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斯波克博士教育法(珍藏版)
分类
作者 (美)本杰明·斯波克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位智慧的教育家留给天下父母的育儿经典。在本书中,作者美国20世纪著名的医学家和教育家斯波克博士既有对孩子的研究,也有对家长的关注,更有对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考察。相信读者跟随作者的思路,就能获得启发,加深对教育方法的理解,对自己的做法进行判断,最终领悟到教育的个中奥秘。

内容推荐

本杰明·斯波克博士(Dr.Benjamin Spock)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医学家和教育家,她的《斯波克育儿经》一书在美国曾引起一场巨大而持久的轰动,并成为家喻户晓、父母必读的育儿经典,之后又向世界各国和地区流传开去,产生国际性的影响。

在这部丰厚的著作中,斯波克博士几乎涉及了家庭育儿的方方面面,可谓巨细无遗,细致入微,给关切孩子成长的父母们献上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更重要的是,斯波克博士的教育理念也超越了一般教育类书籍对具体手段的强调。

目录

第一章 家庭生活的新开始

 第一节 家庭生活的新开始

1.慈爱是最好的方法

2.要勇于相信自己的直觉

3.夫妻和谐是孩子的榜样

4.怎样协调工作与照看孩子

5.优质时间与特定时间

6.如果不得不托人照看孩子

 第二节 孩子的内心需要

1.爱是父母最好的礼物

2.父母做出的努力要适度

3.孩子希望跟父母在一起

4.不必因内疚而有求必应

5.孩子需要大人的肯定

6.没有任何理由逃避责任

第二章 新生儿篇

 第一节 奇妙的成长

1.人类进化过程的微观再现

2.早期经历对大脑结构的决定性

3.新生儿的咿呀学语

4.五种感官功能的状况

5.身体动作的发育成长

6.孩子对母亲的依恋

7.婴儿的不同个性特点

 第二节 智能教育

1.密切观察孩子的智能发育

2.训练新生儿的感觉

3.让孩子四肢动起来

4.多抱抱孩子有好处

5.新生儿会被宠坏吗

第三章 婴儿篇

 第一节 运动能力显著发展

1.婴儿的运动发育规律

2.抬头动作的发育过程

3.手的抓或拿

4.用手习惯是天生的特点

5.从翻身到坐起

6.从爬行、站立到行走

 第二节 婴儿的智力教育

1.抬头训练

2.训练宝宝独坐

3.练习爬行

4.教孩子学行走

5.给孩子好看的玩具

6.智能训练

7.练习发音和说话

8.从“单字”到“双字”阶段

9.玩耍是一种自我训练

10.培养读书的兴趣

 第三节 婴儿的心理成长

1.多逗孩子微笑

2.平静和蔼地陪伴孩子

3.婴儿怕生心理的变化

4.让孩子习惯于见陌生人

5.恐惧心理的来源

第四章 幼儿篇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开始

1.天生的“小科学家” 

