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袁隆平是怎样从茫茫大自然中找到六株天然雄性不育株,培育出杂交水稻的吗?
你知道内向害羞的大卫·科波菲尔是怎样成为—个给全世界人们带来欢乐和惊喜的魔术师的吗?
你知道身无分文的希尔顿是怎样成为万众瞩目的世界旅馆皇帝的吗?
你知道出身贫民窟的贝利是怎样踢着袜子足球成为世界球王的吗?
你知道尤伯罗思是怎样把赔钱赚吆喝的奥运会变成摇钱树的吗?
你知道命运坎坷的罗琳是怎样写出超级畅销书《哈利·波特》的吗?
让我们循着名人们成长的足迹,去回顾他们的经历,品味他们的人生。相信读完本书的你会从名人的身上,找到鞭策自己前进、激励自己成长的动力。
《每天给孩子一个好榜样》对孩子们人生的改变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为孩子们的生活勾描蓝图;为孩子们处置日常事务提供方法,并塑造行之有效的行为模式;提示孩子们如何具有优良素养和巨大潜力,使孩子们从平庸的生活中警醒;鼓励孩子们追求梦想,实现目标,成为政治家、艺术家、科学家、企业家……
诸葛亮草船借箭
诸葛亮在推动孙刘联盟的建立和运筹对曹军作战的方略中。所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和超人才智,使器量狭小的周瑜妒火中烧。为解除诸葛亮对他的威胁。周瑜欲设下置诸葛亮于死地的圈套。
周瑜的如意算盘是:一方面以对曹军作战急需为名,委托诸葛亮在10日之内督造10万枝箭;一方面吩咐工匠故意怠工拖延,并在物料方面给诸葛亮出难题,设置障碍,使诸葛亮不能按期交差。然后周瑜再名正言顺地除掉诸葛亮。
圈套布置好的第二天,周瑜就集众将于帐下,并请诸葛亮一起议事。当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时,诸葛亮却出人意料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需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教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树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
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没有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当夜,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贸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余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
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草把上都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
大哲理:
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在常人看来几乎肯定不能完成的任务,诸葛亮能够另辟蹊径,想出了“借助”敌人的力量和资源的办法,其手段实在令人叹服。如果没有这么灵活的思维和聪明的谋略,诸葛亮的名字就不会世代被人们所传诵了。
军服上的袖口纽扣
一个半世纪以前,在欧洲有一支强大的军队,那就是拿破仑领导的法国军队。军队的那些将领个个勇猛善战。可只有一点,使拿破仑伤透了脑筋。那就是,这些将领们一点也不讲卫生,擦鼻涕不是手帕,而是用袖子——就像小孩子一样。拿破仑不知道对他们提醒多少回,可他们总不当一回事。有一次拿破仑叫卫兵买了许多手帕发给他们。可第二天却发现将领们仍在用袖子擦鼻涕。这下拿破仑有点生气了,他把将领们叫到跟前,问手帕到哪里去了,有些将领翻了半天的衣服也没找到手帕,只得说:“丢了。”“忘在家里了。”更有甚者,有个将领说是当手纸用了。这下拿破仑发火了,脸色铁青,将领们低下头,吓得看他一眼也不敢。拿破仑命令他们脱下军服,然后叫他们回去,听候处置。将领们以为要撤他们的职,一个个垂头丧气地回去了。
可是,第二天拿破仑又把他们叫来,把军服还给了他们。将领们喜出望外,忙把军服穿上。这时,有个将领正好打了一个喷嚏,又习惯性地抬起手肘,用袖子去擦鼻涕。真是不擦不要紧,一擦却疼得他“哇啦哇啦”乱叫起来。原来拿破仑在他们的衣袖上已钉上了一排排的纽扣,密密麻麻,那将领还用袖子去擦鼻涕,怎么会不疼呢?打那以后,将领们逐渐地改掉了用袖子擦鼻涕的坏习惯。
这件事传出去,许多人觉得新鲜,就纷纷效仿,在自己的衣袖上钉上许许多多的纽扣。直到今天,袖子上依然钉扣子。
大哲理: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今天成为习惯并且流行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有一个光辉的起点,不经意中歪打也就正着了。
巴顿说服老上校
1943年3月的一天,艾森豪威尔将军命令巴顿接替弗雷登多尔将军,去指挥突尼斯的美国第二军。
一次,巴顿为了整顿军纪,发出了“头盔上必须标明军衔”的命令。然而,一名资历很深的老上校却拒绝执行命令,他认为,在头盔上印老鹰等于向敌人提供射击目标。由于他的想法许多军官也不标明军衔了。整个第二军士兵身上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纪律十分松弛,见到长官既不敬礼,也不叫一声长冒。
巴顿先找到了这位老上校,老上校却争辩说:“我常到前线去,头盔上标明军衔无疑为敌人提供射击靶子,如果我死了,就不能为你和我的部队服务了。”
巴顿听后笑了笑说:“上校先生,上我的车,到前线看看,你就会发现,你的看法是不对的!”一到前线,士兵们立刻认出了车上的巴顿将军,他们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向他立正敬礼,向他欢呼。这时老上校才发现,巴顿的头盔、双肩的和领子两旁,以至吉普车上标有二星标志。巴顿边向士兵们还礼边对老上校说:“他们指望你来领导他们,但你不佩戴军衔标志,他们对你就若无其人,你起不到领导作用。一名指挥官应在部队前面指挥士兵,即使战死也在所不辞。士兵们一定得知道谁是他们的指挥官,戴上你的军衔标志吧!”老上校听后,心悦诚服地说:“巴顿将军,您说得对!我立即照办。”
大哲理:
面对老上校的偏见,巴顿既不是长篇大论地反驳,也不是用命令的方式,而是要他乘上车看一看实际情况。这样,事实就把顽固的老上校说服了。
P11-14
古今中外的名人榜样,或是引领社会潮流的思想巨擘,或是运筹帷幄的政治领袖,或是评点世间万象的文坛泰斗,或是影响后世的科学巨人,或是撩亮人心的艺术巨匠,或是富甲天下的工商巨头,或是影响世人的传奇英雄……读榜样的故事就是探求人生,可以探求很多名人、伟人是如何成长,如何学习,如何生活,以什么样的感情和态度来直面人生的风雨。大凡名人,其英雄所在,无不壮志雄心、心胸坦荡,他们崇高的理想及不平凡的一生时时鞭策着后人不断前进。
本书分为军事、政治、科学、财富、艺术、偶像等六大部分,从不同角度精辟地阐释了人生的种种道理。这些故事从千千万万的名人志士中走来,带着生活给予的启示;这些故事从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走来,带着岁月沉淀的哲思。这些故事浸润着博爱,流淌着友情,凝聚着智慧。这些故事,为你的人生点亮明灯。为你的梦想插上翅膀,为你的成功奠定基石。
《每天给孩子一个好榜样》对孩子们人生的改变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为孩子们的生活勾描蓝图:为孩子们处置日常事务提供方法;为孩子塑造行之有效的行为模式:提示孩子们如何具有优良素养和巨大潜力。它使孩子们从平庸的生活中警醒,鼓励孩子们追求梦想,实现目标成为政治家、艺术家、科学家、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