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行、正义、绝望、希望,以及爱与救赎、这部让人不易忘怀的杰出著作颠覆了读者头脑中惯常的、关于英雄和坏人的概念。这是一场人性以及用爱赎罪的力量的宏伟探险。以天使之名。
本书曾获:法国女巫奖、欧洲书虫奖、法国电视奖、马赛青少年书奖、美国最佳翻译小说奖等二十多项国家和国际图书大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杀手的眼泪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法)安妮-罗尔·邦杜 |
出版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罪行、正义、绝望、希望,以及爱与救赎、这部让人不易忘怀的杰出著作颠覆了读者头脑中惯常的、关于英雄和坏人的概念。这是一场人性以及用爱赎罪的力量的宏伟探险。以天使之名。 本书曾获:法国女巫奖、欧洲书虫奖、法国电视奖、马赛青少年书奖、美国最佳翻译小说奖等二十多项国家和国际图书大奖。 内容推荐 这是一个发生在智利边疆,感人至深的故事,是关于一个未识亲情、纯白如纸的男孩,在一个被通缉的杀人犯与一个浪荡富家子作家的抚养下,如同一颗种子在岩床上发芽盛开一般,如何在冷冽的贫瘠荒原上成长的故事。罪行、正义、绝望、希望,以及爱与救赎、这部让人不易忘怀的杰出著作颠覆了读者头脑中惯常的、关于英雄和坏人的概念。 这是一场人性以及用爱赎罪的力量的宏伟探险。 以天使之名。 目录 天堂下的这个世界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转变(后记) 试读章节 “不。” “我一定让你叫。” “我爸爸在那下面。”帕洛指着坟堆反驳说。 安吉尔转过头。那坟就在通向菜地的路中央,使他很苦恼。它默默地不停提醒他曾经犯下的罪行。这是他残忍愚蠢和无能的证据。 帕洛有时在坟堆上放一些野花,他注视着坟堆的眼睛干涩,但它们如同石油钻探机一样在大地的深处探寻。所有帕洛没有问的问题,所有的答案,都埋在那里了。看到他在土堆前停住脚步,安吉尔有些嫉妒。 “我们铲平它。”他说。 “为什么?” “碍事。必须把路清理一下。” “路够宽的了。” 安吉尔环视四周。那么空旷的一片土地,把这个土堆说成碍事的确不合情理,像在成心找茬。他再也不敢提这个话题了。坟就留在了那里。 “那我们,我们离开这里吧。”他提议。 “要走你走,”帕洛说,“我住这儿,这是我家。” “我也住这儿。而且,反正我也不能走。在别的地方警察都可能抓住我。” 一年过去了,在这一年里没有人来过帕洛瓦多家。所有的地质工作者、探险家和天文学家好像已经知道这里换了主人,约好了似的,避开这个地方。孤独重新笼罩了这座被世界遗忘的小屋.小犀也.在孤独的怀抱中安然沉睡。 铁皮屋顶漏雨了,安吉尔爬上去修理。 下大雪的寒冷日子里,晚上安吉尔把帕洛抱在怀里跟他取暖。 呼啸的风从窗缝和门缝挤进来,安吉尔把它们堵得严严实实。 他想不通自己以前为什么会起偷盗、抢劫和杀人的念头,不伤害任何人而生活下去其实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情,只要做些努力对抗一下恶劣的天气和艰苦的生活。 “城市里人很多,一个挨着一个。这让他们心情很不好,互相看着来气。”安吉尔对帕洛说。 “你就是因为这个才杀人的吗?”孩子问。 “不知道。” “你为什么没杀我?” “你并不让我看着来气。” 一年过去了,夏天的阳光照得屋顶发着白光,蛇躲进岩石的缝隙里,有人朝帕洛家走来。安吉尔打水回来,提着两只沉甸甸的塑料水桶。来人向他打了个招呼。安吉尔朝菜同那边看了一眼,帕洛正在那里除草,等着他打水回来浇地。他感到一-阵不舒服,不信任感又抓住了他的心,可怕的不信任,他当初不就是因为不信任任何人而去杀人的吗。远远看上去,来人是个青年男子,很强壮。而且,徒步来到这里是需要健壮的体格的。这个人是谁? “您好。”来人说,“我找波洛瓦多家,是这儿吗?” 安吉尔走着,水桶随着他的步伐晃动,不停的磕碰他的大腿。危机迫近的感觉已经让他胳膊上汗毛倒竖了。远处菜园里,帕洛停止了除草:他也看到有人来了。 “您是波洛瓦多先生吗?” “您有什么事情吗?”