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读史--识人做人/史杰列传随笔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郝光明
出版社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在严格按照正史著作提供的史料基础上,对国史中的杰出人物进行了尽可能生动的描写。作者是以现代的视角,从史杰人物身上挖掘值得今人提倡、学习、借鉴、继承的东西的,同时由由作者展开联想、议论,并且给史杰人物一一做出了定评。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深入阅读古籍史书原著,精心研究,提出了一些别人所没有提出的观点与认识。

作者以另类读史的方法,逐步为中外读者、为中国历史、为人类文明的传播,提供了这部类似[新史记]的、新型的、以真实人物带动真实历史描述的优秀文史读物。

本书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文学价值是值得肯定的。

目录

读史,为更好地做人(代序)

项羽死结

千古一帝刘邦

第一女皇吕雉

萧何的大智慧

天赐帝师张良

韩信的悲剧

mr参的创造力

李广不该封侯

史圣司马迁

凿空者张骞

苏武名节

雄才大略是曹操

义殇刘备

天下书生诸葛亮

生子当如孙仲谋

周郎赤壁

关帝关羽

袁绍之失

解构赵构

岳飞的不归路

浅析岳飞的《满江红》

秦侩的“莫须有”

韩世忠骑驴

张俊为何跪着

性格何铸

孔子和《论语》

试读章节

项羽死结

“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主席的这句诗,以极具艺术概括力的方式为两千年前的西楚霸王项羽的悲剧人生写下意味深长的一笔,项羽从此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项羽也许是最可悲的。他把历史赐与他的使命随手一抛,把人生最大的机会送给对手,然后掷出年轻的生命。他的事业惊天动地,在短短几年里,取得了无人可比的巨大成功,几乎取得实现统一天下的胜利,却又那么快就失败了。面对无可挽回的失败结局,他怨天尤人、强词夺理地发了一通牢骚,宝剑银光最后一闪,杀向黄泉路去了。

一个人有远大理想,身处一个腐朽政权的末世,主客观条件的具备使他担当起摧毁旧政权、建立新政权的重任,可以说,这是人生中最重大的机会。

这样的人生可遇而不可求。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先哲的论断充满智慧。

项羽生逢这样的时代,机遇最先降临到他的头上。

这个时代,秦王朝风雨飘摇,名存实亡。推翻秦的暴政是人民的意志,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就在这样的时候,项羽应运而生。

比起当时的起义者,项羽的条件得天独厚。他的身后有一个大贵族家族——楚国贵族支持着他。虽然这个家族已经没落,但仍保持着极大的声望和号召力。项羽是跟着叔叔项梁起事的。项梁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他的威望和能力使他成为天然的起义领导人。而且,楚国原是大国,与秦的仇恨最深,楚人灭亡秦朝的决心最坚决。这就为项氏叔侄的造反奠定了深厚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基础。在等级观念深深地禁锢着人们思想的当时——即使在我们自诩为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观念仍深入人心——一个贵族家族(还有项伯、项庄等族人)倡导起义,具有那些揭竿而起的平民如陈胜、刘邦等人无法相比的优势。陈胜不懂这一点,大吼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以为王侯将相没有种,谁都能称王,于是就真的称王。

实际上,王侯将相有种。太平年代,王侯可以世袭,有世代相传的种。战争年代,权力必然发生更替,平民确实有了称王的机会。但这类平民必须更有种,他们不可能是泛泛之辈。也就是说,他们具备卓越领导者的一切条件。只要机会出现,这类人中就必然有一个以及一部分代表人物登上历史舞台。

刘邦有这样的素质,成功了。陈胜没有这样的条件,简单而且鲁莽,很快就被部下杀了。

相比之下,项羽的条件最优越,已经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全部获胜的因素。如果项羽把握住这些要素,他将成为开创历史新纪元的人物。

当时,有个叫陈婴的人率众造反。陈婴在民众中很有威信,大家拥戴他,希望他称王。这时,他的部下有两万多人,是一支很大的队伍。他打算称王,但遭到母亲的拦阻。母亲对他说,我到陈家多年,知道陈家祖上没有出过贵人,你带头造反容易引来杀身之祸,不如投靠名族。陈婴于是对部下说:“项家世代为将,是楚国名族。现在要造反,如果领导人没有名望,就会失败。我们投靠项氏名族,一定会灭掉秦”。

