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编纂,力图克服上述缺陷,注重理论性、系统性和前沿性。“史学概论”应该明确,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的历史学,它比史学内部备分支学科应高出一个层次,因而必须具有很高的理论性和概括性。而“史学概论”的内容结构,应紧紧围绕历史学本身的理论和方法而展开,既有对历史学的理论预设及方法论的反思和批判,又有对历史学全局的鸟瞰和描述,内外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史学引论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
作者 | 王学典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的编纂,力图克服上述缺陷,注重理论性、系统性和前沿性。“史学概论”应该明确,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的历史学,它比史学内部备分支学科应高出一个层次,因而必须具有很高的理论性和概括性。而“史学概论”的内容结构,应紧紧围绕历史学本身的理论和方法而展开,既有对历史学的理论预设及方法论的反思和批判,又有对历史学全局的鸟瞰和描述,内外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目录 编纂缘起/1 上编 历史与历史学 导论“历史”是“往事本身”,也指“对往事的记录”/3 一、“史”之本义及其双重内涵/3 二、实在的历史/5 三、描述的历史/10 第一章 作为本体的历史/15 第一节 历史:在决定与选择之间/15 一、历史发展中的结构性制约/17 二、历史创造中的主体选择/36 三、决定论与选择论的整合/46 第二节 历史中偶然与必然的交响/50 一、目前存在的争议/50 二、偶然性、必然性的内涵与特征/56 三、现代科学视野中的偶然与必然/62 四、关于偶然性与必然性递减的误解/64 第三节 谁主沉浮:历史中的精英与大众/65 一、历史舞台上的英雄/65 二、群众与历史创造/71 第二章 历史学的学科性质/77 第一节 历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77 一、19世纪的自然科学对历史学的同化/77 二、史学对象和事实与科学对象和事实之间的差别/81 三、史学方法与科学方法之间的异同/85 第二节 历史研究的客观性问题/90 一、导致历史叙述非客观的种种因素/91 二、历史学中的客观性是一个程度概念/94 三、不同层面上的历史客观性问题/98 第三节 历史学:既是实证的,也是诠释的/103 一、历史学的实证属性/103 二、历史学的诠释性质/106 第三章 历史的价值与意义/109 第一节 历史是依然活着的过去/109 一、被选择的历史/111 二、重建的历史/113 三、历史是过去与现在的对话/117 第二节 历史价值的二重性:求真与致用/119 一、求真的三种类型/119 二、致用的三种类型/126 第三节 历史价值的内在冲突及其解决途径/133 一、求真与致用的冲突/133 二、基础历史学和应用历史学的划分/139 第四节 历史价值的具体表现/148 一、保存记忆:人类学本体论的需要/148 二、强化民族、国家和文化认同/152 三、维护和普及人类最基本的价值准则/156 四、为预测未来提供参照/159 中编 历史学的基本层面 第四章 历史考证:事实的确定/169 第一节 历史考证的必要性及其源流/169 一、考证的必要性/169 二、中西考证的源流/172 第二节 外考证与内考证/174 一、考证的基本类型与一般途径/174 二、外考证:版本、校勘与辨伪/175 三、内考证:由知人论世而征实考信/180 第三节 考证方法的综合运用/184 一、多重证据法:殷先公先王考/184 二、内在和谐原则:胡惟庸党案考/185 三、演绎推理法:“三年之丧”非殷制考/188 四、“问答逻辑”:谁杀死了约翰·道埃/190 第四节 考证的专长与局限/192 一、专长与局限共生互存/192 二、应当肯认的几项传统/193 三、理论和方法上的缺陷/197 第五章 历史的叙述与编纂/200 第一节 与历史叙述有关的若干问题/201 一、历史叙述的发生和演变/201 二、事、义、文:历史叙述的三要素/204 三、文史不分的传统/208 四、历史叙述与历史理解的关系/214 第二节 传统历史叙述的基本形式/216 一、以年代为中心的叙述——编年体/217 二、以人物为中心的叙述——纪传体/219 三、以事件为中心的叙述——纪事本末体/224 四、以制度为中心的叙述——典志体/227 五、经纬的变动:叙述体裁的多样化/230 第三节 历史叙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233 一、叙述结构的变动与早期的新式通史/233 二、多种类型与风格的通史叙述/238 三、通史叙述的“新综合体”与断代史、专题史的叙述/241 第六章 历史解释:意义的追寻/244 第一节 被解释的历史/245 一、历史离不开解释/246 二、历史解释的依据/250 第二节 历史解释的基本模式/254 一、覆盖律模式/255 二、理性解释模式/260 三、历史解释的其他类型/264 第三节 历史解释应用举例/270 一、明清小农经济:“萌芽论”与“过密化”/270 二、法国大革命:社会解释与政治文化解释/274. 三、清代思想史:外缘因素与内在理路/278 下编 历史学的现状与未来 第七章 现代史学的基本特征:(一)研究领域的扩张/285 第一节 比较史学/285 一、比较史学的发展历程/285 二、比较方法的功能及局限/288 三、比较研究的工作程序/291 第二节 口述史学/292 一、口述史学之今昔/291 二、“过去的声音”:口述史学的功能与价值/295 三、口述史学的缺陷/297 第三节 社会史学/298 一、充满歧义的社会史概念/298 二、社会史的新领域/299 三、繁荣过后的思考/304 第四节 心态史学/305 一、何谓心态史/305 二、心态史:从法国到世界/306 三、走向历史的深处:贡献与缺憾/309 第八章 现代史学的基本特征:(二)科际整合/311 第一节 现代历史学走向科际整合的必然性/311 一、科学的内在整体性/311 二、历史学的综合性/314 三、可能的误区/316 第二节 历史学与人类学的整合/317 一、历史学与人类学的互动/317 二、“深度描述”/319 三、历史人类学在中国/325 第三节 历史学与社会学的整合/326 一、历史学与社会学:从对抗到合作/326 二、社会学引起的历史学变革/332 三、未来的道路/335 第四节 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整合/337 一、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对历史学的影响/337 二、计量史学的兴衰/340 三、新趋势:环境史的兴起/346 第九章 历史学的新动向:后现代主义/348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哲学的挑战/351 一、断裂的历史/351 二、破碎的历史/356 三、多元的历史/359 第二节 根本冲击:历史知识的客观性/362 一、知识与权力的互动/363 二、历史学=文学/368 三、文本与真实/373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对史学研究的具体影响/380 一、后现代主义史学诞生的基础/380 二、后现代史学的支柱:新文化史和女性史/384 三、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史研究/390 推荐阅读书目/397 后记/400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