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名家导读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马克·吐温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小说描写了哈克贝利为了追求自由生活所经历的惊险离奇的故事。全篇现实主义描绘和浪漫主义抒情交相辉映,尖锐深刻的揭露、幽默辛辣的讽刺以及浪漫传奇的描写浑然一体,形成了马克·吐温独特的艺术风格。本书不仅是最优秀的世界儿童惊险小说之一,而且是世界上现有的作品中最受欢迎和称赞的一部小说;它曾被美国电影界七次搬上银幕,达到了马克·吐温现实主义艺术技巧的高峰。

内容推荐

哈克贝利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是一个勤劳朴实、热情诚实、忠心耿耿的黑奴,他为了逃脱被主人再次卖掉的命运,从主人家中出逃。他们一起漂流在密西西比河上,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两人成了好朋友。哈克贝利为了吉姆的自由,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得知,吉姆的主人已在遗嘱里解放了他。小说中,哈克贝利和吉姆姆的性格鲜明突出,形象栩栩如生。全篇的现实主义描绘和浪漫主义抒情交相辉映,尖锐深刻的揭露、幽默辛辣的讽刺以及浪漫传奇的描写浑然一体,形成了马克·吐温独特的艺术风格。

目录

导读

通告

说明

第一章 摩西和“蒲草帮”

第二章 本帮秘密誓词

第三章 伏击阿拉伯人

第四章 毛球算灵卦

第五章 老爸重新做人

第六章 老爸大战催命鬼

第七章 捉弄老爸后开溜

第八章 饶了沃森小姐的吉姆

第九章 凶房子漂过去了

第十章 摆弄蛇皮的结果

第十一章 他们追上来了

第十二章 “干脆把他丢下” 

第十三章 破船上的贼赃

第十四章 所罗门明智吗

第十五章 开涮可怜老吉姆

第十六章 蛇皮果然应验

第十七章 格氏一家收留我

第十八章 哈尼骑马追帽

第十九章 圣驾光临木排

第二十章 巴克维尔行径

第二十一章 阿肯色州难关

第二十二章 私刑为何失败

第二十三章 国王皆无赖

第二十四章 国王成牧师

第二十五章 尽是眼泪谎言

第二十六章 我偷国王贼赃

第二十七章 金元归主彼得

第二十八章 贪心终没好报

第二十九章 暴风雨中出逃

第三十章  金币挽救贼徒

第三十一章 祷告不能撒谎

第三十二章 我的改名换姓

第三十三章 王室悲惨结局

第三十四章 我们鼓励吉姆

第三十五章 秘密巧妙计划

第三十六章 尽力帮助吉姆

第三十七章 吉姆接到妖饼

第三十八章 “囚徒伤心欲绝”

第三十九章 汤姆写匿名信

第四十章  救人连环妙计

第四十一章 “一定是些鬼怪”

第四十二章 为何没绞死吉姆

最后一章 无可奉告再多

试读章节

吃过晚饭,她就拿出她的书来,给我讲起摩西和“蒲草帮”的故事;我心急火燎地想知道摩西是咋回事儿。可她却慢条斯理地吐露说,摩西老早就死了。于是我就再也不管他的闲事儿了,因为我对死人才没兴趣呢。

一会儿,我想要抽烟,就请求寡妇同意。不过她不肯。她说那是下流事儿,也不干不净,叫我千万别再抽了。有些人做事就是这样的。他们对于一件事儿,虽然一窍不通,不过总爱说三道四。你看,摩西与她非亲非故,对啥人都没用处;再说,一个老早就死了的人,她偏要为他操心。而我要做一些有好处的事儿,她还总找茬儿。其实她自己也在吸鼻烟,那当然是合情合理的喽,因为那是她自己干的事嘛。

