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华牌楼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韩昌凯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牌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形式。本书从牌楼的历史沿革、大体分类、结构特点、牌楼的立柱、牌楼的花板、牌楼的文化、中华牌楼遍天下等21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华牌楼,是一本较为全面和详细的兼专业与大众口味的研究著作。

内容推荐

牌楼也叫作“坊”或“牌坊”。牌楼“似门非门,非门亦门”。

牌楼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结晶,是装饰效果极强的标志性建筑。在中国古代,给有名望的人去世后立碑,在世时挂匾的风俗广泛流传。这牌楼实际上是专门挂匾用的。帝王赐给臣民的“匾”就挂在坊门上,匾上的赞誉之词是帝王以“圣旨”的形式来敕封的,“匾额”上的题词就是表彰的内容。于是,坊门就有了崇高的旌表意义。大型宫室建筑及敕建寺庙前的牌楼标志着等级和规格。为功臣节烈修建牌楼,更是几代族人的最高荣誉。牌楼自汉时的“榜其闾里”,经唐、宋之“树阙门闾”,至元、明、清用以“旌表建坊”的做法,使这种建筑形式延绵不断。牌楼在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中是变化最大、样式最多、分布最广,结构最特殊、历史最悠久的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中华牌楼不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民俗风情,而且牌楼发展至今已经成了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的代表。中华牌楼以象征着民族文化的面貌屹立在全世界人民面前。

目录

自序

引言

01 牌楼的历史沿革

02 牌楼的大体分类

 (1)官式牌楼

 (2)苏式牌楼

 (3)滇式牌楼

 (4)晋式牌楼

 (5)粤式牌楼

 (6)徽式牌楼

03 牌楼的结构特点

04 木牌楼

05 砖牌楼

06 石牌楼

07 彩牌楼

08 门牌楼

09 各类仿牌楼

10 牌楼的立柱

11 牌楼的戗杆

12 牌楼的夹杆

13 牌楼的挺钩

14 牌楼的匾额

15 牌楼的楼顶

16 牌楼的花板

17 牌楼的斗棋

18 牌楼的彩画

19 牌楼的发展

20 牌楼的文化

21 中华牌楼遍天下

附录 《古代建筑九问》——(传统文化普及知识问答)

试读章节

牌楼的建筑形式丰富多彩,以建筑材料来分类,大体有木牌楼、石牌楼、砖牌楼和彩牌楼等。从地域分类,牌楼除了以江淮为界分南北两大派以外,还分有官式牌楼,如:北京颐和园东官门牌楼、排云殿“星拱瑶枢”牌楼等。苏式牌楼,如:南京文庙“天下文枢”坊等。徽式牌楼,如:安徽西递胡文光“荆藩首相”刺史坊等。粤式牌楼,如:台湾带天府牌楼、福建铜山关帝庙牌楼等;滇式牌楼,如:云南昆明“金马”、“碧鸡”坊等。晋式牌楼如:山西解州关帝庙“威震华夏”坊等多种。

从牌楼的用意来分类:有功德战绩牌坊,如:福建福州旌表张经“东南战功第一”坊、厦门旌表施琅“绩光铜柱”坊,辽宁兴城左都督祖镇祖大寿“登坛骏烈”坊等。宗祠庙观牌坊,如:北京东岳庙“秩祀岱宗”琉璃砖牌楼、山东曲阜孔庙的“千秋万代”石牌楼、哈尔滨文庙“德配天地”木牌楼等。祭祀神坛牌坊,如:北京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十三陵神路龙风门等汉白玉棂星门等。官府衙署牌楼,如:沈阳故宫木牌坊、北京总理衙署“中外提福”木牌楼、云南丽江木府“忠义”石牌楼等。学馆书院牌坊,如:北京国子监“学海节观”琉璃牌楼、江苏无锡东林书院“东林旧迹”石牌坊等。贞节烈女牌坊,如:安徽罗田县“贞节坊”、歙县城内“含贞蕴粹”坊等。街巷道桥牌坊,如:北京“成贤街”跨街牌楼、北海“金鳌”“玉■”桥牌楼、山西平遥街坊、榆次“市楼”坊、四川隆昌石街坊群、山东曲阜城北门内“陋巷”坊等。忠孝正气牌坊,如:安徽休宁县“忠孝坊”、歙县郑村乡“旌孝坊”等。科甲功名牌坊,如:安徽歙县城关“大学士”许国石坊、广西桂林贡院“状元及第”坊等。仁义慈善牌坊,如:福建仙游县城东门外及浙江湖州南浔镇小莲庄“乐善好施”坊等。百岁庆寿牌坊,如:贵州省贵阳市青岩镇“赵理论百岁”坊、四川绵阳市青义镇“五世同堂”坊等。城门关口牌楼,如:张家口大境门“皇路清夷”牌楼、居庸关“国计坊”等。商店门脸牌楼,如:北京颐和园苏州街牌楼群等。陵寝茔墓牌楼,如:北京明十三陵石坊、清东西陵石坊、南京中山陵石坊等。景观胜迹牌楼,如:四川峨嵋山“天下名山”坊、四川乐山“弥勒世界”坊、甘肃敦煌石窟“石室宝藏”坊、云南昆明“龙门”坊等。各类牌楼计二十余种。

