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中国翻译协会、北京市旅游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办的“首届全国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多语种)翻译研讨会”论文集,共收有论文59篇。
本次研讨会探讨了全球化语境下旅游翻译理论与实践,旅游翻译教学与研究,应用翻译与旅游翻译,应用翻译教学与研究,中国国家形象、区域形象、企业形象的推广,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营销推广,以便更有效地发挥好对外开放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国际化都市、旅游目的地的语言环境、人文环境建设,促进产业升级和持续发展。
本书是由中国翻译协会、北京市旅游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办的“首届全国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多语种)翻译研讨会”论文集,共收有论文59篇。
本次研讨会论文涉及全球化语境下旅游翻译理论与实践,旅游翻译教学与研究,应用翻译与旅游翻译,应用翻译教学与研究,中国国家形象、区域形象、企业形象的推广,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营销推广等各个方面,以更有效地发挥好对外开放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国际化都市、旅游目的地的语言环境、人文环境建设,促进产业升级和持续发展。
中国文化“走出去”(黄友义)
达旨·循规·共喻——应用翻译三原则(方梦之)
论应用翻译理论范畴建构及其概念化表征——从旅游翻译理论研究的可描述性、可证性与可操作性谈起(曾利沙)
“英译汉化”:对外旅游景介翻译之大敌(贾文波)
影视译制的理念——对我国译制产业发展的思考(麻争旗)
旅游翻译专业化与职业化道路的有益探索——首届全国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多语种)翻译研讨会述要(武光军)
变译理论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仇全菊)
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及汉译技巧(丁莉)
关于“国际旅游传播中的国家形象”研究——两个核心概念的探讨(马诗远)
文化共核、文化差异与旅游翻译(马振涛)
关于北京双语交通指示牌中路名的罗马拼写问题(马辉)
公示语翻译——基于译入语文化特征的归化翻译模式(车宁薇)
从文化的角度试析中国如何应对反倾销诉讼——兼议旅游业在反倾销诉讼中的作用(王同军)
旅游文本“功能翻译”论(王卫红)
苏珊·巴斯内特翻译模式论述评(王勇智)
国家形象的推广与翻译的政治(王磊)
旅游景点介绍汉日翻译规律(韦平和)
从语篇分析的视角看旅游翻译(卢涤非)
文化差异与旅游词汇汉英翻译的不对应性(冯蕾)
中英文旅游宾馆介绍语篇的语用对比分析及其对翻译的启示(叶苗)
北京市著名历史文化景点建筑名称及景点介绍英译的现状与评析(刘秀芝李红霞)
语言外语境与中英文翻译——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谈起(刘贵珍)
析《前赤壁赋》英译兼谈文学翻译之难(刘万云)
功在细处,绳断细处:旅游地名翻译的范式与应用——兼评《徐霞客游记》英译本(任小玫)
语用关照下的汉英公示语翻译探析(杜开怀)
从文本功能看旅游资料的翻译标准(孟梅艳)
涉外导游词汉译英文本分析模式之研究与应用(孟愉)
基于语料库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英语请求语的调查研究(陈浩 申彩红)
游学英语:开放式英语教学的一种尝试(邵有学)
英语旅游语篇与河南省英译旅游语篇的跨文化对比(汪翠兰)
取法乎上,深入浅出——漫谈涉外旅游活动中诗词佳句汉英翻译的目标与对策(吴伟雄)
中西思维差异异质性在外语导游解说中的应用(杨红英 花萌)
英汉翻译中的模糊限制语(杨华)
北京奥运形象工程旅游景点翻译——考虑游客需求,注重文化差异(罗洪燕)
从一则楼书的翻译谈起(周建萍)
公共标示语的汉译英(周君)
博物馆景点牌示中译英翻译实例赏析(周蔚洁)
几个与绍兴相关的地方文化词汇的翻译(胡六月)
浅谈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王娟张占军)
全球化趋势文化与翻译(唐万珊)
广西旅游英语翻译探究(张海琳饶莉啦)
良性的互动:旅游翻译工作者的跨文化意识与专业化发展(张欢 吴荣辉)
跨文化因素与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赵菁)
应用翻译研究与应用翻译教学谈(彭娜 曾利沙)
旅游宣传文本的功能与目的及其在英译中的实现(高玲)
评价理论框架下对“不忠实”翻译现象的研究之二——公共牌示翻译案例研究(钱宏)
浅析旅游翻译的技巧(袁笠菱)
商务英语语言及翻译标准的确立(袁连荣)
原作生命力的延续——《芒果街上的小屋》汉译本评析(夏美芳)
公示语英译中的词汇搭配错误剖析(韩洁)
北京市旅游星级饭店简介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程尽能)
“信”的求索——关于社会科学著作翻译实践的思考(董岩)
目的法则在外宣翻译中的运用(曾琳)
论汉语流行新词语的英译(翟润梅陈李萍)
重视公示语汉英翻译的读者(廖运刚 陶莉)
菜单翻译的跨文化解读(谭晓晖 薛红卫)
旅游指南话语信息传译策略的选择机制(颜方明)
浅议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等效翻译(薛丽平)
“桂林山水甲天下”吗?——名句背后的思考(蒋文惠 蒋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