她的妹妹沃森小姐,是个很瘦的老姑娘,戴着一副眼镜,她刚搬到她姐姐家里来住。她拿了一本拼音课本,跑过来为难我。她逼着我死啃了一个钟头左右,随后寡妇才叫她歇口气儿。我实在熬不下去了。后来又呆了一个钟头,真是叫人闷得要命,弄得我简直是坐立不安。沃森小姐老是说:“不要把脚跷在那上面,哈克贝利”,还有“不许那么嘎吱嘎吱地蹭,哈克贝利——挺起腰板”。过了一会儿,又说:“别那么打呵欠、伸懒腰—为啥就不规规矩矩一些呢?”她又告诉我一大套地狱里的事儿,于是我说我恨不得就上那儿去呢。这一下可把她气坏了。其实我并没啥恶意,我就是想到别处转一圈;只要能透透气儿,我决不挑三拣四。她说我刚才说的话实在是罪过。她说那种话她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她说她是准备好好地生活,为的是将来升天堂。好了,我可实在看不出,去她要去的地方究竟会有啥好处,因此我就下决心根本不朝那儿想。不过我没说出口,因为说出来只会添麻烦,没啥好处。

既然打开了话匣子,她就七大筐八大碗地说下去,把天堂上的情形对我说了一大套。她说,在那儿一个人从早到晚啥事儿都不必做,只不过到处闲逛,弹弹琴,唱唱歌,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下去。所以我觉得也就那么回事儿。不过我从来也不那么说。我问她汤姆·索亚够不够格去那儿,她说他还差得远呢。我听了很高兴,因为我愿意老跟他在一块儿。

沃森小姐总是不停地跟我找茬儿,真是既讨厌又无聊。幸亏后来她们把那些黑奴都叫进来做祷告,然后大家一个个回去睡觉。我拿着一支蜡烛,回到楼上我的屋里,把蜡烛放在桌上。然后我坐在一把靠窗的椅子上,掏空心思想一些有趣的事儿,可就是办不到。我觉得孤单无聊,恨不得死了才好。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树林里的叶子瑟瑟直响,听起来好不凄惨;我听见一只猫头鹰因为哪家死了人,远远地在那儿嘿儿嘿儿地笑;还有一只夜鹰和一条野狗也在那儿号叫,保准是有人快要断气了。风想跟我说句悄悄话,不过我听不懂它说啥玩意儿,结果弄得我浑身一阵阵直打冷战。随后在树林里老远的地方,我听见一种鬼叫的声音,那是游魂鬼老想要诉诉他的苦衷,可又说不清道不明,因此就不能安安分分地躺在坟墓里,只好夜里出来,哭哭啼啼到处游荡。我心里既沮丧又害怕,真盼着有个人来跟我做伴儿。一会儿,一只蜘蛛爬上了我的肩膀,我连忙用手一弹,把它弹到蜡烛火苗上了。我还没来得及挪屁股,它就已经烧焦了。不用别人说,我也知道这是个天大的不祥之兆,我准会祸事临头,因此我怕得直打哆嗦,几乎把衣服都抖落在地。我站起身来,一连转了三圈,每转一圈就在胸前画一个十字。我又拿过一根线来,把我的头发扎起一撮儿,让妖魔鬼怪不能近身。不过我并没多大把握。要是你把找到的一块马蹄铁没钉在门框上,反倒把它弄丢了,那么你这样做一定会消灾。可我从没听说过,你烧死了一只蜘蛛,要想用这个办法就能去除晦气。

我又坐下来,浑身还是直发抖,就掏出烟斗抽烟,现在全家人都睡着了,到处悄无声息,因此寡妇决不会知道。隔了一会儿,我听见远处镇上的钟,当——当——当——敲了十二下——然后又静下来——比原来还要静。紧跟着,我听见漆黑的树林子里传来树杈折断的声音——准是有啥东西在那儿动弹。我静静地坐着听,马上就隐隐约约听见那边发出一声:“咪呦!咪呦!”太好了!于是我也憋着嗓子发出一声:“咪呦!咪呦!”我赶紧吹灭蜡烛,爬出窗口,跳到草棚顶上,再溜到地下,摸进树林里去。没错儿,汤姆·索亚正等着我呢。

