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用影响生动记录了后毛泽东时代中国文艺精英鲜为人知的原生态。作者肖全历经十余年拍摄完成的《我们这一代》,是对中国50-60年代出生的知名文化艺术界人士进行影像建档。肖全怀着对同代人命运的关怀,怀着对人本身的同情和热爱,象一道和煦的阳光轻柔地穿过这一代人的生活,用他手中的相机为每一位被访者投射下一幅温存的造像。肖全,用他的温情和执着,见证了这一代人的生存,折射出了他们的痛苦与欢乐,彷徨与坚持,而在这一切之上,是对生命的永恒关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们这一代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摄影 |
作者 | 肖全 |
出版社 | 花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我们这一代》用影响生动记录了后毛泽东时代中国文艺精英鲜为人知的原生态。作者肖全历经十余年拍摄完成的《我们这一代》,是对中国50-60年代出生的知名文化艺术界人士进行影像建档。肖全怀着对同代人命运的关怀,怀着对人本身的同情和热爱,象一道和煦的阳光轻柔地穿过这一代人的生活,用他手中的相机为每一位被访者投射下一幅温存的造像。肖全,用他的温情和执着,见证了这一代人的生存,折射出了他们的痛苦与欢乐,彷徨与坚持,而在这一切之上,是对生命的永恒关怀。 内容推荐 《我们这一代》所摄录的对象,均为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今文艺界的精英或炙手可热的大腕级人物:贾平凹,芒克,陈凯歌,姜文,崔健,杨丽萍,何多苓……作者用真实的镜头和琐细的文字,记录了这一代人曾经的缺失,渴望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抗争。 平常的生活场景,再加上画面之外近10万字的“絮叨”—这些“名人”身上的光环被逐一剥离,回归到平凡生活中去。镜头之下,不一样的面孔上,流露出同样的镇定和安详。 “拍谁就是谁主生中最好的照片。” 目录 图片目录 第一部分 北岛 顾城、谢烨 郭路生 芒克 张枣 霍永明 柏桦、赵野、钟鸣 欧阳江河 西川 王寅、陆忆敏 岛子 陈村 张承志 韩少功 王安忆 马原 残雪 贾平凹 史铁生 余华 何立伟 王朔 叶兆言 扎西达娃 刘震云 刘恒 苏童 李晓 格非 马健 孙甘露 张献 吴亮 朱大可 戴锦花 第二部分 陈丹青、尚杨 罗中立 何多苓 邵飞 方力均 王广义 刘小东、喻红 刘炜 张晓刚 王劲松 魏光庄 冯国栋 丁方 耿建翌 夏小万 沈小彤 张培力 徐冰 王鲁炎、顾德新、陈少平 管策 陈侗 栗宪庭 高名潞 尹吉男 孔长安 李小山 范景中 吕澎 贺延光 安哥、侯登科 韩磊 高源 张海儿 曾年 李媚 王序 第三部分 谭盾 何训田、朱哲琴 杨立青 梁和平 窦唯 王勇 崔健 刘义君、张炬、丁武、赵年 蔚华 何勇 肖楠、虞进 第四部分 张艺谋 田壮壮 陈凯歌 张元 李少红 胡雪桦 侯咏 吕乐 温普林 吴文光 牟森 杨丽萍 李保田 姜文 巩俐 陈冲 文字目录 肖全:参与者与见证人(代序) 第一部分 顾城和诗人们 郭路生 芒克 张枣 柏桦和诗人们 钟鸣 西川 岛子 陈村 张承志 壬安忆 残雪 贾平凹 史铁生 王朔 叶兆言 刘恒 苏童 孙甘露 吴亮 朱大可 第二部分 罗中立 何多苓 邵飞 方力钧 王广义 刘小东 张晓刚 冯国栋 丁方 沈小彤 张培力 徐冰 新刻度小组 陈侗 栗宪庭和高名潞 尹吉男 范景中 吕澎 韩磊 张海儿 曾年 李媚 王序 第三部分 谭盾 何训田 窦唯 崔健 唐朝乐队 蔚华 何勇 第四部分 张艺谋 田壮壮 陈凯歌 张元和吕楠 吕乐 牟森 杨丽萍 李保田 姜文 巩俐 陈冲 试读章节 顾城和诗人们 四川《星星诗刊》在成都评出中国十佳诗人,北岛、顾城、舒婷等住进了成都花园宾馆,诗人钟鸣、翟永明等前往住地看望客人。