安吉尔一边问,一边把水桶放在地上,就在陌生人的脚边。 他的旅游鞋尽管沾满了泥土,可依然看得出是新的。他衣服的质地很好,显然是个有钱人。他身材高大匀称,与他愉快自信的性格很相称。这样一个人能够博得所有人的好感,除了安吉尔。 “我叫路易·塞昆达。”他说着,伸出手来。 安吉尔不屑于和他握手。他双臂交叉抱在胸前。如果他要杀掉这个人,那还是不和他有任何身体接触为好。帕洛来到他们中间,陌生人给了他一个灿烂的微笑。 “我打扰你们了……” “是的。”安吉尔说。 “没有,还好吧。您想喝点什么吗?” 孩子很自然的说出这样的话,并不是出于任何算计。他敞开屋门,请来人进去。 “请进。”他说。 “快点进去吧!”安吉尔不高兴地嘟囔着。 他们挤在昏暗的小屋里。一只母鸡被安吉尔踢了一脚,咯咯叫着跑了。 “你们这儿挺不错啊。”陌生人说,“住在这么偏远的地方,你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城市……” 像条件反射似的,孩子拿出了妈妈的破瓦罐给客人倒了一杯羊奶。 “……城市,是地狱。”陌生人把话说完了。 他一口气喝完了杯中的羊奶。安吉尔坐在长椅上,陌生人对面,他在偷偷的观察着这个人。他的刀就在抽屉里,伸手就能拿到。陌生人的胳膊肘下面,木头桌子的裂缝处,帕洛父母留下的血迹依然清晰。陌生人的嘴边沾了羊奶,像长了白胡子。安吉尔在生帕洛的气:一杯奶!这孩子明明知道每样东西有多贵。 “我在找一个奇特的地方。”陌生人说,“一个……怎么说呢?一个像这里一样的地方。” “您是说,像这个屋子一样?”帕洛感到惊讶。 “像这个屋子一样。像这条路一样,还有这些石头……” 陌生人起身走到窗前: “这天空,这青苔。一个和这里一模一样的地方。” 他转回身面对着安吉尔和帕洛,笑了。 “像这里一样,嗯……”安吉尔嘟囔说,“但不是这里。” 陌生人回到安吉尔对面坐下。安吉尔越看他,想杀掉他的想法就越来越强烈。这个不速之客闯入他和帕洛的世界的同时,也打破了他内心的平静,又把他拖进了地狱般可怕的循环。安吉尔已经感到指尖痒痒,像有蚂蚁在爬,他要让这个人死在这里。 “我知道这里是你们的家,可是……”路易·塞昆达接着说,声音里流露出尴尬。 “您还想喝点奶吗?”帕洛打断他。 他又倒了一杯羊奶给客人,此时安吉尔已经强压怒火,一双拳头在桌子下面握得嘎嘎作响。抽屉就在他手边不远。只要一个动作他就可以……P12-15 序言 看这本书的第一感觉是,这实在应该是一部电影。 色彩在广漠的天空的苍蓝与干冷的大地的褐白之间切换,还有阳光并不温暖却耀眼地直射在山顶上的金色,地球最南端、大洋上沉浮的冰块透明的苍白…… 在这样的底景之上,渐渐地展开,三个人的故事。 很少能想到,给年轻的孩子们看的书,文字亦会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简洁、优美而深邃。巨大的张力,无法言喻。 帕洛,一个如野生植物一样在贫瘠荒原上生长起来的孩子,一个生命如一张白纸、有着像刚从壳里剥出的发着幽光的栗子般眼眸的孩子。他沉默地用他的赤子之心,感受着生命的一切,那些书写下来的词汇、朗读出来的诗句,那块糖,或者那个留声机。爱与恨,罪行和恩情,相遇或分离,他从未感,他亦惜感叹,他更不懂如何去书写。但他一直知道,关于一切。生命,以及生命中重要的事物。 选择生存下去的时候,喊出“爸爸!”的时候,手掌浸入海水的时候,将那个男人的头护进自己怀里的时候。 帕洛就如一根绳索,将不同的命运拧在了一起。而他自己,就是生命本身。 安吉尔。Angel。来自天堂的词语却是一个杀人犯的名字,每一个细节,每一处设置,展现着作者想展现的东西却又不至那么张扬,如斯精致准确,又恰到好处。 是的,他杀过人,甚至以为生活方式就是那样了。如同张开眼就已沦落在荒野上流浪一般,没有任何属于天堂的美好记忆。那一种生活方式:野蛮、粗糙、罪恶,但是对于他来说,却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从来就没有见过任何美好,所以也没有任何希翼或者渴望,甚至没有任何关于善恶正义的判断。他只是在本能地生存下去。 直到那个孩子进入他的生命,以赤裸裸的、不容分辩和选择的方式。 就仿佛天堂照下的一束光,顷刻之间,心的荒原上不再只是黝黑的树林和漫生的野草。 