P2-4

序言

一、作者介绍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lO),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s),在密苏里州河畔小城汉尼拔长大,十二岁离开学校去找工作。他先后做过排字工人、汽船导航员、心不在焉的南方邦联士兵(仅仅几周而已)、矿工和西部记者。他的经历使他涉猎了广泛的人文知识,对地方风俗和演讲也驾轻就熟,所有这些后来都完美展现在他的作品里。在密西西比河上驾船的经历对他尤为重要,他的笔名“马克·吐温”即是来自水手的行话,意思是“水深两寻”(“安全水域”)。

1865年出版的《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让马克·吐温崭露头角,畅销书《傻子国外旅行记》更使他的声望得以巩固,但是直到《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1883)和后来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5),才使他被文学界视为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姊妹篇《汤姆·索亚历险记》(1876)是他独立完成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自传性最强的作品。两部历险记都是以作者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童年生活为故事背景的。

1894年,他投资的公司破产,接踵而来的是两个女儿和妻子相继离世。晚年遭受的众多困扰让马克·吐温变得越来越悲观,而这种悲观并没有因为他与生俱来的疑虑和幽默气质而有所缓解。在最后这一阶段,只有《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和《神秘的陌生人》堪与他早期的作品齐辉。 虽然他的名气持续扩大——耶鲁和剑桥都授予他荣誉学位,但是他的最后岁月却是在抑郁和苦恼中叙写关于“该死的人类”的寓言中度过。

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用纯粹美国口语进行写作的作家,被福克纳称为“美国文学之父”,他同时是美国小说史上的幽默大师和语言巨匠。他彻底摆脱了欧洲小说传统的窠臼,运用美国本土语言来表现美国,特别是表现密西西比河地区人民的性格特征和风俗习惯。他是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被称为“文学中的林肯”。

二、作品梗概

马克·吐温以写男孩历险故事及抨击人性的虚伪著称于世。《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历时八年完成,被文学界公认为是马克·吐温最优秀的作品。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个聪明正直的十三四岁小孩哈克贝利,他过惯了自由散漫的流浪生活,被寡妇道格拉斯收为养子后,衣食住行都得规规矩矩,没完没了地受教化,实在令他郁闷难熬。他参加了“汤姆帮”,想做绿林大盗,结果发现只是做些冲击同学聚会的勾当,纯粹作秀而已,后来哥们儿也散了伙。一天,失踪一年多的酒鬼父亲突然爬进他住的房间,老头子上演了洗心革面的丑剧之后,强迫哈克跟他一起前往一个偏僻的林中小屋。结束循规蹈矩的生活,到林子里捉鱼打猎,这种生活的确舒爽自在,哈克贝利自然欣喜万分。但是老头子死缠着要他交出与汤姆平分的那笔钱财,动辄喝醉发酒疯,常常揍得他鼻青脸肿。哈克不堪忍受,于是他趁老头子去镇上卖木材的机会,巧布疑阵捉弄了老家伙,坐上自己准备好的小船逃上了杰克逊岛。

原以为小岛荒无人烟,可在哈克查看全岛时,发现了逃跑出来的沃森小姐家的黑奴吉姆。哈克与吉姆同病相怜,成了患难之交。哈克乔装打扮成小姑娘探听消息,得知小岛并不安全,他们便立即动身,乘木排沿着密西西比河顺流漂去,希望逃离蓄奴州。为了逃避追捕,他们昼伏夜出。

几经磨难,他们终于漂到一个大河湾,谁知上岸打听后,才知道他们在一场大雾中错过目的地——开罗镇,反倒更深入到了蓄奴区。他们只好信天由命。一天拂晓,善良的哈克收留了两个被愤怒的人群追赶着的人,而这两个自称“国王”和“公爵”的人是狡猾的骗子,他们喧宾夺主,耍尽各种手段,最后甚至背着哈克卖掉了吉姆。

哈克偷偷躲过他们,前去费尔普斯农场拯救吉姆。他在那里发现买下吉姆的正是哥们汤姆的姨夫。费尔普斯太太误把哈克当做前来做客的侄儿汤姆。机灵的哈克将错就错,在路上截住汤姆,请他一起设计营救吉姆。经历了种种冒险,吉姆重获自由。最后哈克告别亲友,决定只身前往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过漂泊不定的自由生活。

