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人生--阔少囚犯摄影家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汪爱源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命运到底是什么?不难领悟,命运是生命的运行,或者说是生命的流程。生命原本就不是自我而生,因为有了“生”才有“我”。同样道理,生命的流程,也必将受到河床、气流、环境、人类的制约,“我”无非只是“我”,当然,不排除个人的主观能动因素。这是一个个体生命的本质。正如人们共同致力于爱生命一样,对于生命的流程,我们只能选择付诸“爱”,不然,生命就会失去内容。

汪爱源先生较早地思考了这个话题,直至当今的晚年。他感悟生命本质,钟爱命运变迁,体现着其承受生活所需的一种智慧和胆识,凭着他当今的人生境界,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他会以越加真挚的“爱”续写人生的精彩篇章。让我们一同来感受他精彩的人生吧!

内容推荐

人生如斯,在泥沙俱泻中唯有金砾能够沉淀,经过岁月的打磨,就能重新焕发光彩。从浪荡洋场到潦倒小镇,从豪门阔少到高墙囚犯,从苦力营生到光影人生,最终成为做客央视《东方时空》的“小巷馆主”。

作者从晚年的视角,以跌宕起伏、大悲大喜的生命阅历谱写出精彩人生篇章。这是一个普通人的命运轨迹,更是近代中国社会人生百态的一个缩影,可以给读者以深刻的生命感悟和人生启迪。

因怀真情,才见辞采。文中有深情的回忆,有细腻的描述,有冷静的反思,有深刻的剖析,更有对哲学命题的独特见解,可读可品,赏心悦目。

目录

序言:命运诚可爱

卷首述评:精彩人生

新生路上爱有源

生命印记

 童年的回忆

 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这里是我的天堂”

 一位让我终生感恩的企业家

 献演大上海迎接新世纪——浙江嵊州越剧艺术学校小百花实验剧团赴沪演出侧记

 越乡“小百花”绽放上海滩花絮

 海岛军营迎来了越剧小百花

 人间自有真情在

 我上中央电视台纯属偶然

 有朋自远方来

 45年后重逢在上海

 幸福在故乡

 台湾之旅

 咔嚓声声天天开心

 一张老照片的故事

 搏击拳坛20春

 友情是明灯

 感谢您,我的母校

狱中杂记

 日记片断

 昨日红莓

 夏夜情思

 “爱源,我只带来四包香糕”

 我领到墨迹未干的奖状

 改造中的喜悦与困惑

 向亚运会捐款

 青春在复苏

 排演花絮

 在浙江京剧院彩排演出

 茶话会上春意浓

 录像撷英

 别了,难忘的日日夜夜

 上路——记五监犯人何军自学成才的故事

 相逢在一监

 怀念陈文虎副总编

快乐偶记

 幸遇陈述

 我为中国乒乓球队拍照

 拍摄《飞花如蝶》二三事

 “我与你拍张照”

 我与“两代猴王”的情谊

 20年后重逢于嵊州

 “谁叫我是你的戏迷呢!”

哲学手记

 给挚友L君的信

 从“走马看花”到“安家落户”——学习哲学的自我转化过程

 人是可以改变的

 有感于三毛之死

 “认识你自己”

 日记四则

 学习“感觉”问题心得

 她为什么流泪

 左思右想三则

 走上讲台

 摄影与哲学ABC(1996年在马寅初中学演讲的内容)

 点滴感悟

一点欣慰

 走向新生——己大墙内外的汪爱源

 高墙造就摄影家

 新人汪爱源成为浙江日报社优秀通讯员浙江新生报通讯员

 走进央视的“腕级”摄影师

瞬间艺术

 获奖作品

 时代节拍

 校园撷彩

后记

试读章节

1999年1月18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栏目播出我的专题《小巷馆主》后,我先后收到全国各地38封来信。

收到的第一封信来自北京:

“汪爱源老先生:你好!

