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良先生并不为多少人知晓,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与许国璋、吴景荣曾被誉为“三大英语权威”,是英国文学研究专家、中国莎士比亚学会副会长、《外国文学》主编。最可称道的,在传递英国文化方面,他可谓功勋卓著。
近代国人多去朝拜卢梭时代的法国,少去拜访十七世纪的英国。而拜访英国,除了熟悉弥尔顿、洛克、柏克、休谟、斯密的政治哲学、经济学,我们更应该通晓布莱克、兰陀、兰姆、堂恩、斯特拉奇、彭斯的文学、文化、信仰——它们是这个民族深层的心理结构。王佐良先生以他诗人的隽永文字,准确地传递了英国文学的特质和美,是英国文化的“赫尔墨斯”。
自西学东渐以来,“德先生”、“赛先生”、“莫先生(moral,道德)”等先后来到中国,造成思想史上的狂飙突进,影响至深至远。但诸位先生在中国流变的过程中渐渐走味,甚至面目全非,故有必要从文本发生学上追根溯源,考察诸位先生如何来到中国,如何在本土生根发芽,一方而见其时盗火之精神,另一方面见后世病灶之源头。
天津据渤海之滨,为近代中国文化重镇,是严复、梁启超、王国维、李叔同等诸位先生看世界、做学问、办报纸、谈政治之地。此时此地,推出这套丛书,正是对诸位先生一一考量,追本溯源,既是百年前缘再续,以此向中国近代学问上的普罗米修斯们致敬,同时,也为各门学科的初学者提供一套入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