(1)官式牌楼

中国古代的瓷器分有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均窑等。家具也分有官作、苏作、广作、晋作等。牌楼也有官式、苏式、徽式、粤式、滇式、晋式等。

所谓官式牌楼是由皇家大木作吸收了历代及各地牌楼的优点,并严格按当时的等级规制建造的程式化很强的各类牌楼。官式牌楼最大特点是以斗口或柱径为基本“模数”,每个结构件都按固定尺寸制作。尤其是彩画必须按等级绘制。王府不能用“金龙和玺”彩画否则就会“僭制”,超越了朝廷规定的等级制度是要杀头的。

官式木牌楼最大的特点是都有精美的云龙彩画。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皇家官式牌楼上到处雕绘云龙图案。但任何官宦巨贾不得用超越等级彩画修饰建筑。老百姓的大门只能用黑色,封建等级森严。官式牌楼的金匾为九龙缠绕,大小花板和枋心为云龙戏珠,旋子大点金彩画或和玺彩画用含金量高达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金箔贴饰。琉璃瓦顶,汉白玉夹杆石。远看巍峨壮观,近看绚丽斑斓。

官式牌楼凝重大气,有皇家威严。因程式化太浓,故不够活泼。

官式木牌楼多为四柱三间,因为木牌楼属于单片式建筑,风荷载较大故多有戗杆支撑。木牌楼立柱、横额枋、斗棋等为木结构。楼顶有灰瓦和琉璃瓦之分。柱根多用方柱形汉白玉夹杆石包围。官式木牌楼也有用冲天柱式的,故其楼顶在两柱之间顶部较窄小。官式冲天柱木牌楼,只有小花板而没有大花板。规模和等级略低。  官式砖牌楼多为琉璃牌楼,纯粹的官式砖雕牌楼只有北京西山碧云寺一例。此外的砖牌楼,其实都是琉璃牌楼。官式做法的琉璃牌楼,除红墙外所有构件都是表面挂釉的琉璃砖。用量最大的琉璃瓦可以一套模具连续成批生产,而用琉璃砖烧制的其他牌楼构件,有的几乎是一块砖一个模具。琉璃砖牌楼制作难度极大、造价也高,民间没能力做也不敢“僭制”。除北京和承德外,全国各地连仿制的琉璃牌楼也没有。

官式石牌楼基本是木牌楼的翻版,因材质原因结构件都比较敦实。大部分石牌楼都不施彩画,而有的石牌楼却有彩画,如北京明十三陵石坊、北京戒台寺石坊、云南昆明的文庙和龙门石坊等等都有精美的彩画。北京明十三陵石坊虽已褪色但至今依稀可辨。

官式牌楼全部为榫卯结构,不用钉子不用胶,尤其是石牌楼,个别构件重达十几吨,全部用榫卯结构啮合而成。

有些地方的牌楼虽然是皇帝御批的,牌楼上还特意挂上写有“圣旨”二字的斗子匾。由于多属于当地乡绅捐资,也没按官式规制修造,故这些牌楼也不算官式牌楼。

自元代以后官式牌楼基本定型。目前,北京、南京、沈阳、西安等古都遗存有明清时期的官式牌楼。

(2)苏式牌楼

“苏式”是一种建筑形式的简称,苏南地区在古代为吴越之国。以苏州太湖畔的香山为中心,集聚着广大的能工巧匠,并形成了实力雄厚的技术帮系。以“香山帮”为代表的技术风格自然形成体系,其历史悠久规模庞大直接影响着“苏式建筑”的式样,故使古代建筑形成南、北两大派系。香山帮始于春秋战国,形成于汉晋,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复兴于上世纪末。

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由太监李诫在汴京(今开封)编修成的《营造法式》,是当时国家制订的有关建筑行业的规范。其中不少内容也吸收了“香山帮”的建筑成果。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l~1162年)重新刊印时特意选址苏州以示纪念。明代香山帮代表性人物蒯祥官至工部侍郎(相当于现代建设部副部长职位)。这更增加了“苏式彩画”直接被皇家宫庭建筑所吸纳的机会。在明清皇宫中的“苏式彩画”已经有了一席之地。北方游牧民族出身的清帝多次巡幸江南,被诸多苏式建筑所吸引,竟不惜工本几乎把江南园林照搬到北方的京城皇宫。并在三山五园大兴土木。甚至有些皇家建筑以“官式”为体“苏式”为用,相互融合得天衣无缝。

“苏式建筑”的最大特点是角檐上翘夸张,吻兽千奇百怪。苏式牌楼还有个特点就是木牌楼的石柱子比木柱子多,方柱子比圆柱子多。苏式建筑多用小料盖大房,结构多精巧纤细。在官式牌楼中很少见到精巧的枫棋,苏式牌楼的斗棋却是花式繁多。龙凤为主题的彩画已经被皇家所独占,苏式建筑就以动物、植物、人物、建筑物为主要的彩画内容。在古代民间建筑是不允许彩画的,苏式牌楼中难以表现出苏式彩画的强大优势,几乎很少在苏式牌楼上见到苏式彩画。但人们对美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也压抑不住建筑艺人对美的创作欲望。于是苏式建筑就在木结构上断白涂褐,并以木雕、砖雕、石雕等技艺突显其高超的工艺水平。