信任,爱,保护,勇气,对与错,乃至对于其他人、对于世界的重新认知,都是如草芽一样,一点点地从心底绽发出来。然而,当他抬起眼睛想重新看这世界、搂紧自己所拥有的珍惜的东西时,当他终于认识到人之为人的概念时,却已卷入命运的洪流身不由己。 而路易呢?路易,富有的优雅的、懂得很多的,却不够强壮的路易。终究不属于荒野和自然的路易。一度,我们以为,那三人的世界就是那样了。然而只是以为而已。 人生永远在变化,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遇到什么。自己的心、想法,一个月之后,一年之后,十年之后。 面对一再的犹豫和背叛,我们与帕洛和安吉尔一样愤怒、伤心,就如我们面对这个故事到后来,内心的许多动摇一样。正义、邪恶?善良、残酷?什么该被执行,什么该被宽恕?我们知道一些事是不会被原谅的,可我们还是忍不住祈祷。我们祈祷,但如果祈祷真的实现的话,心灵大概又会混乱。 让人觉得安慰也觉得无奈的是,我们曾经一度担心的那些,关于希望的彻底毁灭,关于正义与邪恶的混淆。都没有发生。 然而没有,终究没有。 安吉尔的结局是注定的,虽然看起来比较冷酷,但是,任何人——都必须为自己做的事情负责。无论过去还是现在。 高墙后最后的那声呐喊,还有那些如雪片般的明信片。 温暖曾经得到过,信任也曾经得到过,喜悦和悲伤,一切都是真实的。 于是,那些灵魂终于都得到了救赎。 这部书的字数不多,但却涵盖了太多内容。 比如关于知识—— “从到他家来的旅行者们的讲述中,他听到了那他还不知道的名词,每听到一个陌生的名词,他心里就像种下了一株花苗:城市,集市,轮船,天文台,特木科,瓦尔帕莱索,火车,马,风暴……” “他已经意识到当自己抓住了这些文字蛇的时候自己的力量将会多么强大。” 比如关于成长—— “我喜欢变化,”他一边叹气,一边转动着杯中的酒。“木材变成书。冬天变成春天。葡萄变成酒。” 他转向帕洛。 “孩子变成男人。”他边说边点头。 比如关于生存—— “生存就是:黎明时分将明未明的天色,熟睡中孩子均匀的呼吸,还有坐在黑暗里备受煎熬苦苦挣扎的人,这个人长着一双粗大的手,他曾经用它们杀过人。” ——还有那些文字。美好、宏大、肃穆,简单的一句话便可以是一整幅画卷。“窗外,夜已降临,像挂在空中的黑色海洋,似乎马上就要倾泻在房顶上,淹没整个世界。”“云像一支军队,从海上冲过来,要用它巨大沉重的黑色翅膀席卷大地。”…… 我想,这样一种情节、文字上的深邃与张力,才是国外的这些优秀的少年小说与国内的同类小说之间最大的差异。 《杀手的眼泪》曾经获得法国女巫奖、欧洲书虫奖、法国电视奖、马赛青少年书奖、美国最佳翻译小说奖等二十多个法国和世界的图书奖项。这足以说明这部小说的感染力。而事实亦是如此。在国外,无论教会,还是老师、家长、图书馆的管理员、出版周刊的编辑,都对这部书赞不绝口。这是一部同时适合青少年与大人的书籍,每个不同年龄的人,都可以在里边读出不同的东西,一层一层。安妮用她的笔触勾勒出了这个不复杂但蕴含着满满的情感与深邃意境、以及哲思的故事,电影般的片段不断切过,那三个人的故事只是发生在南美洲的最南端、世界的一角,却可以让读者在脑海中浮现出一整个画面—— 关于天堂之下这个广阔的世界,这个世界里的芸芸众生。 天空,大地,海洋。心灵,还有生命。 后记 在智利的最南端,旷野和汪洋的边缘,生活着一户人家,此地唯一的一户人家,男孩帕洛和他的父母在这里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物质条件极度匮乏,他们的身躯以及他们的精神世界也如这片荒凉冷漠的平原一样贫瘠。直到有一天,到处被通缉的杀人犯安吉尔闯入了他们贫寒而平静的世界。安吉尔杀害了夫妻二人,却留下了帕洛,二人就此生活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家庭”,他们之间建立起了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杀手的眼泪》讲述的就是帕洛和安吉尔如何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相依为命以及他们走出荒野之后的一系列“奇遇”。 这一番共同的生活让两个人都经历了脱胎换骨的转变。 