张得忘词在所难免,只是他想不到,这人生中第一尴尬的时刻也是与心上人初遇的时刻。 那时张兆和刚刚从中国公学预科升入英文系一年级,因为仰慕沈从文的名气来中文系旁听。良好的家世和教育培养了她平和端庄的气质,再加上面目秀丽、体态健美,且聪明用功,因此,虽然刚入学不久,她却已经是公认的校花。 这样的女子自然爱慕者众多,其中不乏相当优秀或有名的人,但张兆和一直不为所动。虽然接近她的同学都说她“美”,她却觉得有点惊奇,不大相信。心想:什么美?少见多怪罢了,高贵端庄的大姐才算美。于是,张兆和谨慎又小心地回避同那些阿谀她的男子接近,只是把他们写的信保存起来,后来,收到的情书多了。她也不感到惊奇,一视同仁置之不理。在她看来,对付这种锲而不舍的追求,沉默是较好的方法。 1930年2月的一天,她又收到一封信,虽然薄薄的,但第一句话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爱上了你”。她一看署名。大吃一惊——居然是老师沈从文写的!接着她又收到了第二封、第三封……。每封信都写得又多又长。 原来沈从文在课堂上对张兆和一见钟情,觉得她温柔甜蜜,聪明朴素。凡是沉默寡言的人,一旦坠入情网,常常是一往情深,一发而不可收拾。有一年生日时,沈从文独自漫步在黄浦江边,突然想到:“如果投江的话应该为了什么理由呢?”他的答案是:爱情。可是当时他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有一个使他投江的女人,直到他在自己的课堂上认识了张兆和。 他被弄得寝食不安,坐卧不宁。饭后课余,漫步校园时,常常情不自禁地就走到张兆和的宿舍楼下,想当面跟她倾诉些什么。可是,当真站在她面前了,沈从文却傻愣愣地说不出什么话来。紧张半天。最后问出口的也不过是功课跟得上吗、读些什么书呀之类的。 见过几次以后,沈从文摸清了张兆和喜欢的话题,便一味地顺着她说。张兆和请他坐,他也不肯,只是直板板地站着。见他这副呆相,张兆和心里觉得有点好笑,也隐约察觉到几分蹊跷,有点不安起来。果真,不久之后,她便收到了那封“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爱上了你”的情书。 原来无奈之下,笔谈远胜于言谈的沈从文还是拿起了笔,给张兆和写起情书。只是不想,这一写就写了一辈子。此后几十年中,只要两人分处两地,不论距离远近,即使是同在一个城市,只要不得天天见面,他们就通信,基本上两三天就一封,上一封还没寄到,下一封又已经把几张纸写得满满当当。从情书到家书,信让两人从未分离! 但是沈从文最初的信却同样是有去无回。想想那窘迫的第一堂课。他肯定给张兆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好印象还是坏印象可就难说了。而且两人的成长环境有着天壤之别,平日往来交游的圈子也不同,更别说这中间还碍着“师生”的身份。左看右看,沈从文与张兆和似乎没有缘分。 沈从文每天都写情书,而且一天之内数封,却没收到过一封回信。这种一头热的情形持续了半年。 P28-30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