2.认知发育从感觉运动开始

3.最初的自我意识

4.独立性与依赖性

5.令人讨厌的2周岁

6.3岁孩子眼里的父母

 第二节 幼儿智能教育

1.智能发展概况

2.发现孩子的早期天赋

3.智力开发的四个原则

4.四种能力的培养

5.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6.布置一个玩耍的房间

7.在模仿中学习

8.简单的玩具就能吸引孩子

9.孩子有自己的方式

10.欣赏音乐

 第三节 心理成长与教育

1.以爱心哺育孩子的成长

2.如何让孩子不随便碰东西

3.怎样避免孩子发脾气

4.孩子为什么喜欢咬人

5.如何防止孩子咬人

6.孩子害怕父母离开

7.孩子拒绝睡觉该怎么办

8.对受伤的恐惧心理

9.不能宠坏了幼儿

10.严格而友好的态度

11.别讲太多的道理

第五章 学龄前期

 第一节 发育特点

1.三个重要特征

2.学龄前儿童的感觉发展

3.自我意识的深入变化

4.道德意识初步形成

 第二节 智能教育

1.游戏是最佳的方式

2.父母的参与

3.把玩具收拾起来

4.爱问问题的孩子

5.发现孩子的天赋

6.兴趣的引导

7.喜欢动手操作

8.爱听故事的天性

9.幼儿园的学习准备

10.学会生活自理

11.从学习脱衣到穿衣

12.做家务的意义

 第三节 心理成长

1.开始听话的孩子

2.对婴儿着迷

3.对父母的异性情结

4.被自己的幻想所迷惑

5.容易产生恐惧感

6.让孩子害怕的事物

7.如何让孩子不再怕黑

8.当孩子问及死亡

9.玩得浑身脏兮兮

10.如果孩子不愿去幼儿园

11.以骂人和说脏话为乐

第六章 学龄期

 第一节 变缓的发育历程

1.体格发育进入平衡阶段

2.学校教育带来的变化

3.6岁以后的典型心理

4.喜欢专注于某件事

5.“秘密”组织的小团体

 第二节 智能教育

1.观察能力的培养

2.与别人相处的能力

3.书面语言的能力

4.如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5.四项体格训练

 第三节 心理问题

1.调皮捣蛋的背后

2.自我强迫的行为

3.体形不良与消极心理

4.开始撒谎的孩子

5.孩子说脏话的原因

第七章 青春期

 第一节 决定个体的关键阶段

1.青春期开始的标志

2.人生的第二个快速增长期

3.青春期发育的一般特征

4.青春期发育的三种类型

5.女孩的生理发育

6.男孩的生理发育

7.影响发育的三大因素

 第二节 青春期孩子的心智发育

1.智力结构的变化

2.成人意识和独立意识

3.心理发育的里程碑

4.寻求内在的自我

 第三节 跨过心理暗沟

1.青春期的尴尬和焦虑

2.发育早期为何反感父母

3.在伙伴中间寻求情感支持

4.对父母的抱怨和指责

5.独立后的激进、抗争及妥协

6.以成年人的态度相待

7.孩子为什么听不进意见

8.如何消除抵触情绪

9.在孩子的“逆反心理”面前

10.以身作则,不说脏话

第八章 性知识

 第一节 人的性欲

1.关于性欲的基本观念

2.性欲的发展历程

3.性压抑与浪漫情感

4.正确看待手淫

 第二节 性教育

1.不知不觉的开始

2.当孩子的问题涉及性

3.编瞎话是行不通的

4.父母应给予健康的导向

5.青春期孩子的性教育

6.强化孩子的责任感

第九章 学习

 第一节 成绩差

1.尽力找出背后的原因

2.如何消除孩子的学习困难

3.家长如何与老师打交道

 第二节 厌学的症结

1.因为担心,孩子拒绝上学

2.青春期孩子的厌学心理

3.帮助孩子适应外部世界

 第三节 学习障碍

1.生理与心理因素

2.与智力高低无关

 第四节 学习天赋

1.比其他人聪明的孩子

2.不要施加太大的压力

 第五节 补课

1.由谁来补习功课

2.不要答应替孩子做题

 第六节 学校的任务

1.学校教育的目的

2.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

第十章 热点问题

 个性

1.“个性”是指什么

2.接受孩子的个性

3.教育不可违背孩子天性

 成才

1.智能教育的误区

2.自然而然的教育

3.培养友善和奉献精神

 性别

1.人为制造的差别

2.性别气质不必强调

 礼貌

1.是否懂礼貌反映出教养

2.礼貌是美好品性的流露

 自尊

1.过多表扬或过于粗暴

2.给予关爱和尊重是根本

 纪律

1.对纪律的错误理解

2.惩罚从来不是主要问题

3.真正的纪律靠的是什么

4.不威胁,也不体罚

5.承认自己在生孩子的气

 溺爱

1.屈服于孩子必然娇纵

2.父母有内疚感的后果

3.制定紧凑的日常计划

 抱怨

1.孩子为何老是报怨这报怨那

2.为什么有的父母能容忍

3.不给孩子讨价还价的余地

 偷窃

1.明知故犯的深层原因

2.父母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攻击性

1.不同阶段的攻击性

2.玩具枪和战争游戏

3.暴力青少年的成长背景

4.如何避免暴力倾向

 不合群

1.孩子为何会被孤立

2.给父母的建议

 媒体接触

1.电视

2.电影

试读章节

7.婴儿的不同个性特点

新生儿的个性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有的孩子爱哭闹,稍觉饥饿或不适就会大声嚎哭,或吐奶,有的孩子则生性“老实”,既不哭闹,吃奶时也很规矩。家长要做的是,就是注意观察孩子的表情,了解孩子的需要。