帕洛在小说开始时是一个瘦小干枯,成天在荒野里的砾石堆中摸爬滚打的“野孩子”,贫瘠的荒原不能给充足的自信,而他的父母对他也是漠不关心,听其自流。他不识字,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书;他没有朋友,甚至从没有感受过什么叫爱,身边的两个亲人形同虚设;他从没有听到过歌声和音乐,他的耳边只有风,昼夜肆虐,折磨着这片旷野和旷野上仅有的生命。任何我们身边生活的普通孩子拥有的他都没有。比起人来,他更像成天与他为伴的那些蛇,那些永远也长不茁壮的石缝中的草。 帕洛的转变始自安吉尔到来的那一天。帕洛在他的生身父母那里没有得到应得的父爱和母爱。反而是那个让他家破人亡的安吉尔给了他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是安吉尔像父亲一样修葺屋顶,照料牲畜,干农活,在狂风呼啸的夜晚把他从森林边救回来,用行动告诉他什么叫做勇敢,什么叫做诺言,又是他像母亲一样给他做香喷喷的肉糜,揽他入怀在他耳边歌唱。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帕洛在安吉尔那里学到是爱,有父爱的博大深沉,也有母爱的温柔体贴,正是这份爱开启了这个不谙世事的少年的心智,给他上了人生的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 另一个自始至终贯穿全书的人物路易,他在帕洛的成长过程中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不在于他教会了帕洛写几个单词,而在于他使帕洛体会到了友情,友情的温暖——他们在艰难的日子里互相帮助;友情的宽广博大——路易的友情扩大了帕洛人生的空间,这个城里人,这个富家子弟,教帕洛写字,给他读诗,带他进银行,给他买画,从世界各地给他寄来明信片;以及友情的脆弱——路易的友情因为爱情的出现而变得不堪一击。帕洛正是在这一次次的友情感受中长大,懂得了人生的重量和艰辛:朋友的困难使他感到了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路易无家可归的时候,是帕洛说服安吉尔把他留在家中;朋友的背叛使他懂得了原本美好的情感也会伤人至深。 此外,还有一系列人物出场,他们当中有的让帕洛感受到世界美好的一面,升华了他的人生境界,比如里卡尔多,还有银行出纳;有的让他在接触世界伊始就体味到了挫折,比如小狐狸、德丽娅。这些人物和安吉尔、路易一起给帕洛铺就了一条不那么平坦的成长之路。 从帕洛这个角度来说,《杀手的眼泪》讲述的是一个孩子长大成人,从男孩变成男人的过程。但它与一般的成长题材的小说是有根本区别的:帕洛成长的过程,更是他感悟生命意义,最终在大千世界中找到自身位置的过程。 帕洛是一个离不开大自然的孩子,他出生在大陆尽头人迹罕至的旷野,在那里度过他的童年,整日与他为伴的是狂风、骤雨、砾石和石缝里蜿蜒爬行的蛇,是这片洪荒的宇宙。后来,离开此地多年的他在长大成人经历了文明社会之后终究又回到了这里,并认定这里才是他身心的归宿。大自然给了他生命,也给了他思考的力量,无论是在世界尽头的家里,还是在繁嚣的蓬塔阿雷纳斯,是大海在帮他索解人生。他的第一次关于生命和爱的思考发生在独自凝望大海的时候。他最终又是在波涛翻滚的大海面前体悟到了生命的真谛:“活着是不可抗拒的力量,不能逃避的现实”。这也是《杀手的眼泪》与其他成长题材的小说最大的区别所在,它把一个少年的成长与人类对存在意义的追问这一哲学命题联系在一起。 与帕洛一起“成长”的,还有那个既是他的杀父仇人又是他的再生父母的安吉尔。 安吉尔·阿勒革利亚,原文写做Angel Allegria,angel这个词根,来源于拉丁语,做“天使”之意,allegria的词根allege是“喜悦欢乐”之意。给一个杀人犯起这样的名字,本身就是意味深长之举。 安吉尔的转变,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以叫做“自欺欺人”,安吉尔始终以一副凶相来掩盖他那颗已经在变暖的心。小说的第一章里,安吉尔的转变就已经开始了,这个杀人不眨眼的恶棍,对一个浑身淋得透湿的瘦弱孩子动了恻隐之心,留了他一条命。