我从中央电视台上看到您的光彩,为家乡感到骄傲,感到振奋,我是浙江人,在京报工作……”

信中还附上了他的名片。看了他的名片,我吓了一跳。他是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文化交流部主任王金育,还是《医药养生保健报》社执行总编、副社长。

无疑,这是一位有相当级别的干部。我急着回信,老老实实地谈我的经历,坦白自己是一位曾经坐过10年大牢的刑释人员。我说我实在担当不起表扬,我上中央电视台纯属偶然。没想到我的真诚坦白更赢得了他的信任,从此我们经常通信,我拍摄的照片多次发表在北京《医药养生保健报》上。

由于我多次被评为《浙江老年报》的优秀通讯员,与编辑李立辉先生交往多年,他也来信祝贺:

“看了你的中央电视台专题片,令人振奋。你那骑着摩托车颈上挂着两只相机,驰骋在大道上的劲头着实威风;你同小孩子们一起玩乐拍照的认真而又兴奋的劲儿,潇洒得可以。如此年龄,还有如此干劲。令人敬佩!我为你鼓掌叫好!”

广西省南宁市作家陶振国先生在来信中写道:

“尊敬的汪老先生:

您好!

从中央一台《东方时空·小巷馆主》的节目中‘谈’到你从事摄影创作与培育摄影艺术幼苗的事迹,本人深感敬佩……”

我实在有愧这样的赞扬,于是我又老老实实去信告诉他,我是一个曾经蹲过10年大牢的人。万万没想到,二十天后的一个中午,我的照相馆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原来陶振国先生接到我的信后,作为一个作家竞千里迢迢来采访我,我感动得手足无措。

4月中旬的一天傍晚,我店来了三位客人,我以为是来拍照的顾客,热情相迎,没想到他们是来自北京的贵客,其中一位是我多次在电影、电视屏幕上见到过的喜剧演员闾汉彪。原来阿彪在北京家中看到我的专题片后,由于他也是嵊州人,就兴奋地对妻子说,有机会一定要回故乡去会会汪爱源老先生,这次乘回乡探亲的机会特地登门拜访,同行的是他的妻子和妻弟。

知道阿彪是我的同乡后,分外感动。我俩一见如故,开怀畅谈我的人生经历。阿彪感叹地说:“你在镜头前非常放松、自如,其实你具有演员的天赋,当年没有考上戏曲学院,实在遗憾。”

7月20日那天,来自浙江大学的四位男女学生要求对我进行采访,当我惊愕时,他们说:“老师说嵊州市有一位叫汪爱源的老先生,你们可以利用假期去采访一下!”

一次次的来访,一封封热情洋溢的来信,使我在一次次感动的同时,也一次次地受到鞭策!我强烈地体察到,我正被社会广泛接纳,社会又给了我光明的道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对得起中央电视台对我的信任与关怀,我要更全心地投入到摄影创作中去,歌颂改革开放,歌颂真善美。

2000年3月26日

45年后重逢在上海

这个真实的故事,说起来还真有些传奇。

2000年6月中旬的一天,正当我在摄影棚中为顾客拍照时,店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一进店堂就大声问道:“汪爱源在吗?”这个称呼使我很诧异,因为在嵊州直呼我名的人是很少的,一般人都叫我“汪老师”或“汪师傅”。  “我是汪爱源,请问你是——”

“你认识一位名叫高平的人吗?”

“认识呀,高平是宁波市一家模特团的导演。”

“不是,请问你有一位老同学名叫高平的吗?”