司马迁的笔沉重有力。他用这个事例说明:项家是最有号召力的。

刘邦起义后几乎没兵没将,不得已投靠项梁。项梁分兵给他,他才有了像样的军队,和项羽一起为项梁卖力。事实是,当天下同时举起义旗时,项氏家族领导着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项羽具有得天独厚的身体条件。他身高力大,武功无人可比。他身高1.8米以上,力能举鼎,打仗时一马当先,动不动就杀死“数十百人”——意思是即使不到一百,也有九十多人,当时无人可与项羽匹敌。  他英勇善战,具有天赋的军事才能,“破釜沉舟”成为后代军事教科书的经典战例。

这一切使他接近成功——推翻秦朝,统一天下。

然而功败垂成,他还是输了。赔了夫人又折兵,再赔上自己的性命。

项羽没有败给对手,而是败给了自己。

做大事的人可以有缺点,但不能有人格上的缺陷。无论他有怎样的优势,只要他的人格有与生俱来的、后天又没有修补的缺陷,他的结局就只能是失败。

项羽的不幸就在于他正是这样的人。实际上,从他24岁时跟着叔叔项梁造反那天起,他就开始了走向失败和自杀的道路。一次次的胜利仅仅是失败过程的组成部分,乌江自刎是必然的结果。

项羽的人格缺陷是怎样的呢?

嗜杀成性不晓大义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是时代的大义,是时代赋予一切有志者的机遇。陈胜、陈婴、刘邦等广大志士豪杰行动起来,用这“大义”唤起民众。项氏叔侄最有条件招兵买马,但他们不肯这样做,大概是认为这样做成本太高。起义前,秦的太守殷通是项梁的领导,号召项梁跟他造反,但没允诺让他当将军。项梁将计就计,欺骗殷通,让他同意项羽进办公室。项羽进来后一刀砍下领导的头,项梁用这人头去号令殷通的部下。众人不服,项羽一股脑儿杀死“数十百人”,吓住了众人,人们只得臣服。

倘若项梁事先与众人沟通,不难获得大众支持。但项梁和项羽只迷信武力,尤其是项羽自以为有了“万人敌”的本领就能夺取天下,一出手就种下了失败的种子。

内部有分歧、有矛盾怎么办?项羽以不变应万变,一律靠杀人解决问题。无论是上级还是下级,无论人数多少,谁不顺从他,就是他的敌人,格杀勿论。和他在一起工作,顺者不一定昌,或者说很难昌,逆者立刻就亡。他杀死顶头上司宋义和他的儿子,撒谎说宋义通敌,他奉义帝之命除奸。大家怕他,他就夺取了军队的最高指挥权。他杀死已经投降的秦朝最高统治者子婴,更是大胆地杀死义帝,全然无视义帝作为政治偶象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彻底失去民心,更为对手刘邦利用。义帝在当时是所有反秦力量名义上的最高领导者,由此可见项羽的不晓大义和极端残忍。他以为这样做,自己可以取代义帝的作用,殊不知结果正相反。

项羽的军队最强大时,部队中有秦降军20多万人。由于历史上秦人曾虐待楚人,这些秦军将士担心若战事不利会遭迫害,军心有所动摇。项羽得到消息后立即采取行动,率领部下深夜包围秦兵的营房,把正做梦的20多万部下杀得一个不剩,就这样解决了难题。

P1-4

序言

读史,为更好地做人

历史是什么?我以为,历史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依据。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历史,就一定要创造历史,否则就失去了发展的依据和存在的理由。

我们拥有数千年文明史。悠久而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为我们的国家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年轻的共和国和文明古国一脉相承,永远具有青春的生命力。就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世界正经受着源于发达国家的金融风暴的冲击,屹立于东方的中国更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中国成为振兴世界的希望。

我们的强大源于历史,源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积累。由于经历了足够时间的考验,文化赋予我们以源源不断的自我更新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发展中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我们为有历史和文化而骄傲。我们更应珍惜历史和文化,因为我们有传承历史和文化的使命。

为完成这一使命,我们必须学习历史,在历史文化的宝藏中获取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造就出一代代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忠诚、勇敢、勤劳、智慧和顽强等全部美德与进取的精神。学习他们,分析和研究他们的成功与失败,他们对历史的影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