(1)哭泣

新生儿的个性一开始就有爱哭和不爱哭的区别。爱哭的孩子稍有点饿或听见声音睁开眼睛,以及尿片湿了时都要哭,哭声又粗又大。与此相反,也的婴儿则几乎不哭。

(2)吃奶

给不安分的婴儿喂母乳,当吃了5~7分钟后,饥饿感一消失孩子就不再吃奶。这时如果硬把奶头塞进他嘴里,他就会像生气似地把吃进去的奶全部吐出来。待过了10分钟后,他又会因肚子饿了而啼哭,只有再吃5~6分钟的奶才能睡去。但有时他也会在吃完第1次奶后一直睡4个小时,对这样的婴儿就不能按时间有规律地授乳。有时1天要喂十二三次,特别是当母乳的分泌不很好时,婴儿的个性和母亲的焦躁相结合,就会使婴儿的生活变成仅仅是为了吃奶。

由于很多母亲坚持不下去,因而就对母乳喂养失去了信心。换喂牛奶后虽稍有好转,婴儿仍然不很安静。当奶瓶里的牛奶流通不好时,婴儿就会生气地哭起来,把奶嘴也吐出来,干脆不吃了。当母亲正庆幸好不容易才算喂完奶时,刚过了20分钟,他又把奶全部吐出来,这样的婴儿之中男婴占多数。由于每次吐出的奶量不同,饥饿的时间也就不同。这种婴儿到下一次哭叫要吃奶的时间有时只有1个半小时,有时也有2个小时,喂奶时间没有规律。这种情况不是吃药所能治好的,而是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会自然好转的。

有的孩子吃了3、4分钟奶就累了,不想吃,当把乳头在他嘴里动一动又开始吃了,可是吃了2、3分钟后就又不吃了。这样,婴儿吃完一侧奶要花20分钟以上。与此相反,有的婴儿不用10分钟就能咕嘟咕嘟地吃完母亲的一侧奶,接着又去吃另一侧奶,并且吃着吃着就含着乳头睡着了。但在出生后的第一周里,即使是同一个婴儿。其吃奶方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是每天吃7~8次,也有吃5次的。既有爱吃的时候,也有不太爱吃的时候。也不是每次都吃一样多。有的婴儿在吃完奶后往往把多吃的部分吐出来,也有一点也不吐的。在经常吐奶的婴儿中,男婴居多。到了这个时期有的婴儿每次都像喷水似地吐奶,体重也不见增加。这种现象不是病,而是婴儿个性在这个时期里的表现,不必担心。

在美国的医院里实行一种在婴儿出生以后立即让其俯伏的方法,这种方法由于在产院里要将婴儿集中到新生儿室,从便于监护的角度或许是合适的,由于婴儿生下来以后常常会吐奶,让婴儿俯伏头部侧卧,即使吐奶,也不会发生吞进气管里的危险。不过,在家庭里让新生儿俯伏是否合适,尚有疑问。

(3)睡眠

当孩子出生半个月之后,个体差异通常会表现得更加明显。有的婴儿非常老实,睡眠也很长,肚子不十分饿就不会醒,当肚子饿了就会咕噜咕噜地吃奶。若是吃母奶就会把两侧的母乳全部吃空,若是吃牛奶也能轻松地吃掉120毫升。吃完就要小便,当给他换尿布时就会显得很高兴,然后又不知不觉地睡着。在夜里大约2点和5点钟的时候会醒1次,当换完尿布喂了奶后,又会马上睡着。

像这种“个性”老实的婴儿是很少的,一般的婴儿都不会这样安静。对外界的刺激很敏感,有的婴儿往往会闹得厉害,会成为爱哭的婴儿,有一点声音马上就醒了。醒来后如果尿布湿了就大声哭泣,表现出不高兴。即使换了尿布,如果肚子饿了也会哭个不停。  (4)食欲