那晚只有顾城和谢烨在房里。 顾城,一个极其随和人,穿着一件毛衣,显得格外有朝气。他说,写诗太难了,写到现在也没什么太像样的诗。他还说,我们一帮人在北京研究过,吃什么样的食物最省钱,写诗几乎不能养活自己。 四川作协的大楼,人流不断,会议室的门被严把着。诗人柏桦因没有收到正式邀请,进不了会场,他一怒之下,拂袖而去了。 北岛来了,他被一群人簇拥着挤进会场,我们只能在过道上观看,几个窗户也被人群堵得满满的,来宾和领导在一幅巨大的红色横幅下正襟危坐。 墙角那边是一些四川诗人,有的长胡子,有的穿着军大衣,我叫不上他们的名。正是这群人,开始了对北岛的批判和进攻:我们认为北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穿着一件灰色羽绒服,透出黑白花点毛衣,身高1.80米的北岛终于坐不住了。他面色不佳,然而他的回答却是寸土不让:我从不认为我代表一个时代。我认为诗人应该靠作品说话,而不靠什么“主义”,我想我真正的好作品还在后面。 当场有人指出他发表在《人民文学》的那首长诗很糟糕。 会场火药味十足。 后来,诗人叶文福和李刚表演起小品来。叶文福扮演毛主席,李刚扮演周总理。晚上,成都的新声剧场,里里外外人山人海,叶文福的诗歌《将军,你不能这样做》由著名电台播音员在朗诵。 将军,给你太阳,你嫌太烫。 给你月亮,你嫌太冷。 将军,你究竞要什么? ……台下一片欢呼声,叶文福走上台来,用手臂向黑压压的观众挥动,他高喊一声——我的人民呀!——便昏倒在地。 北岛、顾城、舒婷也一一登台亮相。杨炼等人缺席,于是便放一把空椅子代替了他们出场。 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诗人们被保安人员疏散在后台的一间化装室里,门被反锁,走廊外人声鼎沸。 一小时过去了,人流有增无减,保安人员只得抱着一堆各式笔记本,请诗人们一一签名。两个小时又过去了。坐在化妆桌上的顾城面色铁青:我不管,我要出门,我要回去! 他一把拉开了门,气势汹汹地往外闯,诗迷们见顾城出现了,欣喜若狂蜂拥而上,他却用胳膊肘左右开道,杀出了一条“血路”。 叶文福的房间,好不热闹,一些记者和女孩儿通过特殊关系,来到花园宾馆。 叶文福的大腿上左右分坐两名美人,叶兄开怀大笑,小肖快多拍几张,我出胶卷钱。此情此景我想起了他“昏倒”前的那句:我的人民呀!当然,这两位美人儿也是他的“人民”。 临走之前,我给顾城和谢烨在他们的房间拍了不少照片,顾城乐得手舞足蹈。他说,我最喜欢拍照片了,我的这顶帽子,是一位美国老太太给我的。 我们在公园里玩得开心死了。北岛像个小孩,跑几步坐在草地让我拍照,顾城、谢烨在竹林里用枯藤制成花篮戴在脖子上。 顾城看着拉大锯的师傅,目不转睛。他对我说,我特喜欢这些刚锯下来的木屑,我常把它们摊在手心上,我感受到这些都是新的生命! 在茶馆里,北岛、舒婷讲他们在国外的事。舒婷说,在西方,妇女冬天也露着小腿,进大厅有人给脱大衣,当然你得给人小费。 顾城只得在一边静静地听着,他还没出过国门。 太阳西下,天色不早了。