我们从孩提时代开始认识历史人物。连环画、各种戏曲和民间传说,使我们知道历史上有三国和岳飞,有宋朝的梁山好汉。我们认为,我们是在学历史。

在学校读书期间,我们通过历史课学历史。课堂上讲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虽然没有了文学作品的虚构,却披上了不同时代的意识形态的外衣。历史成为服务现实的工具。

这时,我们隐隐约约地感到:历史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

阅历能提高人对历史的认识能力,因为它使人的思想更成熟,认识也就变得深刻。具有了这样的能力以后,我们会惊异地发现,历史向我们展现出全新的面貌。我们必须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历史和命运,必须以深刻的思想去分析那些决定民族前途和命运的事件与人物。

历史在发展,后人对历史的认识也在发展。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认识水平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新动力,是后来的人所需要的。

这样想以后,我感到应该把自己读史书时的认识加以整理,或许社会有这样的需要。

在读书和写作过程中,我为自己新的发现而喜悦,为能深入到古人的内心世界而感受到心灵的强烈震撼。

我发现,我们所能认识的两千多年以前的优秀人物具有我们尚未认识到的惊人的才能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他们生活在物质匮乏的时代,社会的文化储备刚刚开始,人的寿命很短暂。但他们却有了审视宇宙的目光和驾驭社会发展的力量。由于具有了这样高素质的杰出人物,中华民族文化在初起时就有了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凝聚力与穿透力。这一力量的传导和延伸,赋予中华民族代代优秀儿女以新的创造力。

当我们承担起时代使命时,就要解决这一问题:我在一生中能做什么?怎样做才能对民族和国家有所贡献,从而不虚度一生?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青年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是每个有思想的人一生都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要解决这个问题,一生的时间不够。

所以,我们必须借助历史。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把自己要写的书起名为《读史识人》。我选择一些历史上有作为的杰出人物,这些人物又为广大人民群众熟知和喜爱,通过对他们一生事迹的简述和评价,为需要的人提供思想的力量,帮助读者确立理想的人生目标和奋斗的轨迹。我以为这样做是有意义的。

最初写的两个人物是项羽和李广。我将这两篇文章呈给我的良师益友海土先生审阅。他肯定了我的工作。不久,我又写出刘邦和张良。他认为这些历史人物的成功与失败对读者有很大的启发作用,鼓励我完成写作,并且提出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因而使文章水平大有提高。海土先生认为,向读者介绍古人的功绩,不仅是帮助他们“识人”,更重要的是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以人为镜,是为了更好地做人。因此,本书的书名应为《读史:识人·做人》。他的意见很正确。

以上是本书的由来。

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目的是实现成功的人生。根据我对历史的理解,我以为古代杰出人物已经用他们的辉煌的人生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个答案就是:

无私无畏,以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为人生的最高目标,以全部生命去追求理想,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郝光明

2008年10月31日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深入阅读古籍史书原著,精心研究,提出了一些别人所没有提出的观点与认识,以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创作状态,完成了一系列作品的创作。

我们认为《读史:识人·做人——史杰列传随笔系列①》一书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文学价值是值得肯定的。

以另类读史的方法,逐步为中外读者、为中国历史、为人类文明的传播,提供一部类似[新史记]的、新型的、以真实人物带动真实历史描述的优秀文史读物。

——责任编辑

该选题要求作者在严格按照正史著作提供的史料基础上,对国史中的杰出人物进行尽可能生动的描写(即[史杰])。

该选题要求作者从一个个史杰人物写开去(即[列传]),将该人物的一生做出描述,对其功过是非进行客观分析(即[识人]),对其所处的历史进行全景再现,从而达到[史杰列传]的效果。

该选题要求作者以现代的视角,从史杰人物身上挖掘值得今人提倡、学习、借鉴、继承的东西(即[做人]),同时由作者展开联想、议论,并且给史杰人物一一做出定评(即[随笔])。

——摘自《读史:识人·做人——史杰列传随笔系列①》策划文案

读者读一个史杰人物,就可以不再去读有关这一人物的历史原著部分,而能将与此人物相关的历史概况了然于胸。……篇篇令人耳目一新,人人令人振聋发聩,是多年来难得的、少见的历史人物的列传随笔。

——本书编审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