喂母乳的婴儿不容易看出来,但只吃牛奶的婴儿由于每次喂奶的奶量很清楚,母亲是能够知道婴儿的食欲的。当婴儿吃得很多时,母亲并不担心,反而高兴。这是因为母亲认为婴儿的食欲好身体就健康。母亲担心的,往往是食量小的婴儿。

当看到食量小的婴儿体重达不到标准时,也不必着急,食欲过于旺盛未必是好事,刚满1个月的婴儿若每次吃180毫升奶就是吃多了。

(5)排泄

排泄的个体差异在这个时期里也很明显。不管小便次数怎样多,都被尿布吸收了,不易察觉。大便由于用肉眼就可以看见,当次数多时,对于有点像痢疾的大便就应该引起注意。这个时期,在排泄上的另一个个体差异是以便秘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6)观察

在出生后半个月中就表现出来的种种个体差异性,到1个月时就会定型。对于父母来说,最重要的是记住婴儿高兴时的脸色。无论大便次数怎样多,怎样吐奶,以及体重的增加是如何不能令人满意,只要婴儿表现出令人愉快的脸色就不要紧。事实上,从一生下来就熟悉婴儿脸色的母亲,往往要比只了解婴儿五六成情况的医生更能弄清婴儿的健康情况。

P25-27

序言

本杰明·斯波克博士(Dr.Benjamin Spock)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医学家和教育家,她的《斯波克育儿经》一书在美国曾引起一场巨大而持久的轰动,并成为家喻户晓、父母必读的育儿经典,之后又向世界各国和地区流传开去,产生国际性的影响。

在这部丰厚的著作中,斯波克博士几乎涉及了家庭育儿的方方面面,可谓巨细无遗,细致入微,给关切孩子成长的父母们献上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更重要的是,斯波克博士的教育理念也超越了一般教育类书籍对具体手段的强调。

第一,正如读者将要在本书中看到的,斯波克博士对教育方法极其重视,最为关切的问题就是,成人——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应该以何种态度与孩子相处(是主动承担责任,还是逃避现实?是温柔地关怀,还是粗暴地使唤?是像对待朋友一般友善,还是像对待奴隶一般野蛮?),以及孩子在成长过程会遇到哪些问题,会有怎样的表现,其深层原因是什么,家长应有怎样的心态,采取怎样的措施等。

第二,斯波克博士在拥有极高理论素养的同时,还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从而站到了更高的高度上看待现实问题。而且由于教育方法是来自实践,因此也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在本书中读者就可以发现,斯波克博士并不是立即就给出指导方法,而是首先要家长树立一种信心,相信常识,然后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值得一提的是,在本书中,斯波克博士既有对孩子的研究,也有对家长的关注,更有对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考察。相信读者跟随作者的思路,就能获得启发,加深对教育方法的理解,对自己的做法进行判断,最终领悟到教育的个中奥秘。

第三,斯波克博士认为,教育问题的核心实际上就是人性。想要培养出一个杰出的人,绝不只是在智能教育方面下功夫(而且如果进行强制性教育,往往还会适得其反),人性的真实和孩子的心理都必须充分重视,否则就只能导致人的发展失衡。难道教育的悲剧还少吗?在开始努力推行素质教育和注重孩子全面发展的今天,这一点尤其值得强调,它甚至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

第四,斯波克博士非常注重与孩子之间的对话。当然,这种对话并非直接对话,而是指对孩子采取一种理解和友善的态度,主动听取他们的声音,发现他们的心理症结,从而针对具体情况提出具体教育方法。这无疑是所有家长都应该学习的,而且实践起来也并不困难,只要我们时刻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和关爱,乃至与孩子结为好朋友,我们就走上了成功教育之路。相反,如果我们仍然固执己见,不思改良,那结果很可能就是:一边为孩子殚精竭虑,一边却与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

在此向各位家长或即将做家长的推荐本书,就是希望帮助家长远离家庭教育的误区,把握科学的教育法则,让孩子愉快而健康地成长。

编者

2009.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6:04:56