我们坐上一辆小中巴,大伙儿余兴未减,北岛、李刚带头唱起俄罗斯民歌: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我要沿着这条细长的小路,护送我的爱人上战场…… 歌声笑语飞出窗外,警察和路人疑惑不解地望着我们。 顾城、北岛等人都领到100元的“舞台演出费”,顾城激动不已,他说,成都人太好了,干脆我在这儿办讲座,卖门票,直到剩下一位听众。 顾城回北京后,给我邮来了他的诗集《黑眼睛》,并留下两行字: 那些花已经走远了。 给肖全。 1978年1月,北京。 P16-20 序言 肖全:参与者与见证人 (代序) 陈侗 1992年,肖全随“双年展”大队人马来广州,我和他在我家的楼道里相识。他穿着摄影背心,留着齐肩长发,他的到来和离去总是极其偶然,给人一种行踪不定的流浪者的感觉。后来我才知道,这种漂泊感伴随他已多年,他走南闯北既为“糊口”,更为完成《我们这一代》的拍摄。几年后,当他访遍了他想找和能找到的“我们这一代”的“代表”,选定100幅照片准备结集出版时,我忽然心血来潮,告拆他这件伟大的工作才进行了一半。我建议他也像美国新闻摄影家约翰·菲利普斯——位陌生的历史“见证人”——那样,在图片之外写些文字,回忆拍摄过程中的人和事,以使这本摄影集更具可读性。肖全高兴然而也有些忐忑不安地接受了建议(谁知道摆弄文字对摄影家来说意味着什么?)。很快,他放下其他工作,不再四处闯荡,回到成都认真对待平生的首次正式写作。说实话,也许是因为事情来得太突然而要表达的东西又太多,他的笔头显得过于急促,叙述或多或少带有不假思索的痕迹。然而,从他那良好的记忆里面一点一滴倒出来的东西,在我看来,不正在悄悄改变着我们习以为常的写作一阅读的原则和格式么? 初读之下,肖全那近10万字的絮叨显然有待审}真处理和雕琢。然而,在贴近人物个性和表现瞬间的真实感方面,这种“历史的”同时又极为“现在时”的写作,恰恰表现出比职业作家要大得多的自由度。毫无疑问,这一切产生于镜头之外,作为“回忆”却不作为对画面的补充,它是画面本身。作者奉献这些琐细的文字,目的不在于给媒介提供新的传闻。“我们这一代”于其中表现出来的仅仅是作者所见到的具体生活情景,而不是奢望。作者生动的描述使得他们不再是“名人”,而是回复到除了其名字被广为传播之外,没有更多与众不同的生活,像真实里的普通人。 与文字叙述的实在感和片断性稍有不同,肖全所拍的照片更多地体现出他固有的审美热情。他赋予镜头的使命是拍出一幅幅经典之作,因此获得了“拍谁就是谁一生中最好的照片”的赞誉。盛名之下,使得他自始至终为拍摄工作制定周密的计划——从时间、地点到人物。这个计划可能始于另外一些照片(如诗人庞德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和机遇(如较早时他拍了三毛的系列照片),更归于他所选择和所处的特定文化群落。虽然他不曾写诗和作画,但他认识的诗人和画家比诗人和画家还多。他既作为一个观察者、体验者,在很多时候,也作为一个参与者,直接为这个时代年轻的文学和艺术而工作。如此,他所拍的《我们这一代》就天然地摆脱了纯客观的记录(也许我们应当将他叙述中的某些延伸部分视作对“审美热情”的附注)。 比方说,当肖全费尽心机找到贾平凹时,我们可以想象其实贾平凹家里已有一大叠影集。那么,一个专程而来的摄影师给被摄者带来的难道仅仅是“另一张”照片吗?每一个被摄者都有过无数被摄的经历(在摄影术刚刚进入中国时,人们对黑匣子一度表现出恐惧和不安),而其中真正具有“历史感”的可能还是那些透现着“现场感”的照片。然而,能提供给摄影师的现场机会毕竟是有限的,即使提供了也很难为某一个摄影师独有。