高平?我的老同学?我确实有一位山东工业专科学校的老同学名叫高平的,我们已经40多年失去联系了。

“难道你就是高平?”我睁大眼睛。

“不是,高平是我的老领导,是杭州原建筑材料设计院院长。”

原来这位来访者是一位工程师,看上去有60多岁。他介绍说他在我市担任技术顾问,高平昨天从上海打电话给他,希望能找到汪爱源。由于我在嵊州也算是一位名人,向出租车司机一问,就直接把他送到我的店中来了。P43-45

序言

命运诚可爱

(序言)

牧知

尼采说过,爱命运。

初次读到这个动态语辞,我眼睛顿然一亮,几经品味,拓宽了读解命运的幅度。对于命运,我们习惯于“认”和“怨”,“认”命运注定,“怨”命运摆布。借此,虽然处于困境之中,也能获得些许消解,但毕竟是那么的消极与无奈。如今看来,原来命运还可以用“爱”驱动,并应该用“爱”这个亮眼的姿势,观照个体人生的一切遭际,包括困苦、委曲和悲痛。

如果说,先前我对此还只能停留在理性上的认识,那么,在阅读了优秀摄影家汪爱源先生的这部《我的人生》的文影合集,以及为参与该书策划通读了汪爱源先生半个世纪的人生手记后,我终于对“爱命运”的命题有了感性的认知,甚至具体地感悟了一个人培育“爱命运”境界的过程。

关于汪爱源先生的命运,在这部合集的“生命印记”、“狱中杂记”、“快乐偶记”与“哲学手记”栏目及“一点欣慰”选辑与“瞬间艺术”选辑里有了具体的记述。显然,用酸甜苦辣咸概述作者大幅度的人生波动,是多么的辞不尽意。不过,在合集的叙述语境里,当可显见作者在追问人生诸多课题,追问的正是人们曾经也常常追问的但却有意无意地被忽视了的话题。而且更可贵的是,在平平淡淡的追问中,渗透着作者浓烈的“爱”,随着时间的推移,“爱”得愈加浓浓烈烈,甚至可以说是对于一切被摆布的命运表象的泛爱。

命运到底是什么?不难领悟,命运是生命的运行,或者说是生命的流程。生命原本就不是自我而生,因为有了“生”才有“我”。同样道理,生命的流程,也必将受到河床、气流、环境、人类的制约,“我”无非只是“我”,当然,不排除个人的主观能动因素。这是一个个体生命的本质。正如人们共同致力于爱生命一样,对于生命的流程,我们只能选择付诸“爱”,不然,生命就会失去内容。

我想,汪爱源先生较早地思考了这个话题,直至当今的晚年。

因为我忆起了一个画面:一辆垒得似小山的人力柴车,停歇在县城环形市场北侧的街面上,车主摘下深度近视眼镜,露出淡青色的眼晕,仰视蔚蓝色的天空,流露出目中无人的状态,加上西斜夕阳逆光的聚焦,简直成了街头的一道风景。这是残留于我脑际40年的画面,车主就是汪爱源先生。当时我就以为,那不是怨苦,那是主人在享受一种叫“成果”的东西。如今我觉得,那就是主人“爱命运”基因的呈现,虽然仅处于生命的本能,是不自觉情绪的流溢。

真正进入自觉状态,是汪爱源先生进人哲学世界之后。他常说,哲学是他的第二生命。近40年前,他以“我要学”的情愿登上哲学台阶。因为他根本没有“要我学”的地位和机遇,所以他的哲学生涯没有行政色彩。40年不间断地自我学习,从不同哲学流派对个别与一般、偶然与必然、否定与肯定、理论与实践、精神与物质等不同观念的比较中,锤炼自己的意志和胸襟,并以“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自省、自律人生运行轨迹。三次与死神擦肩,本可怨天怨地甚或怨人间不公,但他没有,他只是拷问自己,经过风霜汗血的洗礼,应该活得“比纯洁更纯洁”(列·托尔斯泰语)。汪爱源先生就是这样,在生存空间找准自己的“点”,寻求自我发展的“线”,酝酿热爱命运的源头活水。因此,他的后半生善于分析万千世象,勇于痛心疾首地解剖自己,并敢于彻底地否定自己,从而努力完善自我,把命运推向更加可爱的境地。