苏式牌楼也是在全国分布最广的建筑之一。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关系,苏式牌楼和徽式牌楼多以石坊见长。

徽式牌楼与苏式牌楼区别不大,徽式牌楼以石牌楼为主,少有木牌楼。梅雨天气对建筑物的侵蚀是很厉害的,对于这种侵蚀,石牌楼就优于木结构。江南虽多梅雨,但风沙较少,这也使苏式木牌楼的优美翘檐得以经久地展现。

(3)滇式牌楼  “滇”是我国云南省的代称,所谓“滇式”并非专指云南,在这里代表着我国西南地区的总称。滇式牌楼最大的特点就是楼柱多有侧墙。滇式牌楼没有汉白玉的夹杆石,楼柱多用高大的抱鼓石支撑。所谓山高皇帝远,滇式牌楼另一大特点就是彩画比官式牌楼更艳丽、更活泼,斗棋更加奇特。我国西南地区人们所喜欢的大象、孔雀、莲花等动植物都被顺手拈来,不拘一格地极尽发挥艺术家的想像力。既不失牌楼的总体结构特点,又不受官式牌楼程式化的束缚。

受诸多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建筑的影响,滇式牌楼也会不动声色地注入当地建筑的符号和语言。古代的云南的少数民族为了巩固领地,故有“黑白之争”的结怨。云南纳西族崇尚黑色,古人认为黑为水且水能生木,故纳西族的建筑以木结构见长。白族崇尚白色,而白为金为石,故白族建筑多以砖石结构见长。经过长期的共同生产与交流,古代的“黑白之争”逐渐变成了“黑白共融”。滇式牌楼在这种共融的环境中构建成了精美的艺术品。滇式牌楼砖木结合,最突出的就是楼柱侧墙上的砖雕墙顶。有些牌楼的砖顶竟做成有柱有梁有屋顶的小宫殿。有些滇式牌楼的楼顶竟立在四道砖墙之上。这种特色鲜明的滇式牌楼绝不会像官式牌楼那样给人以头重脚轻的感觉。这使滇式牌楼能够出檐较大,为了确保角檐不会下垂,每个屋角下多用“牛腿”或“撑弓”支撑。这斜置的“牛腿”其顶部直托角梁,而“牛腿”的根部正落在了砖雕墙顶上。这既减少了牌楼的占地面积,也免去了官式牌楼那些累赘的戗杆。(参见106页图)

在“天子脚下”的苏式牌楼很难表现出苏式彩画的强大优势。如同边疆少数民族的服装一样,滇式牌楼却极尽张扬滇式彩画的鲜明色彩。滇式彩画比苏式彩画更加活泼和艳丽。中华民族的包容性在滇式牌楼上得以充分的体现。

P8-13

序言

先父农民出身,15岁追随黄炎培,在黄先生的职业学校半工半读,并靠自学当了建筑工程师。解放后,我父亲在总后营房科到处搞建设,他一直希望我能子承父业。可我总觉得机械制造的技术性更高,1959年我15岁参加工作就进了工厂。1965年我当了4年兵后回到原单位。父亲又一次主张我学建筑。但是,我从骨子里总想学文学,尤其是对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自修大专后我就练写作,虽然出版了自传体长篇小说,但还是没有找到感觉。

“文革”时期我和父亲都受到了不同寻常的“浩劫”。我被迫离开工厂,在各种行业中颠沛流离。改革开放后全国人民重建家园,北京逐渐修复古代建筑,我父亲担任修复潭柘寺的总工程师。星期天我去看望父亲,当时正在修建古寺中的牌楼。我突然发现古代建筑的精湛技术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修缮工匠的聪明才干令我折服。这使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此开始了对古代牌楼的研究。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有能力将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所有学过的东西都能用得上!

父亲看我终于对建筑产生了兴趣,特意把我介绍给当时故宫博物院的院长单士元老先生。我向单老表达了自己的志向,我最关心的是所研究的项目会不会和别人“撞车”,尤其是半路出道是否还能跟上趟。单老兴致盎然地对我说:齐白石四十五岁才学画,只要下决心,学什么都不晚。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研究牌楼的学者,你把牌楼写好写精,出书后我给你写“序言”。在单老的家里老先还给我讲了许多关于牌楼的故事。受到单老的鼓舞我开始潜心研究。

我花了20多年的功夫,不仅坚持蹲图书馆,还自费进行实地考察。经过9次易稿终于写出了一本《北京的牌楼》,遗憾的是单老此时已经仙逝,“序言”没能落实。退休后继续研究古代建筑成了我的一大乐趣,“有志者事竞成”。弘扬传统文化乃我夙愿。至今《中华牌楼》终于定稿,特此自序。借此感谢大家的热情帮助和鼎力支持!

韩昌凯

公元2008年5月1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4: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