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纪末的喧哗与骚动中,[老成都]是一声不绝如缕的乡音,我与你坚贞守望的一片亲切熟悉的旧风景。
本书重点讲述了成都近百年来未经正史记载的民间掌故、风土人情、秘闻逸事……从地方名小吃、名胜典故、亲身经历,到一些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写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走近老成都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蒲秀政 |
出版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世纪末的喧哗与骚动中,[老成都]是一声不绝如缕的乡音,我与你坚贞守望的一片亲切熟悉的旧风景。 本书重点讲述了成都近百年来未经正史记载的民间掌故、风土人情、秘闻逸事……从地方名小吃、名胜典故、亲身经历,到一些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写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内容推荐 不知道数十年乃至几十年前的成都在您的想像中是什么模样? 这本书展开的是过往年代的风俗画面。老成都那些家常的、世俗的生活场景与个人记忆,带着令我们陌生却毫不隔膜的气息,从字里行间飘散出来。 目录 城事 成都城墙旧事 成都到华阳——县过县 成都的别名叫“龟城” 成都商业文明的历史辉煌 修建成渝铁路 穿越成都历史地图 解放初期成都城市建设的日日夜夜 老城墙诉说自己的故事 历代成都商业漫谈 四川大学的成立与发展 岁月沧桑蜀王府 街情 春熙路沧桑录 从科甲巷到祠堂街 闲话大慈寺 东大街旧貌 鼓楼南街老门楼 四川科技馆身世由来 老街旧忆 神奇的华西坝 簸箕街小记 “锦里”再现老成都 河韵 浣花溪畔好濯锦 记忆中的成都河 轻描淡写话御河 金河故道今何在 锦水东流绕锦城 老沙河印象 你好,你好,下河洗澡!——旧日河趣 旧忆 巴金与李劫人的友谊 保路运动与诛杀赵尔丰 不同年代的童趣 陈毅元帅的全家福 军营里的百年银杏树 女冠军 最忆春节是儿时——成都过年习俗 世象 簸箕街老字号——“锦云香” 抽粪车与粪塘子 老成都的黄包车 民国时期的成都旅游 老成都的锔碗匠 闻名全国的青羊宫“打金章” 一张民国成都华美女中旧照 远去的职业——打灶工 成都名小吃——珍珠圆子的由来 风土 昌宜电影院入场券 成都老井故事 成都市第一批公共汽车啥模样 成都邮政百年点滴 方寸粮票扫描成都景点 故宫在蓉画展入场券 几起几落的成都“花会” 老成都的代用币——钱牌 濑泉茶楼 跳伞塔的变迁 土桥——老成都最后的生活印迹 闲话成都东坡亭 试读章节 成都城墙旧事 成都城墙在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心目中,有一种难以割合的情结。这座城墙伴着他们步入新中国,也连同旧时的辛酸,储存在今天的回忆之中。 成都城墙建于明代初年,在宋、元成都城基础上筑成,它是我国西南地区著名的城垣建筑。明末,战乱频繁,城墙多被破坏。清康熙、雍正年间加以修葺。乾隆四十八年(1783)花费巨资重修,所建城墙周围长二十二里八分,上有垛口及箭孔8122个,八角楼4个,炮楼4个,城墙高5丈。城墙四周分别建有4个门,门外建有方形瓮城,并遍种芙蓉,间植桃柳。《华阳新志》称:成都城墙“楼观壮丽”、“冠于西南”、“不亚于京师”。 然而,这些仅系书中之言。成都城墙的三座角楼在新中国成立前即毁于战乱,余下的北门城墙角楼因年久失修而摇摇欲坠,为迎接解放军入城,也将它拆除了。是时,尚存几处城墙门洞依然立于马路中央,城墙也不能围城一周,断垣破口随处可见。新中国成立后,因城市建设所需又推平几处。为使车辆通畅,东西南北的城墙门洞皆被拆除。再加之“文革”中期的“备战”、“备荒”,每户人家都要被派挖防空掩体,城墙上的泥土被取来烧砖砌墙,最后这一次的全民挖掘基本上将成都城墙损毁殆尽。20世纪90年代中期,成都建国东街还有百余米残存的城墙,但2000年后已被新式楼房所掩埋,再也寻不到它的踪迹了。 我留恋成都的古城墙,它不仅仅是一种情结,城墙上有我一大堆摆不完的龙门阵。儿时家居东门城墙边的磨房街,每天放学后稀里糊涂做完作业便邀上几位小伙伴去城墙上“打游击”或放风筝。城墙上面平坦、宽阔,登上东门城墙可以俯瞰清澈的金河水无语地流淌,有时偶尔还能望到几叶轻舟在不宽的河面上飘游。每到农历正月十六,人们攀到城墙上去“游百病”以期来年吉祥。孩子们站在城墙上看自个儿家的屋顶,天气晴好时还能看见华西坝的钟楼。仲夏夜,推开窗户一阵凉风袭来,使人倍感惬意;抬眼望,夜色中的城墙是那么的伟岸、高大。 今天,成都旧城墙的唯一遗址在成都北较场。这是一处仅存城墙门洞的老古董,但在它的不远之地还修复了约300米的“新城墙”,其墙砖完全是旧时老城墙上的“原配”。 成都到华阳——县过县 “成都到华阳——县过县”,说起这句口头禅,已是由来已久。