事实正是这样。

汪爱源先生的后半生,自脱离阔少风华后,历经落寞、炼狱,乃至归正与如今晚年的亮丽。在这些相对性的人生波动里,他总能一一应对如常,且情理所致地感悟人生本质,用哲学实践对于命运的拥抱和呵护,实践对于命运的“爱”。这部合集就是这份“爱”的记录,真切而生动,平凡而深刻。在简陋的茅舍里,用平板车拼建新婚双人床,这是多么实在的爱;领到墨迹未干的奖状,却在观众超常的掌声中,涌起的是多么超脱的爱;囚车在警笛的开道下驶入市区,囚犯们伸手与路人遥相示意,这是一份多么生动的爱;正在探求归正创业之路,大明星欣然主动投入喜剧性的拥抱,这是多么潇洒的爱;等等。《我的人生》的字里画间浸润着爱的情愫。它宣泄着作者的灵性和良心,执守着人生的信仰和道德,无不体现着人生命运的价值。

感悟生命本质,钟爱命运变迁,这是个人承受生活所需的一种智慧和胆识,是人生的更高境界,也是我在尼采的“命运观”导引下,解读汪爱源先生《我的人生》的最大得益。汪爱源先生现年七十又六,身心健朗,摄影事业正处鼎盛时期,他的“晚年”还在继续。凭着他当今的人生境界,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他会以越加真挚的“爱”续写人生的精彩篇章。

2008年2月25日·元宵之夜

后记

时值晚年,编著这部文影合集,源于我那特殊的人生岁月。

我常与朋友谈起10年劳改的生涯,但有人不理解:老汪为何从不回避这段不光彩的历史?我的回答是:因为10年劳改生涯在我的人生中确实具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习仲勋曾在第八次全国劳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你们作家不是喜欢揭露丑恶的灵魂吗?不是喜欢揭示人的心灵美吗?劳改单位里都有。不但有,情节还很曲折,美和丑的斗争还很激烈,最后把丑恶的灵魂改造成为美好的心灵,这还不值得大写特写吗?”

对于新中国的监狱,像我这样一个亲身在大墙里经过漫长的10年改造的人,确实真正体会到是这所特殊学校挽救和改造了我,使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人。

回归社会那年,我已60岁,进入了人生的晚年时期,却迎来了生命旅程中的第二个春天。

俄罗斯有一句谚语:“真正的幸福只能在故乡找到。”

是的,我的晚年如此幸福,衷心感谢家乡人民16年来对我的宽容、理解和接纳。

我常常深思,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能有如此幸福的晚年吗?因此我更感谢时代的春风带给我又一个生命的春天。

我已是76岁的老人了,去日无多,所以我写这本书算是对家乡亲人的一次汇报。

趁本书出版之机,感谢文学评论家、资深文学编辑俞赞时(牧知)先生在百忙中,做了不少梳理成文的工作,并为之撰写了言真意深的“序言”。对于《浙江新生报》原总编汪宗保和和浙江省司法厅新闻办公室主任毛建一热心阅审我的这部文稿,并从司法层面撰文对我的人生作了精辟的诠释与评议,借此致以真诚的谢意。同时,要感谢多年来黄明发、裘高太、陈剑虹、徐灿发、钱天民、李红卫、求渭生、范兵等摄影家在摄影创作上对我的帮助。对本书稿所有提过建议、有过帮忙的同志在此一并深表谢意。

同时需要提到的是,天乐集团、巴贝集团、浙江华发茶业有限公司、天成印染有限公司、麦地郎集团、浙江三鼎工具有限公司、银河服饰有限公司、浙江奥力机电有限公司、金海盈制衣有限公司、源森服装有限公司、浙江双鸟机械有限公司、绍兴市一景乳业有限公司的企业家,在我归正创业的人生旅途中,对我的真诚帮助,并表示由衷感谢。

牧知

2008年5月2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6: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