但他拒绝承认自己是出于怜悯,他对自己说留下这个孩子是因为他需要个供他驱使的仆人。老山羊死后,他挥刀将它肢解,心里想的却是找个地方把它安葬。 第二阶段,矛盾阶段。安吉尔不知道自己究竟该怎样做,不知道该拿自己那颗情感日渐丰富的心怎么办,他成了“一个在陌生世界里不知何去何从的造物”。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摆出凶相了,他的刀“放进了抽屉里,酒瓶起子和核桃夹子的旁边”。 第三阶段,转变完成。这个转变的最终完成是在里卡尔多的林畔小屋中,安吉尔在那里第一次不再敌视他的同类。他用自己的全部热情和力量来帮老人干活,并最终决定把他深爱的帕洛留在老人身边,让他们两个人都过上更好的生活,而自己却孤身离去。 《杀手的眼泪》讲的是一个人改过自新的过程,但它远远不是一篇规劝失足者的道德说教。安吉尔弃恶从善的转变过程其实是他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转变过程。 在第一阶段里,他身边的所有入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都只是些对他构成威胁的影子”,他不信任任何人,也没有人信任他,他用刀来结束一切对立、争执和反叛。 在第二阶段里,他与周围世界针锋相对已经没有那么尖锐了,他爱帕洛,对路易的态度总地来说也是友善的。但他仍然显得格格不入,不论是在银行门口,还是在德丽娅家的旅店,他整个人从外貌衣着到言谈举止都令人望而生畏。 最终,在里卡尔多家里,当巴赫的乐曲响起时,他心中的敌对疑惧情绪完全消解,平和宁静的心态建立了,他与他周围的世界不再对立,而是融入其中了。 从“与人为敌”到“与人为善”,这是个人与世界的关系由对立到统一的过程。海德格尔说“在世界之中存在”,人生活在世界中,是世界的一分子,与他的同类以及天地万物息息相通,一起构成世界。《杀手的眼泪》最终实现了这样一种海德格尔式的存在方式,实现了人与大千世界的合一。 《杀手的眼泪》讲述的其实是帕洛和安吉尔这样两个个体如何超越封闭的自我,最终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世界融为一体的故事。转变的意义在于此,成长的意义在于此,生存的意义也在于此。是一部很有哲学深度的小说。 这部书先后在法国以及世界范围内获得过二十多个奖项。女作家Anne—Laure Bondoux的文字感情丰沛、意象丰富,擅长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全书基调忧伤哀婉,又不乏令人愉悦的篇章,几处章节更是使读者沉浸在了一派静穆、平和、安详之中。本书的故事简单却意蕴悠长,把读者引入对生命终极意义的哲学思考,对青少年之外的广大读者来说,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赵英晖 2008.2.20 书评(媒体评论) “令人震惊……没错,一位伟大作家于焉诞生。安妮-罗尔·邦杜,我向你致敬!” ——法国著名女作家安娜·嘉瓦尔达 “关于纯真,邪恶与命运的苦涩寓言……笔锋犀利,简洁而寓有诗意,仃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哥伦比亚作家马奎斯之风。” ——Livres Jeunes an jourd’hui 2003 “全书情接丝丝入扣萦绕于心,充满忧伤的氛围,令读者一页页往下读,不自觉地陷入复杂却又幽微的南美文学气息当中,在青少年读者之外,同样吸引一般读者。” ————Schooi Library Journai “以令人感伤的寓言式风格写成的精彩故事,以有趣的、吸引人的叙述文风,将与众不同的曲折情节,引导至救赎的结局。” ——出版人周刊 “本书为法国女巫奖青少年文学得主,以灾验性的慨念加上语言的力量带领读者走向不同的新领域。” ————Booklist “故事简单却令人激动,文体宛然自成一家……喜好小说的读者必然爱不释手。 ————Kirkus Reviews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