秦国灭蜀后,将成都设置为县。到唐朝前期,成都县东部被划出去,另设了一个华阳县。由此,成都这座城被一分为二,由成都、华阳两县分别管理,这种格局一直维持了1000多年。清朝时,两县在城内以暑袜街、青石桥街一线为界,街心以东属华阳县,以西属成都县。华阳县这边的人,跨过街心就到成都县;成都县这边的人,跨过街心就到了华阳县。华阳县衙门在正府街,成都县衙门在暑前街,相距很近。 一座城市,两县分管,这样的体制,不利于城市建设的统筹规划,也不利于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辛亥革命以后,成都设立了城议会,处理有关全城的一些公共事务。可城议会的权限很小,不能从根本上克服一座城市设两县所造成的弊端。 民国10年(1921),四川省警察厅和成(都)华(阳)城议会商定,报经四川地方军阀组成的各军联合办事处批准,成立了成都市政筹备处,第二年改组为成都市政公所。1928年9月,正式建置成都市。可成都、华阳两县依旧存在,衙门仍设城内,全城大权掌握在军阀手中。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城区才撤销了两县的设置,但仍然有称“华阳县”的,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这种称谓才彻底消失。 由于成都县、华阳县长期并存,因而老成都人便有了一句口头禅:成都到华阳——县过县,并且还将这句口头禅运用到了商贸生意场合中:成都到华阳——县(现)过县(现)。这意思是现钱买现货。 成都的别名叫“龟城” 成都人时兴养龟也有些时候了,不过养得地道的斟屈指可数。一养龟高手近日与我遇上,此人善从龟经谈到人生,有一整套乌龟哲学,遂结成友。 一日,竟从他处惊闻,成都有个别名叫“龟城”。 此名不雅啊! 在我的惊呼声下,朋友显得张皇失措,就差捂住我的嘴了。 等我好容易安静下来,“龟城”便牢牢嵌入我对成都的记忆之中。 细细想来我倒不必伤心,谁不知道龟本来是个好动物,古人曾以龙凤麒麟配之,尊为四灵;又说龟最长寿,与白鹤相等,故用来祝人之寿。遂四处收罗“龟城”说法的各种版本。 版本一:来自扬雄的《蜀本记》,不过你不用寻根,因为此书已失传,唯散见于各家记载:秦派部将张仪筑城时,城墙常常莫名其妙地被损坏,突然有一天他发现有龟在城的四周行走,于是请来巫师占卜之后,下令按照龟行的痕迹重新建城,从此城池牢固无比。 版本二:这很有趣,通江李馥荣在康熙末年所著的《滟灏囊》中说,当年成都濯锦桥下,同样大小的绿毛龟带着几百只龟子龟孙特来为大家告警:流寇要屠杀四川百姓。当时它们不上不下,偏偏在东门大桥的又浅又湍急的水中浮上来,也不怕喜欢吃补品的人将其弄来红烧清炖,居然自行示众3天后悠然游走。“龟城”就这样得名。 说到这儿想起一个笑话。从明代起,规定掌管雅乐以外的官署官员只能头戴方巾,着猪皮靴,骑独龙棍,到处缩头受气,被人形容为“龟”之后,这位四灵之一(被称之为“龟”的官员),于是用不屑的口吻叹道:这未免也太俗气了! 俗气!大概是指龟很寻常,到处可见。 最后,我想来想去,“龟城”这一说是的确存在的,若说它与成都有关系,应是古人有意为之。如果硬要说其来由,像一般村夫野老一样,说成都人动辄骂人为“龟儿子”,是由于成都初筑城时,凭了龟的典故,那么,重庆人开口老子,闭口老子,又如何解释呢?P10-P16 序言 我在成都已住了半辈子。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所以我爱成都。但是我爱成都,不只因为它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也不只因为这里气候宜人,物产富饶,风光秀丽,山美水美人也美,是天府之国的一颗明珠;也不只因为它现在已经是工业发达,农业繁荣,交通方便,科技领先,文化昌盛,城市建设一日千里,大街纵横,高楼林立,市场兴旺,绿化幽美,成为中国西南的经济重镇。我爱成都,我还爱它那种文化氛围,适宜于居住的悠闲环境,我爱成都人的那种应事的从容和闲适,那种谈吐的幽默和机智,随处能听到的有趣的龙门阵和掌故,随处能看到的淡抹浓妆总相宜的靓丽的姑娘,随处能买到的精巧的小玩意儿,随时随处能吃到的美味小吃。我爱杜甫草堂、望江楼、武侯祠和与这些地方联系起来的诗歌、薛涛笺和文韬武略以及隐伏在这些后面的无穷的故事。我爱成都的川剧、书场、茶馆、花鸟;更有那说不尽的川菜美食,火锅和麻辣烫。我爱它远郊的数不尽的风景名胜,都江堰、青城山、三星堆、卧龙熊猫基地、花水湾温泉、龙池夜月、西岭晴雪。我爱它近郊的芳草萋迷,绿树成荫,竹林小舍,花木扶疏,溪水涟漪;甚至那千里沃野上的丛竹一堆绿,粉墙一抹白,菜花一片黄,浅草池塘里一片微波,江边古树上一抹斜阳,远山脚下一缕炊烟,不知从何处院落飘来的一曲流行歌声,都令我陷入梦幻般的陶然忘己。 有人说,成都是一个来了不想走的城市,我加一句说,成都是一个走了还想来的城市。 我爱成都。 2008年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