在多数情况下,肖全所扮演的都不只是一个勤于叩门的访问者,而是事件的“目击者”和“证人”,但他的作品却因为追求“经典性”而放弃了他后来在叙述中一贯到底的切割手法。有很长一段时间,他跟随张艺谋工作,为剧组和导演本人拍了一些用途广泛的照片,但当决定张艺谋以何种姿态进入《我们这一代》时,肖全从上千格底片中挑送了张艺谋张大嘴巴(在吆喝或在喘息)的头部特写。还有“杨丽萍”,肖全曾为杨丽萍拍过无数剧照,更在叙述中对这位舞蹈家流露深情,但本书中杨丽萍展现的却只是在镜中端详自己面容的一个随意瞬间。另有不少作品并不着意表现特定的环境(如“残雪”),但简洁的画面反而特别富有戏剧性和感染力,如“郭路生”。这张被选作本书封面的照片,的确能反映肖全把握人物时的直觉。尽管肖全常常专注于画面的经营,但最终他还是很清楚:他的工作并不是完全为了摄影,而更是为了“我们这一代”,为了那些不同岁数的、历经坎坷而又有所作为的、活着的和不幸早逝的同代人。 这一代与上几代一样,有很大的历史跨度,生命的起点则在50—60年代。肖全曾向我感叹那不该有的学业荒废的岁月,因此他把整整一代人的缺失和希望理解成了对个人命运的一种抗争。“98”这个不完满的数字暗示着“我们这一代”对于生命、能量和意义所不得不表现出的那份遗感,如果说我们今天还在靠理想(而不是某种现实指标)支撑着往前走,那么这种理想恰恰是由那个荒芜年代培植起来的。“我们这一代”中有很多人干着本不属于自己干的事,在70年代后那些热情高涨的岁月里,我们每个人都作出了种种努力,有时也患下一些可爱的幼稚病,每一次经历都帮助我们慢慢学会遵从理性规则和承受生存压力,当肖全的镜头对准“我们这一代”时,每一张不同的面孔上都毫不遮掩地呈现出充满希望的镇定和安详。 拍照的难处在于人人都能拍照,衡量一名真正的摄影家除了技术还有心智。肖全虽然常常形容自己是用机关枪对着被摄对象狂扫,但也有在条件充足的情况下拍不成一张理想之作的时候,他懂得他还需要更贴近和更深入地了解对象。当我们对他的某一件作品(或照片中的被摄者)发表见解时,便会从中发现:那些最丰富的素材、那些最深刻的内涵和最有趣的生活琐事最终归于一个特写——隶情或手势。在肖全那里,这一切也许是不知不觉产生的;而在我眼里,则不容置疑地被视为作者的一种技巧和表现功力。无论是作为一个作家(临时的),或作为一个摄影家(一生的追求),肖全都称得上是独具风格。 后记 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写这么多字。要将这些文字连同我的图片一起出版,我感到十分不安,我真希望大家喜欢这本书。 在这些既漫长而又匆忙的日子里,我和我书中的这些朋友们都重又经历了很多很多的事,这些事都正在,和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 在这些岁月里,一些人天天向上,一些人停止甚至回到过去,还有的人已经离开了我们,他们是顾城、谢烨和“唐朝”乐队的张炬,当然还有几位这本书里没有提到的人。 现在这本书里的每个人,都在一天一天地老下去,可今天我们还在一天比一天更加努力地工作。 我们庆幸,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抬腿迈进了一个新的世纪。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人,是苦难而又幸运的一代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