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精英知识阶层理性认知和温情关怀的人文地理专著《中国景色》,围绕着一个“认识中国”的主题,用“山、水、冰川、青藏高原、国粹、国家、地方”7部分搭建了一个把握中国的模板。每一部分都是一个巧妙的总结,既概述出了中国的景观特色、地理典藏,又精确地提炼出作者对中国自然山水、人文历史的把握,彰显出作者对中国大地的真切认知和感悟。
《中国景色》一书还收录了百余张精美的图片和地图。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景色(精)/中国国家地理十年经典丛书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单之蔷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凝聚精英知识阶层理性认知和温情关怀的人文地理专著《中国景色》,围绕着一个“认识中国”的主题,用“山、水、冰川、青藏高原、国粹、国家、地方”7部分搭建了一个把握中国的模板。每一部分都是一个巧妙的总结,既概述出了中国的景观特色、地理典藏,又精确地提炼出作者对中国自然山水、人文历史的把握,彰显出作者对中国大地的真切认知和感悟。 《中国景色》一书还收录了百余张精美的图片和地图。 内容推荐 《中国景色》的作者单之蔷,是国内知名地理专家与学者,现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总编。这本书精选了单之蔷十年来撰写的卷首语精华,被视为《选美中国》、《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之后又一精心之作,和《中国国家地理》改版十周年的经典珍藏。 《中国景色》围绕着一个“认识中国”的主题,用“山、水、冰川、青藏高原、国粹、国家、地方”7部分搭建了一个把握中国的模板。每一部分都是一个巧妙的总结,既概述出了中国的景观特色、地理典藏,又精确地提炼出作者对中国自然山水、人文历史的把握,彰显出作者对中国大地的真切认知和感悟。 长期游走于自然之中、并深受人文和地理学科浸润的单之蔷,深谙人与自然交流的内涵,他的文字总是娓娓道来,既充满对自然世界的美好认知,又不乏理性或激情的描述。那些看似简单的遗存、平凡的山水景观或者事物,通过他提供的框架和视角,往往被勾勒出具体生动的场景和模样,激发出无数读者对中国景观的无限向往。 《中国景色》一书还收录了百余张精美的图片和地图。单之蔷在这本书的“前言”里说,尽管这是一本文集,但却是按新书的标准来打磨的,除了布局精心的主题和结构以及对文字的细致梳理之外,每张图片的说明也都由他亲自撰写。以求用更翔实的证据表达他对中国山水景观、人文地理的鲜明认知。 目录 壹 中国的水 三峡的河湖之变 运河毕竟不是海 温地是诗地 贰 国粹 风水 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秘密 姓氏 不亚于『四大发明』的发明 汉语,心灵的慰藉 汉语遭遇『喀期特』 把病历像故事那样去写作 茶的力量 四大美味 燕、鲍、翅、参 CHINA——景德镇 叁 中国的山 山是骨骼,河是血 横断山与东南亚 为珠穆朗玛峰正名 八大重合横断山 看山要看极高山 这里的婚姻真精彩 肆 国家 中国的腹地 我们为什么没有国家公园 中国地图上的空白 植树造林是个童话 中国的美景分布 大国的随想 大河向东流 江南应该感谢塞北 长城是书脊 伍 中国的冰川 美丽的冰川大国 绒布冰川 最少人见到的最稀有风景——冰塔林 最富有美景的村庄——来古村 桃花源里有冰川——米堆村 冰清玉洁的美人与挥汗如雨的码头工人 陆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的人文意义 青藏高原 中国的水乡 青藏铁路的礼物 时间 青藏铁路 又一条长城诞生了 柒 地方 成都人为何闲 台湾 中国的阳台 山西 省界随着山河走 山东 催生想象的地方 青海的三面孔 『江南』是怎样炼成的 四川 这里的雪峰静悄悄 试读章节 燕、鲍、翅、参是中国人的四大美味。我存宴会上吃过几同鲍鱼,但未留下印象,如今找来一些书,想了解鲍鱼究竟味美在何处?结论竟是鲍鱼“无味”。鲍鱼的味完全是靠“鲍汁”慢慢地“■”进去的。“鲍汁”是店家的秘密,大体是用鸡、鸭、干贝、火腿等制成的。 鱼翅也如此。原料本有些许臊腥之味,需加工成彻底“无味”的干货,才能做成鱼翅菜,鱼翅之味也是外加的“翅汁”之味。燕窝、海参也属无味之列。因此可以说,四大美味实为四大无味。 不仅“无味”,而且“无用”,有人千方百计想从营养学的角度论证它们应当位居中国菜之首,但科学检验的结果是,鲍鱼的营养大抵只相当于一个鸡蛋,一碗鱼翅的营养价值约等于一碗粉丝汤。 为什么这些无味无用的东西成了中国人的“至味”?人们为什么愿意花数百、数千元的价钱去吃一只鲍鱼和一碗鱼翅?其实,鲍、燕、翅、参妙就妙在“无味”和“无用”上。从哲理的角度看,任何一种“味道”都是一种规定和限制,都是有限的、相对的,是可以超越的,只有无味才是绝对的,才能成为“至味”,因此大味无味。 “无用”也很关键。“无用”正是鲍、燕、翅、参成为顶级菜的奥秘所在。法国有本名为《有闲阶级》的书,书中的一个观点是:有闲阶级家中的陈设、所玩赏的东西,一言以蔽之,都是无用的。用文一点的话说,就是没有功利性。如贵妇养哈巴狗,而不养猎犬或牧羊犬。 虽说燕、鲍、翅、参无特殊的营养保健功能,但有一种作用却是暗含的,那就是为人群划分阶层。