三、人物形象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批判了封建家族结仇械斗的野蛮,揭露了私刑的毫无理性,讽刺谴责了宗教的虚伪愚昧,以及蓄奴制的罪恶,歌颂了黑奴的优秀品质,并宣扬人人都享有自由权利的进步主张。

哈克贝利·费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富于正义感和叛逆精神的儿童形象,也是世界儿童文学长廊中的一个经典形象。出身贫贱的他是“文明人”眼中的“野孩子”,他生性活泼好动,爱好自由生活,仿佛奔涌的密西西比河水一样,蕴蓄着无尽的生命活力。他天真善良爱幻想,又淘气机灵愿冒险。因为长期受到种族主义反动说教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他曾歧视黑奴,捉弄吉姆,还曾经想向主人沃森小姐写信告发吉姆的行踪。经过与吉姆日日夜夜的相处,他发现了吉姆骨子里有美好的品质,于是决心帮助他获得自由。正是通过他的转变,作者表达了“健全的心灵”一定会战胜畸形的民族偏见。

黑人吉姆是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形象,他向往自由,勇敢坚强,虽然避免不了被任意贩卖的厄运,但他却不听从命运的摆布,依然做出力所能及的反抗——逃跑。他真诚无私,乐于助人,在大河上漂流时,他处处照顾哈克,尽可能不让孩子受惊受苦;当汤姆中弹受伤时,他不顾自己的安危,冒着失去自己自由的危险协助医生救护孩子。通过对吉姆一系列富于同情心和献身精神的描绘,马克·吐温狠狠抨击了种族歧视的谬论邪说,表明了废除蓄奴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四、艺术特色

19世纪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和西南地区幽默文风盛行。马克·吐温从中汲取营养,将真实素材与幽默笔法有机糅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文风。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集中体现了马克·吐温的艺术风格,自然景色与人物刻画细致逼真,轻松的幽默与犀利的讽刺融于一炉。尤其对于养育他的密西西比河的描写更是饱含深情,人物形象丰富饱满、呼之欲出。

小说在语言上采用口语体和方言有机糅合,具有浓郁的“美国英语”的风味。这首先表现在童言童趣、雅俗共赏。这部小说从头到尾出自一个十三四岁的白人小孩之口。为了刻画人物性格,加强语言表现力,马克·吐温第一次大范围地使用方言土语,加强了小说的生活气息,突出了人物的性格,使得小说不仅深得儿童喜爱,也让成年人爱不释手。其次是笔墨经济、详略得当。闰说成功展示了马克·吐温驾驭口语方言、刻画世态人情、勾勒人物性格、白描大河风光等方面的高超技艺。为了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马克·吐温不惜浓墨重彩,竭尽夸张之能事,对人物的外形和服饰却惜墨如金。因而在作品中,责骂政府又嗜酒如命的哈克老爸,富有心机又善良风趣的村妇,卑鄙无耻又贪得无厌的“国王”、“公爵”,百无聊赖又自暴自弃的市井二流子,深陷世仇又爱恨难解的哈尼,痛恨私刑又英勇无畏的舍伯恩,点子多多又喜欢摆谱的汤姆等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入读者脑中。

五、作品影响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被誉为第一部以“地道的美国话”写成的伟大作品,影响了从安德森、福克纳到赛林格及至20世纪80年代成名的美国小说家温斯顿·格卢姆等几代作家。它像水势浩淼的密西西比河,滋润着丰富多彩的美国文学,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示出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海明威曾说:“所有美国现代文学皆起源于马克·吐温的一本书,名叫《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是我们前所未有的最佳之作。”

这本小说也是美国文学作品中被翻译次数最多的作品,全世界一辈又一辈的孩子们正是读着哈克的故事,在马克·吐温富于表现力的叙述中神游密西西比河,驰骋着童年的情思,放飞自由的梦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1: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