现代都市,不像乡下,一个人是否有钱有权,很难识别,因此,度假、购物、车、服装这些暗示支付能力的细节综合起来,就起到了划分阶层的作用。食品作为划分阶层之用,确实难以找到比鲍、燕、翅、参更合适的了:稀有而昂贵。 稀有的东西种类很多,但要成为划分阶层的东西,还需要很多条件。这有点像股票,一只股票价格要升起来,一定得有能够炒作的题材,要给人以想象的空间。鱼翅、燕窝、鲍鱼、海参就很符合这些条件。 鲨鱼,大海的神秘主人,高踞生物链顶端,鱼翅——鲨鱼的鳍。看过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读者能体会到,在大海里抓到一条大鱼是伺其难啊,伺况是鲨鱼。那时的鱼翅仿佛是虎口拔牙、龙头割须后的战利品,因此吃鱼翅过去还不可能对鲨鱼的种群数量构成威胁。燕窝——尤其是来自于南洋婆罗洲的金丝雨燕的燕窝,有许多激发想象力的因子,婆罗洲,能唤起一种异国风情的感觉,金丝雨燕的唾液(有的说是喉问分泌物)不仅能想见其珍稀,也有一种浪漫的情调。假如燕窝不是小巧玲珑的金丝雨燕的而是黄牛或野猪的唾液或喉间分泌物,我想无论如何也不会成为名菜。 我发现:各民族的顶级名菜,大多是舍近求远,是这个民族不熟悉的东西,如中国的鲍鱼和法国的蜗牛,原因是它们不仅稀有而且令人有想象的空间。中国文化的主体本是一种农耕文明,然而我们的四大名菜却全部来自海洋和海岛;而号称拥有海洋文明的西方人的名菜,却大多来自陆地。如:法国人的美味除了蜗牛,还有一种山菌,价比黄金。德国人的至味是一种笋。日本是一个岛国,名菜却不是鱼,而是来自中国青藏高原的一种蘑菇——松茸,一根可卖上千日元。 享用稀有资源,以标示身份的等级,这是人类文化的一大弊病。这种文化的要害是越稀有越想占有。正是这种文化吃光了野生的鲍鱼和海参,不得不求助于人工养殖。如今这种文化在现代科技的配合下又指向了鲨鱼。吃鱼翅还带来了人道地对待动物、合理地利用资源等问题,我尤为担心的是,某一天我们看到了一片海域被围了起来,一块牌子竖了起来:鲨鱼养殖场,这意味着野生的鲨鱼已经濒临灭绝。我不认为养殖的鲨鱼能替代野生的鲨鱼,养殖场中一万条鲨鱼也不如大海中一条鲨鱼,因为养殖的鲨鱼已经脱离了自然的生物链,无法发挥它在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还有从美的角度看野生的与家养的不可同日而语。 我感到奇怪的是:吃鲨鱼所带来的生态问题为什么今天才提出来?如今北京的鱼翅店越来越多,每年至少要吃掉100多万条鲨鱼,而且还在加速增长。是否已经到了“救救鲨鱼”的时候了?P83-85 序言 文集与著作是有区别的。把分散的文童收集起来,出一本书,这是文集;著作则是精心构思的一个有机整体,有主题和结构。文集易,著作难。这本书,原料是文集的原料,但我追求将其编成一本著作。 卷首语于我,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1999年1月至今,《中国国家地理》上的卷首语,每月一篇,我写了10年,共计120篇。这些文童摆在面前,我试图存其中找到这10年来我默默追求的东西。我找到了。其实这些文章都在做一件事:建构中国的形象。 我们说祖国是母亲,我们能像熟悉母亲一样熟悉祖国吗? 我梦想我的卷首文章,提供视角和框架,让读者既能宏观地把握中国,又能结合杂志的图文栩栩如生地想象中国的模样:土地、山脉、河流、居民、文化……它们分布的位置,为什么在此而不在彼…… 结构也找到了:山,水,冰川,青藏高原,国粹,国家,地方。这组成了一个从宏观上把握中国的模板。当然,这个模板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我不标榜我的书是客观的。我对知识抱有建构论的主张,即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符号建构起来的,而符号又是由具有特定文化的人生产出来的,生产者无不把自己的文化带进了知识的生产过程。 卷首语算一种什么文体?答日:序跋类。序跋类文童写法多样,其中一种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胸中之块垒”。这种文章已经突破了序跋的束缚,独立成篇,这正是我的追求。我写的卷首语,已经突破了序跋的文体,超越了杂志内容阐释和导读的范围,它是借题发挥的独立文章。我觉得卷首语最高的境界是站在当期杂志的基础上,有所发挥,立意高远,思接千载,神通八极。在120篇文章中,我选出了几十篇,又配上几篇虽不是卷首语,但可加强主题的文章。就这样结构产生了,这本书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卷首语的灵感大多产生在野外。我去珠峰绒布冰川,在海拔5600米的地方,我看到一种紫色的小花在亮晶晶的冰霜中瑟瑟地开放,两只雪鸡在咕咕地叫着。就动植物生存的海拔高度而言,它们已经接近了极限。当我抬头看到珠峰时,一个灵感突然闪现:登山的魅力——突破生物围。我为这个灵感的闪现而兴奋,对于人为什么要登山,还没有人从这个角度思考过。 在海螺沟冰川、在可可西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我想起那些写作卷首语的难忘经历。 书成后,在序中感谢与书有关的人,这是惯例。我应感谢的人太多了,实在无法在一页的序中完成。我想:与其写在纸上,不如记在心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